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子陈观吾注 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日月五星亦有 亏盈至圣神人亦有休否末学之夫亦有疾 伤凡有此灾同炁皆当齐心修斋六时行香 十遍转经福德立降消诸不祥无量之文普 度无穷 上阳子曰天地莲度以道用言则人之身 得天地正中之炁头像天足像地故曰人 身一小天地夫天地之造化生人生物而 人身之造化生佛生仙灵寳毕法曰道生 万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爲物中之灵 者别求於道人同天地心比天肾比地肝 爲阳肺爲阴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赜 其机一始一终度数筹筭可以得其理易 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老子曰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张眞 人曰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 先把乾坤爲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故金 丹以天地爲鼎器也世法则天地运度古 人以一大爲天经云域中有四大道大天 大地大王亦大浑天论天如鷄子地如中 黄大地在天体之内天之南北两极如门 枢轮轴天旋一昼夜而周两极不离元所 其谓天如鷄子者鷄子形不正圆古人知 天形相肖故以比之但喻地在天内天包 地外而已縁督子曰天如绣球内盛半球 水水上浮一板板比大地板上置诸物比 人品万类球常旋转板上诸物未尝觉知 天乃日夜旋转地居其中人物在于地上 安然不动此球浮板之喻切几之矣浑天 论地在天体之内者天非可见其体因衆 星出没东西管辖于两极有常度无停机 遂即星所附丽拟爲天之体耳革象云天 体圆如弹丸圆体中心六合之的也周围 上下相矩正等名曰天中天中直上至于 天顶古者测景于阳城得天顶正中之景 仰观北极出地入地并三十六度是爲天 中而非地中若论地维四方之中当以四 海之至而求黄河之源爲崐崘是大地最 高处西番指爲闷母黎山水分四向而流 其山距东海不满二万里距西海三万余 里阳城距东海近而距崑仑逺天下之地 多西崑仑尚在东土要知大地之中乃在 崐崘之西也浑天比天如鷄子者中黄爲 地是地上天少地下天多革象乃云地上 天多地下天少亦爲有理若论天之高下 玉书云天地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 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於坤而还於地 中其阳负阴而升地以坤索於乾而还於 天中其阴抱阳而降升降而运於道三五 历纪曰天地开辟阳清爲天阴浊爲地盘 古生于中神於天圣於地天极高地极深 盘古极长後有三皇数起乎一立於三成 於五盛於七处於九故天去地九万里两 说相同则知地上至天九万里地下亦九 万里是天之体中高十八万里古以三百 六十步爲一里如前本章化生诸天所注 几百几十万里者非实有其数比上根之 士能絶欲乐即同圣贤与彼下界之人相 隔远甚也如此又如地之宽阔自东海滨 之西至西海滨之东五万余里海之阔又 三万里海之外二万里则极东至极西通 十五万里径与十八万里之高则浑天谓 形如鷄子者是矣天道左运周天三百六 十五度余四之一每昼夜一周遭无有穷 已刘宋租冲之善观天文见极星去不动 处一度余盖历家测北极而知度数长短 郭守敬行状至元十六年守敬奏唐一行 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今疆宇比唐 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 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 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 测景世祖皇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十四 员分道而出先测恃南海北极出地一十 五度夏至景在表南长一尺一寸六分昼 五十四刻夜四十六刻衡岳北极出地二 十五度夏至日在表端无景画五十六刻 夜四十四刻岳台北极出地三十五度夏 至景在表北长一尺四寸八分昼六十刻 