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七月初三清晨,死气沉沉的长安城便活泛了起来。
在昨日下午,蒋通带领的六百多护民军士兵,利用所有能用的炊具,给这七千多残存的人制作了一顿极其丰盛的晚餐。
同时,邹玉把一千两百多名侥幸活命的妇女——最小的年龄还不到十岁,最大的年龄也不超过三十岁。
这些在乱世之中最为悲惨的一个群体,由邹玉按照太平民团的编制方法,将她们组建成了一个后勤营,彻底与那六千余名残存的男人分开了。(这其中的黑暗,作者不想阐述,难以开口。)
太平民团治下的武装和行政单位,都有极高的办事效率,仅仅是一下午时间,便利用城中尚没有被污染的水井(里面没有尸体),在烈日之下将这七千多人全部清洗了一遍。
身上那破烂的衣服,按照蒋通的要求,全部烧掉。
此时的长安城内没有粮食,但是能从各个宫殿、王侯之家找出大量的布匹。
给这些被绞了头发、清洗得光洁溜溜、瘦骨嶙峋的人们,一人找了片布遮身还是没问题的。
不同于贾诩、邹玉这种半路加入杨平团队的人,蒋通那可是从颍河边的流民营地开始,就一直跟随杨平的。
这位原本是第二师第十二旅的团长,在追击文聘时倒霉地跌落山崖,左胳膊骨折,所以在南阳郡扩军整编的时候,杨平就照顾他,给了他一个武关守备旅副旅长的位置。
蒋通对杨平制定的防疫策略,执行得相当到位——
此时的长安城到处都是死尸,再加上天气炎热,这些残存的人们身上(用杨都督的话说,全是病毒)。
剪了他们的头发,再好好地给他们洗一洗,至少这些人都精神一点。
晚上饱饱地吃了一顿,都有了些精神。
今天早饭后,这些人按照划分的百人队为单位,开始从未央宫清理死尸。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为未央宫工作,分出一半的人,在各个大街上开始清理,肉眼可见的尸体。
将各个街道上的白骨、腐尸放进一辆辆板车上,拉到城外。
护民军的士兵就将从城内各个王侯之家卸下来的窗户、木梁之类的木材,劈成一堆一堆的。
尸体堆积成堆之后直接点火,滚滚的烈火、夹着腐臭的味道剧烈地燃烧着,最终只留下一堆堆灰烬!
贾诩、邹玉戴着口罩,站在巍峨高大的城墙上,看着城外一堆堆燃起的大火,皆是沉默不语。
最终,贾诩下城头之前,也不过是感慨一句:“一个时代结束了。
所有的罪恶、悲哀、恐惧……皆随着烈火,尘归尘,土归土。
在灰烬之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邹玉随着贾诩走下城墙,忽然叫住贾诩:“文和先生,你就这么确信,杨都督能建立一个新时代?”
贾诩没有回答,而是转过身来,戴着口罩的面孔也看不出什么表情,淡淡地反问一句:“邹司正难道不相信吗?”
好吧,一个问,一个反问,比直接回答更加确实。
傍晚时分,长安城内所有的大街以及两侧,已经看不到同类的残骸了,未央宫也收拾出了一片地方。
蒋通向贾诩报告说,今日一天,至少烧毁了一万四千具尸体,而这只是长安城中的冰山一角。
蒋通用了杨平教给他们的统计法,最终给贾诩报出了一个:最起码还能清出六万具尸体的报告。
对此,贾诩也没说什么,只是让蒋通做好防疫准备,不要让军士们染了疫病。
蒋通理所当然地说道:“文和先生不用担心,出发前,我们就考虑到关中有可能会有大疫,将士们一人有三个口罩。
另外,都督给我们配备了大量的药品,兄弟们应该无事。
而这些在长安城生存许久的人们,若是染病,早就没命了。
既然活了下来,用都督的话说,就是身上抗体满满。
再加上让他们清理尸体,我们也给他们配备了简易的口罩、简易的手套,所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没有问题。”
见蒋通说得自信,贾诩问了一个十分突兀的问题:“蒋旅长,此时若让你训练五千兵马,可有难度?”
虽然不知道贾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蒋通仍然自信地说道:“先生莫要小看在下,在下当初守临颖城时,那也是跟着都督学习了半个多月。
让我统五千兵指挥作战,或许力有不逮,但让我统五千兵进行训练,肯定没有问题。”
于是,贾诩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拿出铅笔,刷刷写了一道命令交给蒋通。
蒋通打开一看:兹任命蒋通为长安城守卫旅旅长。
不等蒋通询问,贾诩就说道:“蒋旅长,你且令手下军士们,在安置完城内残存的百姓后,即刻做出一份最起码四千人的饭食。
我预计天黑之后,段忠明就会带兵到来。
他那手下兵马,交给你打乱建制,重新作为新兵进行训练。
明日清晨,我和邹司正以及段忠明,将带领一队骑兵,到黄河西岸去会一会李傕、郭汜。
长安城就交给你了。”
有道是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本来蒋通率领着六百多人是听贾诩安排,他还过得比较自在,但一听贾诩要把整个长安城,以及随后到达的段煨所部,全交给他进行训练、梳理。
这一下,蒋通心中就有些怯了。
灯光中,贾诩或许是看出了蒋通的犹豫,激将法随之而出:“怎么?蒋旅长刚刚不是信誓旦旦地说,五千人只做训练,你可以轻松拿下吗?”
