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一声沉闷而有力的爆响,撕裂了阿什杜德城市突如其来的黑暗。一发发照明弹,拖曳着耀眼的尾焰,被IdF的士兵们,带着绝望与本能,拼命地打入了漆黑如墨的天空。
橙红色的光芒瞬间在半空中绽放,好似一个诡异的微型太阳,将那片被突如其来的停电笼罩的区域,以及每一个士兵脸上因紧张与恐惧而扭曲的表情,都镀上了一层不祥的血色。
这是他们失去电力供应后,唯一能够依赖的照明方法,也是他们在混乱中挣扎的写照。城市电网的突然瘫痪,使得许多需要依靠本地电力运转的通讯设备,以及那些依赖光纤网络进行信息传输的指挥系统,全部陷入停摆。
只有少数配备了应急发电机或独立电池组的卫星通讯装置还能勉强运转,它们如同在暴风雨中摇曳的烛火,断断续续地传递着零星而混乱的消息,给本就因多线作战而焦头烂额的阿什杜德守军,带去了更加巨大、也更加致命的麻烦,使其指挥体系濒临崩溃。
刚刚在黑暗中精准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切断城市电力供应的“荷鲁斯”小队,这些犹如幽灵般的精锐特种部队成员,此刻已在任务完成后迅速离开了电站区域。他们的行动迅速而高效,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考虑到此次行动的最终目标是完整夺取阿什杜德港口,以及后续埃及陆军大部队占领阿什杜德之后的城市管理与资源利用,他们没有选择对电站进行彻底的摧毁,而是以一种精明而狡猾的方式,在电站外围精心布置了一圈隐蔽的陷阱与干扰装置,旨在尽可能地拖延IdF守军重启电站、恢复供电的进度,为后续的行动争取宝贵的时间。
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荷鲁斯”小队并没有停歇。他们利用城市陷入黑暗后的混乱与视野盲区,仿佛融入夜色的影子,此刻已经全部运动到了城内一处地形复杂的住宅区。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掩护下,他们犹如蛰伏的猎豹,巧妙地藏匿在了一座荒废的公园里,那里的植被和残破的游乐设施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他们的任务远未完成,切断电力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重头戏——斩首行动。
短暂的休整后,几架经过特殊改装、体型小巧的侦察无人机,发出微弱的嗡鸣,就像是夜间的幽灵般,从公园的隐蔽角落里悄无声息地飞出。它们迅速爬升,来到阿什杜德城市的上空,在搭载有高分辨率热成像与夜视仪的镜头下,开始对下方陷入黑暗的城市进行仔细的搜索与扫描,试图在混乱中找到敌人的核心。
不一会儿,这些无人机便成功锁定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目标”——当地驻军的最高指挥部。那个区域,在整个城市的黑暗中显得尤为突兀:它是唯一最先恢复了部分供电的区域,几盏应急灯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
同时,那里还有大量的人员和车辆在紧张地流动,显示出其作为神经中枢的重要性。凭借着这些特点,“荷鲁斯”小队几乎是立刻就确定该地就是城内IdF的最高指挥部——他们斩首行动的最终目标。
此时,距离整个特种部队渗透行动开始,才刚刚过去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然而,战场的形势,已经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到了对IdF守军而言,十分不利的局面。
更令他们雪上加霜的是,在指挥官的统一调度下,潜伏在阿什杜德城郊的预备队“塞赫麦特”小队,以及负责反核任务的“奥西里斯”小队,也开始与从海上成功渗透进港口的“海王星”小队,形成合力,对港口区域展开围攻。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从7号公路一路横穿郊区,在黑暗和炮火的掩护下,迅速机动,来到了41号公路,进而杀到了距离港口东边不到一公里的位置,对港口形成了陆海夹击之势。
