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大慈恩寺藏经阁的瞬间,陈玄策仿佛坠入了另一个时空。檀木架上层层叠叠的贝叶经、梵文典籍与汉文书卷散发着陈旧而神秘的气息,烛火在防风铜灯中明明灭灭,将墙壁上斑驳的壁画映照得忽明忽暗。壁画描绘着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场景,其中一幅画着他在那烂陀寺讲经的画面,人群中依稀可见年轻时的陈玄策。
\"贤侄,你终于来了。\"玄奘法师的声音从藏经阁深处传来,带着几分疲惫与欣慰。陈玄策循声望去,只见老和尚身披绛红袈裟,手持锡杖,正从摆满典籍的书架后缓步走出。他的面容比三年前消瘦了许多,眼角的皱纹里仿佛刻满了忧虑,但目光依然如炬。
陈玄策连忙上前行礼:\"让法师久等了。一路上遭遇不少阻拦,险些无法赴约。\"他站直身子,目光扫过四周堆积如山的典籍,\"法师信中提到玉符,不知......\"
玄奘法师抬手示意他噤声,侧耳倾听片刻,确定四周无人后,才低声说道:\"此处看似安全,实则暗流涌动。三日前,有波斯商人装扮的人试图混入藏经阁,被武僧拦下。他们身上搜出的符文图纸,与玉符上的纹路极为相似。\"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图纸,摊开放在案上。
陈玄策凑近细看,图纸上用朱砂绘制的符文虽然潦草,但确实与玉符上的图案如出一辙。更令他心惊的是,图纸角落还标注着一些楔形文字,与波斯使团在朝堂上展示的\"证据\"上的文字如出一辙。\"这么说,波斯人早已盯上了玉符的秘密?\"他皱眉问道。
玄奘法师点点头,转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泛黄的古籍,封面上用梵文写着《天竺上古秘录》。\"此书是我从天竺带回的典籍中最古老的一本,记载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传说。\"他轻轻翻开书页,古老的纸张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你看这段记载。\"
陈玄策顺着法师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上面用古朴的梵文写道:\"天地初开,诸神降下双契,一阴一阳,合则通天地,分则镇四方。阴契流落西域,阳契隐于中土,当天下大乱,双契将现,引动风云。\"文字旁边还画着两幅图案,一幅赫然与玉符的形状一模一样,另一幅则与波斯人所说的\"终焉之器\"有几分相似。
\"你的意思是,玉符和终焉之器本是同源?\"陈玄策震惊地问道。这个推测一旦成立,那么波斯人在朝堂上的指控,就不仅仅是为了抹黑他,而是有着更大的阴谋。
玄奘法师神色凝重:\"很有可能。波斯新王阿尔达希尔三世野心勃勃,妄图称霸西域。若让他得知玉符的秘密,并且找到两件神器的合一之法......\"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其中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就在此时,藏经阁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陈玄策本能地按住腰间,却想起自己为了不引人注目,并未携带兵器。玄奘法师却镇定自若,轻轻咳嗽一声,脚步声便戛然而止。
\"是辩机在巡逻,不必担心。\"法师解释道,\"但我们时间不多了。波斯人在长安的势力比想象中更大,朝堂上有人为他们通风报信,市井中也有不少被收买的眼线。\"他从经匣中取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卷新抄录的经文,\"这是我让弟子连夜赶抄的,关于玉符的记载都在其中。你务必小心保管,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示人。\"
陈玄策郑重地接过锦盒,收入怀中:\"多谢法师提醒。我这就回去,将这些证据整理好,尽快呈给陛下。只是......\"他欲言又止。
\"你是担心朝堂上的阻力?\"玄奘法师微微一笑,\"放心,我已让在那烂陀寺的弟子联络天竺各国高僧,他们会联名上书,证明玉符的来历与波斯人无关。而且......\"他压低声音,\"我已将此事告知了长孙无忌大人,他答应暗中相助。\"
听到这个消息,陈玄策心中稍安。长孙无忌作为皇亲国戚,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他相助,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天色不早了,你从后墙离开。\"玄奘法师将陈玄策送至门口,\"记住,万事小心。玉符的秘密,关乎大唐的安危。\"
陈玄策再次行礼,转身消失在夜色中。藏经阁的烛火渐渐熄灭,唯有月光透过窗棂,洒在那本《天竺上古秘录》上,古老的文字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一个跨越千年的秘密。而在这秘密的背后,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