建安十三年冬,长江中游的赤壁水域,连日来的浓雾终于散去。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实为二十余万)连船数百里,帆樯如林,旌旗蔽日,船头的 “曹” 字大旗在江风中猎猎作响,气势逼人。
“传我将令,明日拂晓,全线出击,一举荡平江东!” 曹操立于旗舰 “孟德号” 的甲板上,手中马鞭指向南岸的周瑜水寨。他身后的谋士们纷纷附和,唯有贾诩眉头微蹙,低声劝谏:“丞相,江东水师擅长水战,且近日东南风盛行,我军战船首尾相连,恐遭火攻。”
曹操大笑:“文和过虑了。我军战船虽连在一起,却布有防火隔离带,且江东小儿不过五万水师,何足惧哉?”
此时的赤壁,已成为天下目光的焦点。
曹操志在一举吞并江东,实现南北统一,然后挥师北上,消灭幽辽,完成霸业。
孙权与刘备联军屯兵南岸,凭借长江天险和水师优势,拼死抵抗。
远在幽州蓟城的赵宸,正通过江东传来的密报,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消息传到蓟城时,赵宸正在与三省官员议事。陈默展开从江东送来的加急情报,沉声道:“曹操已在赤壁与孙刘联军对峙半月,双方互有胜负。周瑜派来的使者说,他们急需幽辽履行盟约,出兵青州,牵制曹操兵力。”
魏平立刻请战:“大人,机不可失!末将愿率三万幽北军,奇袭青州,直逼许昌,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赵宸却摇了摇头,指着舆图上的赤壁:“曹操虽强,但孙刘联军占据地利人和,胜负尚未可知。我们若贸然出兵,万一曹操获胜,矛头必将首先指向我们。” 他顿了顿,继续道,“传信给周瑜,幽辽已在幽州边境集结兵力,摆出进攻姿态,让曹操不敢轻易增兵赤壁。同时,密切关注战局,一旦曹操失利,我们再伺机而动。”
赤壁的战局,正如赵宸所料,充满了变数。
周瑜采纳黄盖的苦肉计,让黄盖假装投降曹操,实则准备了十艘满载薪草、灌有油脂的 “火船”。
诸葛亮则利用自己精通天文的优势,预测到近日将有东南风大作,为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决战之日,东南风果然如期而至。黄盖率领十艘火船,打着投降的旗号,顺着风势疾速向曹操的水寨驶去。曹操的士兵以为黄盖真的来降,纷纷涌上船头观望,毫无防备。
当火船接近曹营时,黄盖一声令下,十艘火船同时点火。刹那间,烈焰腾空而起,火船如十条火龙,顺着东南风直冲曹操的战船。由于曹操的战船首尾相连,无法及时散开,火势迅速蔓延,整个水寨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不好,中计了!” 曹操见状,大惊失色,急忙下令弃船登岸。但此时,周瑜的水师已发起猛攻,火箭如雨点般射向曹营,喊杀声震天动地。曹操的军队在火海中乱作一团,士兵们争相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赤壁之战的捷报传到江东建康,孙权欣喜若狂,当即下令犒赏三军,并派人将捷报送往幽州蓟城,告知赵宸赤壁大胜的消息,希望幽辽能如约出兵,夹击曹操。
消息传到蓟城,赵宸召集三省官员商议。魏平兴奋地说:“大人,曹操大败,正是我军出兵的好时机!末将愿率军南下,夺取青州、徐州,扩大我幽辽的疆域!”
陈默却较为谨慎:“大人,曹操虽败,但实力仍在,且北方根基未动。我们若此时出兵,恐会引起曹操的疯狂反扑,不如先巩固幽辽,发展生产,待时机成熟再南下不迟。”
赵宸沉思片刻,说道:“陈默所言有理。但我们也不能错失良机。传令下去,命秦朗率领五千机动旅,从海路奇袭青州沿海,掠夺曹操的粮草物资,扰乱其后方。同时,加强与江东的贸易往来,换取更多的粮食和物资,为将来的南下做准备。”
赤壁之战的失利,让曹操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力南征,更遑论北上进攻幽辽。而孙权和刘备则趁势发展壮大,占据了荆州的部分地区,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远在许昌的曹操,得知赤壁大败的消息,气得吐血。他知道,自己一统天下的梦想,短期内已难以实现。而幽辽的赵宸和江东的孙权,已成为他最大的威胁。
蓟城的兴元楼内,赵宸凭栏远眺,望着南方的天空。他知道,赤壁之战的烽火,不仅改变了当下的天下格局,更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幽辽、江东、曹操,三方势力相互制衡,天下的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但赵宸有信心,凭借着幽辽强大的国力、先进的技术和稳固的根基,一定能在这场天下逐鹿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 “格物致知,经世致用” 的理想,开创一个属于幽辽的新纪元。
赤壁的烽火渐渐熄灭,但天下的纷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