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短一
临川吴澄述
老子李氏名耳字聃史记列传曰字伯阳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周守藏室之史也
修道德以自隐无名爲务居周乆之见周
之衰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
爲我着书於是乃着上下篇五千余言而
去莫知其终庄子曰以本爲精以末爲粗
以有积爲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建之以
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爲表以
[000-001b]
空虚不毁万物爲实人皆求福己独曲全
以深爲根以约爲纪常宽容於物不削於
人古之博大眞人哉○苦音\/怙藏去\/声强爲上\/其
两切下\/云僞切
临川吴澄述
道经上上篇之首句曰道可道故以道字\/名篇尊之而曰经他本或作道德
经上则是以道德经爲一\/书之总名而分上下篇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犹路也可道可践行也常常乆不变也
名谓德也可名可指定也道本无名字之
曰道而已若谓如道路之可践行而道则
非此常而不变之道也德虽有名强爲之
名而已若谓如名物之可指定而名则非
此常而不变之德也○可道去声而\/道同强其\/两
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者道也天地亦由此道而生故谓之
始有名者德也万物皆由此德而生故谓
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即常道常名之常常无欲谓圣人之性
寂然而静者此道之全体所在也而於此
可以观德之妙其指德言妙以道言妙者
犹言至极之善常有欲谓圣人之情感物
而动者此德之大用所行也而於此可以
观道之徼其指道言徼以德言徼者犹言
边际之处孟子所谓端是也○徼古吊切
此两者同
此两者谓道与德同者道即德德即道也
岀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者幽昧不可测知之意德自道中出而
异其名故不谓之道而谓之德虽异其名
然德与道同谓之玄则不异也
玄之又玄衆妙之门
衆妙谓德门谓由此而出德与道虽同谓
之玄道则玄之又玄者故道廼德之所由
以出也其妙之妙道也妙之合而爲一本
者衆妙之妙德也妙之分而爲万殊者
右第一章此首章总言道德二字之\/?张子曰由太虚有天之
名由气化有道之名老子则以太虚\/爲天地之所由以爲天地者而谓之
道以气化爲万物之所得以爲万物\/者而谓之德道指形而上之理不杂
乎气者而言庄子所谓常无有也德\/指形而下之气中有此理者而言庄
子所谓太一也故其道其德以虚\/无自然爲体以柔弱不盈爲用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恶已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已
美谓美於他物以质而言也善谓善於其
事以能而言也美恶善不善之名相因而
有以有恶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皆知
此之爲美则彼爲恶矣皆知此之爲善则
彼爲不善矣欲二者皆泯於无必不知美
者之爲美善者之爲善则亦无恶无不善
也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物之有无事之难易形之长短势之高下
音之辟翕声之清浊位之前後两相对待
一有则俱有一无则俱无美恶善不善之
相因亦犹是也相形谓二形相比并相倾
谓一俯临一仰视相和谓一倡一和随犹
随风巽之随相连属也五者皆言其偶独
音声不言者盖止曰辟翕清浊则人不知
其爲言音声也言音声则其有辟翕清浊
之相偶自可知故但指言其实而不言其
偶也○易以豉\/切和胡卧\/切属之欲\/切
是以圣人处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事而爲则有不爲者矣惟无爲则无不爲
也教而言则有不言者矣惟无言则无不
言也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
天地亦然作谓物将生春时也辞谓言辞
生谓物既生夏时也有谓有言不辞不有
此天地不言之教也夫子谓天何言哉百
物生焉是也
爲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爲谓物将成秋时也恃谓恃其能而有爲
