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了这份沉重而“烫手山芋”的,是埃及武装部队中,那支以速度和精准着称的“闪电”特种部队的指挥官。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职业军人,在如今的埃及军队中,他是少数曾亲身参加过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的军官之一,其丰富的实战经验与卓越的指挥才能,使他成为精锐中的精锐。在接到这项优先级最高、关乎中东命运的任务——阻止以色列国防军(IdF)在阿什杜德引爆核弹,并完整夺取这座战略港口——后,他没有片刻迟疑,深知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便立刻在指挥所内,伴随着沙盘推演和全息地图的闪烁,开始争分夺秒地制定起了详细的突袭计划。
此时的战局,为特种部队提供了稍纵即逝的绝佳时机。由于埃及陆军对盖代拉镇的突袭速度过于迅速,超出了IdF的预期反应,导致阿什杜德港口城市内的IdF守军还处于混乱的换防状态,其指挥体系尚未完全恢复,防线也未能立刻形成有效、坚固的防御阵线。这意味着,在敌人完全稳固之前,特种部队有机会以“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达成常规部队难以完成的目标。
在经过了短暂却极度紧张、计划周密的部署与推演后,这位指挥官最终拿出了一个风险极高、几乎等同于孤注一掷的方案。然而,这也是目前在确保港口完整无损的前提下,唯一可以达成战略目标的方案。他一边紧急召集着麾下各特种作战小队的骨干力量,进行最后的战术简报和任务分配,另一边则争分夺秒地派出了大量侦察小队,如同散开的幽灵,潜入阿什杜德周边区域,不惜一切代价搜集情报。此次任务的最高优先级,是精确确定核弹的具体位置、其复杂的引爆机制,以及负责执行引爆命令的指挥人员。为此,指挥官甚至破例征用了大量原属于埃及陆军常规部队的先进侦察无人机,它们搭载着高分辨率光学传感器和微型雷达,在夜幕的掩护下,配合地面侦察小队进行全方位的情报获取,试图在最短时间内描绘出这座城市内部的威胁图谱。
按照指挥官那大胆而精妙的计划,一支规模不小的渗透部队——总计千人左右的精锐力量——将利用夜色的掩护与混乱的局势,采用多维度渗透的方式,从陆海空三个方向,如同潮水般悄无声息地接近阿什杜德。这支千人部队将被细分为多个高度专业化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拥有对应的明确目标、任务优先级和行动路径,确保在不同方向同时施压,最大化混乱效果。
首先,由三百到四百名精锐士兵组成的“海王星”小队,他们是整个渗透部队的主力,将担任从7号公路方向发起的主攻任务。他们的人数最多,装备精良,需要承担正面攻坚的主要任务,吸引敌方注意,为其他小队的行动创造机会。
其次,是两百人左右的“奥西里斯”小队。他们是所有小队里最为特殊的一支,专门负责反核任务。这支小队将从加沙沿海的浮动码头上秘密搭乘轻型海上小艇,利用夜幕和海浪的掩护,悄然靠近阿什杜德港口。随后,队员们将依靠最先进的蛙人装备,从水下渗透潜入至港口内部,他们的目标是港口的核心区域,那里极可能是核弹的藏匿之处。
接着,是另一支约两百人出头的斩首小队——“荷鲁斯”小队。他们拥有最快的反应速度和最直接的打击方式。一旦战斗全面爆发,他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搭乘经过改装的突击直升机,在情报人员提供的、当地IdF最高指挥官及其临时指挥部的所在地进行精确空降,对敌人的指挥层进行斩首打击,瘫痪其协调与反击能力,阻止核弹引爆命令的下达。
最后一支小队,则是专门用作预备队的——“塞赫麦特”小队。他们将保持高度戒备,作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随时准备支援其他陷入困境的小队,或者处理行动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突发情况,确保整个计划的流畅进行。
指挥官的战术协同精髓在于——一旦所有渗透小队都已在各自预设的阵地就位后,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命令部署在城外的火炮部队,向城内关键目标发动饱和迫击炮轰炸。一旦轰炸开始,所有渗透小队将会在同一时间内,如同被同步启动的精密机器般,从各自的渗透方向发起猛烈攻击,造成最大程度的混乱和瘫痪效果,不给IdF守军逐个应对、组织有效反击的时间。而一旦渗透部队开始行动,那震耳欲聋的炮火轰鸣,也将成为陆军主力装甲部队发起全面进攻的信号。陆军的Vt-4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组成的装甲集群,将会从东南部正门施加巨大压力,进行佯攻与有限穿插,尽可能地牵制住阿什杜德外围的守军兵力,为特种部队在城内的核心行动争取宝贵的时间。
很快,时间便如同凝滞的血液般,一分一秒地流逝,来到了夜幕最深沉的凌晨一点。距离行动开始的预定时间,只剩下不到半个小时。然而,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到了极致,因为最关键的侦察小队,其通讯面板上依然显示着“无信号”,迟迟没有传回任何消息。各小队的队长,以及指挥官本人,此刻都在指挥所内焦急地等待着,空气中弥漫着不安,每个人都坐立难安,汗水浸湿了作战服。
就在距离行动开始不到十分钟的时候,指挥所的通讯频道里,突然传来一声急促而带着杂音的加密通讯!那是早已秘密潜伏在港口区域的“奥西里斯”小队发来的紧急报告。奥西里斯的队长声音紧张而急促,汇报了一个令人心头一紧的特殊情况——阿什杜德城内,似乎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骚乱,原本沉寂的夜色被打破,IdF的士兵们正被警报声惊醒,从熟睡中苏醒,军营里警铃大作,刺耳的警报声在城市上空回荡。结合侦察小队迟迟没有回复的异常情况,指挥官在瞬间做出了判断:侦察小队很可能出了意外,暴露了行踪,被守军发现了。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使计划的隐秘性被打破,也必须立即行动。指挥官刚打算下令,让所有小队立即发起攻击,抢在IdF反应过来之前发动突袭,却听奥西里斯的队长在通讯中又汇报了一件更加特殊、也更加令人深思的情况——城内的IdF守军,在警报声响起后,似乎并非盲目地向外围防线集结,而是在有意无意地,带着一种异常的急切与戒备,向港口区域的货运仓库靠拢,那里的警备等级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升级。
得到这个消息,指挥官那双锐利的眼睛微微一愣,但随即,一道冰冷的、却又无比清晰的逻辑链在他脑海中迅速形成。守军的这种反常举动,这种对某个特定区域的过度关注和兵力集结,只能说明一件事——港口区域的货运仓库里,有什么极其重要的东西,需要他们不惜代价去保护!在这种关系到城市存亡的战争背景下,除了那个用来威胁并可能最终毁掉整座城市,让一切化为乌有,除了灰烬啥也不剩的核弹头,还能是什么?!指挥官的心脏猛地一沉,核弹的位置,终于在最后时刻被确认了!突袭,必须立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