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食客第一次见到这种颜色的面条,忍不住走上前来好奇地问了一句:“你这是吃的啥啊?好吃吗?”
他目光里透着好奇,显然是以前没见过这样的食物,不知道这是一种地道的传统小吃。
“非常好吃。”
这位被问到的人毫不吝啬地竖起了大拇指推荐,“在我老家那儿,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这么一碗饸饹。平日难得有机会,大家都当成宝贝似的等着呢。”
听到这番夸赞,其他几位正在用餐或者刚坐下没多久的顾客也起了好奇心,觉得这玩意儿说不定挺特别,索性开口要来一口尝尝看,打算亲身体会一下为什么那人吃得这么欢。
荞麦面本来口感就爽滑筋道,带着天然的独特弹性;而舒雅搭配的那一勺卤更是香气扑鼻,让人未尝已醉,勾起了无数人对家乡味道的怀念。
再加上鲜嫩多汁的豆芽以及酸中带辣的蒜醋汁,每一种口味都在舌尖交锋又交融,每一口都让人口舌生津、胃口大开。
那位饸饹爱好者一口气吃了三碗,吃得满脸通红、意犹未尽,最后放下筷子才终于停了下来。
吃完之后不但心满意足,嘴角含笑,甚至起身特地走到舒雅面前诚恳地道了声歉。
“刚刚我没对你做的面太有信心,真是不好意思。没想到,你做出来的饸饹,真的还原出了小时候那个味道。”
说完,他还朝她竖了个大拇指,眼中满是赞叹与感激。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舒二妹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她向来爽快直率,从不拖泥带水,只要客人开口提要求,一般都能得到她的应允。
可是这次不一样,发问的人是沈泽。
这个男人不仅家世显赫,身份尊贵,最关键的是口味极为挑剔。
他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评论吃食的火候、刀工、配料搭配,甚至能准确判断鱼肉是哪片水域出产的。
对于这样一位近乎苛刻的食客,舒二妹对他的话就不能轻易作答了。
舒二妹对他的为人多少有些了解,平时虽然温和沉默,说话轻言细语,但实际上极有主见,做事细致到让人觉得有些过分。
正因如此,她心里明白,这人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随口说说。
所以面对他提出的请求,舒二妹语气就不那么肯定了:“应该……可以吧?”
她说得很犹豫,几乎像是在反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接下了这单“任务”。
停顿了一下,她接着说道,“不过你放心,我姐手艺不错的,一定能让你满意。”
她一边安慰,其实也在努力说服自己——这件事没有问题。
沈泽听后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是淡淡的神情,不喜不悲。
他语气平静地开了口,声音清冷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那你去一趟厨房,帮我问问你姐,想不想试试做一份宋嫂鱼羹?”
话说到这一步,已经不再只是普通顾客点菜那么简单,而像是一种特定的需求——一个只属于某种人和某段回忆中的美食召唤。
舒二妹闻言立刻转身走向厨房,脚步虽未加快,但情绪明显比方才多了一丝认真与重视。
她一推开那扇半掩的门,便出声喊道:“大姐,有客人点名要吃宋嫂鱼羹!”
这句话说得清楚明白,带着几分郑重其事的味道。
一听有人想吃这道菜,舒雅立刻停下手头活计,惊讶地转过身问道:“是不是沈大哥来了?”
她的语气急切中透着笃定,仿佛这答案早已写好,等着被人揭开一般。
“你怎么猜到的?”
舒二妹眨了眨眼,语气里带着些许惊讶,还有些佩服的意思,“我只是提了句要点鱼羹,你就一下子知道了是他。”
舒雅笑了笑,眉眼温柔,似乎被这段回忆勾起了什么久远的记忆,“能点出这道菜的人不太多,而且得去过江南才晓得其中讲究。再加上它原本还是南宋时传下来的菜品之一,寻常饭馆都不一定能做,也不是每个人都听说过名字。”
她说这话的时候,手里也没闲着,已经开始挑拣适合用来入汤的食材,“我认识的熟客里,只有沈大哥可能提出这种要求,所以我一猜就准。”
这种宋嫂鱼羹,其实是从南宋流传下来的一种经典小吃。
据说是一位姓宋的嫂子在临安城外的小铺子做的鱼羹风味独特,令人惊艳,于是便传开了这个名字。
它味道鲜美滑嫩,层次丰富,需取新鲜鱼类精心去骨剁茸调汤,再加入各色佐料炖煮成羹,最后淋上蛋液与薄芡收汁,方能呈现出一碗地道可口的鱼羹。
过去她也曾做过几次,有时是为了研究新的做法,有时则是为了供店内的特别食客尝试。
但每次都没达到那种最完美的程度。
但这次不同,来吃的可是沈泽——出了名的好口味,极度讲究食物细节的一位食者。
他能辨别调味是否平衡、用料是否恰当,就连汤底熬制的时间都会给出评价。
这样一个苛刻却精准至极的食客登门索此名羹,令本就在意厨艺品质的舒雅不由得提高自己的标准。
“这一次,一定要让他尝到记忆中最纯粹的味道。”
她心想着,手中的动作也不自觉地放得更慢、更精细了。
她开始专心准备,每一样原料都反复检查确认后再下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碗鱼羹的烹制之中。
需要用到的原料,在系统中几乎都能查到、买到。
不论是常见的香料,还是稀缺的新鲜食材,只要是在系统商城里搜索一下,便能迅速找到货源并下单购买。
她一边整理着手头所需的清单,一边感叹这系统的便利,为她的烹饪之路提供了极大帮助。
她在动手时也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还原正宗的味道,于是做了些改良,希望在风味上尽量接近螃蟹肉的口感。
毕竟正宗的蟹肉羹所需用的是新鲜海蟹,而当前条件下,这种高档食材显然不现实。
于是她动了不少脑筋,在调料配比与辅料选择上下了功夫,力求模拟出蟹肉那鲜嫩又略带甜味的特殊口感。
即便这样,她心里仍有些没底,只能边做边调整,寄望于改良版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等做好后,她亲自端着热腾腾的一碗鱼羹走到了沈泽跟前。
厨房刚出炉的时候,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浓郁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