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站在书房窗前,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
手中那卷徽宗的旨意,像是承载着千钧重量,让他的手微微有些发沉。而旁边,尚方宝剑静静躺在檀木剑匣中,剑身隐隐透出一股寒光。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赵翊低声自语,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决绝的光芒。
他知道,这旨意和尚方宝剑,是他推行军改的有力后盾,如今东风已至,他再无后顾之忧。
不多时,下人来报,四大辅臣赵颢、宗泽、种师道、李纲已到。
赵翊快步迎出书房,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四位大人,快请进!”
赵颢率先踏入书房,他微微欠身,眼中带着几分关切:“太子殿下,如此急切召我等前来,可是出了何事?”宗泽紧随其后,他身姿挺拔,面容刚毅,目光如炬,走进书房后,双手背后,静静站在一旁。
种师道则是不紧不慢,他捋着胡须,神色沉稳,微微眯起的眼睛里透着睿智。
李纲最后进来,他一脸肃然,向赵翊行了个大礼。
赵翊待众人站定,转身从书桌上拿起一叠情报,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一边将情报分发给四位辅臣,一边说道:“看来有些人准备顽抗到底了,他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了。”赵翊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压抑的怒火。
宗泽接过情报,匆匆扫了一眼,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这些人,简直是目无王法!竟敢在这军改的关键时刻搞小动作!”他的脸涨得通红,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种师道则是神色平静,他仔细地翻阅着情报,良久,缓缓开口:“此事确实棘手,这些人怕是不甘心放弃手中的利益,妄图阻碍军改。”他的声音不疾不徐,但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沉稳。
李纲微微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太子殿下,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军改恐生变故。”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赵翊,眼神中满是忠诚与支持。
赵颢一直静静地看着情报,此时他抬起头,微微叹了口气:“太子殿下,我等自当全力支持您,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他的语气带着几分忧虑,作为皇室宗亲,他深知此事的复杂性。
赵翊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说道:“对此我已禀告给陛下,这是陛下的旨意,授权我全力处置,并让宋公公把尚方宝剑给我,先斩后奏的权利。
各位大人,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询问与期待。
四位辅臣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短暂的沉默后,宗泽率先说道:“务必要严惩,达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否则军改就有可能发生变故,这是绝对不能允许发生的!”他挥舞着手臂,情绪激动。
种师道也点头表示赞同:“宗大人所言极是,对这些人绝不能姑息。”他轻抚胡须,眼神中透着坚定。
李纲和赵颢也纷纷表示同意。赵翊看着众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用力地点点头:“好!有四位大人支持,此事便有了七成胜算。”
第二日清晨,金色的阳光洒在巍峨的皇宫大殿上。
赵翊身着华服,昂首阔步走上朝堂。他站定后,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朝臣。
“各位爱卿,按军改计划,三个月的规定整军时间马上到了,我们应该准备相关工作组去验收。”赵翊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他微微抬起下巴,眼神坚定而自信,“为了保证验收的有效进行,有些重要地区,我将会委派朝廷重臣去监督。比如南方将由宗枢密使带队去,而西北则有种副枢密使带队去,其他地方由兵部和我的近卫师抽出部分军官带队去,大家觉得怎么样?”赵翊说话时,双手背后,微微侧身,姿态优雅而又不失威严。
他心中清楚,这一安排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他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朝臣们听到赵翊的话,顿时交头接耳起来。有的微微皱眉,有的则是面露惊讶之色。片刻后,众人纷纷低头,齐声说道:“谨听遵命。”
然而,这表面的顺从之下,实则暗流涌动。
有几位朝臣心中暗暗叫苦,他们已然预感到太子让两位重臣去那两个地方的原因。
其中一位年长的朝臣,微微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懊悔,他的手不自觉地轻轻颤抖着,心中暗自思忖:“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参与这蠢事。
如今看来,太子殿下来真的,一点妥协机会都没有。幸好我没有深入其中,只希望太子殿下不要深究。以后,还是得唯太子殿下马首是瞻啊。”
另一位年轻些的朝臣,脸上一阵白一阵红,他紧咬嘴唇,微微低下头,心中满是懊恼:“真是糊涂啊!怎么就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参与了反对军改的事情。
现在可好,若是被太子殿下查出,恐怕前程尽毁。”他偷偷抬眼,看了看朝堂上神色威严的赵翊,又赶紧低下头,不敢再直视。
赵翊将朝臣们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心中冷笑一声,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
他知道,这些人心中虽有不满,但在他的强硬手段和皇帝的支持下,也只能暂时隐忍。接下来的日子,才是真正的考验。
退朝后,赵翊回到东宫。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闭目沉思。
此次军改,关乎国家的兴衰存亡,他绝不能有丝毫懈怠。虽然得到了四位辅臣的支持,但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反对的势力依旧不可小觑。
尤其是那些与军队利益息息相关的权贵们,他们必然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
赵翊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他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军改之路,虽荆棘满布,但吾必破之。”他深知,未来的日子将会充满挑战,但他有信心,在皇帝的支持和众多忠臣的辅佐下,一定能够成功推行军改,让大宋军队焕然一新,重振国家的雄风。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翊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验收工作组的事宜。
他与宗泽、种师道等人详细商讨了验收的标准和流程,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他还加强了皇城司的情报收集工作,密切关注那些可能反对军改的势力的动向。
宗泽和种师道也在各自的府邸中忙碌着。宗泽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向他们传达了太子的命令,并强调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他神色严肃地说道:“此次前往南方监督军改验收,责任重大。太子殿下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绝不能辜负他的信任。南方军队情况复杂,有些人可能会试图阻挠我们的工作,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决执行太子的命令,严惩那些阻碍军改的人!”将领们纷纷点头,眼中透着坚定的神色。
种师道则是在书房中仔细研究着西北的军事地图。
他知道,西北边疆局势复杂,军队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此次前往西北,不仅要监督军改验收,还要解决一些实际的军事问题。
他捋着胡须,自言自语道:“西北之地,关乎国家安危。此次前去,定要让军队焕然一新,方能抵御外敌。”
在朝堂之上,虽然表面上平静如水,但私下里,反对军改的势力却在暗中谋划。
一些权贵们聚集在一处秘密场所,商议着对策。其中一个肥胖的官员满脸焦急地说道:“太子这次派宗泽和种师道去南方和西北,分明是要削弱我们在军队中的势力。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坐以待毙吗?”另一个尖脸的官员阴沉着脸说道:“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们要想办法阻止他们,让军改无法顺利进行。”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想不出一个有效的办法。
日子一天天过去,验收工作组即将出发。赵翊在东宫为宗泽和种师道践行。他亲自为两人斟酒,说道:“两位大人,此次任务艰巨,全靠你们了。”宗泽和种师道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齐声说道:“太子殿下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赵翊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为军改的成功迈出坚实的一步。
对于西北军区有种师道去,应该没什么问题,可宗泽他这个岳父肯定困难重重,因为南方是重要的产量地区更是大宋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可是朝廷势力很薄弱,大多部分都由当地的世家和权贵把持着,所以南方军改才是重要之重,所以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把尚方宝剑给了宗泽,并抽调一个近卫图案给他保驾护航,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军改道路上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