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帅府的烛火在夜色中摇曳,岳飞握着赵翊的信件,眉头紧锁,烛光照在他刚毅的脸上,映出深深的忧虑。
信纸在他手中微微发颤,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
“张宪!”岳飞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正在一旁整理军事文书的张宪闻声立刻放下手中事务,快步走到岳飞身旁。
他看到岳飞凝重的神情,心中一紧,目光落在那封信件上,“元帅,可是陛下又有新的指令?”
岳飞将信件递给张宪,缓缓说道:“你且看看。”
张宪接过信件,快速浏览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神色愈发严肃,眉头渐渐拧成一个“川”字。
读完后,他抬起头,与岳飞对视,眼中满是震惊与凝重,“原来陛下坚持抗金,背后竟有这般缘由……那梦境虽看似离奇,可陛下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确实处处都在为抵御金兵、守护东京城而努力。
潭州保卫战时,陛下心急如焚,坚持要与我们一同出兵;新郑门危急,他更是等不及援军,亲自率兵支援。
如今看来,都是为了避免那可怕的‘靖康耻’啊!”
岳飞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是啊,陛下背负着如此沉重的使命,即便遭受朝廷部分奸臣的冤枉和打击,也从未动摇抗金的决心。
此次他决心伐金,却遭朝廷大部分文官反对,这些人只知死守所谓的‘协议’,全然不顾金兵的残暴,不顾百姓的安危!”他一拳砸在案几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案上的烛火都跟着晃动了几下。
张宪沉思片刻,说道:“可陛下虽有决心,但朝中阻力如此之大,这‘师出有名’确实是个难题。
不过,陛下既然下达了让高宠和杨再兴在秦州军演并借机攻击的命令,我们也只能全力执行,尽早为伐金打开局面。”
岳飞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传令下去,让高宠、辛弃疾、杨再兴、牛皋速速来此商议。”
不多时,四人匆匆赶到帅府。高宠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起来:“元帅,这么急召我们来,是不是有仗要打了?我可早就手痒了!”他身材魁梧,满脸的兴奋与期待,一双虎目炯炯有神。
杨再兴则沉稳许多,默默站在一旁,目光平和地看着岳飞和张宪。
辛弃疾和牛皋对视一眼,眼中也满是好奇。
岳飞看了看众人,又看向张宪,“你来说吧。”
张宪向前一步,目光在四人身上扫过,神色严肃地说道:“你们总是念叨陛下为什么不让你们去打金国,现在机会来了。
陛下决定让你们马上攻击秦州,但必须要找一个开战借口,而且一开战,就得在短时间内拿下秦州!”
高宠一听,立刻瞪大了眼睛,挠了挠头,满脸的不解,“啥?要我们尽快拿下没问题,可为什么还要什么鸟借口?
打仗不就完事儿了,整这些弯弯绕绕干啥!”他双手叉腰,一副大大咧咧的模样。
辛弃疾心思细腻,略微思索了一下,问道:“张政委,是不是朝廷部分朝臣反对?所以才需要借口来堵住他们的嘴?”
牛皋也跟着说道:“对啊,是不是陛下有为难?不然咋会这么麻烦!”
张宪看着高宠那副直愣愣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你看你们两个憨货,就知道打,也不问问陛下为什么要找借口。
还是你们两个政委想得到。没错,陛下想‘伐金’,可朝廷部分文官非要‘师出有名’,陛下很是为难。
这不,让你们两军拉去边境军演,随便找个借口攻击秦州,来个‘先斩后奏’,堵住那些朝臣的嘴。
陛下还说,如果实在没什么办法,就说有士兵丢失了,怀疑被金兵抓走了,要求进城搜查,要是他们不答应,就开炮!”
高宠一听,立马跳了起来,涨红着脸喊道:“我几万部队还能让他们来抓我士兵?我丢不起这个人!”他那火爆的脾气瞬间爆发,胸脯剧烈起伏。
杨再兴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没有说话,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神色。
辛弃疾和牛皋则无奈地挠挠头,心中暗自想着:我的高军长啊,陛下说的是假如,你咋就这么较真呢!
张宪看着高宠那副不服气的样子,没好气地说道:“好啊,丢不起你这个高军长的脸,那你就想其他办法嘛?这是陛下给的军令,你们四人自己回去琢磨,明天就开始开拔!”说着,他摆了摆手,一副要送客的架势。
高宠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辛弃疾拉了一下,只能闷闷地闭上了嘴。
四人见状,只好告退。
等四人离开后,岳飞看着张宪那略带无奈的神情,不禁笑了起来,“我的张大政委,可别气坏了身体。
这个憨货,你又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上次要不是你拦着,他就直接爬上城楼去了。
让他打仗可以,让他想办法就有点为难他了。”
张宪苦笑着摇摇头,“是啊,不过高宠虽然脾气急,但打起仗来那是不含糊。
但愿他们能顺利找到借口,尽快拿下秦州,为陛下的伐金大计开个好头。”
岳飞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眼神坚定而深邃,“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全力支持陛下。‘靖康耻’绝不能发生,金国的残暴必须得到惩治!”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与金兵决战的场景。
次日清晨,燕京城外,高宠和杨再兴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开拔前往秦州。
高宠骑在马上,依旧满脸的不满,嘴里还在嘟囔着:“找什么借口,直接打过去不就完了!”
辛弃疾在一旁无奈地劝道:“高军长,陛下也是没办法。
咱们先按陛下说的做,到了边境,再随机应变。
说不定到时候自然就有借口了。”
杨再兴也说道:“是啊,高兄,先出发吧。车到山前必有路。”
高宠哼了一声,“那就走着瞧!”说着,他一扬马鞭,率领军队向前行进。
在前往秦州的路上,军队浩浩荡荡,旗帜飘扬。
高宠依旧时不时地抱怨几句,而杨再兴则始终保持着沉稳的神态,观察着沿途的地形。
辛弃疾和牛皋则在一旁商量着可能的借口和作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