功成谓物既成冬时也居谓处其功而自
伐不恃不居此天地无爲之事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去常存也天地不居成物之功故其功
长久而不去○夫音\/扶
右第二章圣人以不事而事故其事\/无所爲以不教而教故其
教无所言无爲不言则虽有美有善\/而人不知是以其美其善独尊独贵
而无可与对若有爲之事有言之教\/则人皆知其爲美爲恶而美与恶对
善与不善对非独尊独贵不可名之\/美善矣老子一书之中凡诸章所言
皆不出乎\/此章之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爲
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尚谓尊崇之贵谓寳重之见犹示也人之
贤者其名可尚上之人苟尚之则民皆欲
趋其名而至於争矣货之难得者其利可
贵上之人苟贵之则民皆欲求其利而至
於爲盗矣盖名利可欲者也不尚之不贵
之是不示之以可欲使民之心不争不爲
盗是不乱也○见贤遍\/切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骨
四其字皆指民而言虚其心谓使民不知
利之可贵而无盗心也实其腹谓民虽不
贪於利然圣人阴使之足食而充实未尝
不资夫货也弱其志谓使民不知名之可
尚而无争心也强其骨谓民虽不贪於名
然圣人阴使之勉力而自强未尝不希夫
贤也○夫音\/扶
常使民无知无欲
谓使民皆无所知不知名利之可欲而无
欲之之心
使夫知者不敢爲也
谓民纵有知名利可欲者亦不敢爲争盗
之事然不敢爲则犹有欲爲之心特不敢
尔
爲无爲则无不治矣
爲无爲谓爲争爲盗者皆无爲之之心如
此则天下无不治矣
右第三章此章言圣人治天下之道\/而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後
世养生家借以爲说其\/说虽精非老子本?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字本作盥器之虚也或疑辞不敢必也
道之体虚人之用此道者亦当虚而不盈
盈则非道矣渊深不可测也宗犹宗子之
宗宗者族之统道者万物之统故曰万物
之宗似者亦不敢必之辞也○冲直中切
挫其鋭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挫摧也鋭銛也纷纠结也解纠结者以觿
取其鋭也凡锐者终必钝故先自摧其鋭
以解彼之纷不欲其锐也则亦终无钝之
时矣和犹平也掩抑之意同谓齐等与之
不异也镜受尘者不光凡光者终必暗故
先自掩其光以同乎彼之尘不欲其光也
则亦终无暗之时矣夫鋭者必钝光者必
暗犹盈者之必溢道不欲盈故鋭者摧之
而不欲其鋭光者和之而不欲其光也其
鋭其光二其字属己其纷其尘二其字属
物旧解作一句一义者非此四句言道之
用不盈也湛澄寂之意道之体虚故其存
於此也似或存而非实有一物存於此也
此一句言道之体虚也夫音扶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吾不知谁之子问辞也象帝之先答辞也
子父母所生者象帝天也象言天有象帝
言天之主宰也谓道果谁之子乎天先乎
万物而道又在天之先则天亦由道而生
无有在道之先者矣
右第四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爲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爲刍狗
仁谓有心於爱之也刍狗缚草爲狗之形
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
意天地无心於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
人无心於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
狗爲喻盖圣人之心虚而无所倚着若有
心於爱民则心不虚矣○复符后\/切着直略\/切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槖龠冶铸所用嘘风炽火之器也爲函以
周罩于外者橐也爲辖以鼓扇于内者龠
也天地间犹橐龠者橐象太虚包含周徧
之体龠象元气絪緼流行之用不屈谓其
动也直愈出谓其生不穷惟其槖之虚而
龠之化化者常伸故其龠之动而橐之生
生者日富在天地之间者如此其在人也
则惟心虚无物而气之道路不壅故气动
有恒而虚中之生出益多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数犹速也穷谓气乏人而多言则其气耗