夜四十刻和林北极出地四十五度夏至 景长三尺二寸四分昼六十四刻夜三十 六刻铁勒北极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景长 五尺一分昼七十刻夜三十刻北极出地 六十五度夏至景长六尺七寸八分昼八 十二刻夜十八刻革象谓朔方最远之地 煮羊肝未熟而天晓又远去则日之出没 只在须臾是爲天地运度也亦有否终有 成数者必有否有定象者必有终金诰曰 大道之中天地有高下之仪阴阳有始终 之数唯金丹乃元始一炁变化无形无象 超五行之外出象数之限立乎造化之表 也日月五星以道用言备于一身经云人 有七孔天有七星则七窍者日月五星也 世法徂冲之始悟日有岁差之数刘洪始 悟月行有迟疾张子信始悟五星行度縁 督子曰日行不由黄赤道出入黄道内外 昼长在赤道北日短在赤道南北有紫微 垣帝座居之故北曰内南曰外又月有九 行者只是一道月亦不由黄赤道其黄道 与赤道如两环相交而相距二十四度日 月由中而行只距黄道六度日爲阳之精 月受日光而明革象以黑漆球於檐下映 日其球受日之光远射踖壁月之圆体比 黑漆球有日映处则有光日映不到则无 光故常一边光一边暗遇望日月相对月 在天日在地下所映之光全向人间一边 暗处却全向天人所不见晦朔日月同经 月在日之下月受日映一边光处全向天 一边踖处全向地晦朔同经离二十五度 所映之光渐向一边人间乃见月吐微光 日与月逐渐逺光渐多月离日九十余度 则人见光一半故谓之弦望後离日二十 五度而月光渐亏逐渐远光渐少而至于 晦是以月体本无圆缺每受日光只是半 轮以其旋转人不尽见故言其亏盈也而 愚者谓日月对望爲地所隔岂能得日之 映彼岂知阴阳之气隔碍潜通之理其月 不全莹而似瑕者其映水之处则莹照地 之处则瑕古云月中有山河树影是也日 之圆体大月之圆体小日距天虽远月距 天又逺月道在日道内亦似小环在大环 之中月与人相近日与人较逺月因近视 而比日体之大也太阳行一度曰一日而 月一日行十三度有奇凡言度者日之圆 径数也如日之径八百四十五里阔则一 度亦八百四十五里阔故太阳三百六十 五度余计三十三万里而天高逺於日故 其度又阔於日之度以天三百六十五度 余计五十五万余里是天每度有一千三 百九十里而月之度却窄於日之径月一 度止得六百七十里周三百六十五度余 止计二十四万里是月近於人天最逺於 人唯日得其中道故凡历测皆以日爲主 而作准则也日行之道定二十八宿之名 唐虞之际冬至日躔虚宿何以知其然在 尧典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且冬至日短 日入申末昴星见酉初时而在南方午上 太阳却在酉方虚属天盘子以天盘子加 临地盘酉子加酉则酉必加午昴属天盘 酉而冬至见地盘午故冬至太阳躔虚夏 至躔星春分在昴秋分在房古者唯以夜 半中星考其日度是以容成造历车区占 星是也汉作太初历仲冬日在丑躔牵牛 初尧至汉差一宫晋虞喜谓五十年差一 度何承天谓百年差一度随刘焯以七十 五年差一度唐一行八十三年差一度大 衍历日在斗十三度宋乃以焯七十五年 爲准至元十四年丁丑冬至日躔箕十度 至元三年丁丑日躔箕八度则尧时日在 子汉时日在丑金宋之间日在寅自尧至 今三千七百年日已差三宫则尧之後九 千余年日反躔午一万八千余年日复躔 子是帝尧之前亦必如此故李淳风以古 历章蔀纪元分度不齐始爲总法一行以 朔有四大三小定九服交食之异徐昴以 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姚舜辅知食甚泛余 差数革象谓上古岁差少後世岁差多以 唐宋到今验之果符其説也古人以三百 六十时有余均作二气六候爲一月然每 月朔止得三百五十六个时令三刻有奇 而一气则十五日有余故月大曰气盈月 小曰亏名爲朔虚此谓日月五星亦有亏 盈非但指日月晦食爲亏盈也又如五星 亦因日而有迟留伏逆近日则疾逺日则 迟迟甚而留留久而退初迟退渐疾退退 最疾而复迟退如初退止而留留久而顺 行最疾则与太阳同躔岁星最疾四日行 一度荧惑最疾七日行五度镇星最疾七 日行一度此三星比太阳行度较少故伏 合以後太阳在前岁星距日十三度而晨 见荧惑距日十九度而晨见镇星距日十 八度半而晨见大约近一远二而留周天 相半而退岁星初留约距日一百九度初 退距日一百三十一度荧惑初留距日一 百三十四度初退亦然镇星初留距日九 十四度初退距日一百二十八度凡退行 最疾之时必与太阳对冲退止而留留久 而顺行大白最疾约四日行五度辰星最 疾一日行二度太白距日远不出四十度 辰星距日逺不出二十四度距日逺则行 迟距日近则行疾金木形体大故伏见与 日近水火土形体小故伏见与日逺此五 星之常数也至圣神人亦有休否夫舜有 井廪之虑文王有羑里之囚周公居东二 年孔子厄於陈蔡老君化胡而爲所难如 来割肉以与贼徒岂非至圣神人亦有休 