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年夏,长安城热浪滚滚。
李承乾站在西市胡商聚集的\"波斯邸\"前,看着一队骆驼缓缓卸下货物。那些色彩斑斓的玻璃器皿、香气扑鼻的香料,还有精美绝伦的织毯,无不彰显着丝路贸易的繁荣。
\"殿下,这就是吐谷浑使团带来的货物。\"鸿胪寺丞指着几口大木箱,\"表面是香料和毛皮,底下却藏着这个。\"
李承乾掀开箱盖,一股刺鼻的香料味扑面而来。拨开表层,露出几块乌黑的矿石——与之前吐谷浑使者进献的一模一样。
\"查清收货人了吗?\"
\"查清了。\"鸿胪寺丞压低声音,\"是凉国公安兴贵的侄子安元贞。此人表面是西市牙郎,实则为安家打理私铁贸易。\"
李承乾眼神一凛。果然如此!安氏家族利用经营河西的特权,暗中走私铁器,甚至可能私造兵器。
\"继续盯着,不要打草惊蛇。\"
回到东宫,李承乾刚换下便服,杜荷就匆匆来报:\"殿下!安西急报!高昌国阻断商路,扣押我大唐商队!\"
李承乾展开军报,眉头越皱越紧。高昌王麹文泰向来恭顺,怎会突然翻脸?更蹊跷的是,被扣押的商队中,恰好有安兴贵的商号\"安记\"的三支驼队。
\"传孤令,命安西都护府按兵不动,先派使者交涉。\"
杜荷刚退下,马周又匆匆求见:\"殿下,查清了。安元寿在随吐谷浑使团西行途中,曾秘密派人前往高昌!\"
李承乾眼中精光一闪。太巧了!安元寿刚离开长安,高昌就阻断商路。这两者之间...
\"备马,孤要立刻面见父皇!\"
两仪殿内,李世民正在与几位重臣商议高昌之事。见太子进来,皇帝直接问道:\"你如何看待高昌阻断商路一事?\"
\"儿臣以为,此事绝非偶然。\"李承乾行礼道,\"恐怕有人想借机制造边患,转移朝廷对新政的注意力。\"
李世民若有所思:\"你是说,安氏?\"
\"不止。\"李承乾取出吐谷浑铁矿的样品,\"儿臣怀疑,高昌、吐谷浑、安氏三方早有勾结。阻断商路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恐怕...\"
话音未落,一名侍卫慌张闯入:\"陛下!凉州急报!安兴贵之子安元寿在吐谷浑被杀,吐谷浑可汗声称是大唐使者所为!\"
殿中众臣哗然。李承乾心头一震——好一招嫁祸于人!安元寿一死,不仅激化唐与吐谷浑矛盾,还能让安兴贵借机生事。
\"安兴贵有何反应?\"李世民沉声问道。
\"安国公已集结府兵,声称要为其子报仇!\"
李世民拍案而起:\"好大的胆子!无诏调兵,这是要造反吗?\"
\"父皇息怒。\"李承乾劝道,\"此事蹊跷,儿臣请命亲赴凉州调查。\"
房玄龄立即反对:\"不可!凉州现在危机四伏,太子乃国本...\"
\"正因为危机四伏,儿臣才更该去。\"李承乾坚定地说,\"安氏在河西经营数代,根深蒂固。若处理不当,恐酿成大乱。\"
李世民沉思良久,缓缓点头:\"准了。但你必须带足护卫,朕会让李积率军接应。\"
三日后,李承乾带着三百精锐离开长安。为掩人耳目,一行人扮作商队,沿渭水西行。
途经秦州时,李承乾特意去看了当地新建的冶铁作坊。这是他推行铁器官营的试点,如今已能月产农具千件。
\"殿下,这些铁料都是从蜀地运来的。\"作坊监工指着堆积如山的矿石,\"路途遥远,成本高昂。若能就近取得吐谷浑铁矿...\"
李承乾若有所思。是啊,若能控制河西走廊,不仅商路畅通,还能获得优质铁矿。看来安氏家族正是看准这一点,才敢如此嚣张。
离开秦州后,队伍转向西北,进入陇右道。地势逐渐升高,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这一日,队伍刚过乌鞘岭,前方斥候突然回报:\"殿下!发现一支溃兵!\"
李承乾策马上前,只见十几个唐军装束的士兵狼狈奔来,身上大多带伤。
\"站住!你们是哪部分的?\"
为首的校尉见到太子仪仗,扑通跪地:\"末将...末将乃凉州府兵,奉命护送安国公...结果途中遇袭...\"
\"安国公现在何处?\"
\"不...不知...\"校尉声音发抖,\"我们刚过石羊河,就遭到吐谷浑骑兵袭击。安国公...安国公可能已经...\"
李承乾心头一震。安兴贵若死,凉州必乱!他立即下令:\"加速前进,务必在天黑前赶到石羊河!\"
当队伍赶到石羊河时,夕阳已染红半边天空。河滩上横七竖八躺着数十具尸体,有唐军,也有吐谷浑骑兵。但仔细搜查后,并未发现安兴贵的踪影。
\"殿下,这里有血迹往北去了!\"一名侍卫喊道。
李承乾顺着血迹追踪,在河畔芦苇丛中发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老者——正是凉国公安兴贵!老人胸口中箭,气息微弱,见到太子,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诧。
\"安国公,这是怎么回事?\"李承乾俯身问道。
安兴贵嘴唇颤抖:\"太子...殿下...老臣...中计了...\"他艰难地从怀中掏出一块染血的羊皮,\"这...这是吐谷浑与高昌的密约...他们...他们要瓜分河西...\"
李承乾展开羊皮,上面用突厥文写着瓜分河西走廊的计划,落款处赫然盖着吐谷浑可汗和高昌王的印玺!
