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闻三十三天外,混沌茫茫中有玄都玉京山,乃混沌未分时便已存在之化外灵域。其地混沌之气如浪翻涌,清浊二气交织成阴阳鱼纹,日月星辰悬浮若尘,随天道运转而明灭。女娲娘娘端坐在悬空石榻之上,此榻以不周山残石为基,以五彩神泥为饰,蛇尾盘于云气之间,鳞甲隐隐泛着造化之光。但见她彩衣飘飘,上绣山河社稷、花鸟鱼虫,头顶五色彩霞流转,中有先天灵光垂落,掌中红绣球温润似玉,泛着柔和宝光,丝丝因果之线缠绕其上,连接着天地万物、古往今来。旁侧山河社稷图徐徐舒展,图中祥光笼罩,隐约可见无数生灵在其间繁衍生息,春耕秋收、婚丧嫁娶,与下界并无二致。
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并立两侧,俱是圣境威严。元始天尊头顶庆云托三宝玉如意,九龙沉香辇悬浮身后,周身霞光万道,尽显阐教庄严;老子骑青牛,左手执拂尘,右手托先天一气幡,紫气浩荡三千里,道韵流转;通天教主发垂双肩,目若朗星,青萍剑斜挎腰间,背后诛仙四剑虚影时隐时现,截教锋芒毕露;接引道人左手持青莲,右手结法印,佛光普照,慈悲尽显;准提道人手持七宝妙树,璎珞垂珠,宝光四溢,西方教妙法流转。易教教主蔡佳轩执青竹杖肃立中央,道袍上阴阳鱼纹与混元道纹交织,每一道纹路都似与天道共鸣,隐隐有鸿蒙紫气环绕周身。
女娲娘娘轻启朱唇,声如空灵飞鸟,又似春风化雨,道:“第三局,吾等以‘心’论道。可各施手段,以法宝、神通、大道之争,证本心之境。”其声一出,天地共鸣,混沌之气为之凝滞。
通天教主闻言,轻笑一声,青萍剑已然出鞘,剑光如电,划破混沌:“前两局平分秋色,今日便看女娲教主如何教吾等领教造化之道。”其声如金石相击,尽显截教爽利之风。
老子抚掌笑道:“女娲教主乃万灵之宗,定有妙法。吾等且拭目以待。”言罢,拂尘轻挥,先天一气幡化作无尽清气,漫卷而来。
女娲娘娘微微颔首,抬手轻挥山河社稷图,一道青光冲天而起,化作万里山河,其中山川巍峨,湖海壮阔,城镇乡村星罗棋布。无数凡人在其间耕作、嫁娶、生老病死,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竟与下界无异。女娲娘娘道:“此图中世界,乃吾以造化之力所创。第三局,便在此图中论道。”
蔡佳轩目光微凝,青竹杖向前一击,一道混元之气如游龙般注入图中。但见图中凡人突然面露祥和,疫病尽消,饥荒不再,田间庄稼茁壮成长,枝头果实累累,竟隐隐有大道之光笼罩,百姓皆跪于地,感恩上苍。
元始天尊见状,三宝玉如意轻轻一指,图中突然阴云密布,官府欺压百姓、豪强兼并土地之景迭现。凡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啼饥号寒,苦不堪言。元始天尊道:“易教教主,此等人间疾苦,你待如何化解?”
蔡佳轩长叹一声,竹杖化作万千细雨,如牛毛、如花针,洒落图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吾之道,非强行改变因果,而是种下善因,待其结善果。”但见细雨所过之处,凡人虽仍有劳作之苦,却彼此互助,官绅亦受感化,开仓赈济百姓,乱象渐消,邻里和睦,夜不闭户。
接引道人双手合十,口宣佛号:“阿弥陀佛,易教教主有慈悲心,却少了几分霹雳手段。”言罢,手中青莲抛出,化作万千佛光,如金色涟漪般扩散开来。图中凡人竟纷纷放下农具,虔诚礼佛,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农田荒芜,城镇空寂,唯有佛号声震天动地。
准提道人摇了摇七宝妙树,笑道:“世人皆有贪嗔痴,唯有佛法可度化。易教教主,你这中庸之道,怕是难敌吾西方佛教的大自在。”但见七宝妙树金光闪耀,每一片叶子都化作一道法旨,传入凡人心中。
蔡佳轩不慌不忙,竹杖化作一座书院,飞檐斗拱,古色古香,无数寒门子弟在其中研习经史、农学、医术。他道:“大道三千,各有其途。百姓既需精神寄托,亦需衣食温饱。吾易教,不过是给世人多一条路罢了。”书院中传出朗朗书声,学子们走出书院,向百姓宣讲天文、地理、算术,百姓眼中渐有清明之光,开始重拾农具,辛勤耕作,同时心中仍存信仰,佛道并行不悖。
通天教主忽然仗剑杀入图中,青萍剑如雷霆万钧,斩落处,贪官污吏、为富不仁者纷纷伏诛,血流成河,尸横遍野。他喝道:“世间浑浊,唯有以杀止杀!易教小友,你这温吞水般的手段,何时能真正改变世道?”其声如虎啸龙吟,震得图中山河动摇。
蔡佳轩摇头道:“截教之道,痛快淋漓,却易失之偏颇。杀戮过重,反增业障。”挥手间,一道清风拂过,图中尸身化作沃土,滋养庄稼,田间瞬间长出金黄的麦穗,百姓虽惊恐于杀戮,却也因土地肥沃而渐得温饱,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
老子见状,拂尘轻挥,图中突然出现一位帝王,身穿黄袍,头戴冕旒,腰系玉带,脚蹬皂靴,振臂高呼:“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百姓纷纷跪拜,山呼万岁,竟将之前的乱象忘得一干二净,唯以帝王之命是从。老子道:“易教教主,可知‘愚民’亦是一种治世之道?”