否者乎末学之夫亦有疾伤士之学道而 不勤行是爲末学之夫不勤则道不成道 不成则疾患至矣凡有此灾同气皆当齐 心修斋六时行香十遍转经同气即同类 也既同其类必能齐心其心若齐方能办 事世人知看经而不知转经看经者求福 转经者求丹经圆福至丹成德重故云福 德立降此经多言无量之文普度无穷者 意在经而主乎丹也夫元始梵炁还丹之 道上根至士下及至愚小人但能信受而 行皆跻圣位故云普度无穷颂曰有形有 数有终穷直到无形体太空若问无形何 所似全身放在黍珠中 道言夫末学道浅或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身 经太阴临过之时同学至人爲其行香诵经 十过以度尸形如法魂神径上南宫随其学 功计日而得更生转轮不灭便得神仙 上阳子曰此爲下士晩闻道者言也夫末 学道浅仙品未充修学之人不能勇猛勤 行而复年当迟暮精气已衰不觉腊月三 十夜到来无可奈何遂行夺舍投胎之法 盖夺舍与投胎乃是两事此法虽属傍门 然得之者亦可以度其尸形使眞性不落 于轮回也若五徂之投周氏胎松精亦投 金公室是也故云以度尸形如法然必得 同学至人爲其护卫则魂神径上南宫如 四租之题五祖洞宾之度松精此爲同学 至人也随其学功者盖修学之士其功有 深有浅故随其功之深浅计日之逺近而 更生虽经转轮而眞性不灭待其金液大 丹之道成是云便得神仙也颂曰计日更 生随学功功圆八百显金容大罗天上风 流好信道元来色即空 道言夫天地运终亦当修斋行香诵经星宿 错度日月失昏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四时失 度阴阳不调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国主有灾 兵革四兴亦当修斋行香诵经疫毒流行兆 民死伤亦当修斋行香诵经师友命过亦当 修斋行香诵经夫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 天灾保镇帝王下攘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 赖其福难胜故曰无量普度天人 上阳子曰天地运终以道用释大修行人 以天地而比一身还丹若成功行未积不 能白日飞身乃厌尘世或欲示疾而去或 欲蜕形而行或止得脱殻尸解之道皆谓 之运终若直谓天地果然莲终则民生其 有几何孰得而修斋行香又孰得而诵经 乎星宿错度日月失昏此乃身中神炁耗 散耳目眩瞶盖日月五星比人身之七窍 也三光经云耳若乱听声色败人眼若视 恶眞光不明鼻若闻臭玉眞不清口若杂 味身多病生是故病从口入福从色败子 若戒之命同天在四时失度夫眞炁乖理 则阴阳不调彭眞人曰阳火过刻水旱不 调凝冬变爲大暑也阴符失节寒煖相侵 盛夏反爲浓霜也金宫既砂汞之不萌一 鼎则虫螟之互起大则山崩地圯金虎与 木龙沸腾小则雨暴风飘坎男共离女奔 逸内义曰太上所谓修斋行香诵经者印 虚心炼炁顺神养眞如上皆道用之谓若 论世法天地莲终则慾界六天大劫一交 爲火所焚色界一十八天大劫一交爲水 所漂无色界四天大劫一交爲风所坏此 三界坏尽上帝乃於种民天选一人下世 爲民种故曰种民天以此观之则天地其 有运终之时也星宿错度日月失昏古人 仰观天象见衆星昏晓出没渐渐不同乃 比天体如圆瓜以瓜有十二瓣周天三百 六十五度余四之一均作十二分则一瓣 计三十度四十三分七十五杪度度皆辐 辏於南北极犹其度敛尖於两端最广处 在瓜之腰围瓜腰一围名曰赤道其度在 赤道者正得一度之广去赤道远者渐逺 渐窄虽有一度之名实无腰围一度之广 各度皆以二十八宿之距星纪数谓之经 度东西分经南北分纬经续皆以二极远 近爲数两极相距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 分五十杪赤道横分与两极相逺各九十 一度三十一分二十五杪天顶名嵩高北 极偏於嵩高而北者五十五度有奇南极 偏於地中之下而南者亦五十五度有奇 赤道则斜倚在嵩高之南三十六度两傍 乃正卯酉之位日月星宿不着於天乃假 大化之炁悬空而行亦犹鱼之不着於地 乃假水之道而行于江河也北齐张子信 仰观岁久知五纬有盈缩之变遂加常数 以求其逐日之躔盖五纬不由黄道亦不 由月之九道乃出入于黄道之内外五纬 各自有道视太阳逺近而迟疾者如足力 之有勤倦又有变数之加灭者如路里之 有曲直岁星加灭最多处七度有余荧惑 二十五度余土星八度余太白四度余辰 星六度余罗计气孛所行无迟疾罗计从 月交黄道而求月交之终始罗计於其间 各逆行一度四十六分三十杪月孛从月 之盈缩而求紫炁起於闰法二十八年十 闰紫炁周十二宫紫炁即景星也史注景 星状如半月凡见则人君有德明圣之庆 星之留段是一日遶地一周与天同过一 