\"安元寿...也是他们杀的?\"
安兴贵老泪纵横:\"是...他们嫌老臣...要价太高...\"他突然抓住李承乾的手,\"殿下...老臣糊涂啊...为了一点铁矿...竟与虎谋皮...\"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侍卫急报:\"殿下!吐谷浑骑兵来了!\"
李承乾当机立断:\"带上安国公,立即撤退!\"
一行人刚退至一处高地,就见数百吐谷浑骑兵呼啸而至,为首的正是那个曾出使大唐的慕容孝隽!
\"大唐太子!\"慕容孝隽用生硬的汉语高喊,\"交出安兴贵,可饶你不死!\"
李承乾冷笑:\"慕容孝隽,你好大的胆子!擅杀大唐使臣,又伏击朝廷命官,这是要造反吗?\"
慕容孝隽狞笑:\"造反?是你们大唐欺人太甚!安元寿辱我汗妹,死有余辜!今日连你一起杀了,看李世民能奈我何!\"
说罢,他一挥手,吐谷浑骑兵张弓搭箭,眼看就要发动攻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西面突然响起震天的喊杀声——一支唐军铁骑如狂风般席卷而来,当先一面\"李\"字大旗迎风招展!
\"是李积将军!\"唐军将士欢呼雀跃。
慕容孝隽见势不妙,立即率部撤退。李积正要追击,李承乾拦住他:\"李公且慢,先救治伤员要紧。\"
当夜,在临时营帐中,安兴贵伤势恶化,已是弥留之际。
\"殿下...\"老人气若游丝,\"老臣...罪该万死...但安氏一族...妇孺无辜...\"
李承乾握住他的手:\"安国公放心,朝廷只诛首恶。\"
安兴贵颤抖着从枕下取出一把铜钥匙:\"这是...老臣在凉州的密室...里面有...吐谷浑、高昌往来的所有证据...还有...\"他艰难地喘息着,\"他们在敦煌...藏有...伏兵...\"
话音刚落,老人头一歪,气绝身亡。
三日后,凉州城。
李承乾站在安府密室里,看着堆积如山的证据——吐谷浑与高昌往来的密信,安氏走私铁器的账册,甚至还有私造兵器的图纸!最惊人的是一张地图,标注了吐谷浑在敦煌一带的秘密据点。
\"殿下,这下证据确凿了。\"李积捋须道,\"老臣这就发兵敦煌,剿灭这些逆贼!\"
李承乾却摇摇头:\"不急。既然知道了他们的计划,不如将计就计...\"
十日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河西——大唐太子与凉国公遇袭身亡,吐谷浑大军正朝敦煌进发!
敦煌城外三十里的一处山谷中,慕容孝隽正与高昌大将麹智盛商议军情。
\"消息可靠吗?李承乾真的死了?\"麹智盛半信半疑。
慕容孝隽得意洋洋:\"千真万确!我的探子亲眼看见唐军护送棺椁回京。现在凉州群龙无首,正是我们夺取河西的大好时机!\"
\"那安兴贵...\"
\"那老东西早该死了!\"慕容孝隽冷笑,\"等我们拿下敦煌,再配合高昌在东线的进攻,大唐西域领土就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就在二人做着美梦时,山谷四周突然火光冲天,喊杀声震耳欲聋——数万唐军如神兵天降,将山谷围得水泄不通!
\"慕容孝隽!麹智盛!\"一个清朗的声音在山谷上方响起,\"尔等勾结叛逆,图谋不轨,今日就是你们的死期!\"
慕容孝隽抬头望去,只见高坡上立着一员白袍小将,不是李承乾是谁?
\"你...你没死?!\"
\"孤若死了,怎能看到你这副嘴脸?\"李承乾冷笑一声,挥手道,\"放箭!\"
刹那间,箭如雨下。吐谷浑和高昌联军猝不及防,死伤惨重。慕容孝隽和麹智盛仓皇逃窜,却被埋伏的唐军生擒活捉。
敦煌大捷的消息传回长安,朝野振奋。李世民当廷宣布:吐谷浑、高昌背信弃义,大唐将出兵讨伐!同时,凉国公安兴贵虽有过错,但临终悔悟,其家族不予追究,仅收回部分特权。
退朝后,李世民留下李承乾:\"这次你处理得很好。不过...\"皇帝话锋一转,\"西域局势复杂,吐谷浑、高昌背后,恐怕还有西突厥的影子。\"
李承乾点头:\"儿臣正欲奏请重建玉门关,加强西域防御。另外...\"他取出一份奏章,\"这是儿臣拟定的《茶马互市章程》,请父皇过目。\"
李世民接过一看,眼前一亮:\"以茶叶换取吐谷浑战马?此议甚妙!既能获得良马,又可控制其经济命脉!\"
\"不止如此。\"李承乾微笑道,\"儿臣还打算在河西推广棉花种植,将来以棉布换取西域珍宝。如此,既能富民,又能巩固边防。\"
李世民欣慰地拍拍儿子肩膀:\"你有此远见,朕心甚慰。不过...\"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忧色,\"朝中恐有人反对开边衅...\"
\"父皇放心。\"李承乾胸有成竹,\"儿臣已联络了几位大臣,准备联名上书支持西征。至于军费...\"他压低声音,\"查抄安氏和那些走私商的家产,足够支撑初期用度。\"
离开两仪殿时,夕阳的余晖洒满宫墙。李承乾望着远处巍峨的朱雀门,心中充满期待。河西走廊的收复,将为大唐打开通往西域的大门。而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将在他手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黄金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