明知道贾诩是在激将,但蒋通仍然昂首挺胸地说道:“请贾顾问放心,在下一定守好长安城。”
贾诩起身,难得地模仿杨平的动作,拍了拍蒋通的肩膀,说道:“蒋旅长,其实,长安城你守不守无所谓,
甚至段忠明带来的兵,你能不能训练好也无所谓。
只是我猜测,杨都督可能会在近期过来。
你看着办吧。”
这一下,蒋通激动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杨平面前好好地露一次脸。
确如贾诩所言,昨天连夜赶回华阴的段煨,在今天就点起了自己麾下四千精锐,将自己所有粮食全部带上,一路急行军来长安。
一百多里路,正常来说,护民军的精锐部队一天时间可以到达,段煨麾下的骑兵也没问题,
但他那步兵从,七月初三天蒙蒙亮就开始出发,一直跑到天色黑尽,足足走了十六个小时(早上四点多到晚上八点多),才勉强走完了这一百多里路。
令段煨没想到的是,他们刚进长安城,就有两百多军士提着一个一个木桶,带来了温热的小米粥,以及他们首次见到的黑馒头。
一顿饭过后,在蒋通率领的后勤兵宣传下,那就是:“你们加入了护民军,以后就是杨都督的部下。
杨都督的部下,强制一天吃三顿饭,顿顿让你们吃饱。”
然后,就是加入太平民团,会分土地、分老婆、分房子等等等等。
这一百多后勤兵再现身说法,自己家里有了多少地,什么时候娶了媳妇,等等等等。
还有和你们一样出身西凉兵的张绣所部,现在享受的是什么待遇——分了多少田地,安置了老婆。
甚至胆大的,随着杨都督,前些日子还来了个三千破三万!那才是真男人应该干的事,等等等等。
仅仅是一顿饭的功夫,段煨就发现:自己带来的这四千精锐,就自发地认同自己是护民军的士兵了,心中惊讶得无以复加——
这天下诸侯,要是和杨都督对战,只要杨都督将他们包围,再一通宣传,仗根本就不用打,敌方士兵肯定会倒戈相向!
毕竟,将领、军官或者是地主,但是手下的大头兵们,那都是最底层的耗材。
土地、媳妇儿、房子,那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只要加入护民军,这些都有了,那为什么不加入呢?!
怀着这样的心思,第二天(七月初四)清早,在观看了蒋通带领的五百多士兵,例行操练,又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后。
段煨果断地集结了手下的校尉们,把领军五十人以上的所有中级军官,全部调了出来。
又从自己率领的千余骑兵中选出了三百刺头,一行四百余人,陪着贾诩向东北方向而去,徒留三千多人,加入蒋通刚刚成立的护民军长安警备旅接受训练。
这些骑兵,因为时间短,蒋通也来不及给他们全部配上马蹄铁、高桥马鞍,倒是用长安城中收集到的物资,给他们全部准备了双边马镫。
所以七月初五正午,这些人就从长安城狂奔到了黄河岸边。
七月初四,听了贾诩派来的亲兵蛊惑,在河东闻喜县的李傕、郭汜二人,斩杀了袁绍借天子之名派来的使者。
正如贾诩派来的品兵与他们言说的:“你们两个,大汉的天子刘协、大汉满朝的公卿,恨不得食你们的肉,寝你们的皮!
此时所谓的既往不咎,不过是受杨都督兵威所迫,宣召你们两个前去当炮灰打手。
两位将军也是久经沙场,应当知晓战场上兵凶战危,稍有个不慎,那就是死无全尸。
即便是两位将军陪着大汉的皇帝打赢了杨都督,又能如何?!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汉家天子的基本操作。
况两位,乃大汉天子、满朝公卿的仇人乎。”
李傕、郭汜二人目光短浅不假,但他追击天子,要的可不是臣服天子,而是再次挟持天子和群臣,让天子当傀儡。
如今,天子已经被河北士族接到了邺城,共尊为天下共主,手下袁绍也是实力强横。
自己等人这个时候再过去,那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况且,贾诩这两名亲兵,带来的消息就是:“你们的老朋友贾诩、贾文和,已经赶到了长安城,有一桩富贵要送给你们。
文和先生建议你二人,暂时退兵到黄河东岸,文和先生会过来与你二人详谈。”
于是,七月初四,在贾诩等人骑马狂奔向东而来之时,李傕、郭汜二人,收拢了这段时间劫掠而来的粮草,率部缓缓向西。
七月初五傍晚,李傕、郭汜二人带领着四万多兵马,抵达了运城西边的蒲津渡。
而贾诩等人,则在上午就已经抵达。
贾诩拿着杨平送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站在高处,目光越过宽阔的大河,看到了“李”“郭”两面大旗。
就在这时,警戒的骑兵快马来报:“将军(段煨)、文和先生,南边来了一支骑兵、战车,混合的部队,打着护民大旗。”
贾诩一听,笑着对身旁的段煨说道:“忠明,且约束好部下,准备迎接杨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