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重刋道藏辑要

白玉蟾眞人章句

复圭子程以甯阐疏

李淸庵曰道之可以道者非眞常之道也夫眞常之道始於

无始名於无名拟议卽乖开口卽错设若可道道是甚麽旣

不可道何以见道可道又不是不可道又不是何如卽是若

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矣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

中兴居服食处囘头转脑处较勘这个巍巍的活泼泼的不

与诸缘作对应是个甚麽校勘来校勘去校勘到校勘不得

处忽然摸着鼻孔通身汗下方知道这个原是自家有的厯

百劫以来不曾变易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又道行住

坐卧不离这个况覆载之间头头物物都是这个亘古亘今

只是这个生天生地只是这个至於日用平常动静作息只

是这个一切有形皆有败坏惟有这个常在天地虚空亦有

败坏只有这个不坏只这个虽铁眼铜睛觑不破爲甚觑不

破只伤他不曾觌面相逢纵饶觌面相逢也是蹉过且道蹉

向甚麽处去不得乱走毕竟作麽会淸庵向这里分明举似

只是欠人承当倘遇知音剔起眉毛荐取咄昨夜江头新两

过今朝依旧远山看

德之一字亦是强名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执持凡有施

设积功累行便是不德也只恁麽不修习不用功死如槁木

待德之自来终身无德也这个德字愈求愈远愈执愈失经

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云上德无爲而无以爲只这两句

多少分明只是欠承当若是个信得及的便把从前学解见

知声闻缘觉一切掀倒向平常践履处把个损字来受用损

之又损损来损去损到损不得处自然玄德昭着方信无爲

之有益经云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及之又云玄德深

矣远矣会麽不离当处常自然覔到知君不可见

经之一字亦是强名圣人爲见世人随情逐幻嗜慾迷眞中

心业识之扰攘灵地无明之炽盛是以天眞丧失横夭伤残

不能复其本元於是用方便力开善诱门接引羣迷使归正

道故着书设教强名曰经经者径也众所通行之大路也虽

然读是经者却不可泥在语言三昧上亦不可离了此经向

外寻求须是向自已分上着意把这五千遗言细细咀嚼点

点画画不要放过忽然嚼得一句半句透这一部经都在自

已方信道开口不在舌头端到这里打开自己宝藏把出自

已经来横拈倒用不惟这一部经至於三十六部尊经一大

藏教典从头彻尾转一遍只消一喝都竟还委悉也麽平地

起风波靑天轰霹??谛听谛听

体道章第一

道○如此而已可道非常道可说卽不如此名强名曰道可名非常名谓之道已非也

无○卽此是道名天地之始道生一是天地之始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有名万物之

母一无生万有万有归一无○生生不息故常无虚心无念欲以观其妙见物知道知道见心○无

心则自然运化常有守中抱一欲以观其徼徼音窍身有生死心无生死此两者万有一无一无

亦无无中不无同出而异名万法归一一心本空同谓之玄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玄之又玄虚里藏眞无中生有众妙之门悟由此入用之无穷百千万法皆从此出

复圭子曰此章总言道之体用及入道工夫也老君之学全

在於此其五千余言所敷演者惟演此一章已耳儒之所谓

道者路也以日用常行言老之所谓道者直指本体言玄同

子曰第一道字大道也第二道字卽大道非口道之道分别

在一可字凡人骤观第二道字谓口道之道旣有可口道之

道则必有不可口道之道矣是可道与不可道二也旣爲大

道岂容口道稍涉拟议便非寻常日用常久不坏之道复圭

子曰道之一字且不可强加况又可强名之乎名以名此道

也而不知道无以名爲也造化密移四时默默中行百物默

默中生必欲归名於道岂万古不易之常名乎无能生有故

无爲天地之始者道也道生天地长於上古而不爲老无极

是也有彰乎无故有爲万物之母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万物统体一太极是也以上数句皆指造化之浑沦大道

而言故常无欲以下则近指人身道妙而言令人知修道也

於二观字可见故常无二字作一句欲以观其妙太上谓我

寻常日用安心於无要以观其道之妙处常有二字作一句

欲以观其徼徼卽妙中之孔窍也太上谓我寻常日用安心

於有要以观其道之窍处窍生於妙有欲生於无欲此两者

於不见中亲见於亲见中不见其出同特其爲名异耳旣名

爲妙又名爲窍则虽有欲而实未尝有欲故同谓之玄凡远

而无所至极者其色玄故以名道玄不足以尽之不但绝有

无之名抑且离玄妙之迹故曰玄之又玄生仙生佛在是生

天生地在是生人生万物亦在是岂非众妙之门乎此一章

已尽全部道德之旨又曰有无名而後有有名凡名不永者

有名爲祟故也常者久而不变之谓浑而无奇之称旣曰常

又曰玄所以益明常之不可易不可加也圣人特常之至者

耳程俱论曰可道之道以之制行可名之名以之立言至

於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尝敢以示人非

藏於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而示人焉耳故西方圣人其

所示现设爲乘者三演爲分者十二命之曰教若夫传於教

外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中国之圣人祖唐虞宪文

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曰经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

迹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故老君着五千之文将以

示天下迪後世非退於道冥而独於已者故其发言之首以

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若夫千圣之所

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笔乘谓太上实非舍有以求无苟

舍有以求无则是有外更有无安得爲无葢当其有时实未

尝有乃眞无也故不灭色以爲空空卽色不捐事以爲空事

卽空不然其所谓无者爲对有之无而所谓有者爲对无之

有亦恶得谓之常无常有哉噫安得知常者而与之一论此

李淸庵曰予谓无欲者无心作爲自然也有欲者有心运

用工夫也无爲则能见无名之妙全其性也有爲则能见有

名之徼全其命也有与无性与命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有无交入性命双全也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

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卽无欲观妙之义也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卽有欲观徼之义也致中

和天地位万物育卽玄之又玄之义也所谓欲者欲人之不

可之谓

可道必名名必有知故次之以天下皆知

养生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爲求爲美名美斯恶已不得美名○不美是恶之因皆知善之爲

求爲善人善斯不善已反爲恶人○善是不善之因故有无相生无必生有有必生无难易

相成先难後易先易後难长短相形道本无形自相长短高下相倾天旋地转本无高卑声音

相和一风所鸣万籁相应前後相随往古卽今来今卽古是以圣人处无爲之事贵乎

自然行不言之教道寓於物万物作而不辞无必生有安得不生倘若不生安见长存○忘物

生而不有无非幻妄○忘形爲而不恃今日今日而已○忘情功成而不居岂可以梦

爲实忘成夫惟不居忘外而不忘其内也是以不去一我自存

复圭子曰大道无名原无美恶亦无善不善自混沌凿而美

恶分因有善不善葢至美不美至善不善美中藏恶善中寓

不善非天下所得而知也故人之所谓美且善者岂眞美且

善哉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是之谓有无相生合抱之

木起於毫芒百尺之台溃於蚁穴是之谓难易相成人知临

短以爲长不知卽短以爲长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非长短

相形乎高者不可使卑卑者不可使高一定之高下也若天

道高而下降地道卑而上升非高下相倾乎空谷传声声应

气求一淸一浊递爲抑扬则声音相和也古以今爲後而随

前来亦以今爲前而随後往则前後相随也已上相生相成

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六者皆自有爲而致也惟圣人洞知其

故已雕已琢复归於朴处无爲之事以道而治也行不言之

教以身而教也是以万物并作吾从而与之作作而不辞忘

物也万物并生生而不有忘形也如造化虽能有所作爲而

不自恃其能忘情也如四时虽有成物之功而不自居忘成

也夫惟不居其功是以生成之功归天地参赞之功归圣人

天地也圣人也一也功岂去天地圣人哉○碧虚子曰美善

生於妄情以情之所好爲美情之所恶爲恶纵已妄情非恶

而何以已之所是爲善以已之所非爲不善纵已是非安有

美乎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不以好

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此谓止於实当也夫圣

人岂无美善葢美而不矜同於无也不矜则德全同无则害

远德全害远美善尽矣若以美善化天下使知其美之爲美

葢未尽善也

知则善恶互生难易对陈势必争尙贤德故次之以不尙

安民章第三

不尙贤爲子当孝爲臣当忠使民不争饱不思食○忘我不贵难得之货黄金与土同价

使民不爲盗如意无他不见可欲耳目之间心实在焉使心不乱去卽唤囘○忘情是

以圣人之治[多少分明@○]虚其心[是@○]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河上公云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多少分明@○]○识诀者

恐惧爲无爲○则无不治[是@○]

复圭子曰尙贤好名也名争端也若上不好贤则民自然不

争贵难得之货好利也若上不好利则民自然不盗伯夷死

名於首阳争名也盗跖死利於东陵争利也岂非上之人所

尙在名所贵在货哉苟上者不见名利有可欲则民亦各安

其志而心不乱矣非闭目而不见也谓天下无可欲者动其

中耳是以圣人之治以下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八个字分明

是指点金丹大道教人下手处葢人之不能入道者缘心上

不净一团名利牵扯心不虚也方寸几何莫非嗜欲所塡塞

则元精元气元神不存爲一空殻而腹不实矣虚心二字谈

何容易心必如太空任浮云之往来而太虚之体自若如是

则元精元气元神固而腹始实矣心犹体也所以宅神君气

统精而志则心之发窍处也志强则心未免外驰骨力必受

其损故弱其志而後能强其骨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天下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枨也

