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只需记住,这个温度足以使钢材融化,能够炼制出含碳量更低的钢铁,既不是生铁也不是熟铁,而是比精钢更优质的钢铁。”
“天哪!”
“这怎么可能?”
杜寒的话引起了工匠们的惊叹,每个人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大家低声议论着,无人相信他的说法。
杜寒稍作等待,待众人讨论得差不多了,才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的话是否正确,等炼出钢铁后再评判。
如今我们的条件有限,原料不足,制作太大的也无意义。
这个炉子每炉能出钢三千多斤,足够铸造钢炮了。
第一炉钢水出来后,我们先做铸炮用的铁范。”
有了耐火砖之后,建造进程依然很快,况且这个炉子本身也不算大,前后花了六天时间建成,当天便开始生火烘干。
在反射炉旁,杜寒让工匠们建造了一座小一些的炼铁炉,这次他没有插手,任由工匠们自行搭建了一个他们熟悉的样子。
这座小炼铁炉的模样,让杜寒想起大炼钢时代土高炉的样子,但工匠们的反应截然不同,在他们看来,这个高炉或许比那个什么蓄热反射炉更为可靠。
这几日,在杜寒指导下,刘汉亲手做了两个长一个短的泥模,准备用这三个泥模来铸造大炮的铁模。
泥模必须干燥后才能使用,那边的反射炉已经造好了,这边的泥模却还未干透。
这就是泥模的一大弊端,泥模铸造耗时极长,且极易受天气影响,一旦遇到阴雨天,折腾一个月也是常事。
更糟糕的是,泥模铸造的废品率极高,模具只能用一次,铸造完成后必须打碎才能取出火炮,铸造的速度完全取决于建模的速度,即便你的炼钢技术再高明也无济于事。
泥模虽有诸多优点,却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由于模具只能一次性使用,无论工艺多么精细,每次铸造出的火炮总会存在差异,口径多有偏差,炮身也会有或大或小的砂眼。
此时铁模铸炮的优点便凸显出来。
采用铁模后,模具能够反复利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品的一致性也大幅提升,大幅缩短了火炮制造周期。
当火炮从铁模中取出时,尚处于炽热状态,若有瑕疵便可立即修整,炮膛打磨得极其光滑,无需额外的镗孔工序。
由同一模具铸造的火炮尺寸完全一致,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标准化生产。
这一特性至关重要,意味着后续生产的炮弹可以更精准匹配炮膛,增强密封性,有效提升射程。
杜寒给刘汉设计的泥模并不复杂,只有两个大小不同的炮筒模,大一些的与弗朗机炮相比粗不了太多,这让刘汉心存疑虑,这样的“小破炮”能有什么用?
刘汉并未多问,只是埋头按要求操作。
他渐渐意识到,这位百户总确实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只需照做即可,好坏与己无关。
在制作铁范泥模的同时,刘汉还着手制作其他工具的泥模。
杜寒看过这些模型后灵机一动,绘制了几份工具图纸交给刘汉,比如活动扳手、大管钳之类的,打算在铸炮时一并试制。
然而,对于这些前所未见的新奇工具,刘汉并不看好其实际用途。
相比之下,造车的工作进展最快。
杜寒设计的奇特车辆已接近完成,只待装上车轮。
如今木匠们才明白为何要让铁匠主导造车——这辆外观怪异的马车所用木材极少,绝大部分为铁材。
特别是安装在车轴上的四个大轴承,七八名铁匠连续奋战五天才完成。
在等待泥模干燥期间,刘汉也亲自操刀,最终成功打造出八个。
杜寒创造性地引入螺丝技术,这些熟悉铁艺的工匠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掌握了相关技巧。
直到这时,木匠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幸亏有王函在一旁指导,否则单靠这群铁匠,恐怕一个月也造不出一个。
然而经过此次轴承制造的历练,这几个铁匠已完全掌握了这种原始轴承的制作方法,未来效率将不断提高。
对此成果,杜寒非常满意,再次慷慨解囊,参与造车的铁匠每人奖励五两银子,木匠每人一两。
王函因在轴承制造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表彰,所得奖金也是所有人中最丰厚的,杜寒给了他十两银子作为奖励。
近几日,杜寒抽空检查了士兵的队列训练,尽管结果与预期还有很大差距,但士兵们已逐步掌握基本的口令与动作要领,剩下的只是继续努力练习了,无需杜寒时时监督。
在杜寒的安排下,工匠们的伙食有所改善,大家干劲十足。
然而,隔壁院子偶尔飘来的刺鼻气味让他们起初有些抱怨,但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高炉需要整整一天才能完全烘干,在这期间,杜寒多次仔细检查,发现这些工匠的技术水平相当不错,炼钢炉的质量令人满意,几乎找不出明显的缺陷。
杜寒刚检查完高炉,就见到李政匆匆跑来报告说金启保到了。
还未等杜寒出门迎接,金启保就已经自行前来,身后还跟着几名随从。
还没等杜寒完成行礼,金启保便开门见山地问道:“杜寒,你说需要生铁时不是说要造火器吗?怎么我听说你正在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火器还造不造了?”
“回禀大人,右屯位置最前线,一旦建奴入侵必定首当其冲,所以我才想着提前准备一些火器,也好为大人分忧解难。”杜寒从容答道,话语显得庄重得体,“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并非在鼓捣奇怪的东西,而是建造一座炼铁炉,将您提供的生铁炼成精钢后再制作锋利的火器。”
“带我去看看。”金启保兴致盎然,对杜寒十分欣赏。
不同于曹文诏那样的驻军将领,杜寒出身军户,这让金启保把他当作自家人一般对待。
来到工地后,金启保首先注意到那两辆奇特的双轮车。
他围着车子转了一圈,却依然不明白它们的具体用途。
“这是什么车?”金启保感到疑惑,他活了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样式的车辆。
“这是炮车,专门用来运输武器。”杜寒指着其中一辆车向金启保解释道,一旁的工匠也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行军时这两辆车前后相连,战斗时则分开行动。”
“炮车?装一门佛朗机炮就要这么复杂的结构?用这么多铁打造一辆炮车,你不觉得太夸张了吗?”金启保有些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