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吃过早饭,林宝珠帮着收拾好碗筷,一个人背着筐菜叶去了褙子坡。
当初移栽油茶树时她特地留了块空地出来,此时空地上除了茅草顶的鸡舍,旁边还有间专门用来存放干豆渣和谷糠的小木屋。
林宝珠熟练地将豆渣与谷糠按比例混合,又将剁碎的菜叶子拌入其中。
“咯咯咯——“鸡舍门一开,一群毛色油亮的鸡雏争先恐后地涌出来。
这些小家伙已经褪去了稚嫩的绒毛,翅膀上生出硬挺的飞羽,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看着它们争抢的模样,林宝珠唇角不自觉地上扬。
其实豆渣喂鸡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使鸡的毛色光鲜亮丽,肉质品质改善明显,无腥臊味。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同时,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使其生长速度更快。
将最后一点鸡食倒下去,林宝珠刚准备打扫一下鸡舍,余光瞥见一个人影往褙子坡后面跑去。
那个方向,不正是顾时开荒的地方吗?
林宝珠第一反应就是顾家人又来害顾时了,忙抄起扫帚追上去。
……
“阿时哥,你们村又要有喜事了。”
黑子家就一个瞎眼阿婆,为了不被人欺负,他平时跟个狼崽子似的,也只有在顾时面前才会表现得像一个正常的十二岁孩子。
顾时坐在树荫下抄书,闻言看了他一眼,黑子立马乖乖拿起一旁的锄头开始干活,嘴巴还是闲不住:“我方才过来的时候遇见李媒婆了,听她同旁人说要去给你们村的秀才公提亲。”
“也不知道谁家姑娘这么好命,能嫁给……”
顾时仿若未闻,并不接话。
黑子早已习惯,想到什么问:“阿时哥,你同林家人说了去念书的事吗?”
顾时笔一顿,沉默片刻道:“明年再说吧。”
“为啥?”黑子挠了挠头:“你不是答应顾叔孝期一过就下场?这只剩半年了,不去私塾能行?”
树影婆娑,无风自动,两人一个嘴巴和手都没停,一个认真抄书,谁也没发现有人来过,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
肖家请媒婆去镇上提亲的消息传开,瞬间成为了大河村众人的重点议论话题。
这也就导致冯氏走到哪都能听到有人在说这事。
老太太不乐意了。
别人说肖元明一表人材,也就刘小姐那种大家闺秀配得上。
老太太:“你们见过比我女婿还俊的人吗?除了他,也没人能配上我家宝儿了。”
别人夸肖元明聪明,年纪轻轻就是秀才。
老太太:“你们没看过我女婿写的字吧?比镇上卖的春联上头的字写得还好。”
别人说……
老太太:“我女婿还孝顺,有啥东西从不藏着掖着,对我们一家子掏心掏肺。”
别人说……
老太太:“也不知道我女婿吃啥长大的,又懂事又勤快,不是我吹,这十里八乡就没一个能比得过我女婿的。”
别人,别人说不下去了。
“你女婿这么厉害,咋不让他也去考个秀才回来?”有个妇人没好气道。
“可不是,真考上了你还能捡个秀才丈母娘当当。”
冯氏吹得忘乎所以,大话张口就来:“秀才算啥?我女婿去考,最少也得考个状元回来。”
“那你倒是叫他去考噻,也让我们瞧瞧状元郎是个什么模样。”
“就是就是,光吹有什么用,也不怕把牛皮吹破了。”
“考就考,到时候你们可别羡慕老娘有个状元女婿。”冯氏一副自己女婿已经考上了状元的模样,扬着下巴,从鼻腔里发出一连串哼哼。
有人听不下去了:“哎哟,你以为考状元跟种大白菜一样简单呢?字写得再好有什么用,人家那是要做文章的,不然谁还花钱去书院念书,自己在家把字练好不就行了?”