度行疾者反是迟行迟者反是疾退者反 是疾之甚不及天行之数印所行度日月 相会同经度夫日食於朔者日月同经不 同纬只合朔而不食若日月既同经而月 从八道穿度日之黄道而出入其时日亦 在彼即同经而又同纬则合朔而有食説 者谓十曜之星皆能食日者非也日本无 食但一时爲月之黑体所蔽障世以爲食 然日体未尝有损其所障有多少者盖日 道与月道相交有二若正会於交则月体 全障日体人间暗甚谓之食既若同经而 在交之前後者亦见其食但正交则食分 多交逺则食分少日月之行迟速不同须 臾参差离交而光生矣夫月食於望者日 月对躔爲望平分黄道之半黄道有二交 若不当二交前後而望则不食若望在二 交前後者月必食其食分多少当以距交 远近而推是时月在天日在地之下又非 十曜之星所能食而月何以无光盖縁月 虽映日而明若在二交限内对经而又对 纬至甚的切所受日光伤於大盛以致月 反无光而黑爲其阳极反亢故也是爲月 蚀今授时历望在交之前後距交十三度 余则不食若在此限之内则有蚀矣故古 人以日体对充之处名曰闇虚似乎日之 像影月体因之失明故云闇日非有像影 也强立其名故云虚言其非实有也若日 月交朔於夜对望於昼者皆有食但已入 地而人间所不见此谓日月失昏也亦当 修斋行香诵经夫日阳月阴阳主德阴主 刑而有国有家者日食则惧德之不修月 食则惧刑之有失故日食修德月食修刑 亦当修斋诵经以攘救之所谓救者观乎 天文以察时变预爲之儆戒耳四时失度 阴阳不调以世法释自古以分至爲春夏 秋冬四时之中而四时以冬至爲首者阳 道也古历立元纪蔀步口\/切章年月日时各 有其事时者太阳所历地盘十二方位日 者太阳出没一周月者太阴盈亏始终年 者寒暑荣枯一变章者至朔合於一时蔀 者至朔合於子时纪者至朔合於甲子日 子时元者至朔合於甲子岁甲子日甲子 时也百芒爲毫百毫爲杪百杪爲分分即 刻也二十五刻爲三时十二时爲日三十 日爲月十二月爲年十九年爲一章四章 爲一蔀二十蔀爲一纪三纪爲一元则一 元是四千五百六十年一元之首冬至太 阳在子一元满则冬至太阳在卯二元满 则冬至太阳反躔午三元满冬至太阳在 酉四元满冬至太阳复躔子则四元乃一 万八干二百四十年太阳还元而积六千 七百二十闰者盖一章有七闰也四时失 度阴阳不调者春则国有恐民多疫夏则 禾不熟女有灾秋则民虐而致齀渠牛\/切嚏 丁计\/切冬则多疠而来痼疾皆阴阳不调之 所致亦当修斋诵经以召天地之和气也 国主有灾兵革四兴夫天下太平国阜民 安是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也若国家多事 兵役叠起爲臣子者当尽忠效力以报上 也师之与友恩不可忘夫斋戒诵经功德 甚重斋者清心戒者絶境若有经而无戒 犹有鱼而无筌昔老君五戒授尹眞人一 百八十戒授于眞人天师七十二戒太清 二十四戒修眞十戒九眞妙戒灵寳九戒 正一五戒其他载经忏者多然皆以戒慾 爲首故老君曰若能全戒於内和光於外 庶几灵摽之崖矣慾心尽净方可成功则 生死受赖其福难胜也颂曰度人功大果 无边句句分明好结縁无始劫来师与友 如今都会大罗天 道言凡有是经能爲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 德有灾之日发心修斋烧香诵经十过皆诸 天记名万神侍卫右别至人尅得爲圣君金 阙之臣诸天记人功过毫分无失天中魔王 亦保举尔身得道者乃当洞明至言也 上阳子曰凡有是经盖经者道也凡有道 之士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造化同 体若爲国爲家爲人爲己行此经中之功 德诸天皆与记名万神爲之侍卫右别至 人至人乃有功勤者爲圣君金阙之臣如 天师旌阳浮丘眞君之道备德隆而皆爲 金阙之臣也修学之士见善勇爲有过即 改改过则神明阴卫积善则功德尊高诸 天记人功过并无遣失傥功高德重天中 魔王亦行保举得道者闻道之人须当洞 明经旨有成仙之至言也颂曰凡有是经 便炼丹丹成克得步玄关三千功行浑余 事金阙宫中礼玉顔 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音 天公经云大罗天宫有灵书上篇广生高 映是也又有龙章凤篆正文观觉郁繿是 也又有灵书中篇亶娄阿荟是也经谓虽 有诸天犹拘劫运於是玉宸道君撰元始 灵书三篇凝云作篆每字方广一丈八角 垂芒以镇三十二天即如上三篇皆道君 所述天眞皇人所书也後天眞皇人美此 隐音重迷灵书下篇森角储云是也如此 乃有四篇今人止诵中篇而不诵上下篇 者岂上天秘惜而下世罕闻之平内音经 云元始天尊於赤明世界栢陵説法衆眞 侍座云雾郁勃三日三夜玄阴不解五老 上帝白天尊言天尊演教所未曾见今白 日昼阴不审何故天尊曰乃诸天发瑞灵 应自然玉字焕烂障蔽天光咸令四座暝 目伏听俄顷天炁顿啓冥暗豁消忽有灵 