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鸿蒙初辟话终章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七圣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却说易教教主蔡佳轩与妻王嘉馨自重塑宇宙之后,已过万载春秋。这一日,二人立于无名洞府前,俯瞰下界,但见:
山河万里换新颜,日月千年绕巨川。
稻浪翻金牛背稳,桑林叠翠笛声绵。
茅檐细雨听蛙鼓,竹牖清风看鹤眠。
莫叹浮生如逝水,人间今是太平年。
王嘉馨轻拂衣袖,眼中泛起柔光,道:“夫君,自东晋至今,已历两个轮回,人间竟这般祥和,真好。”蔡佳轩揽住她的腰,笑道:“这皆因天道重立,众生各安其位。你像还是上个轮回时,那陇西李氏,果然应了当年预言,统一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正说间,忽有祥云朵朵,元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接引、准提五位教主踏云而至。元始天尊笑道:“易教教主夫妻,今日特来道别。吾等已商议妥当,将往三十三天外天之上混沌中与老师一道参悟大道,不再过问世间之事。”
老子捋须道:“教主,你具混元之力,又立易教,当为这新宇宙的守护者。望你与嘉馨,护佑苍生,弘扬大道。”蔡佳轩与王嘉馨齐声道:“谨遵道兄教诲,不敢有忘。”
说话间,八仙亦至。吕洞宾上前一揖,笑道:“蔡圣人,王仙子,吾等今日特来致谢。当年在昆仑山上,多有误会,幸得二位宽宏大量,方有今日之谊。”
铁拐李哈哈笑道:“正是,正是。若不是二位,吾等怕是要与易教结下仇怨,哪能有今日同饮仙酒的机缘?”说罢,取出葫芦,倒出仙酒,众人共饮。
饮罢,哪吒踏风火轮而至,手持火尖枪,向二人施礼道:“蔡大哥,王大姐,如今天庭安定,吾已卸去兵权,欲遍游天下,特来告辞。”蔡佳轩笑道:“好,好。天地广阔,正该如此。”
正热闹间,忽有一女子踏云而来,正是嫦娥。她身着广袖流仙裙,怀中抱着玉兔,向王嘉馨施礼道:“当年蒙仙子超度,方得解脱。今特来致谢,并告知后羿残魂,已入轮回,托生富贵人家,再不似从前孤苦。”
王嘉馨点头道:“善哉,善哉。轮回有序,便是好事。”嫦娥又望向蔡佳轩,道:“仙尊若有空,可往月宫一叙,吾当以桂花酿相待。”蔡佳轩笑道:“若得空,必去叨扰。”
却说狼妖周炎,自周弘济之后,经轮回,新世界中便以人形行走世间,行侠仗义。这一日,他亦至无名洞府,向二人施礼道:“多谢仙尊、仙子当年点化,吾今已得证大道,将往深山修炼,特来告辞。”
蔡佳轩笑道:“好,你本善良,又肯修行,必成大器。切记,妖非妖,人非人,一心向善,便是正道。”周炎点头称是,又化作狼形,长啸一声,消失在云端。
再说那牛魔王,自罗刹女自杀后,便心灰意冷,隐居花果山,与孙悟空为伴。此时,他亦派来使者,送上书信,言明自己已看破红尘,将随孙悟空修行,不再过问世事。蔡佳轩阅毕,叹道:“情劫难渡,能看破亦是幸事。”
诸事毕,蔡佳轩与王嘉馨回到洞府,众弟子早已等候多时。为首者乃顽石童子清浊,二人上前施礼,道:“老师,师娘,今日弟子等特来请教大道。”
蔡佳轩微笑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汝等当知,大道在何处?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众弟子皆恍然大悟,叩首称是。
王嘉馨取出神农鼎,对众弟子道:“此鼎可炼世间万药,汝等当广传医道,救死扶伤,勿负吾望。”众弟子接过鼎,皆道:“弟子遵命。”
却说二人在洞府中又住了些时日,见天下太平,易教兴盛,遂生归隐之心。这一日,蔡佳轩对王嘉馨道:“嘉馨,吾等已证混元,又护佑这新宇宙万载,今欲隐于云外,你可愿意?”