慾焉得刚则骨弱矣尝使民无知无欲是复归於混沌也使

夫知者不敢爲也不敢凿其混沌矣爲者始於有作人难见

也无爲者及至无爲众始知也则无不治者大修行人以身

爲国以精不动摇谓之民安神气充裕谓之国富而国胡不

治之有苏注尙贤则民耻於不若而至於争贵难得之货

则民病於无有而至於盗见可欲则民患於不得而至於乱

虽然天下知三者之爲患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

未尝遗於野而不用贤也独不尙贤耳未尝委之地而弃其

货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所欲而稿木死灰也独内不存诸

心外不遗其迹而已矣吕注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

腹弱其志强其骨心藏神而腹者心之宅虚其心则神不亏

而腹实矣肾藏志而骨者肾之余弱其志则精不摇而骨强

矣虚其心而腹实则尝使民无知也弱其志而骨强则尝使

民无欲也智者知贤非上之所尙而货非上之所贵则爲之

非所利故不敢爲也夫唯如此则爲无爲而无不治矣

尙贤尙贵则争欲之心起矣惟圣人治之以虚故次之以

道冲而用之

无源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太虚同体或不盈虚中渊乎似万物之宗心也

挫其锐歛神不露锋芒解其纷止念和其光藏心於心而不见同其尘混心於物

湛兮似若存存神於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惟道爲身

释德淸曰此赞道体用微妙而不可测也冲虚也盈充满也

渊静深不动也宗依归也谓道体至虚其实充满天地万物

但无形而不可见故曰用之或不盈谓道体渊深寂寞其实

能发育万物而爲万物所依归但生而不有爲而不宰故曰

似万物之宗沈蛟门曰锐则有触纷则多端光则有分别

尘则浑然无迹大道摧挫芒锐而无圭角解释纷结而无系

累和戢光耀而无英华惟混世同俗并居杂处而不自表洁

湛然澄彻非存非非存泰定之中天光自烛眞一之妙洞在

目前其冲虚如此吾不知谁之子而能臻此化境其亦象先

天一气统帝之元耳复归於朴复圭子曰挫锐解纷和光

同尘皆是太上生平受用妙处他日点化杨朱曰而睢睢而

盱盱而谁与居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亦是挫锐解纷和光

同尘之意学者知此体认工夫则处处有着落而入道不难

冲虚渊静爲万物所宗寻其宗先乎天地故次之以天地

虚用章第五

天地不仁无心以万物爲刍狗任其自然圣人不仁以天地之心爲心也以百

姓爲刍狗尙自忘我岂有他哉天地之间心也其犹槖龠乎运而不息虚而不

屈用之无穷动而愈出纯亦不已多言数穷如何说得不如守中尽其在我

王纯甫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太上自危自戒之言也葢

道本不可言而斥之以不仁道本不可名而状之以槖龠知

者固得意而忘言矣不知者不覩其眞而徒爲哓哓也则吾

说穷矣中也者中也虚也无也不可言不可名者也守此而

心思路绝言语道断其何穷之足虑太上着书谈道而其言

若此则其不得已之心爲何如也後世学者果不得於刍狗

百姓之言而遂疑其有土芥斯民之意且曰申韩惨刻原於

道德也自史迁已然况其他乎此卽多言数穷之一验也太

上葢预知之矣复圭子曰犹似也槖卽皮鞲乃鼓风铸物

之器龠卽管龠乃承气出音之器用之则伸不用则虚以自

处置之而不以爲屈故曰虚而不屈若用之则触动其机而

风生愈出愈有故曰动而愈出葢道原自虚中来岂涉言诠

浑然无迹岂落象数故多言数穷卽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

谓也并刍狗槖龠之喻皆赘谈不如守中者吾守中而归於

忘言斯包含无穷乃得之矣严君平曰刍草也谓朿刍爲

狗古人用以祭祀除祓不祥用已而弃之言当用之时不甚

爱及乎弃之亦不爲憎也天高而淸明地厚而顺甯阴阳交

通和气流行泊然无爲万物自生焉天地非倾心移意巿恩

施泽而有以爲也此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爲刍狗明王圣

主非竭智尽能显仁示德而有以爲也此所谓圣人不仁以

百姓爲刍狗也

槖龠含虚而不屈者由其神也故次之以谷神

成象章第六

谷神不死此心本无生死是谓玄牝同此一天○一阴一阳玄牝之门念头动处○一

阖一辟是谓天地根惟心绵绵若存只是如此○无休无歇用之不勤无爲而已

○无物不成用不劳也故曰用之不勤

白眞人曰谷者天谷也神者一身之元气天之谷含造化容

虚空地之谷容万物载山川人与天地同所禀也亦有谷焉

其谷藏眞一宅元神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

之泥丸又曰黄庭曰崑仑曰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

宫其空如谷而元神居之故谓之谷神神存则生神去则死

日则接於物夜则接於梦神不能安久而自定性入自然无

爲妙用未尝至於勤劳迫切故曰用之不勤卽此而观则玄

牝爲上下二源炁母昇降之道明矣世人不穷其根源便以

鼻爲玄口爲牝则玄牝之门又将何以名之孙眞人曰肾之

前脐之後大肠左小肠右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也玄关

卽是玄牝出入之门天地未判父母未生鸿?之初乃是先

天眞一之炁耳释德淸曰牝物之雌者卽所谓万物之母

也用卽出入之枢机谓道爲枢机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故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沈蛟门谓生天生地皆由此出

故谓之门谓之根非玄牝之外又有门门之外又有根也绵

绵之义有三至柔也至微也至长也若存者不可谓之存不

可谓之非存也至人无惰故无勤凡人有作必有辍愈勤则

必有不勤者继之天一日一周而未尝勤行一度斯至人所

谓用之不勤也薛蕙曰自古爲玄牝之说者往往不本谷

神而别爲异说皆非老子之本旨也史记曰老子所贵道虚

无因应变化於无爲至哉言乎葢卽谷神之说也尝爲之说

曰谓之谷则非有也谓之神则非无也又曰谷神之可见者

特其因应焉耳虽曰可见而不可见者存焉是何也葢可见

者皆彼万物之迹而非其本体也显其因应之妙用藏其虚

无之实体此谷神之所以爲神也非通神明之德者孰能识

绵绵不绝得天地之根故次之以天长地久

韬光章第七

天长地久湛然无爲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心亦如此○无爲以其不自生

此心长存故能长生本无生灭是以圣人我也後其身而身先无乎不在外其

身而身存今古如此非以其无私耶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故能成其私我卽

天地天地卽我以其无我故能成我

释德淸曰此接上章用之不勤之义也言天地以不生故长

生以比圣人忘身故身存也意谓何物长久惟天地长久然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私其生其次则圣人长久是以

圣人体天地之德不自私其身以先人忘我也则人乐推而

不厌故曰後其身而身先复圭子曰圣人有躯殻之法身

有元神之眞身圣人不养形而养神者以躯殻有坏这个不

坏耳後身後此法身也而身先者则此眞身透有无乘虚空

而超乎万有之上也外身外此法身也而身存者则此眞身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而与天地并存也众人皆後而圣人独

先众身皆亡而圣身独存无乃似私乎不知圣人耻独爲圣

人无私也而人尽自暴自弃不肯学圣人故觉圣人私其道

於已而成其私耳其实何私之有薛蕙曰身先身存是成

其私也原其所以致之顾由於後外其身而无私故曰非以

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夫圣人之无私初非有欲成其私之

心也然而私以之成此自然之道耳如欲成其私卽有私也

未有有私而能成其私者也程俱曰天地人一原耳天之

所以爲天地之所以爲地人之所以爲人固同而天地之能

长且久人独不然何哉天不知其爲天地不知其爲地今一

受其形而人则认以爲已曰人耳人耳谓其养生不可以无

物也则骋无益之求谓其有身不可以不爱也而营分表之

事厚其生而生愈伤养其躯而身愈病其不爲中道夭者亦

幸矣老君之旨如此而未之思者以谓黄老之徒率畏死而

求长生岂不惑哉夫人而无生道安所载然世之丧其生者

葢反以有其生爲累有其生者且尤老君之深戒而谓其外

於道而求生未之思耳

圣人後身外身柔顺利物故次之以上善若水

易性章第八

上善若水性犹水也水善不爲物所忤而已利万物而不争初何心哉○随方逐圆处

众人之所恶於我何有故几於道心亦如此○河上公曰水性与道同居善地无所择也○舍

高就下心善渊有所养也与善仁无分彼此言善信眞实应物正善治无往不正○治秽浊

而不染平高原而不劳事善能无爲而无所不爲○随方逐圆不与物逆动善时与时偕行夫惟不

争方寸不竞○不与人逆故人不争故无尤亦不以爲福也○无尤则上善矣

释德淸曰此言柔顺之德无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谓谦处不

争之德最爲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妙在利万

物而不争不争谓随方就圆无可不可惟处於下世人皆好

高而恶下惟圣人能藏垢纳污处众人之所恶几近也无往

不善故几於道苏子由曰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

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天以一生水葢道运而爲善犹气运

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二者皆自无而成形故其理同道

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旣已丽於形则於道有

间矣故曰几於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也故曰上善

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虚静默深不可测善渊也

利泽万物施不求报善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善信也洗涤羣秽平凖高下善治也遇物赋形而不留於一