书字方一丈见於空玄之上天尊普告四 座夫此灵书八会其趣宛奥难可寻详当 命天眞皇人训释其音以教诸天应得道 成眞有仙名者天眞皇人奉天尊明命初 啓灵书上篇但见广生高映文彩灿烂莫 可窥睹次啓龙篆正文又见观觉郁繿字 皆八角垂芒精光夺目复啓灵书中篇始 见亶娄阿荟字方一丈金光洞映尔时天 眞皇人大兴悲叹不敢议问良乆言曰灵 书上篇龙篆正文天宫所秘劫运未周大 道之奥未当闻于下世伏惟灵书中篇仰 感天尊大慈三五应期眞道宜行乃释灵 音下教於未闻也是以上篇及于龙篆未 敢轻泄玄秘唯中篇略仿天眞皇人之训 旁加增灭使万世之下得闻经之隐奥也 他本以灵书上篇及龙篆正文置下篇之 後者非是今正之 元始灵书上篇道君撰 东方八天 广生高映觉元洞虚应玄九眞化交肇图 交灵运构宗范玄都感变总括威昭自成 縁岑迁景皇道含明天琳耀权炁晶育魂 融罗负立圆英隐旻期巨神包洪纲吿宁 南方八天 章炎通泛坚敷澄宗虚象玄华龙阳儛穹 微生霄艳渊大凝冲元关三纽大梵飞空 隐觉隆益天伦庆呈神户缠络眞元散精 净握冥照回合陞迁导骞宴云灵应腾天 西方八天 刚泽微控阴峻孤仪贯炁明素宸洞开微 周化幽应澄虚帝台平遐揖虚恢茂童池 结飈临育丽无散开阳通百六沉芒隐阶 幽廓冥默眞峰会灵坚丕顺道吿命骞林 北方八天 龙安洞变纯阳隐玄方本还炁象伏高员 神变惠化解炼灵根赤精纯道成号威尊 利云友常亿劫中丘郁城琼垒谣音庆流 受位玉室大宪通幽玄章焕落纲轮廼周 龙章凤篆正文道君撰 东方八天 观觉郁繿大明紫灵九神度魂开辟玉眞 阿奕炜烨飞天流音轮景帝常都灵颐臻 豁落大有庆云啓灵七耀辉魔恬憎敷荣 虚无上首天啓弥宸四吁员象濯曜腾精 南方八天 焕赫洞阳浮景玉光七灵謡歌世元紫堂 罗英散景曜明玉房八景总兽韶玉摄精 九都骞郁飞生上灵密罗净境馥育空轮 灌沃黄华霐运玄明神宫开廓延宛丹庭 西方八天 大猷浮景眞定化元蜒宛素眇玉梁澄烟 萧峙结嵎景罗七缠秀盘三府流辉九玄 寂然虚邈飞华拂軿晨滥緑籍太漠由延 阿丘九度六龙儛辕蓊蔼浮罗紫精馥渊 北方八天 溟涬太有九机化乾覆形厚德元河沦精 育英明陀景辰眇云大隗总监秀乐禁天 紫虚陀丘劫量交前碧霞韵梵眇眇游元 六变运量馘絶恶愆恢寂玄漠万度成仙 如上玉字一篇乃龙章凤篆正文皆诸天 内名隐讳以玉简金书秘于天之三十二 宫以镇三十二天诵念若勤即获应感 元始灵书中篇道君撰 东方八天 亶娄阿荟无惒观音须延明首法揽菩云 稼那阿奕忽诃流吟华都曲丽觧菩育臻 答落大梵散烟庆云飞洒玉都明魔上门 无行上首回跖流玄阿陀龙罗四象吁员 亶娄阿荟无惒观音元始以梵炁结此八 字而成云篆以镇皇曾天玉京有亶楼上 承玄都宫堂楼之监名阿那天中游冶台 名荟无乃虚无之境惒乃日月之户观天 帝讳音即歌音谓每朝会阿那先登亶楼 鸣大法鼓集诸天眞朝元始於虚无之境 开日月之户元始命天帝观觉主长生籙 领衆眞登荟台歌洞章之音开度天人上 阳子曰灵书玉字乃金丹之异名故云中 篇训释言辞明还丹之妙用故云隐语学 人到此先具智慧眼必有领悟处须延明 首法揽菩昙八字云篆镇玉完天此天阙 名须延都候号曰明首四眞人名法揽菩 昙凡当大劫交元始命须延开玉府纳诸 仙圣明首导诸天主持梵炁於是法轮引 籍揽觉度魂菩提转轮昙颐扬旛自然九 地开光学人皆得受度稼那阿奕忽诃流 吟八字云篆镇何童天稼那掌籍眞人阿 奕七寳琼林忽飞天神王内名诃释呼元 始爲摩诃流布也吟歌也元始嘘呵元梵 之炁充满阿奕七寳之林自成灵音流布 万天稼那举籍以定生死飞天大圣度脱 天人华都曲丽解菩育臻八字云篆镇平 育天华都东极青华之都一名太乙青华 之门曲洞章之歌丽乃玉女名鲜是庆云 菩楼名育帝讳臻至也元始居太乙华都 命仙圣领诸玉女登菩楼歌洞章庆云四 集育帝始至开度长夜召魔举仙答落大 梵散烟庆云八字云篆镇文举天答落宫 庭名大梵曲赦恩散烟庆云天中梵炁元 始逰答落之庭开大梵之赦放宥罪魂收 摄元炁故得梵炁还元结成祥烟庆云而 归金胎神室飞洒玉都明魔上门八字云 篆镇摩夷天飞飞天洒神逺玉玉眞都酆 都明命也魔魔王上门上帝金门元始与 飞天衆圣演説妙道自龙汉至延康洒然 神速一会即了当此之时玉眞开长夜之 府酆都度八难之魂勅命魔王保举身朝 上帝金门无行上首回跖流玄八字云篆 镇越衡天元始以虚无妙道流行梵炁纲 维八极上以弥罗诸天首环北帝之宫苦 大劫交运应数周上帝回施流晨之光华 跖履玄空以布化阿陀龙罗四象吁貟八 字云篆镇蒙翳天天中山名阿山中楼名 陀空峰山名龙日月光曰罗故天眞呼日 爲濯罗四四极象象车吁南昌帝讳貟日 中童名阿山龙山势相交通炁与玉清相 属九折而上运接陀楼日月之光普照四 极眞人俱乘象车下度学人引谒南丹吁 帝以求眞阳之火炼度生身吁帝即命日 中貟童以九阳金精之华灌炼其体如上 所释化凡证圣天尊慈悲悯怜愚昩降此 灵书玉字隐语使上士行灵书之道而顿 悟中士闻玉字之玄而渐修下士诵隐语 