损是速其匮竭也不如虚心固守其所使
外物不入内神不出则其虚也无涯而所
生之气亦无涯矣中谓橐之内龠所凑之
处也○数音朔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谷以喻虚虚则神存於中故曰谷神谷即
中之处而守之者神也不死谓元气常生
而不死也牝以喻元气之濡弱和柔上加
玄字者赞美之辞玄牝者万物之母也庄
子所谓太一者此或号之爲灵寳後天之
宗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门谓所由以出根谓所由以生虚无自然
者天地之所由以生故曰天地根天地根
者天地之始也庄子所谓常无有者此或
号之爲元始先天之祖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绵绵谓长乆不絶若犹云而也存谓神之
存勤犹云劳也凡气用之逸则有养而日
增用之勤则有损而日耗言神常存於中
则气不消耗也
右第五章
天长地乆天地所以能长且乆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长乆
天地以其气生万物而不自生其气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
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後谓卑贱在下不求先人先谓尊高在上
外谓清静无爲不求益生存谓长乆住世
无私谓後其身外其身成其私谓身先身
存圣人非欲成其私也而自有身先身存
之效假设衆人有心成其私者言之则爲
能成其私也
右第六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衆人之所
恶故几於道
上善谓第一等至极之善有道者之善也
其若水者何也盖水之善以其灌溉浣濯
有利万物之功而不争处高洁廼处衆人
所恶卑污之地故几於有道者之善几近
也○恶爲路\/切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
能动善时
彼衆人所善则居之善必得地心之善必
如渊渊谓静深与之善必亲仁与谓伴侣
仁谓仁人言之善必有信政之善贵其治
事之善贵其能动之善贵其时时谓当其
可七者之善皆择取衆人之所好者爲善
可谓之善而非上善也
夫惟不争故无尤
夫惟有道者之上善不争处上而甘於处
下有似於水故人无尤之者尤谓怨咎衆
人恶处下而好处上欲上人者有争心有
争则有尤矣
右第七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长保
持奉之也已止也揣捶之也此章谓道不
欲盈而又以鋭爲比言盘水者不可以盈
盈之则易至於溢不如已之而不使盈也
遂言捶锥锋者不可以鋭鋭之则易至於
挫而不可长保其鋭矣盈之则不长保其
盈亦犹是也○易以豉\/切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
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世有金玉满堂莫能守者何哉盖因富贵
而骄自遗其咎耳是以功成名遂而身退
乃合於天之道此言不可盈之也金玉谓
富骄谓盈自遗谓由己所致非由乎人咎
谓不能守之咎功成名遂谓贵身退谓不
盈之者天之道虚而不盈故四时之序成
功者去前言富後言贵而富贵二字在中
间一句通贯前後惟贵乃富则富之中有
贵既贵必富则贵之中有富富贵二者相
须而有故骄盈而不保其富是即不保其
贵也身退不盈而长保其贵是亦长保其
富也
右第八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载犹加也阴魄爲营犹军营之营阳魂爲
卫犹兵卫之卫营者所以居士卒也神加
阴魄魄抱阳神交媾不离则如日月之终
古常存矣此出世之人能存形者也专气
於内薰蒸肌骨极其软脆如母腹之婴儿
此出世之人能存气者也神栖於目目有
所见则神驰于外闭目藏视黑暗爲玄虽
玄之中犹有所览是犹有疵也玄中所览
亦并涤除妄见尽灭然後无疵此出世之
人能存神者也○离去\/声
爱民治国能无爲乎天门开阖能爲雌乎明
白四达能无知乎
爱民治国谓君国子民用仁用智神用於
外未能交媾於内然身虽有事而清静自
然形不疲劳所谓无爲也此住世之人能
养形者也天门开阖谓鼻息呼吸有出有
入气分於外未能专一於内然鼻虽有息
而调帖纯熟气不粗猛所谓爲雌也此住
世之人能养气者也明白四达谓目见光
明周视四向目接於外未能无览於内然
目虽有见而心境两忘无所辨识所谓无