善能也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善时也有善而不免於人非

者以其争也水惟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

道体虚无贵不盈而善持故次之以持而盈之

运夷章第九

持而盈之无欠无余不如其已放下身心揣而锐之贵欲无爲不如长保谨而不失

金玉满堂俭视俭听裕然有余莫之能守终日如愚○河上公云嗜慾伤人财多累身富贵而

骄潜心勿用自遗其咎寂然不动何咎之有○一涉骄奢必致祸患功成名遂月到天心处风来水

面时身退天之道退自有余○天地合德○全是谦卑逊顺之义

复圭子曰此接上章上善若水之义持捧也盈满也已止也

不如弗持也揣揣摩也锐思虑精锐也不可长保卽人之不

可谋者天也知盈而持知锐而揣已爲不善况盈而不持锐

而不揣者乎金玉非世上黄金白玉乃吾身神气精之三宝

金液玉液是也曰满堂犹满身人人本具个个圆成仙佛尽

人可作而莫之能守元神元气元精琢丧殆尽所存者仅後

天之神气精耳知玉液金液还丹谁乎若富贵而骄止知堆

金积玉而不知自丧本来之金玉势必自遗其咎并世间之

金玉亦莫能守矣四时之运得序者进成功者退日中则昃

月盈则亏天犹不能常盈况於人乎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

之道分明是指点富贵之人当退而修眞访道物色高人推

究天道○白眞人曰有人要识长生诀只是搜寻造化根古

者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

爲天地天地生万物则是造化之根也谓富贵之人最难省

悟故有此一段议论○刘师玄曰盈则必虚戒之在满锐则

必钝戒之在进金玉必累戒之在贪富贵易淫戒之在傲功

成名遂必危在乎知止而不失其正此言深欲救人谓非必

处山林绝人事然後可以入道虽居功名富贵之域皆可勤

而行之

外物盈满锐心富贵不若抱一无咎故次之以载营魄抱

能无章第十

载营魄安心抱一○能无离甚处去来专炁致柔纯淸绝点○二物浑成如母?婴

能婴儿混然一片○纯一不杂得返朴还湻涤除玄览无事於心无心於事○尘净监明能无疵

身心如一爱民治国怡神养气能无爲无念无爲无思无虑○不动不摇道泰时淸天门开阖

心地开明能无雌一而不二○出入有无不矜不伐明白四达一理烛物能无知终日如愚○黜

聪屏智和光同尘生之畜之一心所存包含万象○斡旋四德长养羣情生而不有心同太虚爲

而不恃智周万物○忘其所自长而不宰泰然无我是谓玄德○○姬眞人云爲而无爲应

事无迹谓之深玄之德

复圭子曰此章太上明明发泄金丹大道世儒不读丹书未

闻秘诀而欲以吾儒经史诸子百家解道德经是以凡见而

窥仙俗骨而测佛地下人而谈天上事此必不得之数予请

以所得道家之肤见而泄其一二可乎载如车之载物也营

营卫也载营魄躯殻载之也此凡人之所同至抱一能与营

魄而不离则神人之所独吕祖云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

西共一家一卽丹也抱一则精化爲气气化爲神神化爲虚

矣此不二法门长生久视之道然必自调息始见鼻中气出

入如烟烟象微消成白久之而息微是专气致柔也先天祖

气惟婴儿完全学人养气能从後天以复先天如婴儿乎此

是链精化气工夫玄览卽同谓之玄玄字也大道旣不可名

又岂可览乎玄览者见解也稍着见解卽爲大道之疵纇矣

故必涤除玄览浑然粹白能无疵乎此爲链气还神工夫身

爲国心爲君精爲民爱民者爱此精气也精气不亏分毫已

满一升六合之数乃得药之时有作有爲之事後来工夫纯

熟民不期安而自安国不求治而自治能无爲乎及至无爲

众始知也此爲链神返虚工夫天门卽泥丸宫也神人之所

栖又谓之天谷至於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则纯阳而无阴矣

然自然有一点如雾如电之阳入玄门透长谷而竟上泥丸

有开无阖不是道有阖无开亦不是道霎时霹??一声忽尔

天门顶破眞人出见大神通如是则四大虚空皆我光明所

烛而已不有其知歛神弢光复归於虚空非能无知乎此爲

链神合道工夫生之畜之者天地也天地有生成而不有之

以自私天地有作爲而不恃之以爲能宰者总也天地有长

养而不宰之以自居天地之玄一圣人之玄也玄德卽玄门

爲圣爲贤者此玄也成仙作佛者此玄也是之爲玄德天地

与圣人同此玄同此德也朱子曰专气致柔看他这个是

甚麽样工夫专是专一无间断致柔是到柔之极处才有一

毫发露便是刚这气便粗了愚谓朱子之说甚善老子之学

天下莫能行者此其一也

有专气致柔之和则物归如辐之辏毂故次之以三十辐

共一毂

无用章第十一

三十辐如三十日是也共一毂一月是尔当其无月大月小有车之用虽是月小亦成一月

○毂空车得行心空神得止埏埴以爲器阴阳往来而成造化当其无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有

器之用问有不及亦见天工○器空诸物受心空道眼开凿戸牖以爲室万象森罗同乎一天当

其无神不守舍五官失衞有室之用圣愚同性忘内逐外故有之以爲利得此父母之身爲用

无之以爲用存吾厥初同然之理无内无外

释德淸曰此言世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意

谓人人皆知车毂有用而不知用在毂中一窍人人皆知器

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之虚人人皆知室之有用而不知

用在室中空处以此爲喻譬如天地有形也人皆知天地有

用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是知有虽有用而实用在无

也然无不能自用须赖有以济之故曰有之以爲利无之以

爲用利犹济也老君之学要卽有以观无若卽有以观无则

虽有而不有是谓道妙此其宗也沈蛟门曰车也器也室

也皆有也天下所赖以济者也故曰有之以爲利车之受轴

器之受物室之受明皆无也三者所赖以济者也故曰无之

以爲用按古者一车三十辐法一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

孔众辐共凑之埏和也和土以爲器无毂中受轴处器中之

虚处戸牖之空处其有之以爲利人皆知之而无之以爲用

非老君不能发其妙也一部庄子多言无用之用

上章发明虚用虚其用则不爲色声诸根所惑故次之以

五色五音

检欲章第十二

五色靑黄赤白黑令人目盲其机在目志之所之○眼被色瞒五音宫商角徵羽令人耳

聋贪外丧内○耳被声诱五味甘辛酸咸苦令人口爽忘其自然○口被味瞒驰骋田猎

心猿意马令心发狂不定身心无所归着○心爲境移难得之货金玉何用令人行妨所宝

惟心惟心守一○意爲物转是以圣人爲腹其乐也内○内境不出不爲目耳随声走眼被色迷

○收视返听故去彼取此见色明心闻声悟道

释德淸曰此言物欲之害教人袪欲之行也意谓人心本自

虚明而外之声色飮食货利本无可欲人以爲可欲而贪之

眼淫於色而失无色之色故盲耳淫於声而失无声之声故

聋舌淫於味而失无味之味故爽心则流逸奔境而失其正

定故发狂行则贪逐货利而失其正操故有妨惟圣人知量

知足爲腹者实其腹也守五性去六情?志气养神明不爲

目者举一以包四也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

饱其余皆荣观而已故圣人爲腹不爲目去外面之纷华取

在内之眞实

爲腹不爲目忘我之事故次之以宠辱若惊

厌耻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无荣无辱此心泰泰然○宠是辱先贵大患若身思患预防○身爲患本贵重也何谓

宠辱贵贱贫富宠爲下人之所恶得之若惊苟非吾之所有○居安虑危失之若惊虽一

毫而莫取是谓宠辱若惊於我何有何谓贵大患若身安危累吾心得丧累吾性吾所

以有大患者心之不甯身之不安爲吾有身有我则有身无我则无身及吾无身湛然一天

我亦非我吾有何患忘我忘世天眞自然故贵以身爲天下心犹君也身犹天下则可以

寄天下百年如过客万物如逆旅爱以身爲天下能治其身亦犹治国乃可以托天下

可以久而不失

复圭子曰此上下文虽议论叠叠而所重不过及吾无身一

句看得破则上下文如劈竹矣古之达人惊宠若惊辱知宠

之爲辱先也贵重也贵身如贵大患知身之爲患本也何谓

宠辱若惊葢爲人上者宠人爲人下者宠於人宠虽与辱对

辱无得失而宠有得失故宠爲下苟一旦得失骤至未有不

惊骇者何谓大患若身人生大患有二非人道之患卽阴阳

之患遭此患者则此身爲之累也及吾无身非无眞身也解

脱此肉身则二患不能入卽白眞人所谓天地虽大能役有

形不能役无形阴阳虽妙能合有气不能合无气是无身乃

超世之事爲一已不爲天下也若经世者亦必先有已而後

有天下彼不贵重其身而爲尘劳所役则自治且不暇安能

寄天下不爱惜其身而敝精殚神则保身且未遑安能保天

下此所以贵以身爲天下贵以其淸虚恬淡之身爱以身爲

天下爱以其富贵不与之身宠而不有其宠贵而不有其贵

如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乃眞可以寄托天下者也陆

希声曰若以得失动其心物我存乎怀则宠辱不暂甯吉凶

未尝息安足爲天下之正居域中之大乎惟能贵用其身以

爲天下爱用其身以爲天下者则是贵爱天下非贵爱其身

也夫如是则得失不在已忧患不在身乃可以大位寄托之

此大道之行公天下之心也张洪阳曰宠辱若惊是忘名

的事贵大患若身是忘形的事忘名而心不惊忘形而身不

累至矣

非顺道无形者不能无宠辱故次之以视之不见

赞玄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身中之心○大象无形视不可见听之不闻名曰希心中之性搏

之不得名曰微性中之神此三者不可致诘不可以说说惟当以意会○河上公云无色无

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故浑而爲一○同归於一而已矣其上不皦性无

体○莫见乎隐其下不昧神无方○莫显乎微绳绳兮不可名绵古亘今昭然独存○非一色也不

可以五色分非一声也不可以五音辨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复归於无物见物便见心○藏身处没

