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宋鹤林彭耜纂集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御注曰域中有四大道居一焉体道之全

故可名於大无成与亏是谓大成不有其

成故若缺故其用不敝此孔子所以集大

成而爲圣之时

碧虚子陈景元曰大成谓全德之君子如

大壑酌之而不竭明监应之而不疲故曰

其用不敝盛德大业者谦冲而不骄富贵

满堵者虚俭而不奢所用岂能穷匮大直

者谓随物而直彼含垢而不申其直不在

己故若屈也大巧者谓因物性之自然而

成器用不造爲异端故若拙也

涑水司马光曰物成必毁盈必溢理之常

也有道者虽成若缺虽盈若冲故不弊不

颍滨苏辙曰天下以不缺爲成故成必有

弊以不虚爲盈故盈必有穷圣人要於大

成而不恤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恶其冲是

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穷也直而不屈其直

必折循理而行虽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

必劳付物自然虽拙而巧辩而不讷其辩

必穷因理而言虽讷而辩

临川王安石曰万物始乎是终乎是是大

成也

陆佃曰大成不见其足故若缺大盈不见

其溢故若冲大直不见其伸故若屈大巧

不见其力故若拙大辩不见其给故若讷

清源子刘骥曰道无成亏故谓之大成道

无盈虚故谓之大盈不有其成故若缺不

见其盈故若冲成必有亏以其若缺故其

用不敝盈必有虚以其若冲故其用不穷

大直者直而不肆故若屈大巧者不爲而

成故若拙大辩者不言之教故若讷

黄茂材曰苟不知道其谁肯以屈拙讷自

处哉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爲天下正

御注曰阳动而躁故胜寒阴止而静故胜

热二者毗乎阴阳而不适乎中方且爲物

汨方且与动争爲能正天下惟无胜寒之

躁胜热之静则不杂而清抱神以静天下

将自正

碧虚子陈景元曰躁动也言春夏阳气发

於地上万物因之以生物极则反故夏至

则一阴生乎其中矣气动极则寒寒则万

物以衰死明躁爲死本盛爲衰原夫至清

者在浊而物莫能滑乱至静者处动而事

莫能溷挠且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则

有不敝不穷若屈若缺若讷以对之惟清

惟静则可以持衆事而爲天下之中正者

也庄子曰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也

颍滨苏辙曰成而不缺盈而不冲直而不

屈巧而不拙辩而不讷譬如躁之不能静

静之不能躁耳夫躁能胜寒而不能胜热

静能胜热而不能胜寒皆滞於一偏而非

其正也唯泊然清静不染於一非成非缺

非盈非冲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辩非讷

而後无所不胜可以爲天下正矣

达眞子曰春与夏则万物动之时也动之

极则有寒之者至焉故曰躁胜寒是躁胜

之时必有寒也秋与冬则万物静之时也

静之极则有热之者至焉故曰静胜热是

静胜之时必有热也此理之必然矣皆出

於胜极之所致也惟大成犹若缺大盈犹

若冲大直犹若屈大巧犹若缺大辩犹若

讷皆无其胜极之心也心无胜极则清不

爲物所污静不爲动所诱若是则心之所

造其有不正哉故曰清静爲天下正

叶梦得曰春秋传曰正直爲正正曲爲直

清静之爲天下正正其直者也

黄茂材曰有天之寒暑有人之寒暑堕脂

折胶天之寒亦甚矣而躁则胜之烁石流

金天之暑亦酷矣而静则胜之乃知人身

自有一宇宙其寒暑足以胜天之寒暑若

其知道清静自然则可同於太极爲天下

正何至於胜之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

御注曰以道治天下者民各乐其业而无

所争粪其田畴而已强陵弱衆暴寡虽疆

界不能正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却屏去也粪治田也郊

交也言二国相交之境也天下有道谓时

之泰也兵革寝息人多务本户竞农桑屏

去走马之武功而归治田之常业天下无

道谓时之否也强弱相陵人皆失业习尚

战争自然戎马生于郊境之上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去走马以息战

民耕桑以粪田内若意马不驰丹田自实

如不务道则好兵则戎马生於郊野

达眞子曰走马者亡战之马也戎马者备

战之马也国之战敌皆弃道徇欲所致之

然也天下有道无所事於战敌故却其走

马则同於粪壤天下无道有所事於战故

戎马生於郊

清源子刘骥曰庄子所谓野马尘埃以马

喻气也扬子亦言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

马也欤气之盛衰系心动静心静气正心

动气奔有道之士其心既静其气徐清其

息自减从减至无凝然自定故却走马以

粪粪者粪其根本谓其归根返本也天下

无道忘道逐物其心既动其气自奔嗜慾

气邪妄想气乱故戎马生於郊庄子所谓

坐驰亦此之谓也

黄茂材曰至治之世以道莅天下何用走

马却以粪宜矣及其有事且急也非戎马

无以遏乱略乃使生於近郊盖有不得已

焉如人日衰疾病间作舍医药不可夫摄

生者而至於用医药其於道不亦远乎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御注曰人见可欲则不知足不知足则欲