考试考啥冯氏还真不知道,不过肖元明之前一直在镇上念书她是知道的:“谁说我女婿只会写字的,改明儿就让他去念书。”
老太太完胜,心情倍儿爽,一回到家就蔫了。
“事情就是这样。”冯氏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垂着头不敢看林宝珠。
老太太回来就说自己闯祸了,林宝珠还以为是什么要紧的事,跟着紧张了一番,没想到竟是在外头吹牛吹太大了不知道怎么收场。
意外得知顾时攒钱是为了读书科举的林宝珠:……
其实在徭役文书下来的那刻她就有这个想法。
之前是她想得太简单了,在这样一个阶级分明的时代,想要生活无忧,单解决温饱远远不够。
褙子坡所闻只是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黑子不知道顾时为何说要明年才去念书,她却是知道。
因为顾时没钱了。
老太太又来了这么一遭。
这算什么?老天爷都要顾时去念书啊!
见她不说话,冯氏心里更加忐忑,嗫嚅道:“这回真不怪娘,他们一直夸那姓肖的,娘实在听不下去了,结果话赶话的就……”
“幺妹,别说娘了,就是我在那也会忍不住,啥叫只有刘小姐配得上他肖元明,这不是在说你……”周氏话说到一半没敢说下去。
要说林家人最听不得什么,自然是有人说林宝珠配不上肖元明。
在他们看来,自家(闺女)幺妹是天底下最好的姑娘。
哪怕逼他们干活也是,不容反驳!
就没有她配不上别人,只有别人配不上她的份。
周氏的这一通分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其实老太太就是单纯的看不惯大家都夸肖元明,当时根本没听出这层意思,但不妨碍她现在很生气,觉得自己一点没做错。
“咱们就让妹夫去考,等他考个状元回来,看咱们怎么打那些人的脸。”林三郎是个暴脾气,说话的同时拳头捏得咯吱作响。
林大郎也道:“老三说的不错,不就是个秀才吗,有什么了不起。”
兄弟几个一人一句,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让顾时去考状元。
二妞突然插话道:“考状元得读很多书吧?”
林家众人:……好可怕!
“读书还需要很多银子。”二妞继续插刀。
林家众人:……
是啊,都知道读书人地位高,若能考得功名,便是祖坟冒青烟,改换门庭的天大喜事。
但……费钱啊,多少人家里砸锅卖铁都供不出一个秀才来。
众人犯了难,半晌,冯氏咬牙道:“宝儿,你以后别给我和你爹做新衣裳了,银子攒着给女婿读书。”
林老爹:“要不以后咱们家不吃肉了?”
林大郎:“咱们多开点荒地出来。”
林宝珠轻咳一声:“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就让他去考,不仅是他,大毛和大妞她们也得去上村塾,不过你们放心,衣服要做,肉也会有的。”
鸡相公算什么,她要连娃一起鸡。
多开点荒地,这个可以有。
“我反对。”大毛突然一个激灵跳起来:“我不去。”
每日识字半个时辰已经要了他半条小命,让他整日坐在课堂上,干脆杀了他算了。
“反对无效。”林宝珠残忍无情的驳回大侄子的申请。
冯氏犹豫道:“宝儿,女婿聪明,送他去就行了,咱家几个……不是浪费钱吗。”
大毛几个拼命点头。
“娘,我打听过了,村塾一个月束修只需三十文。”林宝珠视线扫过神色各异的家人,叹气道:“先让他们读上两年,实在学不进去,就回家种地。”
“若谁能考得功名,我们家不仅能免税,日后再有徭役也不用担心。”
想到离家的林四郎,众人:……
“那大妞几个去干啥,她们女娃子又不能科举。”
“读书明理啊,你看镇上的那些千金哪个不读书识字的,以后出去说我们家的姑娘都读过书,多有面是不是?”
冯氏:反,反驳不了一点。
最有话语权的都败下阵来,其他人就更没话说了。
大毛倒想说,可他是这个家里最卑微的存在,说了等于白说。
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向命运低头。
顾时回来得晚,一进院子,就对上一双双发光的眸子。
顾时:???