知也此住世之人能养神者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长而不宰是
谓玄德
生之谓气之未生者生之而有恒畜之谓
气之已生者聚之而无损生之者虽有所
生而实无心於生之故曰不有畜之者虽
有所爲而实无心於爲之故曰不恃如爲
官长者虽宰夫民而实无心於长之故曰
不宰此所以爲玄妙不可测之德也○畜
敕六\/切长知两\/切夫音\/扶
右第九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爲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爲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辐轮之轑也鷇轮之心也无空虚之处也
埏和土也埴土之粘腻者爲器谓以水和
粘腻之土爲陶器也凡室之前东户西牖
户以出入牖以通明车载重行远器物所
贮藏室人所寝处故有此车有此器有此
室皆所以爲天下利也故曰有之以爲利
然车非毂馆空虚之处可以转轴则不可
以行地器非中间空虚之处可以容物则
不可以贮藏室非户牖空虚之处可以出
入通明则不可以寝处车以转轴者爲用
器以容物者爲用室以出入通明者爲用
皆在空虚之处故曰无之以爲用人之实
腹有气所以存身所谓爲利也虚心无物
所以生气所谓爲用也故取三物爲喻○
和胡卧切
右第十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
妨
凡所欲之外物皆害身者也○行下孟\/切
是以圣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圣人但爲实腹而养气不爲悦目而徇物
也故悉去彼在外之诸妄而独取此在内
之一眞上言目盲耳聋口爽心狂行妨五
者下但言不爲目盖举一以包其四董思
靖曰前章言虚中之用此则戒其爲外邪
所实然目必视耳必听口必味形必役心
必感是不可必静惟动而未尝离静则虽
动而不着於物乃湛然无欲矣染尘逐境
皆失其正而要在於目是以始终言之夫
子四勿必先曰视六根六尘眼色亦居其
首也
右第十一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犹爱也名位之尊人以爲荣反观之则
辱也故知道者不爱而爱之者於此而惊
焉谓不能忘之而以之动心也贵犹重也
货财之富人以爲大利反观之则大患也
故知道者不贵而贵之者於此而身焉身
谓不能外之而以之自累也
何谓宠辱辱爲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谓之辱者以其爲卑下而不足爲尊高也
或者贪慕於未得之先一旦得之而惊焉
迷恋於既得之後一旦失之而惊焉是宠
此辱而惊之者也故曰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
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人有此生忧虑百端战兢保持死而後免
身爲大患无可奈何货财之爲大患则身
外物也弃而不有何能爲累或者不知外
物之轻视之一如吾身之重惟恐丧亡其
所有是贵此大患而身之者也故曰贵大
患若身○丧息浪\/切
故贵以身爲天下则可以寄天下爱以身爲
天下则可以托天下
天子之尊四海之富皆以其身爲天下者
也知道之人爱惜贵重此身不肯以之爲
天下宁不有天下而不轻用其身夫惟如
此乃可以寄托以天下也寄犹寄百里之
命之寄托犹托六尺之孤之托舜禹有天
下而不与焉所以可受唐虞之襌彼宠其
辱以爲荣贵其大患以爲大利者鄙夫尔
何可付之以天下哉贵以身爲天下富以
身爲天下老子之意善矣而杨朱爲我之
学原於此○爲云僞\/切夫音\/扶与音\/豫
右第十二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
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爲一
此章专言德迹之呈露者目视之而易见
夷谓平夷夷则泯没无迹故视之不见声
之繁密者耳听之而易闻希谓希疏希则
间阔无声故听之不闻形之章大者手搏
之而易得微谓微茫微则杳漠无形故搏
之不得夷希微三者虽欲究极言之而不
可故混同无所分别而名之爲一曰夷曰
希曰微曰一皆指常德而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
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其亦谓德也其上其下犹易言形而上形
而下也绳绳往过来续而不絶也复反还
也无物指道而言德之上道也道无名故
不皦德之下物也物有形故不昧德在有
无之间虽若有名而不可名反还其初则
