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鼻的焦糊味像一张黏腻的网,笼罩着d2安置区的角落。几顶帐篷只剩下焦黑的骨架和冒着缕缕青烟的残骸,如同大地丑陋的疮疤。千岩军士兵动作麻利,铁锹翻飞,扬起的沙土压灭了最后几簇倔强的火星,扬起一片灰蒙蒙的尘土。空气灼热而呛人。
一位头发散乱的妇人跪在焦土边,怀里紧紧抱着一团分辨不出颜色的烧焦织物,肩膀无声地剧烈耸动。几步开外,一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蹲在地上,脏兮兮的小手里捏着一个半融化的玩具木偶,木偶焦黑的脸庞扭曲变形,男孩只是呆呆地看着,大眼睛里空荡荡的。
“查清楚了?”刻晴清冷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压抑的死寂。她一身利落的劲装,紫色长发束在脑后,雷元素神之眼在腰间微微闪烁,眉头紧锁地审视着现场。她身后跟着几名同样面色凝重的千岩军军官。
“是,刻晴大人。”一名小队长迅速汇报,“初步判断是取暖用的炭盆翻倒,火星溅到了干燥的篷布上。火势起得快,万幸发现得早,巡逻队及时赶到控制,只烧了这三顶相邻的帐篷。人员都安全撤出来了。”
刻晴的目光扫过那片狼藉,最后落在那对母子身上,眼神锐利如刀,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万幸…但这‘万幸’还能有几次?帐篷,终究是纸糊的屏障。”
紧急召开的七星委员会会议上,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气压。
“d2区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刻晴站在长桌前,指尖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次是侥幸。下一次呢?帐篷的脆弱性,防火玉米胶的时效性退化问题,都是悬在头顶的利剑。我们不能再把数十万人的安全,寄托在运气和临时措施上!”
她环视众人,声音斩钉截铁:“第一,各安置点立刻增设消防沙桶、泡沫灭火器,覆盖密度翻倍!第二,成立专门的安全巡查小组,由千岩军和安置区代表组成,每日轮值,重点排查火患、检查消防设备!第三,”她顿了顿,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萍姥姥,“姥姥之前的长远提议,我认为,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萍姥姥缓缓点头,慈祥的面容带着洞悉世事的睿智:“老身并非危言耸听。此壶虽为方舟,然终非长久漂泊之所。人心思定,亦需砖石为基。临时居所,终究难抵岁月风霜,更遑论意外之灾。砖石之屋,方能安魂定魄,予人长久之望。”
甘雨立刻翻开厚重的卷宗,羊角辫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刻晴大人的前两点应急措施,我立刻协调资源落实。关于砖屋建设…”她修长的手指划过一页页数据,“长期来看,萍姥姥所言极是。但需规划周全。除了硬件建设,民众的防火意识提升刻不容缓。我已草拟防火宣传册要点,包括安全用火、紧急逃生、初期灭火方法,可组织静怡老师及其学生志愿者在各区宣讲。”
“同意。”刻晴颔首,随即看向一旁静候的枫丹设计师吉马德,“吉马德先生,你之前提过的‘尘歌壶标准安居方案’,现在,请详细阐述。”
吉马德推了推金丝眼镜,眼中闪烁着专业的光芒。他展开一卷精心绘制的图纸,铺在长桌中央。图纸线条清晰,标注严谨,描绘着一种简洁方正的四层建筑。
“各位请看。”吉马德的声音带着枫丹人特有的抑扬顿挫,“基于贵方资源现状与紧迫需求,我提议采用改良的‘尘歌壶K-7型’模块化住宅。核心优势在于坚固、实用、可快速复制。”
他指着图纸详细说明:“外墙及核心承重墙,采用本地黏土烧制的实心砖,确保结构稳固,耐火耐候。内部非承重隔墙,采用预制石膏混凝土板,大幅提高建造速度。楼板,”他点了点天花板部分,“使用预制空心钢筋混凝土板,既减轻自重,降低成本,又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实测远优于常见的实心板。”
“每户单元,”吉马德的手指划过平面图,“标配独立储藏室,满足收纳需求;配备生活阳台,可晾晒衣物,未来亦可种植小型作物花卉,提升居住品质。屋顶采用多坡硬顶设计,铺设轻质石板和金属板,反射光照,有效防止顶层过热,使用寿命预估远超临时建筑数倍。整体结构方正,无冗余转角,便于快速施工和未来可能的加建、改造。”
一直凝神细听的理萌忽然开口,手指点向图纸上的墙体剖面:“吉马德先生的设计思路非常务实。我有个小建议,能否在部分承重墙内部预埋导线槽?”他看向刻晴和甘雨,“既然‘雷元素-电能转换器’网络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未来电力入户是必然趋势。提前预留好通道,能避免日后大规模破墙开槽的麻烦和浪费,成本增加微乎其微。”
吉马德眼睛一亮:“预留管线通道!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建议,理萌先生。我会立刻修改图纸,加入标准化的预埋槽设计。”