得欲得则争端起而祸乱作祸乱作则戎

马生於郊然则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

无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饮食而已何争乱

之有

碧虚子陈景元曰犯法爲罪夫人有欲爱

之心者则非理贪求奔驰而不反是故逐

秋毫之微者失大山之重爲罪之因莫重

乎可欲也列子曰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

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夫观於浊

水而迷於清渊者不照也祸害也可欲者

於贪求之中尚有数耳不知足者凡经历

於目而无一可舍满不知损亡败及之故

祸衅之发莫大乎不知足也咎殃咎也物

之经目犹有限也天下之物见与不见咸

欲得之使尽在己而靡有孑遗者此无道

之甚也小则害身大则丧国得不戒哉

颍滨苏辙曰匹夫有一於身患必及之侯

王而爲是必戎马之所自起也知足者所

遇而足故无不足也

临川王安石曰墨子曰非无安居也我无

足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万物常

至於足而有所谓不足者以其无足心也

得道者知其足心足财故曰知足之足常

足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不知足者足亦

不足知足则不足常足

达眞子曰罪者人加也祸者鬼责也咎者

天伐也人之罪未深於鬼祸鬼之祸未深

於天之殃咎也凡无道徇欲者必致乎此

知足者足於道而不足於物足於内而不

足於外是以举无不足也故知足之足则

常足矣若是则奚有罪祸咎之及己哉

清源子刘骥曰人之有欲至於决性命之

情以争之故罪莫大於可欲若不知足则

攘夺诞谩无所不至故祸莫大於不知足

欲得则所欲必得恣纵之甚殃咎尤大然

此三事不过衣食适身充口之外皆是余

物故继之以知足知足则定乎性命之分

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何祸咎之

有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黄茂材曰人有三患可欲也不知足也欲

得也一性之内无欠无余人能知之无适

不足

程大昌曰可读当如许可之可人之有欲

者不加制遏顾乃自恕自许以爲无害者

也世人纵欲而不知足者未必不幸於一

胜所欲既遂则秦人尽兼天下而还以兵

亡是其祸也汉文帝之罢露台也自言其

心曰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爲

及其谢诸将用兵则又曰朕能胜衣冠念

不到此故虽拊髀叹颇牧饮食念钜鹿而

十万横行可乐之言终不听也武帝继之

奢侈踰於古初郡县亘乎四夷而哆然未

厌也由後世言之文帝爲足乎武帝爲足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当食而思天下之饥当

衣而思天下之寒爱其亲知天下之有耆

老怜其子知天下之有稚幼夫如是又何

出户而知天下哉

涑水司马光曰得其宗本

颍滨苏辙曰性之爲体充遍宇宙无远近

古今之异古之圣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

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

陆佃曰万物皆备於我有天道焉有地道

焉有人道焉

叶梦得曰虽山河不能爲之碍况户牖乎

黄茂材曰天地万物其道一也

林东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天下之心何

难知之有所福者善所祸者淫天之道何

难见之有此其不出户亦可知不窥牖亦

可见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御注曰去道弥远所知弥少矣

涑水司马光曰去本逐末

颍滨苏辙曰世之人爲物所蔽性分於耳

目内爲身心之所纷乱外爲山河之所障

塞见不出视闻不出听户牖之微能蔽而

絶之不知圣人复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

是以弥远而弥少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远愈迷

叶梦得曰有不能达则播糠眯目天地且

爲之易位

清源子刘骥曰离静而动故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爲而成

碧虚子陈景元曰盖由得之於身心而施

之万事

涑水司马光曰至理不易

颍滨苏辙曰性之所及非特能知能名而

已盖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劳而成之矣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契理即知何必

亲见

林东曰亦道在迩而求诸远意

爲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爲学日益爲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爲

