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城的雪来得比往年早,总督府议事厅内却暖意融融。炭火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映照着满座官员凝重的面容。案上摊着三份加急送来的情报,最上面那份用红漆标注着 “绝密”—— 是秦朗的机动旅从青州沿海传回的战报,详述了曹操水师在赤壁被焚的惨状。
“曹操折损近十万兵马,战船烧毁过半,已从华容道狼狈北逃。” 陈默的声音打破沉默,他用木杆指着舆图上的赤壁,“周瑜的使者就在驿馆等候,催逼我们履行盟约,出兵夹击许昌。”
议事厅内立刻响起激烈的争论。
魏平按捺不住兴奋,猛地站起身:“此时不打,更待何时?曹操新败,军心涣散,许昌空虚!末将愿率五万幽北军,联合青州的反曹势力,直捣曹操老巢!” 他的甲胄碰撞声在安静的厅内格外刺耳,“就算不能一举灭曹,至少能夺取兖州、青州,将幽辽的疆域向南推进千里!”
户曹尚书李默却摇头反对:“魏将军太乐观了。我军虽有火器之利,但南下千里作战,粮草补给如何保障?曹操在北方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即便赤壁战败,仍有数十万兵马驻守中原。一旦我军陷入胶着,轲比能在草原反扑,后果不堪设想。”
礼曹的张宾刚从江东返回,对孙权的实力有更直观的认识:“属下以为,孙权此人野心勃勃,赤壁大胜后必欲独占荆州。我们若此时出兵,看似与江东夹击曹操,实则可能沦为孙权的棋子 —— 待曹操衰弱,他转头就会觊觎我幽辽的铁器和海船技术。”
各方观点针锋相对,渐渐形成三派:
主战派:以魏平为代表,主张趁曹操元气大伤,挥师南下,扩大疆域,将幽辽的势力范围延伸至黄河流域。
主守派:以李默为首,认为应巩固幽辽现有地盘,利用曹操战败的间隙,加紧屯田、练兵、研发火器,待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再图南下。
中间派:张宾等人建议 “有限介入”—— 不直接出兵中原,而是通过支持曹操的反对派(如袁绍旧部、徐州的陈登),间接削弱曹操,同时与江东保持距离,避免被卷入纷争。
赵宸始终未发一言,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的《格物院火器进展报告》。报告显示,新式的 “后装线膛铳” 已研制成功,射程和精度比突火铳提升一倍,但量产还需半年;水力驱动的 “连弩炮” 也进入测试阶段,这些都是未来战争的关键筹码。
“诸位忽略了一个关键点。” 赵宸终于开口,目光扫过众人,“曹操败于赤壁,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众人一愣,陈默率先反应过来:“是刘备!他借赤壁之战占据荆州南部,正招揽人才,扩充势力,隐隐有成为第三方力量的趋势。”
“正是。” 赵宸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用红笔在荆州圈了一个圈,“曹操、孙权、刘备,现在又多了一个刘备。天下从‘两强相争’变成‘三足鼎立’,这才是赤壁之战最深远的影响。”
他进一步分析:
若幽辽此时出兵攻曹,曹操必然与孙权暂时联手,共同对抗幽辽 —— 就像当年六国合纵抗秦,“灭曹” 反而会让幽辽成为众矢之的。
若完全按兵不动,孙权会趁机吞并荆州,刘备难以发展,天下可能形成 “曹强孙弱” 或 “孙强曹弱” 的二元格局,对幽辽的 “平衡战略” 不利。
最佳策略是 “保持三足鼎立,适度削弱曹操”,让刘备有足够的空间成长,形成四方相互牵制的局面。
基于此,赵宸最终定下策略:
情报支持:靖安司向刘备阵营送去曹操在中原的布防图(真假参半),同时暗示 “荆州北部的蔡瑁旧部有反正之心”,挑动刘备与孙权在荆州的矛盾。
物资援助:以 “贸易” 名义,向徐州的陈登提供五百支突火铳(无弹药配方),支持他对抗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但明确拒绝派兵协助。
外交表态:派使者回访江东,祝贺赤壁大胜,赠送十门轻型佛郎机铳(阉割了射程),但以 “草原未宁” 为由,婉拒出兵夹击曹操,同时提出扩大海船贸易 —— 用幽辽的铁器换江东的造船木材。
内部准备:格物院加速新式火器量产,兵曹在幽州南部的涿郡、渔阳修建棱堡群,作为未来南下的前进基地;户曹增加对辽西、辽东的屯田投入,确保军粮储备。
这番部署看似 “无所作为”,实则暗藏深意。主战派的魏平虽有不满,但听完赵宸对 “四方制衡” 的分析,也不得不承认:“大人考虑得更长远。”
消息传到江东,孙权对幽辽的 “出尔反尔” 颇为不满,但看到送来的佛郎机铳,又舍不得彻底撕破脸,只能暂缓攻曹,转而与刘备争夺荆州。
许昌的曹操得知幽辽未出兵,松了口气的同时,也对赵宸的 “隐忍” 更加忌惮。他一边重整兵马,一边派人联络轲比能,许以重利,企图让草原骑兵牵制幽辽。
而在荆州的刘备,凭借幽辽送来的 “假情报”,成功收编了部分荆州士族,势力日渐壮大。诸葛亮在给刘备的信中写道:“幽辽赵宸,深谙制衡之道,此人若为友则安,若为敌则危。”
蓟城的雪越下越大,赵宸站在兴元楼的窗前,看着雪花覆盖大地。他知道,隔岸观火不是怯懦,而是等待最佳时机。当后装线膛铳量产,当棱堡群连成防线,当海船能直抵南海,幽辽才能真正走出边陲,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天下的角逐。
议事厅的争论虽已平息,但每个人都明白,这场围绕赤壁之战的战略研判,只是幽辽未来宏大布局的开始。天下的棋盘已被重新摆放,而赵宸手中的棋子,才刚刚落下第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