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有那么一天,人类真的可以凭借科技完美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否则面对天灾也只能以预防和弥补为主。
朱棣和朱雄英闻言不由叹了口气,其实来之前他们还是抱着万一的想法。
可现在陈平都这么说了,那自然是没戏了。
隔壁暗室。
朱元璋等人听到陈平的话之后,不可避免地露出几分失望的神色。
哪怕是朱元璋也一样。
换作以前,要是听说陈平有办不到的事情,他应该很高兴才对。
可现在,听说陈平也没有办法对付此等风灾,却是让朱元璋也为之暗自叹息。
“父皇不必烦忧,天灾之乱,又岂是人力可以抗拒的?我们要做的无非是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即可。”
朱标在一旁宽慰道,说完又不由地叹了口气。
“只是苦了那沿海一地的百姓,日后大明富庶了,定然加倍补偿他们。”
朱元璋沉默地点点头,随后目光又落在面前的墙壁上,墙壁那头则是关押着陈平的牢房。
现在就看陈平还有没有别的法子可以解决其他问题。
“那既然如此,不知先生可有解决海水倒灌之法?实不相瞒,对于沿海居民来说台风都只能算是一时之殇,唯独这海水倒灌实在是凶险万分,一毁房屋伤人性命,二灭牲畜损坏良田!若是能解决海水倒灌之法,也绝对是造福百姓了。”
朱棣只能退一步,说完之后满脸期盼地看着陈平,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海水倒灌吗?
陈平捏着纸板,在房间内来回踱步,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朱棣和朱雄英则是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只安静地等待,生怕打扰到陈平的思绪。
“海水倒灌我倒是有个法子。”
思索片刻后,陈平终于停下脚步,说出让朱棣和朱雄英为之大喜的话来。
“还请先生指点!”
朱棣当即一拜问之。
“说了那么多次了,怎么还动不动就往地上跪!”
陈平嫌弃地将朱棣扶起来,随意地说道:
“好歹住在这儿,吃你的喝你的,如今也快过年了,总该有点表示。”
陈平也不是傻子,在诏狱被关押的这段时间,他生活比住在应天府其他大户人家还舒服,吃喝不愁,山珍海味不缺,每天睡到自然醒。
何况他也不愿意临近过年,大明老百姓家里还挂着白素,一副凄惨的模样。
“先生深明大义,大明百姓若是得知,定然感激涕零!”
朱棣大喜说道。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直接步入正题吧,我所要交给你们的,一个是阶梯式消浪平台,另外一个则是扭王字块用来分散海浪的能量和冲击。”
陈平说话间,拿起一张空白的纸板,在上面写写画画,不多时上面就多了一个用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成的海堤。
朱棣和朱雄英看过去,发现这赫然是一个斜面的海堤,沿着海岸修建而成。
“奇怪,为什么这个海堤看上去凹凸不平啊?这样做,可是有什么用意?”
朱棣看了一眼海堤的结构,诧异地问道。
“你们还没有学物理和力学相关的知识,不理解是正常的,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通过斜坡和表面凹凸的部分来分散和消耗海波能量,你们看……”
陈平在纸板上画了几个箭头作为掩饰。
朱棣和朱雄英抬头看来,首先是一个黑小的大箭头,大箭头方向来自大海,也就是代表波浪。
当这个大箭头接触到斜面海堤的时候,大箭头就分散成了小箭头,并且顺着斜面方向和众多凹凸不平的表面分散成了许多个小箭头。
这些分散的小箭头,则是顺着凹凸表面的轨迹形成一个个的箭头漩涡,好似又将海浪冲回了大海之中。
看见这一幕,朱棣和朱雄英若有所思,好似是明白了什么。
“如你们所见,这个大箭头代表的是海浪的冲击力。”
“如果没记错的话,江浙地区一带的沿海,要么就没有堤坝,要么就是以条石建造的鱼鳞大石塘【注1】。”
“但是鱼鳞大石塘的建造方法特殊,工序复杂且工期较长。需要耗费的人力财力都不小,所以我采用更加简洁快速,且作用和持续时间都更好的方法。”
“也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斜坡式海潮堤坝。”
“正常情况下,海岸直接受到冲击,时间长了难免会被海浪冲刷侵蚀,让海水有了倒灌陆地的风险,可有了斜面海堤,这股冲击力就能被分解为垂直面的压力和沿坡面的爬升力。”
“简而言之,就是正对着海岸的海浪冲击力,经过斜坡的缓冲,变成了向上运动,减少对海岸的压力,这样能够在减少海潮能量的同时,缓和堤坝受到的损害,大幅增加堤坝的寿命。”
陈平讲完之后,看向朱棣和朱雄英两名学生。
听懂了吗?
隔壁暗室的朱元璋、朱标、李善长三人闻言面面相觑。
听懂?
听懂个鸡毛啊!
“这陈平究竟在说些什么啊?什么冲击力还是垂直?这都是什么?”
朱元璋皱起眉头,听着陈平说话有种头疼的感觉。
你让朱元璋去玩帝王心术、平衡之道,他肯定是一把好手,可是落到这些理工科的领域,就不是朱元璋能弄明白的。
“好似是类似都江堰那样,将海浪分而治之?”
朱标绞尽脑汁,也只能找到个都江堰来做类比,只是他自己也不清楚这样比对不对,故而说话的时候自己都有几分不太确定。
“斜面海堤行不行,让老臣之后带人一试便知,若是不成,再议其他。”
李善长本来都要去治水,跟着一同前来,就是为了从陈平这里得到几个治理海水倒灌的好办法。
眼下他也不懂这方面的知识,故而不敢打包票陈平的计策能行。
“陈平这小子说得那么玄乎,但愿他没有在欺骗咱。”
朱元璋冷哼一声,心里面却十分着急地想要看看这海堤究竟长什么样。
【注2鱼鳞大石塘:浙江水利佥事黄光昇在海盐首创,由大型条石以榫卯结构堆砌而成,有“万年塘”之称,至今钱塘江部分区域仍然留有遗址。这里是主角记错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