之经而求福此之谓灵寳大梵之妙也颂 曰妙哉灵寳度人经云篆天章閟玉清阿 奕华都行梵炁幽冥闻此获更生 南方八天 南阎洞浮玉眸诜诜梵形落空九灵推前 泽洛菩台緑罗大千眇莽九丑韶谣縁邅 云上九都飞生自骞那育郁馥摩罗法轮 霐池无镜揽姿运容馥朗廓奕神缨自宫 南阎洞浮玉眸诜诜八字云篆镇和阳天 南方丹天世界有流火之庭飞阎焕乎八 方中有洞阳宫火炁炎浮玉眸火之膏质 诜诜大盛光明交映炼度学人梵形落空 九灵推前八字云篆镇恭华天元始自龙 汉暨延康从劫至劫化生人物皆凝大梵 之炁以成形一神变现不受胎育从空而 生玉都九灵眞人散金花于推前之台啸 咏洞章开度天人泽洛菩台緑罗大千八 字云篆镇宗飘天泽天中山名洛道君内 讳菩飞天内音台泽山之阳有玉台縁罗 月宫玉妃名緑罗广寒玉嫔名罗英日宫 仙童名濯罗扶桑灵童名貟大千南阎浮 提爲大千世界凡一千世界爲小千一千 小千爲中千一千中千爲大千以三次言 千而曰三千泽山衆龙所伏中有黄房洛 君所居从劫至劫不灭不生时领飞天大 圣登玉台歌洞章以度天人緑罗玉妃光 照大千世界其形如玉美艾不艳乘大梵 之炁理大阴度数以应天元无有差忒若 大劫交日月俱会玉台含光潜耀以俟劫 运再开复元运化金液炼形之士於此寻 下手处眇莽九丑韶謡縁邅八字云篆镇 皇笳天眇莽混沌之状九丑大力鬼兽韶 魔王名謡印謡歌縁南斗内讳邅北斗隐 名天地未分其状眇莽九兽之鬼齐天而 生考人善恶魔王复謡歌以恼试学人若 居慾境虽艳色冶容而心愈坚固转色界 爲神仙境界变慾心爲清净道心则北斗 除其黑籍南斗与注仙名保举之司引入 此天金华山求太乙合同符契以游宴诸 天也云上九都飞生自骞八字云篆镇堂 耀天云上神王讳九都玄台名飞生更生 大神名自骞从入骞林也飞天神王云上 焚百和香散五云花太眞玉郎执十絶旛 一日三回回旛一周则诸天帝齐集九都 台下遶台三匝诵咏洞章开度学人若识 此歌音则更生大神开不死之门流长生 之炁炼其形魂从而保举入骞林游玄台 又二十四年行圆功满得上朝玄都那育 郁馥摩罗法轮八字云篆镇端靖天那天 中侍郎育天阙空轮郁馥斗中仙童摩罗 天中魔王法轮天宫法轮侍郎那主四时 之炁运天阙空轮正天分度若大劫交法 轮十转万神俱至郁馥唱礼一唱则万神 齐礼魔王歌洞章之曲受度学人霐池无 镜揽姿运容八字云篆镇恭庆天霐神龙 之渊持龙渊都监无镜神王名揽姿天门 名运容玄和玉女名九龙伏于深渊都监 常含金罂运东井黄华天元眞一之水灌 炼天人无镜开长夜之府度其九祖升超 天门然後运容玉女开导学人炼之以朱 灵之炁濯之以玄和之津变炼其体灌注 其形馥朗廓奕神缨自宫八字云篆镇极 瑶天馥朗玄台山名廓奕神公内号神缨 紫微灵童名自宫升紫微宫谓神公郭奕 与元始同生爲玄炁之租常歌洞章於馥 朗之台神缨灵童引导学人升紫微宫上 朝元始大修行人炼己纯净凝玉眸流火 之膏乘緑罗大梵之炁居慾境而九丑不 能考过入金华而太乙即与合同霐持开 治炼之场莲容灌玄和之液朱灵炼质黄 华荡形飞生更生神缨导引升入紫微宫 也颂曰妙哉灵寳度人经玉简金书蒨上 清郁馥敬躬申唱礼神公廓奕保仙名 西方八天 刀利禅猷婆泥咎通宛薮涤色太眇之堂 流罗梵萌景蔚萧嵎易邈无寂宛首少都 阿繿郁竺华漠延由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无量扶盖浮罗合神玉诞长桑栢空度仙 刀利襌猷婆泥咎通八字云篆镇孔昇天 刀利南方世界襌黎国名猷好生君名婆 泥洞阳宫灵童名咎通魔王内讳元始於 刀利世界襌黎国洞阳宫火炼眞文洞焕 万天化此世界爲大福堂一切罪魂咸令 升入学人道成则猷君度命婆泥炼魂魔 王咎通敬受所事不敢遏絶生门宛薮涤 色太眇之堂八字云篆镇皇崖天宛薮天 帝内号涤涤荡色色界太眇之堂即天中 大福堂乃天之秘府中隐大洞自然之文 皇崖天帝主开大漠之经理治天炁每领 诸仙游行色界诸天出入上清之府荡涤 秽气开度学人行业高者得乘景云之车 上生太眇之堂流罗梵萌景蔚箫嵎八字 云篆镇极风天流天王讳罗月后名梵飞 天眞人内音萌元始天王内名景皇四极 上眞蔚秀景霄仙人箫嵎劫仞之宫即西 方白素元君奥室流君正九霄之炁月后 主游宴之仪飞天开九霄之关萌君爲梵 炁之祖景皇蔚秀开治箫嵎之宫学人解 悟此音方可驭丹龙之辔以升九皇之台 易邈无寂宛首少都八字云篆镇孝芒天 易邈始皇帝讳无寂天中庭名宛首道君 内音少都日中童名始皇天帝自龙汉至 赤明劫居虚无寂寂之庭奉道君而演奥 明妙法以度人灵童少都流以飞霞之彩 灌以日华之精阿繿郁竺华漠延由八字 云篆镇浮容天阿繿天帝隐讳郁默魔王 内名竺欲界华色界漠渺漠延束鬼之庭 由禁鬼之房郁魔隐现或居欲界或居色 界恼乱天人渺漠难制帝君阿繿登九层 之楼歌洞章以摄之於是衆魔应响而束 身群鬼诣由而伏形九开自辩阿那品首 八字云篆镇江由天天地未判三炁混沌 九度初开阴阳男女自然明辩帝君阿丘 常登龙山九玄之都勅诸飞天那邪游空 