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宁妃?
台阶下,群臣陷入热烈议论,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不同光芒。
宁妃如今深得陛下宠爱,在陛下心中独占鳌头,今后皇后之位也非她莫属。
而李维是朝野上下闻名的铁齿铜牙!
他从不畏惧权势,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后宫佳丽,一旦触及底线,便难逃他的弹劾。
然而,这次他竟将手伸向后宫禁地,难道他不惧龙颜大怒,不怕自己的仕途因此毁于一旦?
赵政的笑容瞬间凝固,眼神变得冰冷而深邃,声音低沉而有力。
“李维,你究竟想弹劾宁妃何事?”
李维闻言,身形一震,随即挺直腰板,正义凛然道:“陛下!微臣对宁妃的身份抱有疑虑。据微臣多方查证,宁妃实为前朝遗孤,她假借宁国公孙女的身份入宫,其背后或许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望陛下明察秋毫,为江山社稷计,也为陛下自身的安危着想。”
听到李维如此咄咄逼人,朝中大臣全都无比震撼。
显然,李维此番行动蓄谋已久。
他刻意布局,意图诱使陛下揭露宁妃真实身世,从而让这位宠妃彻底断绝问鼎后位的念想。
在皇权至上的国度里,册立皇后一事,无疑是轰动朝野,牵动万千心弦的盛事。
李维精心策划,意在将宁妃身份成为朝臣们热议焦点,引发一场关乎礼法的轩然大波。
不出所料,几位秉持旧例的老臣私下里开始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我大贞王朝,历来未曾有册封前朝孤儿为后的先例可循。
“皇后乃天下之母,其出身血统,何其重要,怎能让前朝遗孤玷污了这尊贵的位置?”
“陛下若是一意孤行,那便是让祖宗蒙羞啊!”
朝堂之上,议论纷纭,如潮水般涌动不息。
赵政面色铁青,一声冷冽的咆哮划破了喧嚣。
“够了!李维,你凭什么一口咬定宁妃是假借宁国公孙女之名?给朕细细道来!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朕定不轻饶!”
面对天子之怒,李维却显得从容不迫,一字一顿道:“微臣曾亲自前往宁国公府邸拜访过,得知宁国公孙女尚且待字闺中,未曾踏出府门半步,又如何摇身一变,成为宫中宁妃?微臣心中疑虑重重,料想此事必有蹊跷,特此恳请陛下务必小心为上!”
话音未落,新晋吏部尚书宁乐安突然主动站出来解答了李维心中的疑惑。
“李大人心中的忧虑,乃是人之常情,皆因他满心系于陛下福祉,望陛下莫要动怒。”
言及此处,宁乐安缓缓转身,目光温和却坚定地望向李维。
“李大人有所不知,宁妃乃是在下膝下养女。想当年,大贞王朝初立,京城一隅,贫病交加之中,在下偶见宁妃乞讨为生,孤苦无依。于心不忍之下,在下将她收为义女,悉心照料。而后因缘际会,才让她顶替紫曦之名,入宫侍奉陛下,成为今日的宁妃。”
李维闻言,怒目圆睁,厉声道:“宁乐安!你休要信口雌黄!!!宁妃还有弟弟与妹妹,弟弟乃是前朝余孽,妹妹最近才寻得。这些都能说明宁妃便是毋庸置疑的前朝遗孤!”
宁乐安面容沉静,宛如无风的水面,缓缓言道:“此事并无矛盾之处。昔日在下援手宁妃之时,全然不知她竟是前朝遗孤。时至今日,大局已定,木已成舟。李大人若欲借此蛛丝马迹,对宁妃加以无端弹劾,恐怕有失公允,未免显得刻薄了些。”
李维转而向赵政深深一揖,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宁妃之胞弟,实乃前朝余孽之一脉,陛下万不可不察,以防微杜渐!”
赵政闻言,目光深邃,沉声道:“李维,宁妃之弟确曾一时迷惘,受前朝余孽蛊惑,此事朕心中自有明镜。”
“但据朕所知,宁妃幼弟已迷途知返,前几日更是在虎贲卫中勇擒京城叛贼,立下赫赫战功。”
“李维,你如此抓着人家过去不放,实属不妥!弹劾宁妃一事,就此驳回,若你再敢胡乱弹劾,朕绝不轻饶!”
李维心中陡生一股无力感,缓缓转身,目光不经意间掠过宁乐安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庞。
刹那间,他恍然大悟。
这一切皆是陛下精心筹谋的布局!
宁乐安是朝中出了名的纨绔废物,何以能跃居吏部尚书的高位?
若非陛下念及宁国公往昔功绩,又欲借此巩固宁妃在后宫的地位,使之名正言顺,他又岂会有此等荣耀?
李维拳头紧握,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心中愤懑难平。
他原以为自己能以一腔热血,为后宫的正义发声。
却不曾想,这棋盘之上,他不过是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
他欲为后宫清理门户的念头,此刻看来,竟是如此天真可笑。
皇帝的意志,如同铁律,不可违抗,而他,只能在这权力的游戏中,默默咽下不甘与无奈。
如同一拳打在棉花上,有力无处使。
李维倔强地挺直了腰杆,语气坚决:“陛下!纵使宁妃与宁国公确有牵连,然则我大贞王朝的列祖列宗早有遗训,前朝遗孤断不可册封为后!此为大忌!”
他义正严词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同时也触动赵政心底那抹压抑已久的怒火。
赵政的目光中闪过一抹凌厉的杀意,恨不得即刻下令,让不知天高地厚的李维人头落地。
然而,他深知李维在朝中尚有用武之地,还不能轻易对他动手。
他的目光在朝堂之上缓缓扫过,沉声问道:“诸位爱卿,对此有何见解?”
朝堂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神色各异,却又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异口同声。
“陛下三思,绝不可立前朝遗孤为后!”
赵政缓缓吸了一口气,目光深邃地扫过朝堂上越来越多的跪拜之臣,轻轻摆了摆手。
“罢了,皇后之位,朕尚可另择他人。但宁妃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任何人休想撼动分毫。”
“若谁再胆敢以宁妃的身份为由,妄加非议,朕必让他血溅当场,以儆效尤!李维,你可别忘了,当初皇贵妃被那些无知小人诽谤为异族血脉时,她心中的那份屈辱与痛苦。”
“退朝!”
言罢。
赵政一甩袖袍,转身大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