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林如海府。
气氛与荣国府的焦灼压抑截然不同。府中虽在孝中,却处处透着肃穆整洁。仆从们行走时脚步轻缓,说话声压得极低,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沉稳的神色,不见半分慌乱。
\"玉儿你看,\"崔夫人指着账册上一行朱笔批注,声音温和却有力,\"这处庄子在姑苏城外,有良田二百亩,是你母亲当年的陪嫁。庄头姓周,是个老实人,年年交租从无拖欠。这样的忠仆,逢年过节要多给些赏赐。\"
黛玉穿着一身素白孝服,乌黑的发间只簪了支银钗。她小脸依旧苍白,但眼神已不似母亲刚去时那般空洞绝望,反而多了几分沉静和专注。闻言轻轻点头:\"玉儿记下了。周庄头家的小女儿去年出嫁,母亲还特意添了妆,想来是个得用的。\"
崔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翻开另一本账册:\"这是你在苏州的爵田。皇上封你为县主,赐了五百亩地,这些地的出息都是你的体己,不用缴税。你父亲已经替你选了个妥当人管着。\"
提到父亲,黛玉纤细的手指微微收紧。自从母亲去世,父亲的身体就每况愈下,虽然在她面前总是强打精神,但她不止一次看见父亲在无人处咳出血丝。
\"祖母,\"黛玉忽然抬头,眼中含着水光却倔强地不让它落下,\"父亲他...是不是...\"
崔夫人心中一痛,连忙将黛玉搂入怀中:\"好孩子,别多想。你父亲只是劳累过度,养些日子就好了。\"她抚摸着黛玉的发丝,感觉这孩子又瘦了许多,肩胛骨单薄得让人心疼。
待黛玉情绪稍稳,崔夫人继续教导道:\"玉儿,你父亲将家中大半浮财捐了朝廷,那是大义。剩下的这些田庄铺面,还有你娘留给你的嫁妆体己,便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你是林家的姑娘,更是皇上亲封的县主,这些产业,你心里要有数,要学会打理。\"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女子立世,手中无钱,心中便无底气,纵有万般才情,也难免仰人鼻息。你母亲当年就是带着丰厚的嫁妆进门,所以在林家始终挺直腰杆说话。\"
黛玉轻轻点头,声音虽轻却清晰:\"玉儿明白,谢祖母教诲。\"
这时,丫鬟春桃轻轻叩门:\"姑娘,老爷回来了,说想见您。\"
黛玉连忙起身整理衣襟,崔夫人也站了起来:\"我同你一起去。\"
书房里,林如海正在与林栋、林淡低声交谈。见黛玉进来,林如海脸上立刻浮现笑容。
\"父亲。\"黛玉行礼后乖巧地站到林如海身边。
林如海爱怜地看着女儿:\"玉儿学管家,可还适应?\"
\"适应的。\"黛玉点头,\"祖母教得仔细,玉儿都记下了。\"
林栋笑着插话:\"咱们玉儿聪慧,一点就透。方才看账本,连田庄上的小出入都能指出来。\"
林如海欣慰地点头,随即正色道:\"玉儿,父亲和你叔祖、祖母商议过了,在百日除服前,你还住在府中。毕竟热孝在身,不方便出门。这期间就辛苦叔祖母每日来教导你管家。\"
林淡接口道:“等到百日除服之后,就由跟着二叔叔去京城好不好?”
黛玉微微一怔:\"去京城?\"
林淡解释道:\"你蔓婶婶有了身孕,需要人照看。你泽哥哥、涵弟弟的生活起居也要人打理。二叔叔担心你,所以想接你去京城,而且曾祖母也来信说想曦儿了。\"
黛玉其实也想张老夫人了,但是看了看父亲的脸色,眼中浮现不安。
林如海赶紧安慰道:“玉儿别怕,爹爹的身子养一段时日就没事了。况且,此次去京城,也要让你晏弟弟名正言顺的“活过来”,知道吗?”
黛玉想了想,郑重的点了点头。
林如海看着女儿懂事的模样,眼中泛起泪光。他转向林栋、崔夫人和林淡道:\"这次让晏儿'复活',也是迫不得已。贾府那边执意要接玉儿,我总觉得另有隐情。\"
林淡冷笑一声:\"还能有什么隐情?无非是看中曦儿的嫁妆和县主爵位。虽说你对外宣称捐了所有家财,但明眼人都知道,嫂子的嫁妆、家中的祖宅、祭田尚在。更何况你还给曦儿留了九十九台嫁妆,加上县主的爵田...\"
崔夫人愤然道:\"这是打量着林家无人,想再吃一次绝户!\"
林如海疲惫地闭了闭眼:\"所以必须让世人知道,我林如海有后,玉儿有兄弟撑腰。\"
只要能林晏能平安长大,自己能活到林晏十岁,就不怕贾府再出幺蛾子,林如海在心中默默的想着。
\"正是此理。\"林栋点头,\"等玉儿到了京城,就让晏儿正式露面。有他在,看谁还敢打玉儿的主意!\"
黛玉听着大人们的谈话,小手紧紧攥着衣角。她虽年幼,却也明白其中利害。想到要离开父亲,她心中酸楚难当,但看到父亲憔悴的面容,又不忍让他担心。
\"父亲放心,\"黛玉强忍泪水,声音轻柔却坚定,\"玉儿会好好跟着曾祖母学习,也会...也会照顾好自己。\"
林如海再也忍不住,将女儿搂入怀中。他瘦削的身躯微微发抖,声音哽咽:\"我的玉儿...父亲对不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