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那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后宫之中,王皇后正端坐在凤榻之上,手中的茶盏微微颤抖,茶水险些洒出。方才,她听闻了赵翊的真实身份信息,那消息如晴天霹雳般,直直击中了她的内心。
曾经,她以为徽宗重用赵翊,不过是看在向后的面子上。向后没有儿子,在她看来,无论如何都威胁不到自己儿子赵恒的储君之位。
所以,哪怕徽宗立向后为东宫皇后,自己屈居西宫皇后,她也并未太过在意。她心中笃定,等赵恒坐上龙椅,自己凭借母以子贵,自然能高人一等。可如今,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将她的美梦敲得粉碎。
儿子赵恒无力责骂立下无数战功、班师回朝的赵翊,反而得罪了几十万大宋将士。官家迫不得已,将恒儿禁足三月。
当时,她心急如焚,立刻找到官家,想要为儿子求情。然而,官家只是冷冷地抛下一句“他太让我失望了,不准求情”,便转身离去。现在回想起来,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于公,这是对赵元帅及其麾下几十万将士的交待;于私,官家恐怕也是在为他这个嫡子赵翊出口气。
想到这里,王皇后心中的不甘如潮水般翻涌。她紧紧握住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怎么才能帮儿子保住这个太子之位呢?她在凤榻上辗转反侧,思来想去,最终觉得,只要除掉向后,赵翊就没了后台。凭借自己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朝臣关系,一定能为儿子保住位置。
于是,一个恶毒的计划在她心中悄然成型——给向后下慢性毒药。之前,她觉得向后对自己构不成威胁,便没有下令让早已潜伏在向后身边的婢女和公公下手。如今,她决定启动这个计划,只盼着向后中毒后,再也没能力帮赵翊。
然而,王皇后万万想不到,她那些所谓的“暗谍”,早就被赵翊安排的暗卫严密监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无法逃脱暗卫的眼睛。
另一边,徽宗退朝之后,心情格外畅快。他迫不及待地宣布封赵翊为赵王,这一封号,分量极重,毕竟大宋的国姓便是“赵”。
随后,他又满心欢喜地告知众人,宗晴琳已为赵翊生出一个嫡皇孙,他赐名为赵靖,寓意着大宋能靖安各邦。
向后听闻这个消息,激动得眼眶瞬间湿润。她站起身来,双手微微颤抖,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她的眼睛亮如星辰,嘴角上扬,那笑容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赵王,赵王啊……”她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这个封号,是对赵翊功绩的认可,更是皇家对他的重视。而嫡孙的出生,无疑是锦上添花,让她心中满是欢喜。
“我大宋的百姓,也能如我嫡孙名字这般,安康、安乐……”向后心中想着,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她仿佛看到了大宋的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徽宗听到向后的话,不禁惊叹道:“好一个安康,安乐!为了庆祝我们嫡皇孙出生,我觉得应该改年号为‘靖康’,你们觉得如何?”向后本就有此意,连忙点头说道:“善。”
若是赵翊此时在场,恐怕只能感叹,历史的惯性还是如此强大。
第二天的朝会,气氛格外热烈。群臣们围绕着改年号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认为“靖康”寓意吉祥,正适合当下的太平盛世;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担心改年号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动荡。
然而,在徽宗的坚持下,再加上向后在一旁的支持,最终,“靖康”年号顺利通过。
王皇后坐在后宫之中,听着外面传来的消息,心中的恨意愈发浓烈。她看着身边的亲信,冷冷地说道:“计划加快进行,绝不能让他们得逞。”亲信连忙点头,匆匆退下,去安排下毒的事宜。
此时的向后,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她命人准备了丰盛的祭品,想要去太庙祭祀,感谢祖宗庇佑。她带着一众宫女太监,浩浩荡荡地前往太庙。
一路上,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与身边的宫女们有说有笑,仿佛世间再无烦恼。
在太庙之中,向后虔诚地跪在祖宗牌位前,双手合十,默默祈祷。她的眼神中满是敬畏与期待,希望祖宗能继续保佑大宋,保佑赵翊和她的嫡孙。
而在后宫的阴暗角落里,王皇后的“暗谍”们正悄然行动。那个潜伏在向后身边多年的婢女,手中紧紧握着一个小瓷瓶,里面装着致命的毒药。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紧张与恐惧,但在王皇后的威逼利诱下,她还是硬着头皮,朝着向后的寝宫走去。
当她来到向后的寝宫时,恰好向后还未回来。她小心翼翼地走进屋内,四处张望,确认无人后,便迅速将毒药倒入了向后平日里喝的茶水中。
做完这一切,她慌慌张张地退了出去,仿佛身后有恶鬼在追赶。
然而,她的一举一动,都被隐藏在暗处的暗卫看得清清楚楚。暗卫们没有立刻动手,而是悄悄地跟随着她,想要顺藤摸瓜,找出幕后的主使。
向后祭祀完太庙,心情愉悦地回到寝宫。她感到有些口渴,便吩咐宫女沏茶。宫女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向后接过,正要喝时,突然,一个暗卫从窗外飞身而入,大喝一声:“娘娘,茶中有毒!”
向后一惊,手中的茶杯险些掉落。她看着暗卫,眼中满是疑惑与震惊。
暗卫连忙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知了她。向后听完,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怎么也没想到,王皇后竟然如此狠毒,为了保住儿子的太子之位,不惜对自己下毒手。
“来人,将这个婢女给我抓起来!”向后愤怒地说道。很快,那个下毒的婢女就被带到了向后面前。婢女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
“说,是谁指使你的?”向后冷冷地问道。婢女不敢隐瞒,将王皇后的计划全盘托出。向后听完,心中的怒火燃烧得更旺了。她决定要让王皇后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向后没有立刻去找王皇后算账,而是先将此事告知了徽宗。徽宗得知后,龙颜大怒。他没想到,王皇后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在后宫之中搞出这样的阴谋。
“朕一定要严惩她!”徽宗愤怒地说道。向后在一旁劝道:“官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王皇后在朝中经营多年,有不少势力支持她。若是贸然处置,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
徽宗听了,觉得向后说得有理。他沉思片刻,说道:“那依皇后之见,该如何是好?”向后微微一笑,说道:“官家,我们不妨先按兵不动,搜集王皇后的罪证。等证据确凿,再将她一举拿下,这样也能让朝堂上下心服口服。”
徽宗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一场秘密的调查行动就此展开。向后安排了自己的心腹,暗中搜集王皇后的罪证。
而赵翊的暗卫们,也加大了对王皇后及其党羽的监控力度。
在这段时间里,王皇后并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败露。她还在做着自己的美梦,以为只要除掉向后,儿子的太子之位就能保住。她继续在朝中拉拢势力,与一些大臣勾结,试图为儿子的未来铺路。
然而,她的一举一动都被向后和徽宗看在眼里。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罪证被搜集起来。王皇后的罪行,逐渐浮出水面。
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徽宗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召集了满朝文武,在朝堂之上,当众宣布了王皇后的罪行。王皇后被带到朝堂之上,面对铁证如山,她无法狡辩,只能瘫倒在地,痛哭流涕。
“王皇后,你身为后宫之主,不思母仪天下,却心怀不轨,妄图毒害东宫皇后,扰乱后宫,其罪当诛!”徽宗愤怒地说道。王皇后吓得脸色惨白,不停地磕头求饶。
最终,徽宗念在夫妻情分上,没有下令处死王皇后,而是将她打入冷宫,终身不得踏出冷宫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