踪迹是谓无状之状心无形相○道无形状能与万物作形状无物之象性无形象○一无物象而

与万物形象是谓忽恍神无去来○亲见中不见迎之不见其首其来非今随之不见

其後其去非古○言无穷无极而长存执古之道本无圆成○无爲以御今之有本无生死

○无爲之道总摄万有能知古始古卽今今卽古听其自古自今○无爲是谓道纪如是如是○无

爲之道因无彰有

复圭子曰至色无色其名曰夷着视不得至声无声其名曰

希着听不得至形无形其名曰微着执抟不得此三者口不

能言又安可诘问一分爲三三复合而爲一所谓大道体虚

超乎声色名相思议之表天处上而明地处下而暗万物处

中而绳绳不绝惟此混然一者在上而不加明在下而不加

暗在中绳绳生万物而不可名终复归於无物而不可知所

谓藏万物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藏万物无状而天下之状从

此出不见中亲见是谓无状之状无物而天下之象从此出

亲见中不见是谓无物之象总之视不见听不闻抟不得若

忽若恍其起无首其卒无尾本无圆成本无生死果能执古

无爲自然之道以御今世之有爲听其自古自今自今自古

能知古始所出之自而不迁其德是谓道纪如是如是薛

蕙曰古之道卽无也观其对今之有而言意可见矣曰古者

非在今始有也今之有谓今天下之事古始卽古之道人之

应物不知本源之无物而惑於外物以自累此世之通患也

惟执古以御今者以无事爲眞宅以有事爲应迹事虽万变

而在我之不变者常一也道纪者道之纲纪葢天下之事其

本在此故也昔司马谈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

足万物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操易事少而功多刘向

曰道家秉本执要淸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

术也二子之论可谓善矣惜乎其有所未备耳何者世俗之

儒大抵谓老君弃人事之实独任虚无而已斯言也众皆以

爲信然而未知其大不然也老君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是葢任虚无以应事曷尝弃事而独守其虚无哉然则老君

之学非不应事也第其所以御之者在不悖其虚无之本耳

观老君之旨若此着明而古之善言老君者未尝举以爲说

以解世俗之惑岂非不备者哉夫学者之患在考其文而不

通其意今老君之言较然若此而论之者乃如彼则於考文

者固已疎矣况其深远之意乎

能知道纪便爲善士故次之以古之善爲士者

显德章第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明心见性微妙圆通允执厥中深不可识吾道一以贯之不可得而闻也

○淸静光明视不得见夫惟不可识惟精惟一故强爲之容谓之道也皆无心焉豫兮若

冬涉川得处彻骨犹兮若畏四隣君子愼其独俨兮其若客无不敬涣兮若

氷之将释心闻神悟敦兮其若朴终日不违如愚旷兮其若谷庶乎屡空臆则屡中○空

其中浑兮其若浊心与道冥○不垢不净是也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淸澄之不淸挠之

不浊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昔旣不生今亦不灭保此道者道不假修但莫污染不欲

盈道无穷心无尽夫惟不盈有成亦有败道本无成无败○冲虚故能敝潜龙勿用不新成唤作

如如早是变了也

复圭子曰今之爲士者昭昭揭日月而行惟患人不知古之

善爲士者独不然藏器韬光去粗而微微极而玄玄极则无

所不通其精深也不可得而测吾於其不可测处而强爲之

形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隣犹豫行不进貌冬涉川

谓不敢遽进畏四隣谓不敢妄动俨若客俨谓肃然可观若

客谓谦退不敢直前涣兮若氷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谓

氷泮易溺如恐陷也以上四语皆畏愼之至至人应世之象

敦兮其若朴如木未雕无文饰也旷兮其若谷旷空也谷虚

无不受也浑兮其若浊藏垢纳污和光同尘也此三语者皆

混沌之意至人混世之象苏子由曰中民之士以物汨性则

浊而不复淸枯槁之士以定灭性则安而不复生今知浊之

乱性也则止而静之静之而徐自淸矣知安之灭性也则久

而动之动之而徐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今所谓动者亦若是耳盈生於极浊而不能淸安而不能

生所以盈也不欲盈不使之盈也天下之物有新则有敝有

敝则有坏而不敝者鲜矣夫惟不盈则新敝成坏无所容心

是以亘古亘今能与天壤俱敝不见其旧而坏安见其新而

成耶苟学道之士慕其新成则与道异矣非大成之道也故

曰大成不缺其用不敝

能与天壤共敝者冲虚之善士也故次之以致虚极

归根章第十六

致虚极忘形守静笃忘心万物并作忘物忘我吾以观其复囘光返照见天

地心夫物芸芸身外无爲各复归其根洞见本来灵光不昧归根曰静无生无灭○返本

静曰复命我无生死我不能无生死我能生死我本无生死复命曰常常光见前如如不动知常

曰明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後魂昌不知常道不可以须臾离也妄作凶一念所形无非幻妄○得道则

吉失道则凶悟道则仙迷道则鬼知常容其大无外○大无不包容乃公其小无内○公正无私邪魔自

退公乃王能爲万物主不逐四时凋王乃天本有之天理无不通天乃道一炁之始万象之祖曷有

终穷道乃久道卽心心卽道○无尽没身不殆心无生死道无往来○天地虽变这个不坏

复圭子曰虚静者乃道之本体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淸

净如浮云虽往来而太虚之体自若其虚极矣致卽致中和

之致主心言而心中之性原静也前念静後念不静未守静

也卽静之中犹有纎微倚着亦是守静不笃也故必虚而又

虚.静而又静然後可谓之致虚极守静笃也并作犹言并生

也吾不观其作而观其复观复者在易爲雷在地中在十二

辟卦卽爲十一月之复卦在尧夫则爲月窟天根在玄门则

爲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在禅门则爲本来面目凡人止

知观泰观乾不知观复任其至剥至坤纯阴而命终矣不知

物虽芸芸枝叶扶疎而终各归其根夫春生夏长皆动时至

归根则静矣乃观复之时是谓复命矣物能归根复命者松

栢靑靑百千??而不朽何爲人独不知归根复命乎归根是

得药事复命是得丹事太上明以大道指点世人先哲注道

德经皆梦中说梦常者常常如此人至死日曰无常故复命

曰常可与天地同久人患不知此常道耳能知此常道曰明

明者不啻明见致虚守静之理归根复命之窍且明从日从

月一阴一阳之谓也若不知常明之道而妄作行旁门者必

凶知常容卽一粒粟中藏世界洞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也

容乃公卽仙佛之欲度世人甚於世人之求仙佛也人王主

宰天下天王主宰造化公乃王所谓跳出阴阳之外陶铸造

化而不爲造化所陶铸也王乃天我心卽天心天乃道我道

卽天道道乃久我命卽天命没身卽解脱也万物有坏这个

不坏何殆之有白祖曰形中以神爲君神乃形之命也神中

以性爲极性乃神之命也养形中之神以合神中之性此之

谓归根复命也

知常之人道同太上故次之以太上

湻风章第十七

太上心之精神是谓之圣下知有之万物皆有此理其次亲之誉之有物生天地无名本寂寥

○可亲可誉便不自然其次畏之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知其畏敬其次侮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全无忌惮信不足不知有此理只爲太分明有不信平常心是道不用生分别○前行後必随犹其

贵言尙何言哉功成事遂此理素存此心素有百姓皆谓我自然圆陀陀光灼灼净躶躶赤

洒洒

复圭子曰太上谓太上之世结绳而治也下民不知亲己不

知疎物仅知上之有君长而已是爱憎之心尙未起此无爲

而治也其次有爲而治以恩结民故民始知亲之誉之乃驩

虞气象其次以法令绳民民格面而不格心第知畏之其次

令繁禁多未免凌侮生焉而争夺起矣信不足焉始由君不

信其民有不信民便不信其君上下不相信而犹贵言语以

相笼络人此必不得之数孰若执古御今以太上自处以无

事治天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帝力何有於我哉自然而已

无论无畏侮并亲誉亦不知也

大道无爲亲爱畏侮之情生以致大道分裂故次之以大

道废

俗薄章第十八

大道废自昧固有之心本来之性有仁义非其本眞智慧出终非本然有大僞卽不自然○智

慧聪明根尘业识六亲不和自相分别有孝慈葢所当然国家昏乱生死岸头身心茫然有

忠臣到此方知有所养也○莫若常和莫若常治

复圭子曰大道无形卽道亦不得已而强名也安有仁义自

仁义之名立人争趋之世与道交相丧矣故曰大道废有仁

义道无雕琢安有智慧自上用礼乐法度以治民皆智慧也

智慧一出輙有大奸似忠大诈似信者并智慧窃之故曰智

慧出有大僞道旣无仁义智慧又安有孝慈与忠名哉大道

乾坤爲父母编民爲赤子浑然而已自六亲不和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而後孝慈见大道之世君曰俞臣曰都君曰吁臣

