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
“天气骤冷,你们要注意添置衣裳。”周怀民披着蓑衣,进了任庄平安堂。
“好,正要和你说,我和昌鹤已核算完,这次从李际遇那里清扫了粮食两千三百石,白银四千六十四两,另有金银首饰、器具等物,咱们的棉被还剩一百多条。”
周怀民叹了口气:“那不多,李际遇多是搜刮富户,这人还是讲些道义的,粮食和棉被是真分给投靠百姓,不像杜二,大字不识,完全就是个憨货。”
周昌鹤道:“煤矿厂那边原有的矿民改为护矿队,在任庄和山上,一共抓获一千一百二十六人,我已押送到矿上。”
黄必昌道:“山上还有几十户人丁齐全的村民,并未下山,只是逃难者,已打散编入各农会,给他们包税。”
周怀民点了点头,道:“好,咱们还需商议一下,死伤社兵如何抚恤。”
周怀庆道:“我这边已清点,我们社兵共死亡二十一人,其中有五人重伤不治,另有轻伤者五十九人。农兵及村民死亡三十八人。”
“李际遇那边呢?”
“他们逃散入山,伤者无算,只能算尸体。桂花庙、马家庄、车井村外、任庄四处,一共九百九十三人,其中有六成都是死在火炮之下。”
周怀民给一人发一张纸:“我们起草一下抚恤章程,我先说下我的意见,抚恤可分三方面,一、抚恤金。二、亲属供养。三、荣誉优待。”
社长周怀民、保民营总务参议张国栋、辎重参议周昌鹤、操练参议周怀庆、农会总务堂知事黄必昌,平安堂五人经过大半天的协商,制定抚恤暂行章程如下。
《保民营抚恤章程》
第一章:总则
崇祯八年,秦贼过境巩县,山河板荡,血火弥天。
贼兵如蝗,流寇若鸮,劫掠钱粮,裹挟男女,焚毁村户而绝生路。
巩县生员周怀民于正月初五,在周家沟组建保民社,下辖周记、农会、保民营、保民报社。
凡入保民社,均以‘保家卫民’为第一要务,秉承有饭吃,有衣穿,有工做,有钱赚。
于是征附近乡勇为社兵,以图保家卫民。
朝为农夫,夕为社兵,一朝披甲,竟成虎贲。
为保妇孺老幼免于战火,军阵间有克敌之勇,刀光中见赴难之心,忠义之魂倒毙他乡,浩荡千古。
此等克敌赴难之社兵,应为:克难英烈。
为保克难英烈之父母有养,克难英烈之子嗣不绝,特制定保民营抚恤章程。
第二章:抚恤金
凡保民营社兵阵殁者,分三级抚恤:
甲级(阵前克敌战亡):三年兵饷,银一百零八两。
乙级(守寨护民遇害):两年兵饷,银七十二两。
丙级(积劳病故伤残):一次性抚恤银三十两。
另有丧葬费五两。
为免贼盗,其中甲级、乙级亲属可选按月发放,也可以选一次性发放。
第三章:亲属供养
子女抚育:男丁婚娶、女方及笄时嫁妆各补贴十两。
遗孀安置:守节者月领供养金一两五钱,安排入纺纱坊做工,如若改嫁不可携男丁,并停发供养金,供养金由男丁领取。
父母安置:如若独子,父母月领供养金一两五钱,由杂货堂安排在家做零工。如若父母尚有子,无供养金,分抚恤金三成。
伤残赡养:由保民营、农会、周记优先安排厂坊、服务站、马车行及其他公共服务处做工。
第四章:荣誉优待
荣誉称号:院门悬挂保民社【克难英烈】挂牌。
农会优待:家中农田两种、两收,由农会安排协助,日常提供优待保护。
义务教育:如有男丁女童,满七岁入保民学堂,学满十五岁,免除一切费用。
其他优待:日后若有其他优待,克难英烈亲属及子女均享优先。
以上便是五人初步商定的抚恤章程,和明军比起来,堪称十分优厚。
明朝士兵的阵亡抚恤标准非常低。
中级将领,指挥一级的只有十两,千总八两,把总六两,百总五两,普通士兵只有三两。
普通士兵的月饷普遍在一两五钱至二两之间。
当然,这么低的抚恤标准是有原因的,因为明军还有另一套抚恤制度。
即军户制度。
军官可父死子继,洪武十九年规定“将校阵亡,其子世袭,加一秩”,例如指挥佥事陈德成战死后,其子承袭千户。
而普通士兵,可军功转授,成化五年规定阵亡士兵无子嗣者,军功可由直系亲属承袭,如父升二级、兄弟补役。
同时也承担丧葬费,并授遗属免税军田。
周怀民以为,依托田地、军户之实物抚恤制度,有很大的缺点,这也是农耕时代的局限性。
土地亩数不变,但随着人口的繁衍,土地兼并的自然规律,只需两三代,会滋生许多人地矛盾和破产村户。
而折算银两,引导军属为工人,杜绝父死子继这种埋雷操作,相对来说,容错率会更高一些。
当然,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矛盾性,不可能绝对的好,也不可能绝对的坏。
只是相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发挥保民社工商业的优势,进行转移矛盾。
五人再次审议无误,张国栋汇总抄写正式章程,各自盖章签押。
周昌鹤问:“那阵亡的农兵,该如何办?”
