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像被撕碎的蛛网,密密麻麻地罩在临港市上空。林涛站在人行道边缘,耳鸣声与雨声交织成令人窒息的噪音。他抬手按住太阳穴,指腹下血管突突跳动,仿佛有什么东西要从颅骨里钻出来。
\"该死...\"他低声咒骂,视线因疼痛而模糊。三年来第一次,耳鸣发作得如此剧烈。雨水顺着他的脖颈滑进衣领,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
街对面的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模糊的色块。\"时光褶皱\"四个字在暗沉的午后亮着昏黄的光,像一只半阖的眼睛。林涛不记得自己何时走向那家旧书店,等他回过神,霉味混合着樟脑丸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
门铃发出年久失修的呻吟。书店比想象中更狭长,两侧书架几乎贴着天花板,投下幽深的阴影。林涛抖落外套上的水珠,注意到地板上有几滴未干的水渍——有人刚离开不久。
\"需要帮忙吗?\"
声音从书架深处传来。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走出来,灰白头发像一团乱麻堆在头顶。他手里拿着鸡毛掸子,镜片后的眼睛浑浊却锐利。
\"避会儿雨。\"林涛出示警官证时,老人眼神微妙地闪烁了一下。
\"随便看。\"老人转身走向收银台,\"二楼有咖啡,自助。\"
林涛沿着书架缓步前行。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划过书脊,《刑事侦查学》《变态心理学》《犯罪现场重构》...这些专业书籍出现在旧书店并不奇怪,但集中陈列在这个角落却显得刻意。他抽出一本《犯罪心理画像》,扉页上盖着\"临港大学图书馆\"的印章。
\"您常收这类书?\"林涛提高声音问道。
老人头也不抬:\"上周有人处理了一批法学教材。\"他顿了顿,\"有位客人特别中意这些,连着来了三天。\"
林涛的指尖在书页上停顿。监控。他不动声色地环视四周,在墙角发现一个被蜘蛛网半掩的摄像头,镜头角度明显被人为调整过,只能拍到书架下半部分。
\"那位客人长什么样?\"
\"高个子,总戴着口罩。\"老人用鸡毛掸子指了指,\"专看犯罪心理学那块儿。\"
林涛正想追问,老人突然从柜台下取出一个牛皮纸包裹:\"对了,您是不是林涛警官?\"
空气瞬间凝固。林涛的手按在配枪上:\"谁告诉你的?\"
\"包裹上写着呢。\"老人将包裹翻转,林涛的全名用打印机字体清晰地印在标签上,没有寄件人信息。\"昨天送来的,说会有人来取。\"
林涛接过包裹,重量很轻,摇晃时发出纸张摩擦的沙沙声。\"谁送来的?\"
\"快递员。\"老人耸耸肩,\"戴着口罩,没看清脸。\"
林涛盯着包裹看了几秒,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反常——作为刑警,他本该立即将包裹作为证物处理,但某种莫名的熟悉感让他放松了警惕。这家书店的布局、气味、甚至老人眼镜反光的角度,都给他一种诡异的既视感。
\"我能在这里打开吗?\"
\"请便。\"老人递来裁纸刀,\"二楼有座位。\"
木制楼梯在脚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二楼比一楼更昏暗,唯一的光源是一盏老式台灯,灯罩上积着厚厚的灰尘。林涛坐在靠窗的位置,雨水在玻璃上蜿蜒成扭曲的河流。
裁纸刀划开胶带的瞬间,某种冰冷的预感顺着脊椎爬上来。包裹里是一本1998年版的《犯罪心理学》,书脊已经开裂。翻开封面,一张黑白照片滑落——圣心疗养院的全景,拍摄角度像是从对面山顶俯视。
照片背面用红笔画了个圆圈,圈住院区西北角的一栋小楼。林涛的呼吸变得急促,那里正是法医中心报告里提到的\"特殊病区\",7号实验体杨振生前被关押的地方。
书页中夹着另一样东西。当林涛看清那枚意大利袖扣时,耳鸣声骤然变成尖锐的蜂鸣。银质底座,蓝宝石镶嵌,边缘刻着细小的\"L.V.\"——与陆铭案发现场找到的那枚一模一样。
他的指尖刚触到袖扣,世界突然天旋地转。
枪声。雨声。鲜血在雨水中扩散成淡红色的溪流。小李倒在他怀里,嘴唇蠕动着想说些什么,但只有血沫不断涌出。林涛徒劳地按压着搭档胸前的伤口,温热的血液从指缝间溢出,怎么也止不住...