曰咈安见其所谓忠自国家昏乱是非顚倒而後忠臣显苏

文定曰尧非不孝而独称舜尧无瞽叟也伊周非不忠而独

称龙逢比干无桀纣也

大道废而仁义彰智慧出而大僞作故次之以绝圣弃智

还湻章第十九

绝圣任其天然弃智寂然无念民利百倍淸明在躬志气如神绝仁听其自尔弃义遑恤其他

民复孝慈安时处顺绝巧忘机弃利泯虑盗贼无有心兵不起方寸湛然此三

者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以爲文不足使其使然孰若自然故令有所属应无

所着洞然无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复圭子曰此承上文国家昏乱来其将何以教之葢圣智卽

智慧也上人恃圣智以治天下而天下人以大僞乱圣智不

利孰甚焉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大道包罗仁义亦无亲疎

自分别以仁义而民反失其眞性故绝仁弃义以还大同而

民亦归於孝慈机械也计较也总之爲巧利也吾以巧利生

心则五贼盗其内而泰宇不甯奸宄尤而效之所谓兵莫慴

於志故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圣智仁义巧利之三者尽文

饰也皆绝而去之是质有余而文不足故令天下专属於朴

素自然少私寡欲矣如是则大道可存而不废其庶几大道

之世乎

尙仁义圣智而大道始废故次之以绝学无忧

异俗章第二十

绝学无忧无事无爲无思无虑唯之与阿一气聚散相去几何所过者化善之与恶

一念动静相去何若所存者神○古今间隔离道甚远人之所畏生死亦大矣不可不畏

死生事大无常迅速○善恶可畏荒兮其未央哉流浪生死沉滞声色○俗人恐学力未至圣人恐损之未

尽众人熙熙守眞之志不坚逐物之情易荡○嗜欲无厌如享太牢於道无味○饥思啖牛如

登春台恣纵情欲我独泊兮其未兆专气致柔能如婴儿○澹然无欲如婴儿之未

孩冥冥然而无所知寂寂然而无所爲乘乘兮若无所归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众人皆有余

不知戢歛而我独若遗惟恐失之○贪务者常忧忘机者常乐我愚人之心也哉离种种边

沌沌兮离空亦空昏昏默默俗人昭昭耳目所娱内眞已丧我独若昏终日如愚○俗人见识於

外圣人藏明於内俗人察察用心不已劳神不止我独闷闷若有所思实无思者○俗人心细圣人量

大忽兮若海道无边际漂兮若无所止一心自如万物无着众人皆有以一人之心

有限万机之事无穷我独顽似鄙身如槁木心若死灰○众人皆有能圣人独无能我独异於人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不与万法爲侣而贵食母大道一而已矣○贵在味道○返本

李息斋曰学不至於无所学非绝学也道以无得爲得学以

无学爲学使道而可得皆仁义也使学而可学皆名数也故

圣人以无得爲得道以无学爲眞学故绝学无忧若未至於

无学则未免有得此遗彼之憾学无时可息矣同爲应对唯

恭而阿慢其相去几何同爲离性善之与恶其相去何若唯

阿善恶毫厘有异得失遽相悬如此可不致畏於几微哉生

死事大人虽知畏而不思避畏惟至人非徒知之且实畏之

勿使无常一旦临也不可不畏敢曰今尙未央而可荒哉

沈蛟门曰众人溺於所好心愦乎内目眩於外如享太牢之

滋味如登春台之美丽至人深究其妄自守其中淡然泊然

不动不兆若婴儿百日之前含德未孩之际心融形释如虚

舟之泛泛木叶之飘飘不知风之乘我我之乘风而若无所

归也世人狥其所知自谓余财以爲奢余智以爲诈至人糠

皮名利心如虚空无乎不忘故曰若遗终日如愚不亏其神

故曰沌沌兮而无分别世人用神於外昭昭若揭日月而行

至人灵光内烛披褐怀玉故曰若昏世人严明苛刻见察渊

鱼至人????冥冥似知不知故曰闷闷海之爲物无涯无岸

至人之心不滞方隅离诸边徼故曰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

止以用也众人贵有用之用而至人独贵无用之用形若槁

木而心如死灰故独顽似鄙复圭子曰婴儿在母腹中惟

以母爲食旣离母体犹然食母也及其渐长食世味而已能

知贵食母者天下有几人哉非锺天地之间气超出名利之

奇男子度越凡尘之伟丈夫必不知也此母乃先天眞一之

炁原在母腹中来也至十六??而母炁完後渐琢耗而母炁

几亡矣大修行人果能食母以复先天之炁则筑基在此结

胎解脱亦在此学人不可不知释德淸曰此母字指虚无大

道能生天地万物是道爲母而物爲子食乃嗜好之意众人

背道逐物如弃母求食於子圣人忘物故独求食於母王

纯甫曰绝学无忧岂诚莽莽然无所用其心哉葢所绝者世

俗之学而所贵者食母之学也

我独异於人德之大也故次之以孔德之容

虚心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大无不包惟道是从细无不入道之爲物○惟恍惟忽不可以知知不

可以识识○若存若亡人莫可测忽兮恍兮卽心卽道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卽道卽心

其中有物○??兮冥兮心与道合其中有精○○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此卽眞

空而後实有也其精甚眞○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无所始亦无所终其名不

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厯刼长存以阅众甫万物之中惟道爲大吾何以知众甫之然

哉五行之中人爲最灵以此○○以此审知万物皆道之精炁所生非道则不然也

复圭子曰首言道不可道又不可名无爲天地之始无之以

爲用恐人认道爲虚无故此章专言无中之有以破玄虚之

障道无形容一可形容卽属之德然知德容则道亦可从而

识矣道之状若何恍似有也居有非有忽似无也居无非无

有无难定矣然且无象之中似有物象故曰忽兮恍其中有

象爲万物法象也恍兮忽其中有物爲万物体质也??兮冥

兮其中有精纯一不杂也其精甚眞不事粉饰也其中有信

大无外小无内远徵天地近取身心无一不应验也自古及

今天地长存则此道亦长存故其名不去阅厯也甫美也众

甫指天地万物称众甫者见物无非道之义然者所以然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所以然哉知之以此道耳薛蕙曰阅者

自门出者一一而数之喻道犹门万物皆由此而往也汉书

此如传舍所阅多矣陆机赋川阅水而成川世阅人而爲世

其用字之义并同一训言众甫一一由道而往道则不与之

俱往也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众甫可谓至多

吾所以知其然者以其同出於道得其母则知其子矣

曲全枉直洼盈敝新接上章孔德之义也

益谦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性不可穷○委曲从就於人全自本眞不爲外物所亏枉则直神不可测○枉者曲已而伸他则能

直也洼则盈心不可尽○谦则受益敝则新以心尽心○悔则自新少则得以性穷性○取少弃

多从简得易多则惑以神测神○事繁则乱是以圣人抱一爲天下式心卽性性卽神

神卽道○一能总众不自见故明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不自显已之明而用人之明其明

乃大不自是故彰多少分明不自伐故有功心上工夫何分彼此○忘其功则存其功不自

矜故长寸心不改终古长存夫惟不争守柔忘我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尙自忘

何况非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性不可穷岂虚言哉是眞实语诚全而归之一念

旣正无往不正○不自见以下皆谦退之义谦则无争无争则全归本然之朴矣

复圭子曰曲与全对枉与直对洼与盈对敝与新对得与惑

对尝观草木含芽人生始胎何其曲也而他日枝干完百骸

备必委曲方周全岂非曲则全乎一阳初复於地下郁而不

伸者枉也先儒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发散则直遂矣地洼

下水聚之人谦下德归之故曰洼则盈物久则敝敝极更新

时久亦敝敝极自新故曰敝则新少与多反得与惑反乾易

知斯无不知坤简能斯无不能学有专业道有专门可不谓

少则得乎夫道不欲多多则杂财多惑於所守学多惑於所

闻可不谓多则惑乎是以圣人不务多而务少一则少之极

矣见素抱朴少私寡慾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皆抱一事也爲

天下式则欲人人如我之抱一矣抱一者尝与道俱不自见

而因人之见斯无所不见故彰有功而不伐故天下归功有

长而不矜故天下称长总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皆争端也

一人安能与天下争不见不是不伐不矜则不争矣天下人

莫能与不争者争以上四者皆曲则全之道不惟於今爲然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不全於全之日

眞所谓曲则全也夫全非独自全也内以全已外以全物物

我兼全而复还故吾抱元守一可以爲天下式矣李息斋曰

物不可以终曲故曲则全物不可以终枉故枉则直洼则必

盈敝则必新少则易得多则易惑此盈虚消息之至理圣人

所以能爲万物宗者以其抱一也抱一者常与道俱故不自

见而因人之见不自是而因物之是不自有其功而因人之

功不自矜其长而因人之长惟其立於物之独而不与物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循理而动求其不全不可得以未

尝不全而又能致曲以养之其全之也至矣是谓诚全而归

不矜不伐不争持重希言故次之以希言自然

虚无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无可说得飘风不终朝有爲者也○狂则不久骤雨不终日何可长也○躁

