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兵不是一喊就来,是一堆麻烦的开始很多穿越小说里,主角手头有点银子,就随口招一队“雇佣兵”。这些兵通常都是“身经百战”“吃苦耐劳”“忠心耿耿”“来钱就卖命”,甚至说打哪打哪、死也不皱眉。仿佛招兵打仗就像淘宝下单一样轻松。
但现实是,你哪怕砸下银山,也不一定能招来可靠的兵,更别指望他们真为你卖命。古代的“雇佣兵”是极度现实的群体——吃你的饭,拿你的钱,但不一定干你的活;一旦断粮断饷、局势不妙,转头就能把你卖了。
你要知道:兵,永远是国家暴力机器的延伸,一般人根本压不住。你拿钱砸人,真以为自己就是主公了?一旦饷银发不下去,反手你就是待宰的“肥羊”。
古代的雇佣兵,不是义工。饭要吃好、酒要有、银子要足,尤其在战乱年代,他们随时能拿命换其他人的钱,你不给足,他们根本不会理你。
举个例子。明代末年,地方官招募“勇丁”剿匪,按人头发饷,每人月薪折银一两(已属偏低)。但这只是一部分,另还要发衣粮、酒肉、加班赏、伤残补偿、抚恤银。再算上“胀差”“拖欠”“亏空”,实发常常翻倍。
你招一百人,一个月就得准备三百两银子以上。这还只是维持平常训练和驻地巡逻。如果你还想打仗、出兵远征,那后勤得加倍筹措,否则一个来回,别说人没打赢,账先破产。
而且,兵不只是吃饭。战马、兵器、盔甲、弓箭、草药、靴子、鞘套、帐篷、马料、干粮,全得备齐。你不给,他们不会说“将就”,他们只会说:“换老板”。
兵变多半源于“饷荒”,古代史书中大量记载兵变事件,最根本的起因,不是政治口号,也不是被煽动洗脑,而是一个字——“饷”。
辽东兵变、明末西北兵变、太平军内讧、唐末藩镇之乱,基本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军饷发不下来。兵不发饷,先是哗变,接着抢粮,然后劫杀将领、洗劫城市、四散为匪。
你组了一队雇佣兵,刚开始也许听你号令,一旦没钱发,兄弟几个就会商量:“杀了他,银子分了。”
你以为他们会讲义气?不,兵就是职业打手,谁出得起价钱,谁就是“义气”。
雇兵不仅要招,还要养、要运、要安排、要协调。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后勤链条。
你得有人采买粮食、有人运输、有人安排行军路线、有人分发装备、有人结算工钱、有人处理伤亡。你还得有安全营地、饮水点、简易医疗所。你要是亲自来管,那你根本就不可能带兵出战——你天天都得去催粮、跑账、打补丁。
朝廷之所以能养兵,靠的是赋税系统、漕运系统、地方仓储系统和完整的官僚结构。你一个草台班子,哪来这么多资源?哪怕你是富商,钱够花两个月,但问题是:兵不是招来打一仗就散的。他们要吃一辈子。
雇佣兵的忠诚度,全靠银子维系。雇兵不同于国家军队,没有忠君思想,没有政治立场,更没有什么“为国捐躯”的意识。他们唯一的信仰,是“谁给饭吃、谁给钱拿”。
你今天给得多,他听你;明天别人给得更多,他就倒戈。东汉末年、南北朝、五代十国这种雇兵横行的年代,反复无常就是常态。
比如王世充、石敬瑭、郭威这些靠雇兵发迹的将领,几乎都遭遇过“兵变”“投敌”“倒戈”“夜袭”。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兵要养,更要压。
而你,一个现代人穿越过去,既没地位又没兵法,还没政权支撑,靠一口“老板气场”想镇住这帮拿命换钱的老油子,结局只有一个:他们不会听你说话,但会听你哀嚎。
就算你能靠银子招来一队兵,问题也才刚刚开始。因为你不是朝廷,你也不是节度使。你以什么名义养兵?护商队?维家宅?护佃户?只要你一旦规模超出三十人,就会引起地方官的极度警觉。
宋代规定,“非军籍之家,不得置兵器三十件,护丁不得持仗巡村”。明代更狠,规定“商贾之家聚徒械巡者,按盗论”,也就是说,你敢组织雇佣兵护商队,被官府看见了就是图谋不轨、准备抢道。
雇佣兵一多,就意味着“武装私势力”。在古代,这是极其敏感的事。你自己可能还沉浸在“我是老板、他们是员工”的幻想里,地方官却已经把你当成“潜在割据势力”了。
雇佣兵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他们没有编制、没有长期保障,也不相信你会保障他们的未来。他们只看眼前银子。
你想让他们为你死战,得不断加薪加赏;但你银子是有限的,迟早要断。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兵比风还飘,比水还滑。
今天你让他们守山头,他们点头;明天山头被围,他们跑得比你快。有时你还没下命令,他们就已经开溜了。更惨的是,他们可能会顺便把你库房扫荡一空。
古代雇佣兵最擅长的技能不是“死战不退”,而是“灵活跳槽”。打不过就跑,跑了就散,散了就抢,抢完就投靠别人。
兵痞化、军匪不分是雇佣兵常态。
历史上,许多雇兵就是后来的匪徒。因为他们有武力,却没有纪律;有战斗经验,却没国法约束;他们能打、敢杀,但从不受控。
最典型的例子是明末辽东边军——一旦断饷,就全变“兵痞”:抢村庄、绑富户、勒商旅。朝廷派人围剿,能杀的杀,杀不了的只能收编。
而你招的雇佣兵,没有法律约束、没有身份绑定,你根本没手段控制他们。他们不听你的命令,也不受你的处罚。他们怕谁?怕朝廷的刀,不怕你的嘴。
你要是胆敢拖欠饷银,他们就把你当成提款机;要是你还嘴硬,那就当你是练刀靶子。
你以为人越多越强?错了。在没有完整军制和训练系统的古代,兵的数量越多,后勤负担越大,战斗力反而越弱。
很多军队从“二百勇丁”变成“八百雇兵”后,战力立刻崩溃。因为后勤跟不上,粮饷分不清,纪律瓦解,指挥失灵。
而且人多意味着矛盾也多——谁先吃饭、谁领多少饷、谁休假、谁守夜?你处理不好,一个小摩擦就能演变成全队哄抢。
到最后你会发现,你不是“雇了一支军队”,而是“喂养了一窝虎狼”。你想掌控他们?对不起,他们从没把你当过主子。
在古代,没有国家税收、漕运系统、仓储网络、铸币权力和军令系统,你发不出足以养兵的粮饷,你也控制不了雇来的士兵。
你不是真皇帝,不是真藩镇,不是真节度使,你连“临时主公”都算不上。你能拿出一笔银子招来十几人,那也只是“暂时合作”,不是“死忠军队”。
一旦粮草不继、局势不利、对手给价更高、内部生变,你就会成为他们第一个下手的人。
雇佣兵不是你翻身的工具,是你破产的起点。粮饷的深坑,能活着爬出来的,只有极少数人——而这些人,从来都不是孤身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