“哎呀,女婿辛苦了,咋又忙到现在才回来。”冯氏走过去亲亲热热的拿走他手里的锄头。
林二郎适时端来一盆水:“妹夫洗手。”
等一家人在桌前坐下,二妞已经给他盛好了饭,一向上了饭桌就只顾着埋头炫饭的林大郎几个这会也不急着吃了,纷纷给他夹菜。
“瞧妹夫你瘦的,多吃点。”
“对对对,多吃点,吃胖点,一定要把身体养得壮壮的。”
看着面前堆得冒尖的菜,顾时突然有点紧张,他看向旁边的林宝珠,想从林宝珠脸上看出点什么。
林宝珠憋笑,冲他眨眨眼:“看我干啥,快吃吧。”
顾时抿了抿唇,刚拿起筷子,冯氏又让赵氏端来一碗蒸蛋放到他面前,说是特地给他补身体的,连林宝珠都没有。
顾时这下真吃不下了。
“娘,你们这是……”
冯氏不等他说完,长长叹了口气,满脸歉意的把一家人的决定说了。
“女婿,我们也知道读书辛苦,可他们太瞧不起人了,做人嘛,不争馒头争口气,你一定会理解我们的对不对?”
顾时怀疑自己听错了,愣在当场久久反应不过来。
林家众人见他如此,以为他吓傻了,纷纷出言给他打气。
“妹夫,你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
“你这么聪明,考状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别怕,我们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这孩子哪里是吓傻了,应该是乐傻了吧?
林宝珠收起笑,学着其他人的样子,郑重道:“加油,我能不能当状元娘子,就看你的了。”
“幺妹成了状元娘子,那我不就是状元大哥了?到时候还种啥地啊,天天躺着数钱。”
要不说林家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心大呢,这读书的银子还没着落,一个个已经幻想起顾时成为状元后的风光日子来了。
至于顾时这个当事人,那是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
林宝珠扯了扯他的袖子,小声道:“状元什么的就是这么一说,你别有太大的压力。”
说完要把手收回来,却被一把握住。
夫妻两个的小动作没人发现,一家人正说得起劲,院外突然响起马蹄声。
“林家小六就住这儿。“秋婶子尖细的嗓音突然响起。
门没关,众人齐齐扭头看去,就见一辆青幔马车缓缓停在院门前。
车帘轻挑,姚盼儿一袭湖蓝色襦裙款款而下,发间那支鎏金步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姚姐姐,你怎么来了?”林宝珠诧异的问。
“先把马车里的东西搬下来吧。”姚盼儿没答话,伸手撩开车帘。
林宝珠这才看清里面竟堆满了布匹:“这是?”
姚盼儿撇了眼杵在旁边一脸八卦的秋婶子。
林宝珠立马道:“大哥,二哥,来搬一下东西。姚姐姐,去我屋里坐坐吧。”
……
房间里,林宝珠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全卖完了?”
“也不看看我是谁。”姚盼儿得意的挑了挑眉,掏出个荷包往桌上一丢。
荷包沉甸甸的,足有十二三两。
林宝珠怔住:“怎么这么多?“
按她之前估算,最后到她手里的不会超过五两才对。
姚盼儿漫不经心的玩着自己染了红色蔻丹的指甲:“有五两是定金。”
原来她拿到陈氏的绣品后,并未急着找买家,而是让人打了个木架将之放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又放出自己店里有苏绣绣品的消息。
是不是真的无所谓,反正也没多少人真的见过苏绣。
她这一操作着实引了好些人光顾。
其中便有一个打京城来的富商,人原是冲着桌屏来的,看到新样式的绢花后当即便把她店里剩下的货全要了,还加了一笔大单。
“人胡老板说了,他最多在咱们桃花镇逗留七日,七日内做不出这批货,十倍赔偿。”姚盼儿笑盈盈的看向林宝珠:“你人手够不够,不够的话我可以帮你分担一些。”
这笔银子来得太及时了,林宝珠将荷包口子重新系起来,郑重道:“谢谢姚姐姐,放心吧,七日足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