则不长孰爲此者天地终不可久也○是谁主宰众所共知天地尙不能久天地万物无非

幻妄而况於人乎惟此心爲实余者卽非眞○不可躁暴故从事於道者了心而已○不当如

风雨之卒暴道者同於道无思卽道○一体同观德者同於德爲无爲○不生二见失者

同於失忘所忘○无有分别同於道者○道亦得之○○我同於道道亦同我同於

德者○德亦得之○○我同於德德亦同我同於失者○失亦得之○○我

同於失失亦同我信不足焉自信不及有不信焉日中逃影疾走渴死○惟知道者不以得失疑道

吕吉甫曰此接上章不争之义听之不闻名曰希言而知其

所以言则言出於不言而听之不闻矣故曰希言希言者以

道言也故曰自然飘风骤雨成於暴戾非出於自然也天地

爲之而不能终朝终日人之言不出於自然则多而数穷宜

矣复圭子曰人当安静希言不当如飘风骤雨希言卽是

道惟圣人从事於道妙契玄同与有道者同於道有德者同

於德岂惟不作道德想亦不作得失想故可同有道德者乐

得亦可同无道德者乐失得失浑然而已世人见不到以道

德分曹得则喜而失则悲哓哓多言何爲哉此无他以自信

不足所以人不信耳

证前二章飘风骤雨自见自是矜伐浑是私意私不能久

故次之以跂者不立

若恩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心如墙壁乃可入道跨者不行心性无染体露眞常自见者不明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自是者不彰不可以声色求不可以名相见自伐者无功百念云消而风止寸心霜降而水涸

自矜者不长眞静妙明虚彻灵通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仁者见之以爲仁知者见

之以爲智物或恶之瞥起是病不续是药故有道者不处也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释德淸曰此承上章多言者不能持久犹跂跨之人不能立

行跂足跟不着地也跨阔步而行也葢跂者止知要高人一

头不知不能久立跨者止知要出人一步不知不能久行以

其欲速皆非自然以此二句爲下四句之譬喻耳自见谓自

逞已见自是谓偏执已见此一曲之士於道必暗而不明自

伐谓自跨其功自矜谓自炫其能此皆自私好胜之人不但

无功而且速於取死此道中本无是事故曰其在道也如食

之余如形之赘此人之所共恶而有道之士以谦虚自守必

不处此故曰有道者不处以其不能合乎自然也

上章有道不处故发明处道工夫曰有物混成

象元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寂兮寥兮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朗然独存

周行而不殆无穷无尽可以爲天下母能生天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爲之名曰大无边大曰逝无着○无有疆界逝曰远无尽○无有边际远

曰返无住○收拾得来故道大○天大同乎无始地大同乎无终王亦大心君也域

中有四大上无复色下无复渊灵照独存玄之又玄而王居其一焉卽心是道人法地有所

依?○河上公云气和种得五谷土滋掘得甘泉地法天一灵妙有法界圆通○湛然不动自然生育天法

道○○淸虚密运道法自然○道如斯而已

复圭子曰此发挥大道之妙而爲有道者之所处也当混沌

未凿果孰主张是实有一物混成完具彻上彻下周流磅礴

先天地生寂兮无声可闻寥兮无色可见独立无匹常存不

改殆尽也危也一气周流而无穷尽天地万物皆从此中生

故曰可以爲天下母此物至玄至妙吾不知将何以名之字

之曰道己不得已强爲之名曰大其有限量乎大曰逝无有

执滞逝曰远无有边际远曰返收拾得来杳出八荒之外而

逐之不逮返入灵府之内而潜之益深周而复始远而复近

归而求之人心足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故道大而後天地

大也有天地而後有王故王亦大也域中有四大道与天地

王是也而王居其一此王非天王人王乃身中之眞君王主

於一身是也玄同子曰备阅诸家注疏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浮泛带过似未惬当愚以谓地有眞炁则能

时其生长成熟厚重悠久人则之而成道故曰人法地天有

眞息则能序其寒燠温凉风雷雨露地则之而成??故曰地

法天道有眞常则能圆其虚灵妙有澄湛眞空天则之而成

运故曰天法道自然者则○如此而已道亦○如此而已故

曰道法自然虽有地天道之序而无阶便是精炁神之分而

合一人能抱一则精化爲气气化爲神神返合虚卽是人法

地人法天人法道而入自然之妙境也欤

不离锱重克复担荷燕处超然转物而不爲物转以明上

章法道之义

重德章第二十六

重爲轻根心爲万物之宗静爲躁君道爲一心之体○龙静能变化虎躁乃夭亡是以圣人

得道之士终日行持心抱一不离锱重惟恐丧失○不敢轻爲虽有荣观无所贪着燕处

超然心超物外○居常静重奈何万乘之主心也而以身轻天下恋有贪生轻

则失臣情慾所使躁则失君无所持守○贪荣取辱

河上公曰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之华轻

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

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是以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

重也荣观谓大庭燕处后??所居超然者不染不着也奈何

万乘之主恣情徇慾而以身轻天下乎王者轻淫则失臣治

身轻淫则失精王者躁动则失君位治身躁动则失其精神

也李宏甫曰有锱重则虽终日行而不爲轻何也以重爲

之根也尝燕处则虽荣观而不爲躁何也以静爲之君也故

轻则失重根躁则失静君复圭子曰铅性沉重而喜坠汞

性轻飞而喜升以铅制汞是以沉重而制轻飞内丹结矣故

曰重爲轻根身静则气定气定则了命心静则神全神全则

了性而一了百了矣故曰静爲躁君是以得道之圣人终日

行者行火候也锱重卽河车北方正气号曰河车载金上升

度我还家不离锱重者时时河车运转以铅制汞是重爲轻

根也虽有荣观者大庭广众之中无欲以观其妙所谓眞空

不空也燕处卽入室也有欲以观其窍燕处超然而不染所

谓眞色不色也是静爲躁君也万乘之主指主持丹道者言

借来喻修道者之身贵重如万乘也以天下视天下则天下

重以身视天下则此身重奈何万乘之主视此身轻於天下

乎铅重爲君汞轻爲臣此身轻摇其精则汞飞而臣失矣静

爲躁君而躁不能君静汞旣躁而飞铅必走而坠矣此章语

语皆金丹细味惟在学者炼已立基以体贴之耳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犹跂跨风雨之喻总结二章法道体

道之说续下章善行之义

巧用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以心知心善言无瑕谪以性觉性○开口不在舌头端善计无筹策以神

全神○一彻万融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合神於无○善能守道者外想不入内想不出无关无闭

无出无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合於无道○全无系累是以圣人心一而已常善

救人视人犹己○修己安人故无弃人凡关有生均气同体常善救物见物便见心见心便见道

○随机利物故无弃物心超物外而不外物○贤者掖之愚者教之是谓袭明定能生慧睿可作圣

故善人者正己处物不善人之师物自物我自我不善人者不可离生死而求心亦不可脱

心而离生死善人之资生死自生死此心自此心不贵其师道无可学心无可用不爱其资

寒灰枯木虽智大迷一念万年○屏智如愚是谓要妙与道合眞

复圭子曰此章言圣人善行大道过化存神之妙夫人以行

爲行车行有辙步行有迹惟以不行爲行者行满天下无身

过此之爲善行夫人以言爲言言而尽道恐有瑕言不尽道

恐有谪惟以不言爲言者言满天下无口过此之爲善言用

筹策以揣世务未免得此而遗彼吾大其心以体物无筹策

而天下之筹策不能外计孰善焉仗关键以固精神者可闭

亦可开吾空其心以忘物无关键而天下之关键不能过闭

孰善焉恃绳约以联属人情者易聚亦易散吾悠其心以成

物无绳约而天下之绳约不能踰结孰善焉民吾同胞也无

择人而救无弃人而不救斯爲善救人物吾与也无择物而

救亦无弃物而不救斯爲善救物袭掩也礼记裘外加衣谓

之袭裘则袭明还是掩明而不露也况上文无辙迹等语皆

是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爲而成的光景一般圣人视善与

不善爲一间故善可爲不善师师者法其仪的也视不善与

善不甚相远故不善可爲善人资资者资藉其攻玉也若不

贵其师无善可爲也不爱其资无过可改也虽智大迷卽大

智若愚之谓非袭明者能之乎此之谓无善无不善师资两

忘天下之妙曷以加此

守雌守黑守辱不见自已之明接上章虽智大迷之义

返朴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神也守其雌性也爲天下谿心广体胖○不自高大万派归源爲天下