归於无物之道庄子所谓德至同於初是
也道无物也故无状无象德有名也故可
状可象然其状其象亦非如物之有状有
象也故曰无状无象之象似有似无故曰
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
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惟其惚恍不可名故迎之於前随之於後
而皆不可见古谓在先今谓在後有谓万
物德者其源出於道其流溥於万物故曰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古始者道也谓古
先天地之所始也道纪者德也谓道散爲
德如理丝之缕有条而不紊也能知此道
则知此德爲道之纪也
右第十三章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
可识故强爲之容
士谓有道之士旁达曰通妙万物者无所
不通其妙也微而不显其通也玄而难辨
渊乎如水之深而不可测其中深不可测
故强爲之模拟其外之容以示人也下文
七者是已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浑兮其若浊
豫犹皆兽名豫象属犹犬子也象能前知
其行迟疑犬先人行寻又回转故迟回不
进谓之犹豫冬涉川者怯寒畏四邻者惧
敌是以迟回而不进有道者不敢爲天下
先其容如此俨矜庄貌若客随而不迎也
涣解散貌若冰将释融液而不凝滞也敦
笃厚貌朴才未成器也旷空豁貌若谷虚
而善应也浑黄浊貌若浊美恶玄同不自
洁也○浑胡衮\/切解音\/蟹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承上浊之一字而设问曰孰能浊乎浊者
动之时也动继以静则徐徐而清矣又因
静之一字而设问曰孰能安乎安者静之
时也静继以动则徐徐而生矣安谓定静
生谓活动盖惟浊故清惟静故动以是推
之则旷者不盈而盈敦者不器而器涣者
不凝而凝俨者不爲主而主犹豫者不爲
先而先从可知矣老子之意大率如此後
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此意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成谓完备凡物敝则缺新则成敝而缺者
不盈也新而成者盈也保守此道之人不
欲其盈故能敝缺不爲新成章内七容皆
敝缺而不新成
右第十四章
致虚极守静笃
致至之而至其极处也虚谓无物外物不
入乎内也极穷尽其处也守固内御外如
守城之守静谓不动内心不出乎外也笃
力不倦也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作动也植物之生长动物之知觉皆动也
复反还也物生由静而动故反还其初之
静爲复植物之生气下藏动物之定心内
寂也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芸芸生长而动之貌凡植木春夏则生气
自根而上达于枝叶是曰动秋冬则生气
自上反还而下藏于根是曰静天以此气
生而爲物者曰命复于其初生之处故曰
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容廼公公廼王王廼天天廼道道廼乆没身
不殆
常者乆而不变之谓能知此者谓之明昧
者不知此则不能守静而妄动以害其生
故曰凶容谓形着而见于外内有养者其
外貌自与人不同也公者一国之主言能
保其一身之所有也王者天下之主言能
兼有天地之所有也天谓与天爲一也与
天爲一则道在我矣道在我则与道同其
乆没犹终也殆谓损寿而危其身也按殆
字从歹训危训将训近凡字从歹者多是
死之义殆者盖危而将近於死也死者气
尽而终盖有穷匮竟尽之意没身不殆终
此身而生长可保也
右第十五章
大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
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大上犹言最上最上谓大道之世相忘於
无爲民不知有其上也其次谓仁义之君
民亲之如父母及仁义益着则不但亲之
而又誉之矣又其次谓智慧之主民畏之
如神明及智慧渐穷则不但畏之而又侮
之矣信者大道之实也自大道之实有所
不足不能如上古之时则君之於民有不
以其实者焉而日趋於华於是一降则用
仁义再降则用智慧也○大音\/泰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此言大上不知有之之事犹兮见前章贵
寳重也然如此也寳重其言不肯轻易出
口如犬行之迟疑退却盖圣人不言无爲
俾民阴受其赐得以各安其生及其功既
成事既遂而百姓皆谓我自如此不知其
