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翊快马加鞭,总算成功回到了军营。
一路上,他心中满是愤懑,暗暗咒骂那朝堂之上的腌臜事儿。
踏入营门,将士们纷纷围拢过来,眼中满是关切与欣喜,欢呼声此起彼伏:“将军回来了!将军平安无事!”赵翊强挤出一丝笑容,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目光扫过这些生死与共的弟兄,心中五味杂陈。
与此同时,金军营帐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主帅怒目圆睁,一脚踢翻了面前的矮桌,桌上的酒盏、地图散落一地,他咆哮道:“那宋朝的奸细是干什么吃的!这点事儿都办不成!
”身旁的副将们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原来,这次赵翊被召回,正是金军的阴谋。他们买通了宋朝的一些朝臣,在徽宗面前进谗言,说赵翊手握重兵,在军中威望太高,有谋反的嫌疑。
“哼,那赵家皇帝,但凡有点脑子,也该知道如今国家危如累卵,正该倚重在外的大军。
”金军谋士摇头晃脑,一脸嘲讽,“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点道理都不懂,还瞎折腾,迟早把自己玩儿完。
”众将纷纷附和,他们深知,这一招本是攻心的妙计,若能成功离间宋朝君臣,让赵翊失势入狱,那宋军必然大乱,太原城便可轻松拿下。
可这赵家的皇帝,自有其“心病”。
想当年,赵家自己便是黄袍加身、造反得的天下,这篡位夺权的事儿,就像一根深埋心底的刺,一代传一代,让赵家的皇帝们个个风声鹤唳。
一听到“谋反”二字,就吓得魂不附体。
再看这禁军的由来,本就是为了牢牢掌控京城局势,制衡武将势力,以防重蹈前朝覆辙。加上多年来崇文轻武的风气盛行,武将地位愈发低下,处处受限。这一切的背后,皆是赵家皇帝深深的恐惧。
徽宗听闻朝臣谗言,果然慌了神,不假思索便派钦差去召赵翊回朝述职。
他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心中想的却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绝不能让自家江山再出一个“赵匡胤”。
赵翊回朝那日,气氛凝重得仿若能凝出水来。
朝堂之上,弹劾他的大臣们言辞犀利,声声质问如利箭般射来:“赵翊,你拥兵自重,究竟是何居心?
”赵翊昂首挺胸,目光如炬,一一辩驳:“如今金兵肆虐,我在前线拼死御敌,为的是大宋江山,为的是万千子民,何来谋反一说?”他言辞恳切,眼中的怒火仿佛要将那些奸臣烧成灰烬。
徽宗坐在高位,面露犹豫之色。
他瞧了瞧赵翊,又看了看身旁那些添油加醋的大臣,心中摇摆不定。
关键时刻,赵翊呈上了一份详细的军情奏报,将太原的危急局势、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以及缺兵少粮的困境一一写明,末尾还附上自己的作战计划与忠心报国的誓言。
徽宗接过奏报,细细研读,脸色渐渐缓和。
最终,徽宗挥了挥手,不耐烦地说道:“罢了罢了,你且回前线,戴罪立功。
莫要辜负朕的期望,若再出差错,定不轻饶。”赵翊心中松了口气,却也明白,这一劫算是暂时躲过了,前路依旧荆棘密布。
回营途中,赵翊满心忧虑。他深知,经此一遭,军中士气必然受挫,粮草补给怕是更难指望。
而且,那隐藏在暗处的奸细一日不除,便如芒在背。
他快马加鞭,恨不得立刻飞回军营,稳定军心。
如今,回到了熟悉的军营,赵翊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众将。
营帐内,烛火摇曳,将领们面容憔悴却眼神坚毅。赵翊将朝堂之事简略一说,众人皆义愤填膺。“将军,朝廷如此不公,咱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年轻将领握紧双拳,眼眶泛红。
赵翊目光深沉,缓缓说道:“兄弟们,我知道大家心中有怨,但此刻,太原城还在等着我们救援,大宋的百姓还在盼着我们击退金兵。
咱们不能乱,唯有坚守,才能寻得一线生机。”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太原城的轮廓划过,“我此番回朝,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想必那金军奸细就在军中或朝堂之上,咱们必须揪出此人,否则后患无穷。”
众将纷纷点头,当下商议起揪出奸细的计划。
有人提议暗中排查近期与外界接触频繁之人,有人说可佯装传递假军情,引蛇出洞。
赵翊综合考量,定下一条计策:故意在军中散布粮草即将耗尽、援军无望的假消息,同时加强营帐周边巡逻,观察有无异常之人外出报信。
计策定下,全军立刻行动起来。士兵们佯装士气低落,在营中唉声叹气,将领们则暗中观察。
一连几日,军营中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涌动。
直到某夜,一名负责巡夜的小兵发现,有个军需官鬼鬼祟祟地往营外走去,形迹十分可疑。
小兵悄悄跟上,只见那人来到一处偏僻山谷,与一个黑影碰面。小兵不敢贸然靠近,躲在树后偷听。
隐约间,他听到那军需官压低声音说道:“将军已回营,朝廷并未惩处,如今军中佯装粮草不济……”小兵心中大惊,赶忙跑回军营报信。
赵翊得知消息,立刻带人包围了山谷。那军需官与黑影见势不妙,妄图逃窜,却被将士们一网打尽。
一审问,果不其然,军需官早已被金军收买,多次向金军传递军情,这次赵翊回朝,也是他在背后捣的鬼。
奸细既除,军心大振。赵翊趁势整顿军队,重新鼓舞士气。
他亲自下到各个营帐,与士兵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承诺一定为大家争取更多的补给。
士兵们见将军如此亲厚,纷纷表示愿效死力。
在另一边,金军得知奸细被抓,计划落空,气得暴跳如雷。
主帅咬牙切齿地吼道:“宋军这是走了什么运,竟让他们识破了咱们的计谋!”但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重新调整部署,准备再次进攻太原。
而赵翊这边,在稳定军心后,开始全力筹备救援太原之事。
他一方面派出多支小队,四处寻找粮草水源,补充军需;另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友军的联络,试图形成联防之势,共同抵御金兵。
日子一天天过去,太原城依旧危在旦夕,但赵翊和他的将士们没有放弃。
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在逆境中抗争,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保卫大宋的屏障。
每一次训练,每一次巡逻,每一次战前谋划,都饱含着他们对国家、对百姓的忠诚与担当。
尽管前路漫漫,黑暗无边,但赵翊坚信,只要心中有光,有这一群生死与共的兄弟,大宋就有希望,太原城就一定能守得住。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与金兵周旋,书写属于他们的英雄传奇,让大宋的旗帜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