谿深妙常德不离顚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复归於婴儿无念知其白性也

守其黑命也爲天下式空卽合无专气致柔爲天下式见闻知觉尽皆空寂常德不

忒道在万物○凖定不差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心也守其辱我也爲天

下谷但可空诸所有不可实诸所无爲天下谷虚中常德乃足身心自如身外无余○湛然圆

满复归於朴大易无极如此则性全朴散则爲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万物之朴散则爲器用

道散则爲神明流於日月分爲五行圣人用之知有此理则爲官长知有所畏○设教化人故大

制不割心同虚空虚空非心

王纯甫曰天下之事固有时而当用刚有时而当用明有时

而当用贵此常人之所以必知雄知白知荣也然刚不制於

刚而制於柔明不藏於明而藏於晦贵不基於贵而基於贱

是刚也明也贵也物之末也子也柔也晦也贱也物之始也

母也此圣人之所以守雌守黑守辱也而天下之母归之矣

其子焉往所以爲谿爲谷爲式而天下归之复圭子曰此

一章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十二字乃彻上彻下语

也学道者得之则可以出有入无而长生久视有德者得之

亦可以独往独来而登道岸顾人所得之浅深何如耳圣人

知天下之不可上也而下之知雄守雌也是谦下如深谿常

德不离无时不然也复归於婴儿并雌雄亦不知矣知昭昭

之不胜其冥冥也以养晦知白守黑也是潜德可模常德不

忒温而理也复归於无极并黑白亦不知矣知繁华之不坚

久也而去华就实知荣守辱也是藏垢纳污爲天下谷常德

乃足知足不辱也复归於朴浑然不雕并荣辱亦不知矣若

朴散斯雌雄黑白荣辱分而道器亦分矣圣人用之以治世

也则有官长而尙雄尙白尙荣矣非大制也故大制不割犹

然守雌守黑守辱复归於婴儿也无极也大朴也愚前所注

皆吾儒眼前之理未得老君之神若以老解老则刀圭入口

羽翰自生更请伐骨洗髓可乎道家阳丹一粒産於坤宫则

雌矣然雌中之雄是谓大雄故圣人知雄而守雌我沉而彼

浮爲天下谿也皆不离日用寻常之德至复归於婴儿则纯

阳矣白者金精西兑也母隐子胎寻軆於坎黑者水基北坎

也金生水水中有金故圣人知白守黑神明自来凡学道者

谁不是法是则乎常德卽守雌之德不忒者火候分毫不爽

也复归於无极者完此太极之軆也五行顺行金常克木五

行顚倒金伐木荣释氏谓忍辱仙人漆园吏云香从臭里出

甘从苦中来圣人知荣而守辱似谷之无所不容而常德无

欠无余火候足也浑然如朴之未雕复归於一所谓及至无

爲众始知也若朴散爲器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矣圣

人知此理官天地而府万物未免有所制作故大制则不然

不失本来面目而岂肯割裂剖析以伤混沌哉

无爲则无败无执则无失接上章守雌守辱之义

无爲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爲之欲行此道吾见其不得已道本无爲天下神器心之所居

不可爲也无作无止无任无灭爲者败之道本圆成○贪他的着他的执者失之愚者逐於

外贤者执於内圣人皆僞之吾亦非圣人故物或行或随念兹在兹或嘘或吹思无邪或强

或羸善用其心或载或隳精思此理○有此便有彼切忌随他去是以圣人我也去甚

过犹不及去奢常道如如去泰道无不足○去爲者执者之敝而以自然辅自然

玄同子曰丹经皆指身爲国精爲民则天下亦国也言天下

之道卽言治身之道也圣人以淸静治身以无事治天下此

太古之世醇龎之民固可无爲而治也及至世降道漓祸生

变起若玁狁之作祟蚩尤之兴戎则其爲之也吾见其不得

已不得已而爲之之心亦大彰明较着於天下矣但天下虽

大号爲神器人神好静而以有爲扰之则神不甯矣故曰天

下神器不可爲也道本不着而妄爲着之者必败道本圆通

而固执逐之者必失凡物一切或行於前而不知随者之在

後或嘘之欲温而不知吹者之已寒知今日之强而不知他

日之羸知前车之已载而不知後车之且隳种种变幻皆有

爲也惟圣人能於不得已之时爲无爲去甚也能於不得已

之时欲无欲去奢也能於不得已之时执无执去泰也无论

治身与治天下无二道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尙兵武接上章去奢去泰之义

俭武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道与合心不以兵强天下善胜在於不争其事好还归根复命○恃

兵强者祸必不远师之所处心兵所处荆棘生焉心荒神狂大军之後心与物驰事与心战

必有凶年情慾驰驱神气昏耗故善者果而已矣定力所到不敢以取强忘我而已

果而勿矜静以待之○莫夸高大高而必危果而勿伐默而守之○莫自取美美极必变果而

勿骄存之以和○傲人人傲欺人自欺果而不得已用之以虚○以理止敌济难非求胜人果而

勿强虚无自然物壮则老心爲物移○草木壮极则枯人壮极则衰强者不可以壮是谓不道性爲

心所蔽不道早已神爲性所窒○永失眞道

吕吉甫曰人主者无爲也佐人主者有爲者也取天下不能

无事而欲以强胜天下未有不反乎尔者也苏子由曰楚

灵齐湣秦皇汉武或以杀其身或以祸其子孙未有得免者

也兵之所至民事废故田不修用兵之後杀气胜故年谷伤

凡兵皆然况以兵强者耶果决也德所不能绥政所不能服

不得已而後以兵决之耳不敢以取强故果而勿矜去甚也

果而勿伐去奢也果而勿骄去泰也果而不得已无心之果

也果而勿强自然之果也岂敢以取强乎哉若夫壮则必老

物无不然者惟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尝壮故未尝

老死以兵强天下者壮矣能无死乎复圭子曰此章先哲

皆从人道上看犹之可也惟白祖师俱以大道注之濬其源

也弟子敢不扬其波乎身爲国心爲君人主也故学道者欲

以道佐心君自有上善若水至柔至弱之道守雌也守黑也

守辱也不以兵强天下不露锋芒也其事好还好返本还元

也归根复命也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心兵起处灵地荒芜也

大军之後必有凶年魔军驰骋精气耗散也故上善虽至柔

果而已者弱其志强其骨也释氏之金刚道家之铁汉也不

敢以取强卽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也果而勿矜去圭角也果

而勿伐忘功德也果而勿骄化意气也果而不得已无容心

也果而勿强任自然也总一果而已也总一不敢以取强也

直爲壮曲爲老师老必溃物壮则老老者必死是谓不道不

知佐人主摄生之道心地荆棘生也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已

止也不道早已者有道则长存无道则早已自然之理也

不以兵强天下故次之以佳兵不祥之语

偃武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以心胜物终莫能胜○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之器故不当修饰物或恶之

爲物所诱故有道者不处不离生死而离生死是以君子居则贵左忘心○主柔用

兵则贵右任眞○主刚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非君子之器触来勿与竞事

过心淸凉○非君子乐用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欲求合道乃不合道○不幸用兵以自守护恬淡爲

上寂然○浑然一寂寞无爲之境胜而不美欲求凝神神乃不凝○兵者是不好之事也而美之者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是乐杀人用心一处无事不济○要其功名肆其刚勇夫乐杀人者绝慾

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凡百从俭○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故吉事尙左不可师心○左阳生

位也凶事尙右当爲心师○右阴杀位也偏将军居左省心○主生故居左阳上将军居

右全神○主杀故居右阴言以丧礼处之若论此事如丧考妣杀人之众六贼之兵已息三尺

之火不焚以悲哀泣之心死神活○伤已德薄不能以道化民而害无辜之人战胜则以丧礼

处之孤光独露○明君子贵德而贱兵因不得已而追不善也

复圭子曰此章大旨全在恬淡爲上与不乐杀人也夫人一

身不出阴阳二端兵乃我之阳神能战退羣阴是杀已也已

私杀得尽方有阳而无阴矣夫天生五材民并用之谁能去

兵然兵可用也不可佳也愈佳则愈爲不祥之器矣以之自

治乃心兵也不锋刃而利不器械而威何恶於兵倘佳兵藉

器宜爲物之所恶故有道者不处是以君子居则贵左法天

之左行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兵则贵右法日月

之右行兵家用正爲阳用奇爲阴用兵之道无出阴阳而已

矣兵者不祥之器形而下之之谓也是境杀心则凡也非君

子之器以君子之器则道也形而上之之谓也是心杀境则

仙也不得已而用之以自治惟以恬淡爲上无私可攻无欲

可尅浑然一寂寞无爲之境界不必战胜而自然淸静待战

而後复此本体便爲下德而不美矣若以战胜爲美便有乐

杀人之心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以尙兵器而不尙

道器也若君子之器则不乐杀人而乐自杀如下文自知者

明自胜者强是也故吉事尙左取东方之生气凶事尙右取

西方之杀气偏将军居左乃东方木处柔而听令也上将军

居右乃西方金处刚而制杀也言以丧礼处之以悲哀泣之

者哀其胜人而不能自胜也战胜以丧礼处之何也葢用兵

不胜则丧国幸而得胜所丧元气亦多矣理欲交战不胜则

丧心幸而得胜耳目口鼻非吾有亦丧我矣非无爲也总未

若恬淡爲上不战而胜之爲美也葢静中行持左进阳火阴

极生阳阳中有阴阴反爲主阳反爲宾非得眞人口诀未易

解也

君子所贵恬淡无爲乃道之常故次之以道常无名

圣德章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河上公云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朴虽小亦甚大天下不

敢臣道爲万化之君侯王若能守守一万物将自宾心爲主物爲客天地相合

身心如一以降甘露大道得矣○和气所致民莫之令而自均心无病而身自安心无爲而神

自化始制有名道也是朴散而爲器也名亦旣有心也○羣有尽含此朴夫亦将知止

性也○依止於道朴○不使迁流知止所以不殆命也○知止则不循名而逐末譬道之在天

下心之在我犹川谷之与江海万物归一归一而已○千枝万叶共一本根

复圭子曰常道不落拟议故无名以其未雕未琢故谓之朴

以其曰希曰微故谓之小而天下不敢臣夫何故天地资之

以始万物恃之以生天下孰有敢臣其所自始与所自生哉

匹夫得道尙能使其所居之地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也侯王

若能抱朴而守一则静爲动君一爲万主万物有不宾服者

哉天地相合水火交也以降甘露神水入华池也民莫之令

而自均言人人可能第人身之天地不合安望其甘露降哉

朴尙无名若朴散爲器始制则有名矣道也诚知无可适有

则有亦可以之无是故贵知止止者鎭以无名之朴也知止

则不随物迁澹然自足危殆安从生譬道之在天下朴不能

不散而爲名水不能不分而爲川谷顾名立而知止非朴亦

复於朴川谷分而爲江海江海非源亦复归於源然则道虽

无名远取诸物不若近取诸身川谷卽人泥丸宫之瑶池也

太渊池也津液之山源也江海卽人之气海也曲江也华池

也丹家所谓气归元海夀无穷是也

证前二章用兵之戒知人胜人明於外不若自知自胜存

於内

辩德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不爲物所转也自知者明以心合道○见於内也胜人者有力久於其道而化

