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一进屋,贾母就急切地问:“环儿,史家怎样?没事吧?”
贾环笑着说:“史鼎被流放三千里,家产充公;史鼐降爵一等子,罚俸一年。
老祖宗,这已是史家能得的最好结果了。\"
贾母听后欢喜地说:“好,好,总算两兄弟保住了性命。
降爵就降爵罢,若有后辈能东山再起,总比庸碌无为却高居显位要强得多。
环儿,多谢你了。\"
黛玉也笑着说道:“外祖母,这下可以安心休息了,昨晚没睡好,还是回去躺一会儿吧。\"
薛姨妈附和道:“是啊,老太太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
既然史家的事解决了,还是让林丫头回去好好休憩一番。\"
贾母脸色稍缓,说道:“也好,那我就回房歇息了。\"鸳鸯赶忙上前搀扶她往内室走去。
离开荣庆堂后,贾环对黛玉和宝钗说:“林姐姐、宝姐姐,不妨去姨妈那边坐坐,我还有些事要去前头处理。\"
薛姨妈笑着说:“那正好。\"
在宁安堂,贾环坐在主位上对周扬说道:“派个人去查刘唐的过去,看看他年轻时是否受过他人恩惠。\"
周扬拱手应道:“是!”
待周扬离开后,贾环又叫来李大和贾芸,叮嘱道:“你们去查查刘唐的生平经历,看他得到过谁的帮助,特别是宁王和康王。
他们领命后便出去办事了。\"
随后,贾环前往翠兰苑,宝珠见到他立刻跪下行礼道:“奴婢宝珠叩见王爷安好!”
贾环举手虚扶示意免礼,随即问:“你们奶奶是否在屋里?”
话音刚落,秦可卿已含笑而出,言辞温柔:“叔叔远道而来,请入内叙话。\"
贾环略作打量,嘴角微扬,随之步入室内。
待两人坐定,他关切询问近况。
秦可卿面泛红晕,答曰:“多谢叔叔挂念,一切尚好。\"
贾环朗声大笑,伸手将她揽入怀中:“你这张嘴倒是甜得很!”
片刻温存过后,贾环追问是否有新消息。
秦可卿低声回道:“确实有些消息,但多属琐碎,另有几样物件送来。\"
贾环轻笑回应:“无须多虑,只管接收便是。
若有重要情报,记得及时告知于我。\"
秦可卿轻轻点头,顺势依偎进贾环怀中,许久方见他神色怡然离去。
次日清晨,宁安堂内,周扬向贾环汇报关于刘唐的情况:“王爷,据我们探查得知,刘唐出身江南刘氏旁支,幼年家贫,直至科举登第后才逐渐与家族主脉建立联系,但他并未受过谁特别关照,尤其对宁王和康王并无深厚交情。\"
贾环眉头深锁:“此事定有蹊跷。
若真如这般,刘唐怎会为保全幕后之人甘愿牺牲全家性命?周扬,务必深入调查, ** 必然藏匿其中!”
周扬拱手领命,转身离开。
傍晚时分,李大与贾芸先后抵达宁安堂。
李大率先禀报:“王爷,我与贾芸分头行动,现将字节集查得的结果呈上——刘唐确为江南刘氏旁支出身,早年生活困顿,鲜少往来于主家。
直至考中科举,主家才试图拉拢,主动恢复关系。
刘唐为求仕途顺畅,选择与主脉重修旧好。
至于接受他人恩惠之事,则未有发现。
宁王和康王对刘唐并无特殊恩惠或紧密联系。\"
贾环听罢颔首,此结果与周扬所述大致相同。
他转头看向贾芸,微笑发问:“芸哥儿,你那边有何收获?”
贾芸毕恭毕敬答道:“王爷,我查到的内容也与此相仿,不过手下另找到一条线索。\"
贾环好奇地问:“什么线索?”
贾芸答道:“我手下的人发现,刘唐家里很穷,母亲又生病,差点花光所有积蓄。
但刘唐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有足够的钱进京赶考,这其中肯定有秘密。\"
贾环皱眉道:“你是怎么得知的?”
贾芸笑着回答:“我手下的人恰好认识刘唐家里的管家。
听说刘唐家被抄后,他们去监狱探望,说如果有有用的信息,就能救出他们全家,并恢复自由身!”
贾环听完说道:“嗯,不错。
救出这些奴才还能得到这么重要的消息,很好。
你已经派人去江南了吗?”
贾芸笑着回应:“王爷,我早就派人在江南调查事情的起因了,只是时过境迁,不太容易查清楚……”
贾环接着说:“不管能不能查到,都必须去做。
这是一条重要线索,遇到难题就来找我。\"
贾芸恭敬地说:“侄儿明白了。\"
贾环又笑着说:“芸哥儿干得好,有什么愿望吗?”
贾芸犹豫了一下,然后涨红了脸跪下道:“王爷,我要向您讨个人!”
贾环来了兴趣,问道:“哦,要谁?该不会是小红吧。\"
贾芸脸红着说:“我想请求林之孝的女儿林红玉,我对她真心喜欢,请王爷成全!”
说完,磕了三个响头。
贾环笑道:“芸哥儿,你要知道,你现在是官员身份,娶小红的话,五嫂子会同意吗?”
