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瞥了一眼贾赦,笑道:“按国礼,环哥儿该坐主位,既然这样,为父就不再推辞了。\"
贾环在一旁坐下,笑着回应:“父亲,我们是在家中,应遵循家礼而非国礼,父亲请安心就坐。\"厅内众人纷纷点头,这样的贾环总是令人喜欢。
他转向贾琏点了点头,又问宝玉:“宝玉近来可好?”
宝玉苦笑着回答,最近贾政时常检查他的学业,让他感到十分困扰,哪里还能说过得好,但还是礼貌地说:“尚可,让您挂念了。\"
一旁的贾母听了更是一脸笑意,这对兄弟的和睦让她感到欣慰。
这时,贾兰起身道:“三叔安好,侄儿前来问安。\"
贾环点头道:“起来吧,功课可有落下?”
贾兰恭敬地答道:“不曾。\"
随即,丫头们开始上菜,贾环端起一杯酒走到赵姨娘身旁说道:“娘,让您操心了。\"
赵姨娘闻言泪水滑落,这段时间贾环不在家,她每天都提心吊胆,人也消瘦了许多。
如今看到儿子平安归来,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
赵姨娘仔细打量了贾环一番,问道:“环哥儿,战场上可曾受伤?辛苦吗?”
看着母亲激动的表情,贾环心中一疼,安慰道:“娘,孩儿一切都好,那些蒙古兵怎能伤到我,您就别担心了。\"
“娘怎么能不担心?你不在的日子里,我的心从未安定过,现在你回来了,我也能安心了。\"
王熙凤见状调侃道:“姨娘莫要忧虑,连罗刹那样的敌人都不是三弟的对手,更别说这些蒙古兵了。
三弟如今已封国公,伊宁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将来若是封王,姨娘就是王太妃了!”
王熙凤的话让大家陷入深思,确实,如果贾环真的封王,作为妾室出身的赵姨娘,将会成为大乾女子中的佼佼者。
王夫人听后心中颇感不适,暗暗思忖,这等身份的人怎会有这般好运?她瞥了一眼宝玉,心中泛起一丝惆怅。
她并非不清楚宝玉与贾环之间的差距,但内心深处就是容不下贾环母子的好。
薛姨妈也在思索,心中的决心愈发坚定,只是需要找个合适的时机。
她担心若时机不当,会让宝丫头日后受人轻视。
姐妹们都高兴地望向贾环,小惜春跑到他身旁问:“三哥,若你封王,我是不是就能当郡主了?”
贾环笑着轻敲她的额头,说:“郡主是不大可能,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给你四妹妹封个县君倒是可以的。\"
黛玉打趣道:“那三妹妹和二姐姐岂不是也一样?”
贾环解释:“我要过继到东府,理论上只有四妹妹是我最亲近的人,即使封王,二姐姐和三姐姐也不会有所得益,这就是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
小惜春听后得意地朝探春点头,探春虽有些失落,但如今的生活已远超她以往的期望,她笑着告诉小惜春:“没错,四妹妹最棒。\"
小惜春虽然年纪小,但也明白探春是三哥真正的姐姐,她小声问:“三姐姐,你不会怪我跟你要三哥吧?”
探春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怎么会怪呢,我们的四妹妹多可爱啊。\"
小惜春听后仰起头给了探春一个灿烂的笑容,说:“三姐姐最好!”
众人听了这话,都不禁笑了起来。
离开赵姨娘那一桌,贾环来到贾母身旁,对她说:“祖母为家族操劳无数,孙儿敬您一杯酒。\"贾母闻言十分欣慰,这大家庭中谁又能真正理解她的付出呢?现在她对贾环非常满意。
转身对身边的鸳鸯说:“鸳鸯,还不快给你三爷倒酒。\"
因为上午贾母刚刚把鸳鸯许配给贾环,此刻鸳鸯还有些害羞,快步走到贾环身边,低声叫道:“三爷。\"
贾环对突然降临的这份好运感到欣喜,原着中提到鸳鸯在贾母去世后选择了殉葬,尽管环境所迫,但她忠诚与气节值得敬佩。
鸳鸯斟满酒后,贾环轻拍其肩,举杯向贾母敬酒。
贾母大笑着说道:“好,鸳鸯再来给三爷满上。\"鸳鸯害羞地将酒斟满后退回一旁。
贾母举起酒杯说:“环哥儿在外为家族奔波,功绩显着,贾家今日成就,少不了你的功劳。
我敬你一杯!”
说完便一饮而尽。
贾环笑着回应:“祖母不必如此夸奖,作为贾家人,这些都是我该做的。\"随即也喝了酒。
贾母笑道:“这需要才能,族中子孙众多,却并非人人皆能,你不需太谦逊,未来家族还需你来支撑。\"
贾环听后回答:“祖母,宁荣两府本是一家,荣辱与共。\"
贾母高兴地说:“好!有了你这句话,我就安心了,即便此刻离去,也能去见先祖了。\"
黛玉笑着说:“外祖母身体康健,必定长寿。\"
贾母哈哈大笑:“我还没享够福呢,得亲眼看到你和环哥儿的孩子长大才行。\"
黛玉脸红嗔怪道:“外祖母……”
王熙凤也附和道:“老祖母健康长寿,定能看到三弟的孩子成家立业,那时玄孙陪伴您,岂不是更欢喜?”
