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这座繁华的大宋都城,在这一日被一则消息彻底点燃。随着“赵元帅是本陛下的嫡子,因功被封为赵王”的消息如旋风般传出朝堂,整个城市从街头巷尾到高门大院,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沸腾之中。
街头集市,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卖炊饼的张大伯停下手中的活计,扯着嗓子喊道:“我说呢,赵元帅怎么如此神勇,战无不胜!原来他是陛下曾丢失的嫡子!这肯定是老天爷都看着咱大宋有难,派神仙把他救去,悉心教导,如今再送回来拯救咱们的!”旁边卖布的王婶连忙点头附和:“对对对,我就说赵元帅那气度,那本事,哪是一般人能有的?肯定是有神灵庇佑。”
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摇着扇子,笑着说道:“依我看,赵元帅在战场上的那些神奇战绩,说不定就是神仙传授的法术。你看他指挥千军万马,如臂使指,多少强敌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周围的百姓纷纷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也凑趣道:“我听说啊,赵元帅小时候失踪,是被一条金色的巨龙驮走的,在云雾缭绕的仙山上学得了一身本领。”众人听了,惊叹不已,脸上满是对赵元帅的敬仰和崇拜。
而此时,在那刚刚还庄严肃穆的朝堂之外,气氛却截然不同。
李邦彦等人,这些刚刚还在朝堂上趾高气昂的权贵,此刻却如丧家之犬。李邦彦面色惨白,双眼圆睁,不敢相信地大声喊道:“怎么可能,赵翊怎么可能是官家的嫡子?这一定是假的,是他们编造的谎言!”他身旁的几位官员也是一脸的惊慌失措,其中一人颤抖着声音说:“早知道是这样,我何苦跟他作对啊!这下可好,我们的前程算是彻底毁了。”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后悔与恐惧,曾经对赵翊的打压和排挤,此刻都变成了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刃。
蔡京站在一旁,面色复杂。他暗自庆幸自己曾经花高价买到的消息,让他在这场风云变幻中暂时得以保全。他心里明白,若是没有提前知晓一些内幕,此刻他恐怕也和李邦彦等人一样,被拖下朝堂,面临着未知的命运。他微微眯起眼睛,看着眼前混乱的局面,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该如何站队,如何在这新的局势中继续保持自己的权势。
在那些皇亲国戚和高门贵族之中,气氛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有小辈在近卫营里的家族,原本还担心赵翊功高震主,会给他们的小辈带来灾祸。如今得知赵翊的身份,他们心中的担忧顿时烟消云散。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贵族老爷,捋着胡须,对身旁的家人说道:“看来我那孙儿眼光不错,一直说赵翊元帅非常人,愿意追随他建功立业。如今看来,这是个明智之举啊。”
而在这些人中,赵颢的心思最为复杂。赵颢,宋仁宗之子,徽宗的二叔,身份尊贵无比。他的孙子赵孝锡在赵翊的近卫营担任营长。回想起赵翊班师回朝时,受到皇太子赵恒无理的责骂,赵孝锡当时就要求他联合其他人一起弹劾皇太子。那时,赵颢考虑到皇太子并没有失势,不想轻易得罪他,便没有答应。但如今,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赵颢坐在自家的书房中,眉头紧锁,心中思绪万千。他想着,赵王,如此重要的封号,说封就封,而赵翊还保留着全国兵马大元帅的职位。这意味着什么?赵翊在陛下心中的地位显然非同一般。他又想到赵翊在战场上的赫赫战功,以及他在军中的威望。这样一个既有身份又有能力和威望的人,未来的皇位,难道真的没有他的份?
赵颢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他深知,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争斗中,站对队伍是何等重要。若是能拥立赵翊为新的皇太子,那他们赵家这一脉,在未来的朝堂上,必将拥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想到这里,赵颢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决定联合其他朝臣,一起弹劾太子,拥立赵翊为新的皇太子。
然而,要完成这件事,并非易事。赵颢深知,太子赵恒虽然行事有些荒唐,但毕竟在朝堂上经营多年,也有自己的势力。要想成功弹劾他,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和强大的支持。赵颢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与他关系密切,且对太子赵恒不满的朝臣。他开始秘密派人联络这些人,向他们透露自己的想法。
与此同时,赵颢也在收集太子赵恒的把柄。他暗中吩咐自己的心腹,四处打听太子的一举一动,无论是生活中的奢靡浪费,还是朝堂上的决策失误,只要是能成为弹劾他的理由,都要详细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赵颢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些朝臣虽然对太子的行为不满,但却害怕得罪他,不敢轻易表态支持赵颢。赵颢便亲自登门拜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们分析当前的局势,以及拥立赵翊为太子的好处。
经过一番努力,赵颢终于联络到了一批愿意支持他的朝臣。他们在一个隐秘的场所秘密集会,商讨弹劾太子的具体计划。会上,众人各抒己见。有人提出,要先在朝堂上揭露太子的种种恶行,引起其他朝臣的共鸣;有人则建议,要联合军中的将领,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表态支持赵翊。赵颢认真听取着每个人的意见,心中不断完善着自己的计划。
此刻皇太子赵恒,平日里的意气风发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懊恼与惊惶。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低声嘀咕,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与后悔。
“赵翊怎么可能是我皇兄?怎么可能是父皇丢失的嫡子?我才是啊!”赵恒的声音带着颤抖,他的眼神空洞,仿佛还在试图从这混乱的思绪中找出一丝破绽,证明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想起过往与赵翊的种种交集,那些刁难与作对的场景如噩梦般在他脑海中不断闪现。“他为什么还这么厉害?立下这么多功绩?” 赵恒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茶具叮当作响,茶水溅出,洇湿了名贵的桌布 ,可他浑然不觉。
回想起之前听从李邦彦的挑唆,对赵翊百般为难,赵恒满心都是悔意。“为什么父皇没有告诉我?如果我早知道他的身份,我何必听李邦彦去为难他,和他作对呢?”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此刻的他,就像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在权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却无力自拔。
倘若宋徽宗此刻在此,恐怕定会怒目圆睁,大骂道:“逆子,你这个猪脑袋,我不是说过他可能是你的左膀右臂吗?你就不能好好想想我为什么这样说?”可这一切,都只是赵恒的幻想罢了。他深知,如今说什么都晚了,错误已经铸就,局面已然失控。
赵恒停下脚步,望向窗外那片湛蓝的天空,思绪飘回到了小时候。那时的他,天真无邪,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权力的诱惑让他渐渐迷失了自我。他开始听信身边小人的谗言,变得自私、狭隘,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不惜一切代价。
如今,赵翊被封为赵王,还保留着全国兵马大元帅的职位,其威望如日中天。而自己,却因为一时的糊涂,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赵恒想到这里,心中一阵绝望。
他明白,自己唯一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母后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