随着前线各处混乱、支离破碎的战报,通过那些仍在勉强运转的应急通讯设备,逐渐传递到IdF临时搭建的指挥中心,即便是在这种极端混乱中,再愚钝的军官,此刻也已经大致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们意识到,从东南方向发起的、由陆军主力装甲部队进行的“进攻”,明显就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其目的就是为了牵制住城内的守军主力,让特种部队能够趁虚而入。
可即便如此,埃及军队的穿插渗透能力,其战术的精妙与执行的效率,还是远超守军指挥官的想象。整条原本被认为固若金汤的东边防线,此刻都被敌人渗透了个干干净净,如同筛子般满是漏洞,让特种部队如入无人之境。
然而,在IdF指挥官看来,情况还没有到最糟糕的那一步。阿什杜德城内守军的总体数量仍旧相当可观,而且,停电后的巷战,虽然会影响到防守方,使其难以进行有效的大范围协调指挥,但同样也会对进攻方造成巨大的阻碍。
进攻方的机械化部队与装甲部队,在狭窄的城市巷道和黑暗中,也会因为视野受限、缺乏精确导航而难以发挥其速度与火力的优势,其行动将变得迟缓而笨拙。只要他们能够重新组织起城内的部队,在混乱中重建指挥链,重新分配兵力,那么转危为安,将侵入城内的特种部队困死在城市之中,也未尝不可!
可还没等守军指挥官下达任何具体的命令,甚至还没来得及完全理清思路,指挥中心所在的简易营帐外,便突然响起了一阵明显不同于IdF配发的制式武器的枪声!
那声音带着一种独特的、清脆而低沉的节奏,那分明是埃及军队制式装备——埃及产马迪AKm突击步枪的枪声!那枪声如此清晰,如此突兀,如同死神的敲门。
此起彼伏的枪声,伴随着士兵们的惊呼与惨叫,瞬间打破了营帐内原本勉强维持的稳定与秩序,将指挥中心彻底拉入了混乱之中。包括IdF指挥官及其身旁的几位高级军官在内,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没有人知道营帐外究竟发生了什么,敌人是如何如此之快地抵达这里的。
军官们下意识地将手伸向了腰间的配枪,条件反射般地准备应对随时可能会到的突发情况,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戒备。
一个灰头土脸、呼吸急促的IdF士兵,他的制服破损,身上带着血迹,踉踉跄跄地猛地掀开了营帐的门帘,几乎要摔倒在地。他脸上带着极度的惊恐,似乎想要汇报什么。
然而,他那副狼狈而突然出现的样子,差点就被那些紧张到极点的军官们当做入侵者,直接射杀。没等指挥官从这位士兵口中问出哪怕一个字,营帐的门帘便再次被一股力量猛地掀开!
几个浑身穿戴漆黑制服与装备的士兵,他们的脸上带着冰冷的面罩,身形如魅影般迅捷,手中紧握着消音突击步枪,如同潮水般涌了进来,他们的动作没有任何犹豫,二话不说,抬手一记枪托将他击晕在地,让他那尚未说出口的警告凝固在了喉咙里。
阿什杜德的IdF指挥官,这位在战火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此刻显然还打算做最后的挣扎,试图拿起配枪,或者发出最后的命令,以军人的尊严迎接死亡。
然而,数个黑洞洞的枪口,在这一瞬间齐刷刷地、无情地对准了他,那冰冷的枪口仿佛能吞噬所有光明,几乎是立刻剥夺了他那股打算英勇就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底气。
站在他身旁的几位军官们,此刻也都是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不知所措,手中的配枪无力地垂下,再无反抗的勇气。只见其中一个身穿黑色制服的士兵,他的身形最为高大,脸上戴着半截面罩,只露出一双锐利而冰冷的眼睛。他走上前一步,手中的突击步枪,那黑洞洞的枪口,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慑,指了指地面,嘴里操着带着一丝生硬、但却异常清晰的英语,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感:
“我们不会重复第二次。放下武器,立刻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