开度善根之人品度其魂入飞仙之上首 无量扶盖浮罗合神八字云篆镇阮乐天 无量天中大圣扶更生君名盖此天宫名 浮幽魂之呼罗大罗合合庆神神公无量 大圣总统飞天皆受品量而升进之更生 君居盖宫主长夜之籙定善恶之根度诸 幽魂升大罗天与神公合庆也玉诞长桑 栢空度仙八宇云篆镇昙誓天玉诞玉都 长桑扶桑骞林栢栢陵空空洞度仙度人 成仙玉都有骞木扶桑之林廕覆诸天叶 皆紫字金书每神风吹返魂之草则桑林 鼓百籁之音一如天尊昔栢陵説法时林 木自成空洞之歌有灵鷄栖于上一鸣则 天下鷄皆鸣於是青霞扶摇太阳乃升诸 飞天眞听鷄初鸣上登玉台采五方之云 牙吸咽三晨之光以度学仙之人上根之 士一志清净虽居竺华之境郁魔不能恼 乱廼得少都灌眞流罗主宴桑林鼓籁太 阳流晖以成还丹也颂曰妙哉灵寳度人 经八角垂芒晃太清太眇之堂无色界长 桑林下咽华精 北方八天 玃无自育九日导乾坤母东覆形摄上玄 陁罗育邈眇炁合云飞天大丑总监上天 沙陁劫量龙汉瑛鲜碧落浮黎空歌保珍 恶奕无品洞妙自眞元梵恢漠幽寂度人 玃无自育九日导乾八字云篆镇霄度天 飞天玃无自龙汉溟涬之间乘运而出时 与育帝乘凤车逰九玄之郷转九机之度 以应劫运之数大劫交则日华童子停光 运化回度天常之乾道开导和炁也坤母 东覆形摄上玄八宇云篆镇元洞天坤母 大阴九灵仙母东覆东海理水神名形地 机摄召也上上告玄玄都九灵仙母主治 东极扶桑阳谷之渊总持地机旋转元气 天关地机转动一周则溢水三千三百度 度极则天地炁交九海混一衆水弥天东 覆大神主治崑仑之顶填涸巨海过东井 之源使地机不沦如劫交则坤母出东井 召鸟母於龙门制会河源上诣帝前申告 劫会乃以凤车乘载学人升于崑仑以朝 玄都上阳子曰妙经者上妙之首经也道 藏万八千篇妙在度人一卷度人一经妙 在灵书一篇灵书之中显此八字奚谓元 始秘隐玄妙至此忒杀泄尽天机天尊广 大慈悲世人尽自疑信噫经爲至人説也 至人则能用此经也故清河老人颂之曰 玃无乘运应乾元旋转九运保天根劫终 鸟母会龙门学人乘凤升崑仑羽林受符 拜新恩云衣缥缈朝帝轩金液还丹之妙 至人於此具眼陁罗育邈眇炁合云八字 云篆镇妙成天陁飞天名罗月之光育妙 成天主讳邈羽林监神名谓陁与育俱生 云阿之岭抱月之光治羽林军羽林军在 北云阿岭在南时勅邈监逰行三界保度 学仙之人诣羽林军受符信乘眇然梵炁 与诸天合景结云炁以爲衣炼月光而实 腹飞天大丑总监上天八字云篆镇禁上 天飞天神王大丑都録之司宗伯总监飞 天神王麾下二神名上天升天也飞天神 王总上天劫会之运管三界都録之司时 勅总监二神总録长夜之府升幽魂於天 界使与道以合眞沙陁劫量龙汉瑛鲜八 字云篆镇常融天此天有沙兰宫陁丘山 劫量随劫铨量龙汉初劫名瑛神王讳鲜 日童名吉沙兰宫陁丘山系玉清紫微别 馆新得受度而功未圆者常巨万人停散 其中皆龙汉时人随劫运交诠量其功而 诣上宫学人若明此音则瑛君察功行而 度品鲜童灌日精以炼形也碧落浮黎空 歌保珍八字云篆镇腾胜天碧落天霞也 浮黎天王讳空天中侍宸名歌大洞之音 天王步虚碧霞开而乘飞云之辇侍宸一 啸灵风扇而成大洞之歌引导诸仙上朝 七寳保持下学珍爱灵书恶奕无品洞妙 自珍八字云篆镇梵度天恶奕天帝内音 无太无眞人天帝恶奕自元始祖劫修行 超出三界位入玉虚时勅太无眞人大开 长夜之府品度罪魂使其洞明宿命净尽 恶根上升妙化之福堂自乐至眞之妙道 也元梵恢漠幽寂度人八字云篆镇贾奕 天元始大梵之炁恢漠广大难穷高而空 浮悬而不落虽幽而莫见乃能变化虽寂 然不动感而遂通其中有眞眞中有精其 精甚眞妙不可名颠之倒之逆施五行度 无量人以成还丹之道也大修行人眞心 坚固信受奉行即得性命混融形神俱妙 超凡入圣积行累功以证高仙上圣之位 也颂曰天尊説法度天人大梵灵书显至 眞好是眞经灵验处大罗天上总安身 道言此诸天中大梵隐语无量之音旧文字 皆广长一丈天页皇人昔书其文以爲正音 有知其音能斋而诵之者诸天皆遣飞天神 王下观其身书其功勤上奏诸天万神朝礼 地只侍门大勳魔王保举上仙道备克得游 行三界昇入金门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 无所不度无所不成天页自然之音也故诵 之致飞天下观上帝遥唱万神朝礼三界侍 轩群妖束首鬼精自亡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河海静默山岳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 无氛秽地无妖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上阳子曰此经结处乃太极眞人所述旧 文字皆广长一丈谓龙汉之初元始以梵 炁结而成文一丈乃天地之成数太极眞 人述云天眞皇人昔书其文以爲正音此 