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陈玄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天竺上古秘录》泛黄的书页,烛火在防风铜灯中摇曳,将古老的梵文投射出诡谲的阴影。玄奘法师手持放大镜,小心翼翼地将羊皮纸翻至另一页,墨迹斑驳处突然显现出一幅褪色的插图——两个形似玉符的器物悬浮于云海之间,左侧器物周身缠绕着金色符文,右侧则泛着幽蓝暗光,下方的注释因年代久远已模糊不清,但依稀可辨\"阴阳双契\"四字。
\"贤侄可知为何波斯人对'终焉之器'的描述如此执着?\"玄奘法师的声音在空旷的藏经阁内回荡,他取出一方沾满朱砂的拓印,赫然是波斯使团呈给朝廷的神器残片,\"你看这残片边缘的齿纹,与古籍插图中的右侧器物完全吻合。\"说着,他将拓印与古籍并置,烛火映照下,两者竟严丝合缝,宛如一体。
陈玄策的心跳陡然加快。他想起在埃克巴坦那的决战之夜,玉符突然迸发的金色光芒与终焉之器释放的幽蓝雾气激烈碰撞,那场景与古籍插图中的对峙如出一辙。\"难道说,玉符与终焉之器本是一对?\"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的玉符拓片,仿佛能感受到神器传来的震颤。
玄奘法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暗格中取出一卷用金粉书写的贝叶经。经卷展开的瞬间,一股奇异的檀香扑面而来,上面记载着更为详尽的上古传说:\"阴阳双契,得阳契者掌万物生息,得阴契者控幽冥之力。然双契相斥,合则天地倾覆,故诸神将其分置东西,设下三重禁制。\"法师的指尖划过经文,\"波斯新王妄图破除禁制,一旦让他找到玉符与终焉之器的契合之法......\"
话音未落,藏经阁的梁柱突然发出细微的\"咯吱\"声。陈玄策本能地挡在玄奘身前,却见老和尚神色自若地敲击三下地面。暗处传来机括转动的声响,一块青石缓缓升起,露出下方的密室入口。\"此处已不安全。\"法师将典籍悉数收入密室,\"随我来。\"
沿着盘旋的石阶下行,墙壁上镶嵌的夜明珠次第亮起,照亮两侧的壁画。陈玄策惊讶地发现,这些壁画竟描绘着不同时代的战争场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随军巫师手中捧着与终焉之器相似的器物;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驼队的旗帜上绣着若隐若现的玉符符文。\"千年来,双契的秘密在东西方文明间流转。\"玄奘法师的声音带着沧桑,\"每到乱世,便有人妄图解开禁制。\"
密室深处,摆放着一具水晶棺椁,里面封存着一卷散发微光的丝绸古卷。\"此乃我在那烂陀寺的禁地中寻得。\"法师取出古卷,上面用混合着梵文、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神秘符号书写,\"经多年研究,我破解了其中一段:'阳契现于长安,阴契藏于波斯圣山。若双契共鸣,天地法则将为之一变。'\"
陈玄策突然想起波斯使团带来的狮身人面像贡品,其底座暗格的锁孔形状,与玉符的轮廓惊人地相似。\"他们早已知道玉符的下落!\"他猛然惊醒,\"所谓的贺礼,不过是为了接近玉符的幌子!\"
玄奘法师神色凝重地点头:\"更棘手的是,密卷中提到解开禁制需要三件圣物——昆仑玉髓、恒河圣沙,以及......\"他停顿片刻,目光如炬,\"帝王之血。\"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砸得陈玄策头皮发麻。波斯人在朝堂上的种种行径、市井中关于\"玉符妖异\"的谣言、甚至王圭等大臣的反常弹劾,瞬间在他脑海中串联成完整的阴谋链。\"他们是想借三司会审之机,逼陛下亲自查验玉符,从而......\"他不敢再想下去。
密室突然剧烈震动,头顶的夜明珠纷纷爆裂。玄奘法师将古卷塞进陈玄策怀中:\"从密道离开!我来引开追兵!\"话音未落,数十支箭矢破墙而入,陈玄策眼疾手快地将法师扑倒在地。黑暗中,传来波斯语的呼喝声:\"搜!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陈玄策握着古卷,带着法师在错综复杂的密道中奔逃。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而他心中却愈发坚定——这场关乎神器与国运的较量,此刻才真正拉开帷幕。当密道尽头的月光洒在身上时,他望着怀中散发微光的古卷,终于明白自己背负的不仅是个人的清白,更是守护大唐江山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