贾芸严肃地说:“王爷,若不是您,我不过是个普通人。
我和小红两情相悦,不能因为我的官职就放弃这份感情。
再说,这件事早已告诉了母亲,她也同意了。\"站在一旁的李大默默点头,觉得贾芸是个重情义的人。
贾环点点头吩咐道:“来人,把小红叫过来。\"
不久,林红玉来到宁安堂,先向贾环行礼:“奴婢小红给王爷请安!”
贾环笑道:“小红,贾芸告诉我,他喜欢你,想娶你为妻,你愿意吗?”
小红眉开眼笑,娇羞地道:“我只是个下人,恐怕配不上芸二爷。\"
贾环笑着回应:“什么下人,一句话的事。
我现在就安排给你上良籍,让你成为官家太太正式的妻子!”
小红激动得泪流满面,跪地哽咽道:“多谢王爷的大恩大德!”
贾环哈哈大笑:“好啦,从今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我还会为你置办嫁妆,让你体面出嫁!”
林之孝夫妻正在闲聊时,小儿子匆匆忙忙跑进来喊道:“爹、娘,大事来了!芸二爷向王爷提亲,要明媒正娶姐姐呢。\"
林之孝夫妇早已知晓女儿与贾芸的关系,虽知贾芸现为六品官员,能让女儿成为妾室已属不错,却没想到竟是正妻。
林之孝的妻子笑得合不拢嘴,说道:“咱家女儿终于熬出头了,要做正牌官太太了。\"
林之孝点头附和:“是啊,咱们女儿命好,将来儿子 ** 了也有依靠。\"
听到贾芸要迎娶小红,黛玉和宝钗各送了些银钱作为嫁妆,就连晴雯和平儿等人也都出了份子。
三天后,贾芸风风光光地把小红娶进门,尤其令人艳羡的是阳平郡王亲自出席婚宴,连郡王的正妃和侧妃都派人送来添妆之礼,五嫂子因此开心得不得了,儿子的婚事真是光彩夺目。
神京城西门。
清晨,史鼐看着身着囚服的史鼎,感慨地说:“三弟,你安心去吧,弟妹和侄儿侄女们还有我在,不会让他们受委屈!”
史鼎苦涩地笑道:“二哥,这事是我倒霉被牵连,还连累了你降爵,我对不起你啊。\"
史鼐严肃道:“说什么傻话,你我至亲兄弟,何须如此见外。\"
史鼎点头称是:“二哥,湘云那丫头现在仍在荣国府,阳平郡王侧妃之位空缺着。
若湘云能当上侧妃,对我们史家来说可是好事一件。\"
史鼐苦笑着说道:“三弟难道不清楚?姑妈的想法就是要把云丫头嫁给宝玉。
我怎敢提及让湘云做左侧妃的事情呢?不如先看看,能和荣国府结成姻亲也是好事。\"
史鼎摇头道:“二哥你比我明白得多。
想想看,宝玉是什么人?不过是一个纨绔子弟,至今还窝在家里,以后还能有什么出息?再说,嫁入宁国府和荣国府能一样吗!”
史鼐听后严肃地回应:“三弟的话我会记住的,到时候会跟姑妈谈谈。\"
就在此时,一辆小轿在十几个亲兵的护送下来到两人面前。
史湘云听说今天是她三叔被流放的日子,便去找贾环请求,要亲自去送别史鼎。
湘云下轿,向史鼐和史鼎行礼道:“侄女湘云见过两位叔叔。\"
史鼐惊讶地问:“湘云,你怎么来了?女眷出门总是麻烦的。\"
湘云神情悲伤地说:“得知三叔遭遇不幸,特意前来送别。
这是我攒下的私房钱,三叔路上用吧。\"说着,从翠缕手里接过一个包裹递给史鼎。
史鼎连忙推辞:“云丫头,这怎么可以?三叔怎么能收你的钱!我知道你没有多少积蓄,这钱想必是从荣国府贾母那里得来的。
想到这些年湘云的处境,史鼎感到十分愧疚,觉得自己对不起大哥大嫂。\"
湘云微微一笑,尽管这些年在史家过得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艰辛,但史家始终是她的根基。
如今三叔遭此困境,她愿意倾尽所有相助。\"三叔不用客气,我对史家的情况还是了解的。
现在抄了一府,真是雪上加霜。
这点心意您就收下吧,在宁国府我并不缺开销。\"
送走湘云后,史鼎哽咽着说:“二哥,一定不能委屈了云丫头。
我们已经错过了,不能再错下去了。
否则将来到了地下,怎么有脸去见大哥大嫂!”
史鼐也叹息道:“三弟放宽心,即使再艰难,也不会动用大嫂留下的嫁妆。\"
看着史鼎离去的身影,史鼐叹了口气,返回了保龄候府。
刚进后宅,保龄侯夫人就迎上来问:“三叔是不是已经上路了?”
史鼐回答:“是的,上路了。
弟妹一家都安置好了吗?”
保龄侯夫人满面忧愁地说:“老爷宽心,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只是我们家原本就拮据,现在又多了这么多人要养活,您又被降爵罚俸一年,这可怎么办?不如先借用大嫂留下的嫁妆,等日后有了钱再补上就是了。\"
史鼐不明所以,听夫人提到“借用”
,却根本无法归还,想到今日的湘云,便坚定地拒绝:“不成,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大哥和大嫂的恩情?这些年我们已经占了大嫂留下店铺、庄子不少便宜,怎能再去夺取侄女的嫁妆,这传出去,我们还怎么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