周怀民沉思片刻:“按丙级执行如何?”
五人敲定,委托保民报社,把抚恤章程全民宣讲。
即日起,抚恤一事由周昌鹤负责,即刻为各克难英烈一一抚恤。
周家沟、铁炉堡、杨家庄、洛尾湾、桂花庙、马家庄、百叶村、任庄、车井村、孙店村,村村都有披麻戴孝,送葬入土者。
杨家庄的杨君敬家门口,安装了【克难英烈】荣誉牌。
周怀民、周昌鹤、张国栋,及杨家庄会长杨君岳,来到杨君敬家。
慰问家属,详细讲解了社兵抚恤章程,并发放抚恤金。
杨君岳劝慰道:“嫂子,君敬哥在马家庄之战,作战勇敢,没有为杨家宗族丢面。这两日咱们也都听了宣讲,咱保民营抚恤如此优厚,又有我农会照护,还请节哀顺变。”
杨君敬婆娘高贞宜泣不成声,搂着两个孩子,只是点头。
君敬爹喝道:“别哭!这流贼土寇,不知杀死多少人家,我之前曾在乔北沟做工,那整个村子的人都没了,我儿一命能保一家吃喝不愁,也值。”
君敬娘擦着眼泪:“只是苦了这孩子,自小就没了爹。”
周怀民抚着孩子的头,道:“咱们马上要办学堂,凡克难英烈儿女,不收一文钱束修。能写会算后,长到十五,包安排做工,每个孩子都能挣个二三两养活自己。”
杨君敬长子十岁,次子六岁。
君敬爹道:“这也是咱县的乡民运气好,遇上了周会长,我瞧偃师、登封的村民,死了就死了,一死就是一家,都是白死。咱们出人出力,才能不绝后嗣!”
周昌鹤点头道:“正是这个理,叔是个明白人。”
保民营几人,一家一家的亲至,发放抚恤金,讲明道理,大多人家见抚恤如此优厚,甚为欢喜。
自古以来,哪怕是后世二十一世纪之前,都是人命不值钱,不成的弃婴、生三成一、患病忽去,都习以为常。
反倒是保命之物,更为稀缺珍贵。
有个别村妇,讲不通道理的,只有让本村农会会长出面,以入社兵时自当遵从,若再闹事则拒绝发放抚恤金为由,方才罢休。
巩南几个村子,经过一场大战,农兵的作战经验都比其他村子长进许多。
周怀民等人也撤出保民大营,重新回到周家沟办公。
周家沟平安堂。
取暖的煤炉又在各房燃起,室内周怀民五人在复盘三场大战。
“社长,咱们现在已多达二十个哨,有时每个哨长的名字,我都要想一想。我觉得该如赵至庚的炮营,重新划营,方好上传下达。”
周昌鹤道:“正是,如果这次没有炮兵营,我们估计会伤亡殆尽。”
周怀民提着水壶,坐到煤炉上:“我正有此意,咱们几场战下来,也涨了经验,发现很大不足,你们说说,该如何重新规划保民营的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