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港的秋意已浓,五艘沧澜级海船正做着最后的补给。与上次探索东北亚不同,这些船的货舱里堆满了精心挑选的 “国礼”—— 二十支改进型突火铳、十匹幽州产的上等棉布、三幅格物院绘制的《天下舆图》,甚至还有一箱用玻璃(格物院新制)封装的辽西葡萄酿。
“此行凶险,海路遥远不说,孙权与曹操虽有嫌隙,却也未必愿与我幽辽结盟。” 赵宸亲自到码头送行,拍了拍使团正使张宾的肩膀,“若事不可为,保全使团即可,不必强求。”
张宾是礼曹的得力干将,曾多次出使草原,精通外交辞令。他躬身行礼:“大人放心,属下必不辱使命。即便不能结盟,也要让孙权知道,幽辽绝非曹操可以随意拿捏的小邦。”
此次跨海出使的提议,源于曹操近期的动作。靖安司探得,曹操已派使者前往江东,许诺以 “江东王” 之位拉拢孙权,条件是共同出兵夹击幽辽。“曹操想让我们腹背受敌,我们就得给他来个南北呼应。” 赵宸在三省会议上定下策略。
但联络江东的难度远超想象:
陆路被曹操控制的中原地区阻断,只能走海路,而从望海港到江东的建康(南京),航程近三千里,需穿越风浪险恶的黄海、东海。
孙权与赵宸素无往来,且幽辽的崛起被中原视为 “边地异数”,江东士族未必愿与 “蛮夷之邦” 结盟。
最关键的是,双方实力差距悬殊 —— 孙权已据有江东六郡,带甲十万,而幽辽虽整合了幽辽,在中原看来仍属 “边陲势力”。
为提高成功率,使团做了周密准备:
人员配置:除正使张宾外,配备了格物院的工匠(展示技术)、靖安司的密探(收集情报)、医署的医官(以备不时之需),甚至还有两名擅长江东方言的译官。
信物准备:除了实用的火器、棉布,还特意带上《幽辽农书》(记载曲辕犁、水车等农技)和《格物初论》(基础物理化学知识),展现幽辽的 “软实力”。
应对预案:若孙权拒绝结盟,便退而求其次,争取 “通商权”—— 用幽辽的铁器、火器换取江东的粮食、茶叶;若遭遇曹操水师拦截,则依托沧澜号的火炮强行突破。
船队出发后,前半月顺风顺水,沿着山东半岛南下,在成山头(今山东威海)补充淡水时,还与当地的青州水师打了个照面。对方看到沧澜号上的火炮,虽惊疑不定,却未敢拦截 —— 曹操的命令是 “监视” 而非 “开战”。
进入黄海后,船队遭遇了持续的逆风。沧澜号的三角软帆虽比传统帆船灵活,仍被迫在海州湾(今江苏连云港附近)停泊了五日。期间,靖安司的密探登岸侦查,带回了一个重要消息:曹操已在长江口部署了 “横江坞” 水师,严密监控往来船只。
“看来曹操料到我们会走海路。” 张宾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的海岸线,“传令各船,改用‘夜航模式’—— 熄灭主灯,只留船尾的指引灯,以星辰定位,避开横江坞。”
夜航的三昼夜,船队如幽灵般穿梭在暗礁密布的近海。有两艘船险些触礁,幸得了望手及时发现。当第一缕晨光出现在海平面时,船员们终于看到了长江口的灯塔 —— 江东已在眼前。
抵达建康码头时,江东的迎接远比想象中冷淡。孙权只派了一名中郎将前来 “验看”,看到沧澜号上的火炮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却语气倨傲:“我主已知尔等到来,暂居驿馆等候传召。”
在驿馆等待的十日,张宾并未闲着。他让工匠在驿馆院子里演示曲辕犁耕地(用泥土模拟),让医官为附近的百姓免费诊病,甚至将带来的棉布送给驿丞 ——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很快在建康传开:“北方来的使团,不仅有能连发的火器,还有能让土地多产粮食的器具。”
消息传到孙权耳中时,他正与周瑜、张昭议事。
张昭(江东士族代表)坚决反对:“赵宸乃边地小帅,与我江东素无瓜葛。与其结盟,不如依附曹操,至少可得朝廷册封。”
周瑜却持不同意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心可诛。幽辽虽远,却有强兵利器,若能联之以抗曹操,不失为上策。且其送来的《格物初论》,所载‘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实乃奇思妙想,若能学之,可为我军所用。”
孙权沉吟良久,最终决定召见张宾。
朝堂之上,张宾不卑不亢,呈上赵宸的亲笔信:“我主言,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幽辽愿与江东永结盟好,互通有无,共讨国贼。若江东有需,幽辽可提供突火铳、佛郎机铳的制造之法。”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火器的威力,江东在与黄祖的战争中已有所见识,若能得到制造之法,战力必将大增。
张昭立刻反驳:“空口白牙,如何取信?何况幽辽远在北方,即便结盟,若曹操攻我江东,尔等能及时救援吗?”
张宾早有准备,展开随身携带的海图:“从望海港到建康,快船半月可达。我主愿与江东共建‘海上驿站’,在海州、建安(今福建建瓯)等地设立互市据点,既可通商,亦可作为援军中转站。” 他示意工匠呈上突火铳,“此物可先赠予吴侯,让将士们操练,以证我主诚意。”
孙权拿起突火铳,掂量着冰冷的金属质感,又看了看周瑜递来的眼色(周瑜在殿外已试过火器威力),最终道:“结盟之事,容孤三思。但通商可即刻开启,你方的铁器、棉布,我江东愿以粮食、丝绸交换。”
虽未达成结盟,却争取到了通商权,张宾知道此行已取得突破。在等待孙权答复的日子里,他受邀参观了江东的水师营地。周瑜指着停泊在江边的楼船:“张先生请看,我江东水师战船千艘,足以抵御曹操的南下。”
张宾却指着沧澜号:“周将军的楼船固若金汤,但我幽辽的海船,能跨海三千里。若吴侯愿结盟,我们可传授造船之术,让江东水师不仅能守长江,更能出东海,直抵辽东。”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周瑜。他连夜劝说孙权:“幽辽的价值,不在其当下的兵力,而在其格物之术。若能掌握火器、海船之技,江东便可与曹操、幽辽三足鼎立。”
三日后,孙权正式召见张宾,递上结盟意向书:“孤愿与赵大人结为‘攻守互助之盟’—— 曹操若攻幽辽,江东则攻合肥以牵制;曹操若攻江东,幽辽则攻青州以呼应。互市之外,可互派工匠学习技艺。”
唯一的附加条件是:幽辽需每年向江东提供五百支突火铳,江东则提供三万石粮食。
当张宾带着结盟意向书返回望海港时,赵宸正在查看新制成的 “舰载炮”(安装在海船上的佛郎机铳)。看到意向书,他笑道:“孙权果然是识时务者。这五百支突火铳换三万石粮食,值了 —— 等他们见识到火器的厉害,只会更依赖我们。”
消息传到许昌,曹操气得砸碎了案上的青瓷瓶:“孙权小儿,竟敢与边地小贼结盟!传令张辽,加强合肥防务,来年开春,先灭了江东,再收拾赵宸!”
而在蓟城与建康之间的海面上,第一批满载着铁器和棉布的幽辽商船,正扬帆南下;江东的粮船,则缓缓驶入望海港。尽管南北对峙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但一条跨越渤海、黄海的海上纽带,已在赵宸与孙权的手中悄然系紧。
跨海结盟的序幕,才刚刚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