灵书乃大道之根还丹之主有知其音盖 此隐语非中下士所能颖悟若至圣大根 神仙种子得师点破即解其音一闻百悟 欣庆无量更不迟疑内斋外戒信受奉行 故太上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夫行道之 人神明护门魔鬼潜迹人能斋诵此经则 飞天神王下观其身果清净否又书其功 果勤行否若其身果然清净欲不能干魔 不能试又其功果然勇猛坚固精进勤行 不怠则万神自然朝礼地只爲之侍门魔 王亦行保举俟其道备丹成修行至经功 满德就身外有身高超三界昇入金门此 音随人所行行之勤者得道成仙诵之勤 者所求如愿是以辟攘度拔无所不成也 故诵之致飞天下观夫诵经者必斋心戒 欲扫地更衣焚香端坐收视存神方可诵 经诚心精致浑无杂想故能感召飞天下 观书其功勤上帝遥唱感其精专今人手 执素珠其心妄想何所不至而口喃喃以 爲诵经岂得万神朝礼三界侍轩又且反 招殃谴而不可逭此音世法之谓自保举 上仙至地无妖尘乃玉晨道君前叙已详 太极眞人於此结经重爲宣敭以成灵寳 度人功德若以道用则飞天下观乃神返 身中上帝遥唱是脱胎神化万神朝礼一 炁朝元三界侍轩三元内守群妖束首魔 鬼伏降鬼精自亡尸怪殄灭琳琅振响和 炁斯应十方肃清内外贞白河海静默性 寂情冥山岳吞烟脉住炁停万灵振伏阳 神出现招集群仙功成道备天无氛秽广 大遍周地无妖尘光明清静冥慧洞清慧 一作惠四字乃证结经之义幽冥溥烛慧 照无边惠及一切洞焕太空升清虚渺渺 之天更无拘滞广大量玄玄之妙莫尽赞 扬也颂曰一卷眞经字五千重重密密总 敷宣要知妙道功圆好结习都忘证上仙 元始灵书下篇天页皇人撰 东方八天 森角储云九魂炼精枳默窥玦浮枚臼?? 鹿几扬房碧提酇回池滇党负蚑逭谒携 澡章变瑜兰泮碧坏亢傍野生极中昆清 曜展洞涸寂无眇凝素倚虚罗皇达元灵 南方八天 炎度绰堂大霄瑶隅历遐荐漪周扃加图 披嶢蹊朦觚亶浑都戟芸荼炫井欺持蒲 掌维迮仪奕光琅璀扁缕益但幽微毕雷 涓湟寔东赤曜丛稽玉玄演侯栢璖至规 西方八天 镐正左适婆泥杀灵悲招均疆洎南躔魁 静夷损光混元觉縁道守岑遥绵微知宣 太灵湮漠昞和卢随哲京常华墟咸坚沙 栗铎黜株会衍球裴卓云青府业覩般基 北方八天 洼孩蒙甘翠宇九阑萧鈎涟兴龙汾神关 沟沦泬魔豁蛮祈通玄寥亢息无知肆明 蟒修吉夕馥坛时畎汤长敷昌匪庸谨济 朝康堲宽秘法侈宜广帝理生卫肇宏人 天眞皇人梵炁玄辽天寳自然八合之音主 治世会地垒洪泽变灾厄难诵咏之者攘辟 妖祥清净道炁无不宁也地官奉书百灵畏 敬神朱写文服佩明验施之於至学不宣於 下俗也 太极眞人颂 神灵焕层虚梵罗屯碧霄元始九龙驾皇 人按青轺灵光叶万眞珠影开阳寥出示 灵寳篇福德由是招洞玄隐高严玉音泛 云璈无量匪得思道海生波涛法义同涓 流滋植成嘉苗用以振穷饥教兴卫中朝 帝尊寿亿年太平灭兵刀稽首望玉宸灵 华散金毫 太极眞人曰 太上玉宸大道君居紫霞之上七映之天 纪録玄文玉妃捧经金童散香太乙执巾 玉郎侍筵龙吟虎嘷庆云蒙霭十方天眞 大神上圣高眞妙行眞人无极飞天神王 三界大魔九天丈人无鞅数衆吟咏玉经 皈依太上灵寳妙法昌运流行亿劫长存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解注卷下 诵经毕呪曰 上皇太眞使我昇灵清斋澡炼诵咏金经 七玄披散上朝太虚延年长存克名録书 闭目咽液三过叩齿三通复炉呪曰 臣诵经已讫向来所出臣身中三五功曹 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五帝直 符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各还金房玉室 在左还左在右还右毋令差互後召复到 一如故事再叩齿三通念 向来听经卫经圣衆解坛散席各复所司 神风静默山海肃清千邪伏匿百灵护形 心拜咽液叩齿收经 上阳子曰天尊说经以度迷人世人若不 沉迷天尊奚肯漏露夫人之生禀父精母 血成其躯殻及乎年壮与嗜欲俱却将所 受之精流于爱河慾海丧之早者不满下 寿丧之迟者不满中寿丧之晩者不满上 寿若欲身安寿永唯当絶慾寳精人之寿 命主乎精气犹灯之有油如鱼之有水油 枯灯灭水涸鱼亡奈何愚人以苦爲乐见 色弃生岂知精竭命亦随逝天尊慈悯说 出此经可以炼丹使人知回其气知还其 元知寳其身知永其寿然遇者不及智者 过之何以故智者曰生必死死则已又何 地狱之信哉是云过之愚者曰不修善不 作恶饥则饭困则眠此即天堂更有何道 是云不及虽然经与至人授也道与上士 说也上士至人诵经行道积行累功功高 则身超大罗行满则臣事三境也颂曰此 经秘在大罗天玉女持花侍法筵经足丹 成功行满鸾翔凤舞驾云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