而无不爲矣

御注曰学以致其道始乎爲士终乎爲圣

日加益而道积于厥躬孔子谓顔渊曰吾

见其进也致道者堕支体黜聪明离形去

智而万事销忘故日损

颍滨苏辙曰苟一日知道顾视万物无一

非妄

临川王安石曰爲学者穷理也爲道者尽

性也性在物谓之理则天下之理无不得

故曰日益天下之理宜存之於无故曰日

损穷理尽性必至於复命故损之又损之

以至於无爲者复命也然命不亟复也必

至於消之复之然後至於命故曰损之又

损之以至於无爲然无爲也亦未尝不爲

故曰无爲而无不爲

陆佃曰爲学日益此智者也爲道日损此

仁者也损之又损之至於无爲而无不爲

圣人也智者所以穷理而将以增其所无

仁者所以尽性而将以减其所有故有曰

损若夫圣人则所谓至命者也无所不有

故无日益无所不益故无曰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损者减也世之

学求之於外外事纷葩故尚於多知博闻

日加其能以游名利之场道之学者其志

在内内事简直故贵於息心养气日践其

事以游道德之乡劳役精神气血皆以削

除减之损之以至无爲无事

陈象古曰学者有渐从少至多故曰有益

道成则藏其用秘其明故曰曰损

黄茂材曰无所不知而後可以言学故学

欲日益忘其所知而後可以言道故道欲

日损益者易进损者难忘损而未能忘其

损未爲损也损之而忘其损乃可至於无

爲之地

颍滨苏辙曰无所不爲而不失於无爲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

天下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以道自治无心

而天下自服法以系之力以率之智以笼

之威以加之故有不服之者天下者通言

万物也

达眞子曰无心则无爲无爲则无事舜禹

有天下而不与盖其无心及於无爲无爲

及於无事故也

颍滨苏辙曰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

事而求之心见於外而物恶之故终不可

得圣人无爲故无事其心见於外而物安

之虽不取天下而天下归之矣

黄茂材曰深於道者爲无爲事无事若其

有事岂足以取天下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爲心

御注曰圣人之心万物之照也虚而能受

静而能应疏观万物而知其情因民而已

此之谓以百姓心爲心庄子曰卑而不可

不因者民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圣人体道无爲虚心待

物物感斯应应其所感感既不一故应无

常心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

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此乃圣人无

常心也

颍滨苏辙曰虚空无形因万物之形以爲

形在方爲方在圆爲圆如使空自有形则

何以形万物哉是以圣人无心因百姓之

心以爲心

临川王安石曰圣人无心故无思无爲虽

然无思也未尝不思无爲也未尝不爲以

吉凶与民同患故也

黄茂材曰有常德有常道何独无常心有

常德有常道所以处己无常心所以处世

天下之人如此其不一也而使其心皆如

吾之心岂不繁然乱哉故圣人不以己之

心爲心而以百姓之心爲心欲与天下大

同也欤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

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御注曰善否相非诞信相讥世俗之情自

爲同异岂德也哉德善则见百行无非善

者故不善者亦善之德信则见万情无非

信者故不信者亦信之眞僞两忘是非一

致是全德之人此舜之於象所以诚信而

喜之

颍滨苏辙曰无善不善皆善之无信不信

皆信之善不善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

善之信之者未尝渝也可谓德善德信矣

不然善善而弃不善信信而弃不信岂所

谓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哉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尔善吾岂不以

爲善而尔自不善吾亦善之尔信吾固信

之尔虽无信吾亦信之

黄茂材曰善其善不善其不善则所善者

寡矣信其信不信其不信则所信者狭矣

天下之大人物之衆敦善敦不善敦信敦

不信圣人未尝有弃物之心故善者吾善

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未尝有疑物之心故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夫然则吾

心之中无适而非善信是爲德善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爲天下浑心百姓皆注

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御注曰方其在天下则吉凶与民同患虽

无常心而不可以不戒故所以爲己则惵

惵然不自暇逸所以爲天下则齐善否同

信诞两忘而闭其所誉浑然而已圣人作

而万物睹故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惟圣

人之视听则圣人者民之父母也矜怜抚

奄若保赤子而仁覆天下

碧虚子陈景元曰惵惵忧勤貌又不停貌

浑者无分别也陆希声曰圣人在天下??

