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儿十二岁那年,白族火把节的热闹比往年更盛。永琪亲手扎的巨型火把立在院落中央,小燕子系着新做的扎染围裙,在灶台前忙碌地翻炒着乳扇沙琪玛,金黄的糖浆裹着酥脆的乳扇,甜香混着火把的松脂味飘散在空气中。
\"阿爹!阿娘!\"洱儿穿着绣满山茶的白族衣裳,像只花蝴蝶般冲进厨房,\"萧叔叔说今年要带我去跳霸王鞭舞!\"她晃了晃手中彩绘竹鞭,鞭上的铜钱随着动作叮当作响。永琪放下手中编到一半的竹灯笼,伸手替女儿理了理歪掉的头饰,却被小燕子拍开:\"别管她,小孩子就要这样风风火火才有趣!\"
夜幕降临时,洱海畔已是火光如昼。萧剑举着酒碗教洱儿跳霸王鞭,竹鞭敲击肩、腰、腿的节奏整齐有力,引得围观的白族青年纷纷叫好。永琪揽着小燕子坐在石阶上,看女儿灵动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在围场横冲直撞的姑娘。
\"五哥!五嫂!\"熟悉的喊声从远处传来。永璂带着太子妃千里迢迢赶来,手中还抱着刚满周岁的小皇子。太子妃笑盈盈地将孩子递给小燕子:\"快让皇婶抱抱,这孩子整日念叨着要见洱儿姐姐呢!\"
篝火映得众人的脸庞通红。永璂掏出一卷圣旨,声音里带着感慨:\"皇阿玛说,边疆平定,新政已成,让我代他来看看你们。\"圣旨展开,乾隆的字迹比往日更加洒脱:\"朕观苍山洱海,方知永琪当年所求,乃人间至乐。此后不必拘于礼数,唯愿岁岁安康。\"
火光突然猛地窜高,照亮了永琪和小燕子相视而笑的面容。这些年,他们虽远离朝堂,却时常收到晴儿寄来的家书。晴儿跟着萧剑游历四方,将所见所闻写成游记;柳青柳红的茶楼开遍江南,还收养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就连曾经的容嬷嬷,在冷宫思过数年后,也被永璂赦免,如今在京郊寺庙吃斋念佛。
洱儿跳完舞跑过来,鬓角还沾着汗珠。她好奇地凑到圣旨前,突然指着末尾的字迹惊呼:\"阿爹!皇爷爷的字和你的好像!\"永琪笑着刮了刮女儿的鼻子,抬头望向星空——那些在紫禁城惊心动魄的日夜,那些重生后的步步为营,此刻都化作了遥远的星河,而眼前跳动的篝火,怀中温暖的妻儿,才是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火把节的狂欢持续到黎明。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洱海上,永琪带着家人登上小船。小燕子倚在船舷,将祈福的纸灯放入水中,橘色的光晕随波荡漾。洱儿趴在船头,伸手去捞水中的星星,清脆的笑声惊起一群白鹭。
\"永琪,你听。\"小燕子突然拉住他的手。远处传来白族老人的渔歌,苍凉的曲调混着洱海的浪声,唱着岁岁年年的平安喜乐。永琪将妻儿搂入怀中,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终于懂得,所谓重生不是为了改写命运,而是为了在历经风雨后,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平淡与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