爲君上之赐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僞
上文不知有之者大道也亲誉之者仁义
也畏侮之者智慧也自大道一降再降已
是三等智慧又变爲大僞则共有四等也
然大道废而後有仁义则其变犹稍缓智
慧出而遄有大僞则其变爲甚亟四者之
分与邵子所言皇帝王伯圣贤才术之等
略相似
六亲不和有孝子国家昏乱有忠臣
此言大道废有仁义之事然与上文之意
微不同盖推广言之尔六亲父子兄弟夫
妇也尊卑长幼各由其道而无有不和则
子之孝者廼其常分不知其爲孝也瞽叟
不父嚚傲参会而後知有大舜之孝子国
谓君家谓臣君臣上下各由其道而无有
昏乱则臣之忠者亦其常分不知其爲忠
也商纣不君奸回羣聚而後知有三代之
忠臣
絶仁弃义民复孝慈絶圣弃智民利百倍絶
巧弃利盗贼无有
絶谓絶而不爲弃谓弃而不用圣智智慧
也巧利大僞也导民以巧诱民以利以工
商之术率其民如管仲治齐卫鞅治秦是
也上文言世变之降以见趋末之由此言
治化之复以示反本之渐絶弃帝者仁义
以反于皇之大道则民复其初子孝於父
父慈於子如淳古之时矣絶弃王者圣智
以反于帝之仁义则民利其利比於王之
时相去百倍矣絶弃霸者巧利以反于王
之圣智则虽未及帝之时而思虑深远政
教修明亦无有爲盗贼者矣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三者仁义圣智巧利也属与庄子属其性
乎仁义之属同犹云附着也皇之大道实
有余文不足自皇而降渐渐趋文帝者以
皇之治爲文不足於是降大道一等而附
着於仁义王者以帝之治爲文不足於是
降仁义一等而附着於圣智伯者以王之
治爲文不足於是降圣智一等而附着於
巧利三者之治各令有所附着者以文不
足故尔而岂知大道之民外之相示以素
内之自守以朴素者未染色之丝也朴者
未斲器之木也质而已矣奚以文爲惟其
质而不文是以民虽有身而似无身其有
私焉者少矣民虽有心而似无心其有欲
焉者寡矣
右第十六章
絶学无忧
爲学日益必事事而爲之有一不能不知
则以爲忧矣惟絶之而不爲则无忧也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以下言爲学则有忧之事唯阿皆应声唯
正顺阿邪谄几何言甚不相远也何若言
何如其相远也学应对者唯与阿其初相
去本不速而唯则爲善阿则爲恶其究相
去廼甚远故学唯者惟恐其或流於阿此
举可忧之一事而言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荒犹广也央犹尽也畏阿之爲恶则不敢
阿矣然此特一事尔凡人之所畏而不敢
爲者皆不可以不畏其事甚多而未易穷
尽此爲学者之所以多忧也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然其
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熙熙和乐貌泊静也兆如龟兆之微拆衆
人之爲学者徇外以爲悦如享太牢而食
可悦口者甚美如登春台而观可悦目者
甚备我则泊然而静情欲未开无端倪可
见如婴儿未能孩笑之时一不知外物之
爲乐也
乘乘兮若无所归
乘乘谓寄寓於物若无所归谓不住着於
物
衆人皆有余我独若遗
遗失也衆人喜其所得之多我则一无所
得而慊然若有失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沌如浑沌之沌?昧无所分别也作平声
读亦与庄子愚芚之芚同谓无知○也沌
杜本\/切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昭昭已明察察尤明昏昏已不明闷闷尤
不明俗人皆以有知爲智我独无知而愚
也
漂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所止
如漂浮於海中任其所适而不知其所定
向如飂飂之长风随其所起而不知其所
止息
衆人皆有以我独顽似鄙
衆人皆有以者有以知其所定所止也顽
谓面顽如麻痹不知痛痒者鄙谓鄙人我
独顽然无知有似远鄙之愚民也凡民居
於国邑繁庶之地者多知居於远鄙僻陋
之地者无知也
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
此一句总结上文八节自人之所畏至我
独若遗四节言人之爲学者务多能而我
独一无所能自我愚人之心至我独顽似
鄙四节言人之爲学者务多知而我独一
无所知此我之所以独异於人而我之所
贵者则大道之玄德也玄德者万物资之
以养所谓万物之母也故曰食母食母二
字见礼记内则篇即乳母也司马氏曰乳
哺元和○食音\/嗣
右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