自成自胜者强眞积力久○勇於不敢则活知足者富何物非道○贫亦乐也强行者有

志有志者事竟成始终不殆不失其所者久性常存也死而不亡者夀神不死也○眞

一常存○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复圭子曰此章八句一主一宾一浅一深不得一槪穿凿而

以妄见强解也知人者智见於外也不过识人之善恶优劣

而已自知者明见於内也非返听无声内视无形者不能也

胜人者有力勇於敢也不过膂力血气之刚而已自胜者强

勇於不敢也非克己复礼中立不倚者不能也鹪鹩巢於深

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可不谓知足者富乎子

贡之请息冉求之自画由无志也若顔子之请事斯语自强

不息可不谓强行者有志乎徙业则无成无恒则不永若不

爲事变不爲物迁基址坚固方爲不失其所者久也死则死

矣何以又曰死而不亡丹经云心死则神活魄灭则魂昌此

死乃形死仙家解脱是也若眞精神则不死不生此所谓死

而不亡者夀也又云道气长存是也然而平日工夫皆从自

知自胜自强有志不失其所积累而来志於道者不可不知

大道爲万物所恃以生而不辞接上章不失其所者久之

义也

任成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心无方所○广大悉备其可左右了无所知○可左可右无有限量万物恃之

以生而不辞大道无生不免於生万化自生大道无生○所过者化功成不名有实无所得爱

养万物道能育物而不爲主忘其所自○道无偏私故常无欲而不爲主可名於小

矣道虽小含万物万物归焉人能虚心道自归之而不爲主尙自不见乎我将何有於我哉○任运自

然可名於大矣何所不容是以圣人心也终不爲大粟子藏世界芥子纳须弥故

能成其大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李息斋曰大道泛兮充满八极及其用之如在左右卽取之

左右逢其源之意万物非道不生而道未尝辞其劳万物非

道不成而道未尝名其功万物非道不养而道未尝自以爲

主复圭子曰大道无名着一道字已爲强名吾从无欲处观

之道无欲故能使万物各厌其欲则无小不入而名於小可

矣吾从万物归焉而不爲主处观之道忘主故能使万物各

得其主而大无不包而名於大可矣第化育有到不到而参

赞之功无不到卽圣人亦不知其到也此终不爲大卽丹经

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是也故能成其大卽丹经会得坎

离基三界归一身是也

大道泛兮乃极广大而尽精微故次之以执大象天下往

仁德章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万物归焉往而不害道无鬼神独往独来安平泰心安则性平性平则神泰

○万民遂万化安也乐与饵从心不踰矩过客止邪念自绝道之出口淡而无味淡乎其

无味无味之味○无声无臭视之不足见道无形听之不足闻道无声用之不

可旣道无尽

释德淸曰无象谓之大象大象无形而能入众形有形者无

不归圣人执无我以御天下故天下莫不往以其与物同体

也万物恃之以生无往而不利故云往而不害然忘於物者

物亦忘之故物各得其所无不安物物相忘而无竞故无不

平暖然如春故无不泰○复圭子曰此承上章末句来大象

者道也夫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则天下万物皆归往之

矣不害犹并育而不害也天下各得其所欲而来各厌其欲

而往安也平也安平之极则泰矣○玄同子曰乐与饵饵者

凡声色货利靡丽繁华可以移人志而乐人心者皆饵也吾

执大象以往尙有何物可以饵吾衷而乐其饵耶卽有饵吾

者吾姑以乐与之彼邪幻之过客当自销形灭迹於无象之

外止而不前所以执大象之道澹若无味而无味之味爲大

味视若无形而无形之形爲大形听若无声而无声之声爲

大音变化无方广大无际而用之不可旣故能成其大

用之不可旣者乃微明之利器也卽翕张强弱废兴与夺之妙用

微明章第三十六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一阖一辟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一动一静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若存若亡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舍用得宜是谓微明几微先兆

复圭子曰此章止以柔弱胜刚强一句爲主翕聚也张大也

开扩也心体不先开扩致广大则不能翕聚而尽精微此所

以欲翕而先张也弱之挫其锐也强之鼓舞其精神使不倦

也工夫必先有作有爲方能造到专气致柔此所以欲弱而

先强也废是废耳目坠肢体黜聪明也兴是兴其师旅出我

之阳神战退羣阴而後百念消融则欲废而安得不兴乎夺

是夺造化之权盗天地之气与是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

同波则欲夺而安得不与乎其理甚明而其机极微此之谓

微明夫人神至柔也神能入金石而无碍入水火而不溺不

焚天下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曰柔弱

胜刚强人范围於阴阳之内犹鱼之在渊而不可脱渊国之

自操其利器而不可示人以利器也圣人则跳出阴阳之外

如龙之跃渊变化而不测也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敢有

贪天功以爲已力者无有哉○吕知尝曰天之道物之理人

之事其势未尝不如此者也於张知翕於强知弱於兴知废

於与知夺非知机者孰能与於此哉故曰是谓微明然则能

翕张弱强废兴夺与之者无形而柔弱者也爲其所翕张弱

强废兴夺与之者有形而刚强者也则柔弱之胜刚强明矣

人之不可以离柔弱犹鱼之不可以脱於渊鱼脱於渊则获

人离於柔弱则死之徒而已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坚而入於无间非器之最利者乎操利器以驭天下国家则

其所以图囘运动当在於无形之际安可使知其所由来哉

故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柔弱胜刚强正爲无爲之常道故次之以道常无爲

爲政章第三十七

道常无爲用之不可旣而无不爲何所施而不可侯王若能守心生於道万物将

自化万化自然化而欲作一念欲起吾将鎭之以无名之朴尽知眞一处当使六用废

○我行道德人亦道德无名之朴○亦将不欲道常无爲不欲以静而无不爲天下

将自正身心一如爲无爲则无不治

沈蛟门曰道常无爲者其本体也而无不爲者其妙用也寂

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惟无物然後能物物故贵无爲

也王侯无爲而万物将自化惟无爲之不能耳胡患不化哉

顾自混沌凿而侈肆生情窦渐开繁华日增固欲有所作爲

矣圣人於是提防之鎭以无名之朴凡一切有爲之法如可

爲可贵可欲可制之名皆却而不敢爲修玄默以鎭之久则

无知者无欲有知者亦不敢爲而妄作之心自静矣夫无名

之朴亦难言矣圣人内忘抱朴之念外化抱朴之迹夫是之

谓眞无欲夫是之谓眞静故天下各正其性命之常上无爲

而下亦无爲此所谓无爲而无不爲之常道

寻觅书屋推荐阅读:退婚当天,我继承了北幽王爵三国我为皇大乾九皇子隋唐:融合蚩尤传承,开局诛宇文大唐:神级皇太子穿越成童生,靠摸鱼抓虾养活全家新唐三国:越世霸主黑铁之堡穿梭异界之我来自现代商途如此多娇,有点费腰都市夜战魔法少男(库洛牌的魔法使)满级账号在异界始皇让我当二世,不小心延续千年熵定天下大宋武夫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明末获得系统,开局暴兵二十万大宋医生沙雕网友援北伐三国:吾乃西凉统帅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熟读历史知识玩转古代世界亮剑:我李云龙发财,敢打东京!异想天开之施宇和他的老乡们明朝富家子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秦有锐士我领海宽,战舰多亿点过分吗?蜀汉的复兴回到大汉打天下千夫斩我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逍遥小王爷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秦末苍穹之变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代嫁之绝宠魔妃我在大唐用神笔具现神话重生我只想做个街溜子和别人不一样的穿越大唐:最强争霸系统开局截胡五虎上将岭南宗师大唐:二凤你敢动手我就揍你
寻觅书屋搜藏榜:调教大宋我家世显赫,躺平不过分吧!汉末新三国逍遥初唐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澜沧行红楼襄王凤逆天下北月篇高贵汉末毒士特种兵之特别有种五代十国之铁马骝捡个王爷去种田朕要把江山折腾黄了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英雄问鼎梦回大长安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红楼锦绣重生为奴,调教小邪妃灭元1399大明英雄之征战四海红楼梦之庶子贾环满门忠烈,不如我咸鱼败家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初唐夜行我有一颗仙人球超神狂兵星辰恋三千愁三国之霸王孙策魏虎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殿下有疾谋晋残卷大唐静等李二杀兄逍遥秀才你跟本皇子提分手,取消婚约你哭啥?假太监:开局撞破皇帝女儿身宋朝玩主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大国无疆唐朝地主爷野蛮娇妻:残王的特工宠妃浮世烟云续命大明朝我在秦朝当二世皇帝大唐:对马吹个口哨咋被抓天牢浪公昆哥的新书,袖珍国先婚厚爱
寻觅书屋最新小说: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