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枫叶如丹,整个紫禁城浸染在一片绚烂之中。小燕子看着御书房外堆积如山的奏折,突发奇想:“皇阿玛每天看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多累呀,我得想个办法让他轻松轻松!”
她眼珠子一转,召集了漱芳斋的“智囊团”——永琪、紫薇、尔泰和一众宫女太监,宣布要办一场“”大赛。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奏折能变出什么花样。小燕子神秘一笑,拿起一份奏折就开始比划:“把字变成画,再配上好玩的故事,皇阿玛看了肯定高兴!”
于是,一场荒诞又热闹的创作在漱芳斋展开。紫薇发挥文采,将枯燥的奏章内容改编成趣味故事;永琪则负责绘画,把各地灾情画成生动的漫画;小燕子最绝,她用树叶、花瓣贴出一幅幅“立体画”,还在旁边歪歪扭扭地写上注解。有份关于水利修缮的奏折,被她画成了一群小老鼠扛着锄头修堤坝,配文“老鼠都知道修房子,人更不能偷懒!”
当这些“创意奏折”摆到乾隆案头时,这位见惯了严肃文书的帝王先是瞪大了眼睛,继而笑得直拍桌子。翻到小燕子用羽毛和丝线装饰的那一份,上面画着太阳公公给云朵宝宝喂饭,代表着朝廷赈灾,乾隆更是笑出了眼泪:“这丫头,简直是把朝堂变成了儿戏!”
然而,这些别出心裁的“奏折”却意外起到了奇效。原本让乾隆头疼的民生问题,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故事变得一目了然。他不仅没有责怪小燕子胡闹,反而下旨让翰林院的官员们学习这种“图文并茂”的汇报方式。
此事传到后宫,引发了新一轮的热潮。各宫妃子纷纷效仿,淑妃用刺绣呈现属地进贡清单,贤妃则把养生之道编成了戏曲唱本。皇后虽嘴上说着“不成体统”,却也偷偷让容嬷嬷把坤宁宫的账目做成了精致的画册。
热闹还未平息,小燕子又盯上了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她宣布要在紫禁城举办“登高狂欢节”,不仅要比赛爬城墙,还要开展“创意登高”——用梯子、绳索,甚至自制的“飞天装置”。
比赛当天,午门广场热闹非凡。太监们扛着梯子你追我赶,宫女们互相搀扶着攀爬城墙。小燕子和永琪别出心裁,用竹条和布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风筝,试图“乘风登高”。虽然最后风筝卡在了角楼的飞檐上,两人吊在半空晃悠,但惊险刺激的场面反而把众人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更有趣的是“重阳诗会”,小燕子带头念出打油诗:“九月九,爬墙头,摘朵菊花插满头。皇阿玛,别发愁,开开心心喝小酒!”乾隆笑得前仰后合,也即兴赋诗一首,惹得群臣纷纷叫好。
这场别开生面的节日庆典,让严肃的紫禁城充满了欢声笑语。夜幕降临时,宫人们围坐在城墙上,一边品尝着菊花酒和重阳糕,一边欣赏着满天繁星。小燕子望着热闹的人群,得意地对永琪说:“你看,只要敢想,宫里的日子也能像万花筒一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