然应彼物感未尝少息而其心浑然与天

下爲一未尝自有所爲故仲尼之所絶者

有四谓无意无必无固无我是以能无可

无不可无爲无不爲也河上公本作怵怵

王弼本作歙歙注倾也圣人以无爲德化

不逆万物之情故百姓被其圣德而各遂

其能明者爲视聪者爲听皆倾注其耳目

以效圣人自然之法而圣人冕旒垂目黈

纩塞耳不劳身於聪明不察物於幽隐抚

念苍生皆如赤子宁忍以事骚挠惟孩之

而已矣

颍滨苏辙曰天下善恶信伪方各自是以

相非相贼不知所定圣人忧之故惵惵爲

天下浑其心无善恶无信僞皆以一待之

彼方注其耳目以观圣人之予夺而吾一

以婴儿遇之於善无所喜於恶无所嫉夫

是以善者不矜恶者不愠释然皆化而天

下始定矣

王雱曰惵惵者恐惧之意圣人以天下爲

心所以建立万法天下以圣人爲心所以

归复大道心者能觉知分别而圣人务使

人复於无知故曰浑心也一本作歙歙歙

歙收敛之意亦通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圣人忘言不得

已而惵惵垂诲欲令天下之心浑合爲一

至言皆注知於百姓耳目冀其开悟哀怜

愚昩之至也圣人欲令其去浇竞皆返孩

稚之朴此圣人视赤子之至诚如是

达眞子曰惵惵者恐畏之谓也圣人之在

天下常恐畏其人之不善欲使之皆善常

恐畏其人之不信欲使之皆信故善者应

不善者亦应信者应不信者亦应故爲天

下浑其心则此所谓无常心也若是则百

姓皆注其耳则莫不听也百姓皆注其目

则莫不视也百姓视听皆一仰於圣人者

何哉以圣人皆孩之也故曰圣人皆孩之

陈象古曰言百姓随教顺治未有所能如

孩童之就乳不难率也

黄茂材曰谓之圣人出而与民同患者也

天下之人敦不注其耳目今也惵惵然浑

其心无所是非无所好恶可以使民由之

而不知孩者未有知也

程大昌曰若婴儿之未孩则孩也者又婴

儿之稚者也孟子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者也则赤子也者取其方爲婴儿而眞淳

尤爲未散者也百姓既注其耳目而圣人

遂求有以复其赤子之初

岀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御注曰万物皆出於机入於机天机自张

与出俱生天机自止与入俱死生者造化

之所始死者阴阳之所变

碧虚子陈景元曰未出乎域中者也

涑水司马光曰出生地则入死地

颍滨苏辙曰性无生死出则爲生入则爲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民之生动之

死地亦十有三

碧虚子陈景元曰徒类也生之徒谓摄生

者之类也死之徒谓趣死者之类也十有

三者韩非曰四支与九窍十有三动静属

於生死焉夫善摄生者目不妄视於采色

耳不妄听於淫声鼻不妄嗅於秽膻口不

妄言於非道手不妄持於凶器足不妄履

於邪径动静翛然诸恶莫犯此乃长生之

徒也趣死者目乱於采色耳耽於淫声鼻

因於秽膻口美於非道手便於凶器足捷

於邪径动静没溺诸吉无有此乃近死之

徒也夫生死之原皆系此十三事矣孙登

曰天地之物有生之类顺理者寡逆理者

衆故十分之中顺理者三耳夫生不以道

死不以理顺生者尟则逆死者多故死之

中顺命者三耳或解云三业十恶能制伏

者长生之徒放纵者近死之徒以理推之

九窍四支最长

涑水司马光曰言十人之中大约柔弱以

保其生者三刚强以速其死者三虽志在

爱生而不免於趋死者亦三其所以爱生

而趋死者由其自奉养太厚故也

颍滨苏辙曰用物取精以自滋养者生之

徒也声色臭味以自贼戕者死之徒也二

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

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尽

则所谓动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

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岂非生死之道九

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则

易所谓寂然不动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

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无思无爲之妙也

临川王安石曰有求生以恶灭者生之徒

十有三是也有求灭而恶生者死之徒十

有三是也有生无异於死者动之死地亦

十有三是也惟其不悟眞灭眞生是以不

脱轮回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

三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修生者若奉黄

老之道求长生不死者也亦十中或有三

得之死之徒若奉释氏修无生寂灭之道

亦十中或有三得之既不达黄老长生之

旨又不悟释氏无生之性故其数终则死

而枉纵之人不得天数凡所动作皆趋速

死之地又非修无生不往不来之法皆以

嗜慾动则就亏神损道之地十中亦有三

以此而自致伤夭之者

三峩了一子李文惒曰夫坎水子位在人

爲肾宜实而不宜虚元阳复还之生门也

离火午位在人爲心宜虚而不宜实衆阴

剥阳之死户也是以人能修坎则生役离

则死故摄生者悟精气之生身在乎坎妄

念之丧神在乎离故自少至老一周十二

辰消而从坎重复即生之徒十有三重阳

而再益火灭而益膏也不善摄生者莫知

生理役用从离妄念纵慾故自少至老亦

一周十二辰消而自离再姤即死之徒十

有三重阴而再损膏竭而益火也

叶梦得曰十有三四支九窍是也老氏盖

尝以有身爲大患矣而昩者不察累於有

身之患皆无能外此十有三物之间使能

知其非我有则超然乃立乎形骸之外岂

出入之所得名然而沉迷转徒自壮至老

日化而至於死非特不知生而且其动而

趋焉者未尝不之於死地也则亦以是十

有三物而已

黄茂材曰坎爲水水数六离爲火火数七

凡十有三也

林东曰出於胚胎则爲生体魄入地则爲

死虽有生死而九窍四支生死俱焉一身

之中上七窍而下二窍两手两足故谓十

有三也然动之死地亦十有三盖以自戕