王嘉馨笑道:“夫君何处,吾便何处。自东晋相遇,历经生死,早已不分彼此。隐于云外,甚好。”于是,二人唤来清浊童子,嘱其好好打理易教,便化作两道金光,消失在云端。
自此,世间再无蔡佳轩与王嘉馨的踪迹,唯有那无名洞府,依旧隐于星汉之间,护佑着这方宇宙。而世间百姓,皆言有神仙眷侣,隐于云外,每逢灾劫,便会现身,救民于水火。
尾声·沧海桑田话永恒
却说又过了不知多少岁月,有一牧童,常在山间放牛。这一日,他忽见云端有一对道侣,男的俊美白皙,女的貌美若仙,携手而行,周围有祥云朵朵,瑞气千条。
牧童看得痴了,忽闻那女子笑道:“夫君,你看那山下,又是一番新景象。”那男子笑道:“沧海桑田,不过转瞬。唯有真情与大道,永恒不变。”
牧童欲上前拜见,却见那对道侣已消失在云端。他回到村中,将此事告知众人,众人皆道他见了神仙。于是,百姓们便在山上建了一座庙,名曰“神仙眷侣庙”,四时供奉,香火不绝。
正是:
神仙眷侣隐云外,沧海桑田证永恒。
万载轮回如一梦,人间正道是沧桑。
(全书完)
完本感言;
诸君见字如晤,吾乃笔耕者,忝为《竹杖奇缘录》一书执笔者。昔年于一书店听客谈玄,偶得魏晋残卷,见寒门剑士与世家姝丽事,心下感慨,遂援笔铺陈,竟成六卷青编。今搁笔之际,恍觉寒灯照壁,已历三秋,故略陈心曲,以谢诸君垂睐。
忆初构此篇,欲以南北朝乱局为砚池,磨尽人间悲欢。观蔡郎仗剑,寒光照破世族阴霾;见嘉馨解佩,柔肠系住道义孤舟。其间胡笳吹血,白骨盈野,妖氛与王气共舞,剑影同佛火交辉,皆欲写乱世之疮痍,叹情劫之叵测。至若北地斩熊罴、漠北战群妖,非为炫玄奇之术,实欲借精怪乱象,喻人心之贪嗔痴恨耳。
及入第三卷,引泰山娘娘点化前尘,非为猎奇,盖因观遍人间离乱,方知情劫皆由执念起。老君童子与女娲仙娥之宿缘,恰似镜花水月,照见世人困于爱欲、迷于得失之态。至若射日救民、炼化竹杖,乃见大道从慈悲生,非枯坐谈玄可得。
第五卷涉诸天劫数,与《西游》仙佛相交,诚惶诚恐。尝揣度孙大圣成佛后心境,想那紧箍虽去,灵台犹存桎梏;观八戒哭龙女、沙僧回流沙,方知神仙亦有难言之隐。罗刹自刎、国王残魂,皆写“求不得”之苦,望诸君于刀光剑影中,见三界众生皆在劫波里浮沉。
终卷论混元大道,与三清论道、同女娲斗法,非为争胜,实写“天道忌全”之理。鸿钧老祖调停下重签封神榜,三局比试存体面,盖因天地运行,需留一线生机。至若开新宇、定轮回,乃悟沧桑变幻中,唯大爱与悲悯永恒。
吾才疏学浅,虽力求文笔近《蜀山》之古朴,意境追《聊斋》之深幽,然笔下难免有滞涩处。如写谢道韫清谈破局,恐未及林下风气之万一;绘昆仑剑影,或失却仙侠气韵之苍茫。幸得诸君不弃,随佳轩、嘉馨遍历六卷劫波,从尘世烟火至三十三天外,共证这沧海桑田中的一点真心。
今书成搁笔,窗外已见新柳抽条。愿诸君掩卷后,能于茫茫人海中,寻得自己的“雌雄剑”与“九龙穗”,纵遇风雪如刀,亦有初心可守。若蒙不弃,容某再磨墨,他日或写那瑶池新宴、无名洞府轶事,与诸君再话仙缘。
临纸神驰,不尽欲言。敬祈文祺,万福万安。
癸卯年孟夏 笔耕者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