甘雨这时才将一份详细的资源消耗清单推到众人面前,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方案很完善。但资源消耗…不容乐观。铁矿、白铁矿用量,占我们本季度矿产配额的15%。尤其是高品质铁矿,用于钢筋和预制板构件。”她指尖划过那个醒目的数字,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肉疼,“这是壶内未知区采矿队用命换回来的储备…”
刻晴拿起清单,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项数据,沉默片刻。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只有甘雨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记录着。最终,刻晴放下清单,声音沉稳有力:“15%的配额,换取数万居民安稳的居所,换取我们迈向长期定居的关键一步。这个代价,值得!资源,本就是用来保障生存和发展的。我支持这个方案。”
她环视众人:“方案优缺点已明晰。坚固耐久、隔音隔热性好、预留发展空间是核心优势。建造速度虽不如纯预制板快,但远胜一砖一瓦的传统砌筑。70年寿命远超我们五年预期的要求,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未来’。至于外观朴实…在生存面前,华丽是最无用的装饰。现在,表决吧。”
方案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七星委员会的一致通过。
决议如风,瞬间吹遍了尘歌壶的每一个角落。
蒙德工坊区边缘,新建的砖窑火光熊熊。迪卢克派来的老管家埃泽,正一丝不苟地指导着窑工:“看火色!砖坯的烧结,温度是命脉!过则脆,欠则酥!保持这个橙红色,稳住了!”汗水从他沟壑纵横的脸上淌下,滴落在滚烫的窑砖上,嗤的一声化作白烟。
枫丹技术开发区,临时搭建的预制件工厂机器轰鸣。娜维娅一身干练的工装,金色的卷发束在脑后,正仔细检查着刚脱模的石膏混凝土隔墙板。她手指敲击着板面,侧耳倾听回响:“强度达标,气泡控制得不错。下一批模具准备!注意浇筑均匀度!”枫丹工程师们在她清晰的指令下高效运转。
璃月d2区原址,昔日焦黑的痕迹已被清理干净。刻晴站在平整出的地基上,雷光在她手中凝聚成锋锐无匹的长剑。她眼神专注,手腕轻转,紫色的剑光如切豆腐般划过裸露的岩层,发出低沉的嗡鸣。坚硬的岩石在雷元素的切割下,如同黄油般被精确地削平、塑形,为建筑打下坚实的地基。千岩军士兵和招募的青壮劳力紧随其后,搬运材料,搭建脚手架,热火朝天。砖块碰撞的清脆声响、号子声、工具敲击声,交织成一首充满希望的进行曲。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进每一个帐篷和简陋的秸秆屋。
“听说了吗?要盖砖石房子了!真正的房子!”一位中年妇女在配给点排队时,激动地抓住旁边熟人的手臂,声音发颤,眼中含着泪光,“带阳台的!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半夜怕火星子燎了棚顶了!”
临时学堂外,刚下课的孩子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围住了抱着教材的静怡。
“静怡老师!新房子是什么样的呀?”
“是不是很大很结实?火烧不着了对吗?”
“妈妈说会有阳台!阳台是什么?可以种花吗?我想种琉璃百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脸,充满期待地问。
“还有大柜子!爸爸说可以放好多东西!”另一个小男孩比划着。
静怡被孩子们纯真的热情包围着,略显苍白的小脸上也染上了温暖的笑意。她蹲下身,平视着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声音温柔而坚定:“是的,是很结实很安全的房子,像璃月港那些能经历风雨的大屋一样。阳台啊,就是可以晒太阳、看星星、种漂亮小花的地方。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她的话语像轻柔的风,抚平了火灾带来的阴霾,也勾勒出触手可及的未来图景。
不远处,理萌和吉马德站在初具雏形的第一栋楼地基旁。工地的喧嚣成为背景音。
“预留的导线槽位置,我建议放在这里和这里,”理萌指着图纸上的几个点,“避开主要承重点,方便未来穿线。另外,关于玉米胶…”他转向吉马德,眉头微锁,“虽然防火性能会退化,但短期内仍是重要的补充。我建议在首批房屋的木质门框和部分非承重隔断上,再涂刷一层新熬制的玉米胶,双保险。玉米现在有的是。”
吉马德赞许地点头:“理萌先生考虑得非常周全。实用主义与前瞻性并存,这正是优秀工程设计的精髓。”
夕阳的余晖洒在忙碌的工地上,给粗糙的砖石、汗湿的脊背、孩子们的笑脸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焦糊味早已被新鲜泥土和石灰的气息取代。刻晴收剑入鞘,抹了把额角的细汗,望着初具规模的地基轮廓,紫色的眼眸中映照着跳跃的火光与沉静的砖石。
砖石无言,却在废墟之上,悄然立下了尘歌壶通往未来的第一块基石。希望的轮廓,在夕阳中,正一点点拔地而起。人群边缘,静怡安抚着孩子们,目光却掠过一张张充满期盼的脸庞,投向更远处秩序井然的工地,以及工地旁堆积如山的、来自未知区域的矿石。那里,有代价,也有支撑起这砖石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