贾母闻言大笑:“借你的话,我要多活几年,让你们看看下一代。\"
薛姨妈插话说:“老太太,环哥儿妻妾成群,将来玄孙陆续出生,您可别嫌麻烦啊。\"
贾母笑着回应:“不嫌,热闹就好。\"
一旁的黛玉瞪了贾环一眼,让他有些紧张。
王熙凤打趣道:“林妹妹,你得看好自己的人,三弟这般出众,怕是有不少人惦记呢。\"
黛玉并未生气,只是笑着回应:“二嫂子无需用话来讽刺我,若他真有能力,自然可以迎娶他人入门,我并非不容人之人。\"
贾环听后急忙解释:“林姐姐,我何时说过要带人回家?如今家中情况你也清楚,不会再有此事了。\"
黛玉见贾环言辞直白,不禁轻斥:“胡说什么!我何时阻止你带人进门?男子纳妾本属常事,况且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贾环连连点头:“是,是我的过错。\"
黛玉更觉尴尬,再次轻啐:“真是的!”
贾母在一旁笑道:“环儿啊,东府只剩你一人继承香火,应当多考虑家族未来。
在此时,切勿再与人争执。\"
次日。
五嫂子前往宁国府向贾环道贺,归途中经过前院,隐约听见一个熟悉的嗓音,仔细回忆后确认正是前几天所闻之声。
她拉住身旁侍从询问:“那位年轻人是谁?为何出现在宁国府?”
侍从认识五嫂子,立刻回答:“五太太,他是后廊的贾菖,来府中帮忙的。
听说国公爷准备宴请开国功臣。\"
五嫂子听罢迅速回到内宅。
贾环发现五嫂子返回,疑惑地问道:“五嫂子为何又来了?莫非遗漏了什么未讲之事?”
五嫂子环顾四周,示意贾环让晴雯等人回避,这才低声说道:“环儿,刚才我在前院无意间听到了那件关于马道婆的事,后来得知是后廊的贾菖所为。
你需小心提防,听说今日要宴请功臣,若有他在场,可别出了差池。\"
贾环严肃地说:“五嫂子,你确定是贾菖吗?”
五嫂子肯定地说:“环儿,绝不会错,我还不到糊涂的时候。\"
贾环道:“三弟多谢五嫂子告知。\"
五嫂子离开后,贾环召来周扬吩咐:“派人把贾菖拘押起来,随后由我亲自审问。\"
周扬拱手答道:“遵命。\"
贾菖正在帮忙时,突然被宁国府的亲兵捆绑,押至一处偏院看管。
他的亲族不明所以,急忙向荣国府求助。
贾母得知后皱眉问道:“环哥儿为何抓了贾菖?”
贾政答道:“儿子并不清楚,只是有人前来禀报,儿子便立即告知母亲,具体缘由实在不知。\"
贾母看着儿子,满心失望。
若非林如海帮忙谋得刑部闲职,他现在仍是个员外郎。
这样的能力,连她也不会重用。
“毕竟是族人,若无罪名便随意拘捕,实在不成体统。
鸳鸯,你去叫你三爷过来,我要问问究竟。\"
贾环正打算审问贾菖,却听见鸳鸯笑着通报:“三爷,老太太请您过去一趟。\"
贾环皱眉道:“老祖宗找我有什么事?要紧吗?”
鸳鸯将族亲求情之事告诉贾环,贾环冷笑一声:“真是不知死活。\"
到了荣庆堂,贾环向贾母行礼后问道:“老祖宗召孙儿来所为何事?”
贾母笑道:“鸳鸯没告诉你?”
鸳鸯脸红低头不语,贾环说道:“鸳鸯说了,但贾菖绝不能放,此事关系重大。\"随即将五嫂子与马道婆之事告知贾母。
贾母听后大怒:“这种该死之人还敢求情,该当乱棍 ** !即使按族规,也难逃一死。\"
贾母明白,若马道婆得逞,受害的不只是赵姨娘,贾环自身也可能遭殃。
贾环若有闪失,贾家当前的好局面就会崩溃,这对两府将是致命打击!
越想越气,贾母沉声说道:“环哥儿,你只管彻查,无论牵涉何人,都不能姑息。
你现已是贾家的掌舵人,害你就是害贾家,也是害我!”
贾政在一旁劝道:“环哥儿,都是一族之人,别冤枉了无辜。\"
贾母闻言怒斥:“胡说!现在人都想取环哥儿性命,你还这般妇人之仁,真是荒唐!”
贾政因贾母斥责而噤若寒蝉,见贾母稍露缓色后说道:“对待这般背信弃义的族人,环儿不必顾忌,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切莫忘记你是贾族的族长。\"
贾环听罢心中微慰,笑着回应:“祖母放心,若真是贾菖所为,我定让他付出应得的代价。
对这种背叛家族之人,我绝不会姑息,否则贾家早晚毁于他们之手。\"
贾母闻言厉声赞许:“说得不错,大丈夫就该如此。\"随即转向贾政,“你们兄弟若能有环儿十分之一的担当,又怎会落到今日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