\"警官?您还好吗?\"
老人的声音将林涛拽回现实。他发现自己正死死攥着那枚袖扣,掌心被边缘割出细小的伤口。台灯的光晕在视线里摇晃,像极了那个雨夜闪烁的警灯。
\"没事。\"林涛声音嘶哑,\"有洗手间吗?\"
冷水泼在脸上,林涛盯着镜中的自己。眼下是睡眠不足导致的青黑,胡茬已经两天没刮。最让他不安的是眼睛——那种猎物般的警觉,与三年前刚从医院出来时一模一样。
他回到座位,强迫自己继续检查书本。在第217页,有人折了页角,章节标题是《人格镜像:犯罪者的双重身份》。页边空白处用铅笔写着:\"7号实验体向您问好\",字迹工整得近乎刻板,与陆铭笔记中狂草般的风格截然不同。
林涛猛地合上书。这不是巧合,是精心设计的接触。他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和字迹,然后快步下楼。
\"监控录像能调吗?最近一周的。\"
老人摇头:\"系统坏了半个月。\"他指了指收银台后面的小电视,屏幕上一片雪花。
太巧了。林涛将书和证物装进证物袋:\"这包裹我带走,需要您做个笔录。\"
老人出奇地配合,甚至主动提供了送货快递员的模糊特征:身高约178cm,右手戴黑色手套,说话带点北方口音。这些细节与杨振的体貌特征高度吻合——如果那具从停尸房消失的尸体真的还活着的话。
雨势稍缓时,林涛告别老人走向巷子里的停车位。转过拐角的瞬间,他的脚步顿住了——左前轮瘪了,一道狰狞的切口横贯胎面。
更诡异的是后视镜。有人将一张对折的图纸夹在那里,雨水已经浸湿边缘。林涛展开图纸,圣心疗养院的平面图上,用红笔标注出一条从主楼通往地下室的秘密通道,旁边写着\"镜面计划\"三个字,笔迹与书中留言如出一辙。
图纸背面还有一行小字:\"镜子不该被擦亮,但你已经看到了,不是吗?\"
林涛的血液瞬间冻结。这句话假沈静在审讯室里说过,一字不差。他猛地转身,雨水模糊的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远处一盏路灯忽明忽暗地闪烁。
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挥之不去。林涛抬头看向书店二楼,窗后似乎有人影一闪而过。他拔腿冲回书店,门铃的响声惊动了正在整理书架的老人。
\"二楼有人?\"
老人皱眉:\"就您刚才下来。\"
林涛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梯。二楼空无一人,只有那盏台灯依然亮着。他检查了每个书架后面,甚至推开卫生间的门——没有人。但窗边的座位上,一杯咖啡正冒着热气,杯垫下压着一张便签:
\"记忆像雨水,总会找到裂缝。\"
字迹与书中留言相同。林涛推开窗户,雨水立刻打湿了他的前襟。防火梯上有新鲜的泥渍,通向相邻建筑的屋顶。太专业了,不像是临时起意。
回到车里,林涛拨通秦越的电话:\"我需要你查一家叫'时光褶皱'的旧书店,老板身份、房产登记、最近半年的监控申请记录。\"
\"出什么事了?\"秦越的声音透着紧张。
\"有人给我送了份'礼物'。\"林涛盯着手中的袖扣,\"和陆铭案证物一模一样,但真品应该锁在证物室。\"
电话那头传来键盘敲击声:\"等等,你说'时光褶皱'?那地方三年前就该拆了。\"
\"什么意思?\"
\"城市改造项目,整条街的建筑都在拆迁名单上。\"秦越停顿了一下,\"系统显示那栋楼去年就清空了,现在应该是个工地。\"
林涛的视线穿过雨幕,书店的霓虹灯依然亮着,在积水中投下摇曳的倒影。他缓缓挂断电话,再次看向后视镜——这一次,镜中的自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他从未做过的冷笑。
在镜面反射的死角,一只戴着黑手套的手正将相同的意大利袖扣按进耳蜗,袖扣背面刻着的数字\"7\"在雨水中泛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