自贼动与恶会而自趋死地亦十有三

本来子邵若愚曰老子以十分爲率而言

之生之徒十分中有三分死之徒十分中

有三分又有民之縁求养生动之死地亦

十分中有三分縁生之徒心着有死之徒

心着无民之生心着境三者心有所着皆

居生死之地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御注曰不知身之爲大患

颍滨苏辙曰有生则有死故生之徒则死

之徒也人之所頼於生者厚则死之道常

十九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

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

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碧虚子陈景元曰诸恶害其有情而不损

其无心

颍滨苏辙曰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

且无安有死地哉

达眞子曰凡言摄者皆非己所有也能齐

死生则以生爲假摄而已

陈象古曰外境之来於我何有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

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莫之爵而常

自然

碧虚子陈景元曰道者虚无之体德者自

然之用道体虚无莲动而生物物从道受

气故曰生之德用自然包含而畜物物自

德养形故曰畜之凡动植之类皆本道而

生因德而养物质方具故形之物既形矣

则随四时之势而成之道降纯精而生物

之性德含和气而养物之形道可以爲父

德可以爲母由此而言万物无有不尊仰

於道而贵重於德也爵者锡命也世之所

以尊贵者皆因王者之爵命万物咸被道

德生成之功而尊贵若父母者是道德非

假於爵命而常自然有所摄伏也

颖滨苏辙曰道者万物之母故生万物者

道也及其运而爲德牧养群衆而不辞故

畜万物者德也然而道德则不能以自形

因物而後形见物则不能自成远近相取

刚柔相交积而爲势而後兴亡治乱之变

成矣

王雱曰德者道之分物者德之器势者物

之理道尊而德卑德贵而物贱尊者如君

父贵者如金玉命於天则爲天子命於天

子则爲诸侯有所受命则出命者能贱之

矣惟道在万物之先而制其命敦能爵之

故常自然也

清源子刘骥曰万物之尊道而贵德也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不可得而尊

故不可得而卑不可得而贵故不可得而

贱所以莫之爵而常自然也

黄茂材曰道有常尊不待物而尊德有常

贵不因物而贵非如人爵者也人爵尊贵

出於使然道德尊贵自然而已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

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御注曰别而言则有道德势物之异合而

言则皆出于道道者万物之奥也万物化

作而道与之生万物敛藏而道与之成出

乎震成乎艮养乎坤覆乎乾刚柔相摩八

卦相荡若有机缄不能自已道实冒之

碧虚子陈景元曰此八者皆大道之元功

肖翘蝡动之物得不尊之贵之乎道之生

乎万物若显其有则收其仁矣养乎万物

若恃其爲则居其功矣长育群村成熟庶

品养覆动植若矜其宰则处其长矣有是

而退藏於密可谓阴德深矣远矣

临川王安石曰此三者皆出於无我故谓

之元德

黄茂材曰道之与德相爲用也始言其道

之大终言其德之元元者妙也非妙不足

以继其道

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十二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三国我为皇大乾九皇子隋唐:融合蚩尤传承,开局诛宇文大唐:神级皇太子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新唐三国:越世霸主黑铁之堡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商途如此多娇,有点费腰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满级账号在异界始皇让我当二世,不小心延续千年熵定天下大宋武夫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大宋医生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吾乃西凉统帅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熟读历史知识玩转古代世界亮剑:我李云龙发财,敢打东京!异想天开之施宇和他的老乡们明朝富家子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秦有锐士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蜀汉的复兴回到大汉打天下千夫斩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逍遥小王爷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秦末苍穹之变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代嫁之绝宠魔妃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和别人不一样的穿越大唐:最强争霸系统开局截胡五虎上将岭南宗师大唐:二凤你敢动手我就揍你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大唐:对马吹个口哨咋被抓天牢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