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王迁早早起床,乘车去拜访另外几家。
结果是有两家还了一部分,另外几家直接将他轰了出来。
不管还的还是没还的,都没给他好脸色。
有骂“出尔反尔”的,有骂“无常小人”的,还有直接拿棍子要打的!
可怜王迁堂堂户部尚书,在短短两三日时间感受遍了世情冷暖。
他现在万分后悔,若知道这些人是如此嘴脸,此前打死他也不会求这些人帮忙!
只是后悔已是无用,他硬着头皮将送出去的五十多万辆收回了三十五万多两。
虽差了二十万两左右,但对他这个户部尚书来说已不是填不上的窟窿了!
他执掌户部这么多年,怎会没有暗中捞一部分?
且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曾去过彩注铺子,见过铺子里满地的废弃彩注票!
那些都是没中奖的百姓当场将彩注撕了,或者直接丢了的。
整个彩注站每次开奖都能收满一麻袋甚至两麻袋!
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地方的彩注铺子也是一样。
如此就意味着凭票退钱的话,那些此前将票据都丢掉的百姓是无法获得赔偿的。
这一点无可辩驳!
若是情况乐观的话,这次赔偿之后还能有盈余!
而这些盈余,一可降低他的损失,二可作为“功劳”向魏皇邀功。
所以在极为肉疼地填上窟窿后,他马不停地赶回户部,将治下属官都叫了来,只宣布一件事:每人都根据各州府呈报上来的账本带上相应的银子,赶赴各地彩注铺子,凭票退钱!
“所有人,务必记住本官所说,一定要将此事稳住,不要让百姓再闹事!”
“若是再出现百姓闹事,陛下追究本官责任,本官则追究你们责任!”
“本官若掉脑袋,你们一样得掉脑袋!”
“明白不明白?”
“明白!”
“记住,一定是凭票退钱,没票的,一律不准退!”
随着王迁一摆手,其堂下属官赶忙带着账本、领了银子往魏国各处而去。
……
大乾,镇国公府。
许良听上官婉儿诉说完魏国情况,忍不住笑道:“没想到魏惠子倒是个有魄力的,这个时候竟舍得从国库拿银子来稳住局面!”
上官婉儿点头,“嗯,同样有魄力的还有王迁这位户部尚书。
据说他变卖了王家几十处房产……”
许良嗤笑一声,“这算什么魄力,他这是故意做给旁人看呢!”
“做给旁人看?”上官婉儿面露不解。
“他要银子吃了瘪,丢了面子不说,没少落人家坏印象。
此时他变卖家产,意在告诉那些人,窟窿是他变卖家产填上的。
以此来缓和旁人对他的仇视。”
上官婉儿若有所思点头,继而叹道:“魏惠子此举,也算壮士断腕,过了这一灾……”
“壮士断腕?”许良呵呵一笑,“想过这一关,哪有这般容易?”
上官婉儿心底一凛,面上露出希冀之色,“你还有法子设计魏国?”
“当然!”许良呵呵一笑,“壮士断腕,总是要流血的!”
“流血?”
许良呵呵一笑,“只需如此……”
上官婉儿听罢,嘴角抽搐,“你啊你!”
……
魏都大梁,玄武街。
彩注铺子外排起了五道数里长的队伍。
站在铺子跟前的官差不住冲排队的人大喊:“有彩票的排队等退钱,没彩票的回去!”
在他其面前,有数百人不满叫嚷着:“差大哥,我的彩注票据都丢了,怎么就不能赔了?”
“就是,我成天在这买彩注,旁人你不认识,你难道还不认识我?”
“还有我,我每次都在这买十文钱的,那个姓蔡的都认识我……”
官差满脸不耐,“你们不要跟我说这么多,我只管传达朝廷的话!
你们买没买彩注不是靠嘴说的,没有票,你就是买了一万两银子都没有!”
人群顿时炸开了:“凭什么!”
“旁人你们不认识就算了,我一直在这买彩注,都买了三两银子的彩注,你们想赖账?”
“就是,退钱!”
“……”
官差也十分不耐,“再闹,再闹就统统抓起来!”
而几步之远的退钱处,收票的跟退钱的官差不断唱名:“李二牛,退十六文!”
“张三蹦,退二十八文!”
“赵五条,退一钱又七文……”
如此情形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月亮高挂,队伍还是一眼看不到头。
负责退钱的官差们一个个早已是哈欠连天,两眼昏花。
为首的站到高处,大声呼喊:“各位乡亲,你们也看到了,陛下跟朝廷对于大家伙意见的重视。
既然你们觉得彩注是坑害你们的,陛下直接就准许给你们退钱了。
而今天退钱的你们也看到了,朝廷对大家伙是有诚意的!”
“但咱们这些官差兄弟已经坐在这里快十个时辰了,饭都没上几口……
今日退钱就到这里,明日依旧是寅时开始,凭票退钱,如何?”
正在排队的百姓纷纷不乐意了,“凭什么,老子都排了两个时辰了!”
“你才两个时辰,我都排了四个时辰!眼看着到我了,你说不退了?”
“不行,退!”
“就是,明日我还要出摊赚钱,今日排队已经耽误一天,明天再耽误的工钱你们出吗?”
“……”
喊话的官差压下发作的冲动,用尽力和善的口吻说道:“这位大哥,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已经把户部在京的人手都派来了。
这位郑大人,他可是六品官,亲自在这坐了一天……”
他的话马上被人打断:“那不是应该的吗,你们户部弄的什么彩注敛财……”
“就是!”
“坑我们钱的时候没见你们说累,现在退钱了说累了?”
官差还想再说什么,却被那位郑大人及时阻止,“诸位,你们的心情本官很理解,但也要理解一下我们这些官差兄弟……
这样如何,再退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没退的就明天再来,如何?”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结束了之后还要跟铺子里留下的彩注售出底根进行核验,以确认无误。
事实上,刚开始他们是打算每退一个人,就挨个核对的。
但几乎每个人都拿着十几二十章,甚至三四十张票据来退。
每一张都代表着一期厚厚的十几本底根核验!
费时费力费工!
且最初几个人拿的票据也都核对底根后没有纰漏。
再加上刚开始核验时太耗时间,往往几文钱、十几文钱都要翻个盏茶甚至一刻功夫,百姓们怨声载道……
于是乎,众官差在短时间内就做出了调整,只看票据上盖的官印跟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