蔡佳轩叹道:“太清教主之法,可安一时之天下,却非万世之良策。百姓若永远蒙昧,又谈何大道?”竹杖再挥,书院中走出更多学子,深入民间,设坛讲学,开民智,启民心,百姓渐渐不再盲目跪拜帝王,开始思考天下大势。
女娲娘娘始终静默观察,美目流转,若有所思。此时终于轻抬皓腕,手中红绣球缓缓飞起,宝光四溢,照亮整个混沌空间。她道:“诸位教主之道,皆有可取之处。然吾今日之法,却只问本心——易教教主,你可敢接吾这一绣球?”
蔡佳轩抬眼望去,见那红绣球上因果之线密密麻麻,如蛛网般缠绕,每一丝都连接着天地万物、芸芸众生,知此球若被击中,便要承接女娲娘娘的大道意志,稍有不慎,便会道心受损,万劫不复。
然而,他忽然想起下界无数百姓在战乱、疫病、苛政下的苦难,想起王嘉馨超脱轮回前那双饱含期许的眼眸,想起自己立教之初“渡尽天下苍生”的宏愿,心中豁然开朗。女娲娘娘身为创世神,其大道之威不可轻辱,若能借此全其颜面,换得诸圣对易教的认可,为天下苍生谋得一丝福祉,便是道心受些震荡,又有何妨?
“请女娲教主赐教!”蔡佳轩朗声道,故意露出三分破绽,青竹杖虽在身前布下防护,却留了左上方位。
红绣球如流星赶月,划破混沌,瞬间击中蔡佳轩肩头。顿时,无边威压如泰山压顶般涌来,似要将他的道心碾碎,化作女娲大道的一部分。蔡佳轩只觉五脏六腑如被重锤击打,喉头一甜,险些喷出鲜血,但他咬紧牙关,运转混元无极之力,如砥柱中流般抵住威压。却见那威压竟如冰雪遇暖阳,渐渐化作滋养道心的甘泉,流入他的经脉、丹田、识海。头顶庆云中隐约现出“容”“仁”二字,光芒万丈,与女娲娘娘的宝光交相辉映。
女娲娘娘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轻笑:“善哉!易教教主果然有大恒心、大毅力,竟能将吾之大道化为己用。此局,吾便算胜了半子。”其声中既有惊讶,亦有赞赏。
元始天尊抚掌笑道:“女娲教主之威,果然名不虚传。易教教主能接下此球而不倒,已是难得。”眼中尽是欣慰之色。
老子亦点头:“大道之争,非胜败可论。今日各展所学,于吾等皆是裨益。”拂尘轻挥,清气缭绕,尽显太清之妙。
通天教主收了青萍剑,冲蔡佳轩拱手:“小友今日让吾见识了易教之道,佩服!”言语中尽是豪爽与敬佩。
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互视一眼,同时合十:“阿弥陀佛,易教教主能屈能伸,他日必成大器。”佛光中隐隐有赞叹之意。
蔡佳轩稽首行礼:“多谢诸位教主指教。吾易教愿与四教共参大道,同护苍生。”言辞恳切,尽显胸怀。
女娲娘娘轻轻挥手,山河社稷图缓缓收起,图中世界的悲欢离合亦随之消散,化作点点灵光,融入混沌之中。她道:“今日论道暂告一段落。待吾梳理大道因果,自会降下法旨,定封神榜之规。”
言罢,诸圣各自化作流光散去,唯有蔡佳轩独留玉京山巅,望着手中青竹杖上残留的红绣球宝光,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今日虽全了女娲娘娘的颜面,却也让诸圣看到了易教的潜力与胸襟。接下来的封神榜重签之争,或许会更加激烈,但他已做好准备,为了心中的大道,为了天下苍生,哪怕再历千劫万难,亦在所不惜。
忽有清风拂过,带来下界百姓的欢声笑语,蔡佳轩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坚定之色。他轻抚青竹杖,喃喃自语:“大道漫漫,吾与卿当携手共进,渡尽苍生,方不负这一场轮回……”言罢,化作一道青光,消失在混沌之中,只留下玉京山巅的点点灵光,诉说着这场惊天动地的论道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