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铁甲在朝阳的映照下,泛着冷冽的青芒;
骑兵们身披玄铁锁子甲,他们的呼吸声整齐划一,竟压过了林间的鸟鸣。
嬴政身着玄色王袍,在二百余亲卫的簇拥下,缓缓步入观武场。威压,随着他的脚步扩散开来,所到之处,将士们的身姿愈发挺拔。
他的目光扫视着眼前这支严阵以待的千人队伍,心中充满了期待。
就在这时,嬴政微微前倾身子,目光落在了千人队伍前那个负手而立的身影上。
只见秦臻一袭素白深衣,在千人甲胄的映衬下,清雅脱俗却又气场全开。
他腰间未佩刀剑,只悬着一枚云雷纹玉佩,周身散发着从容不迫的气度,自有一股掌控全局的气势。
见嬴政到来,秦臻立刻上前行礼:“臣,恭迎大王!”
嬴政快步上前,伸手亲自将秦臻扶起,眼中流露出敬重与欣喜:“先生无需多礼,三月不见,先生可安好?
今日,寡人终于能亲眼目睹先生训练的精锐之师,心中甚是激动!”
他的声音虽沉稳,却难掩其中的震颤。
“承蒙大王挂念,臣一切安好。
这支队伍,正是臣为大王精心准备的惊喜,还望大王检阅!”秦臻微笑着回应道。
此时,王贲率领着众将士整齐地拜倒在地,齐声高呼:“拜见大王!”
嬴政点了点头,然后迈步登上观武台,在主位上稳稳落座。
他环顾四周,看着台下严阵以待的军队,最后落在秦臻手持令旗的身影上。
紧接着,嬴政抬手示意,得到指令后,三十六面牛皮战鼓同时擂响。
随着鼓声的响起,一场震撼人心的军事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秦臻站在指挥台上,手中紧握着令旗,注视着前方的模拟敌阵。随着第三通鼓点擂响,三十头犀牛轰然踏步而出。
它们脖颈处的青铜铃齐声震颤,发出沉闷的轰鸣,与战鼓声混作一团。
巨兽每迈出一步,地面都随之凹陷,宛如一座移动的钢铁城墙,朝着模拟敌阵缓缓推进。
犀牛背上的驭兽兵们目光如鹰,紧紧锁定着前方的目标。手中的青铜弩机闪烁着寒光,弓弦紧绷,蓄势待发。
“放!”
当进入射程范围后,秦臻毫不犹豫地挥动令旗,高声喊道。
刹那间,驭兽兵手中的青铜弩机骤然嗡鸣,箭矢破空声中,瞬间将模拟敌阵的草人射得千疮百孔。
草人身上的稻草漫天飞舞,有的甚至被巨大的冲击力掀翻在地,露出内部填充的麻絮。
嬴政看得双目圆睁,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案上的青铜酒樽应声翻倒,大声喝彩道:“彩!好一个犀牛战阵!此阵进可破坚城,退可守险隘!
如此威力,足以令敌军闻风丧胆!这战阵当真妙极!”
就在他话音未落之际,校场西侧突然响起急促的马蹄声,三百骑兵自烟尘中疾驰而出。
他们身上的玄铁锁子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精湛的骑术令人叹为观止,一气呵成。
阵列最前方的游骑突然加速,俯身摘取地上的旗帜,动作行云流水;
几乎同一时刻,第二列骑兵齐刷刷挽弓,十二张角弓同时拉开,弓弦震颤发出低沉的嗡鸣。箭矢离弦的瞬间,十二支箭矢破空而出,箭无虚发,精准命中远处的靶心。
骑兵们还不时变换阵型,时而呈雁形阵,时而变为锥形阵,犀牛战阵厚重如墙,骑兵灵动如风,两者相互呼应,展现出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嬴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演武场,高声赞叹:“此阵竟能将骑射之利与重甲之威融为一体!
先生训练的骑兵,骑术之精、配合之妙,远超寡人之想象!有此骑兵,大秦铁骑必能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嬴政的赞叹声中,满是难以抑制的狂喜。
话音未落,演武场西北角突然响起急促的号角声。
只见三十名骑兵组成的突击小队,他们的马鞍两侧都悬挂着陶制火罐,罐身缠绕着浸满桐油的麻绳。
随着秦臻一声令下,骑兵们突然加速,在距离模拟城墙十丈处,他们同时扬鞭,战马长嘶着立起,骑手们借着这股冲力,将火罐奋力掷出。
陶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带着呼啸声狠狠砸在城墙上。
“砰”
陶罐砸在城墙上碎裂,猛火油瞬间泼洒而出,遇风即燃。
热浪裹挟着浓烟扑面而来,观武台上的众人被呛得咳嗽不止,却都死死盯着战场,不愿错过分毫。
模拟城墙上的草人瞬间被烈焰吞没,在狂风中扭曲成焦黑的残骸,火焰中不时迸发出青紫色的火星,那是磷粉在剧烈燃烧。
与此同时,剩下的骑兵们并没有丝毫停顿。
他们齐声呐喊,与犀牛阵迅速合流。
李二牛在犀背上挥舞着赤红令旗,三十头犀牛踏着整齐的鼓点,与骑兵们组成三十丈长的锋矢阵,再次向模拟城墙发起冲锋。
嬴政站在高处,屏住呼吸,双手紧握栏杆,身体不自觉地前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当李二牛带领的犀牛阵撞开最后一道防线时,巨大的轰鸣声中,少年秦王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这笑声响彻整个战场,惊起了林间的群鸟:
“彩!彩!彩!”
嬴政的笑声中,满是少年得志的豪迈:“好一个雷霆之师!先生当真将《八阵图》化腐朽为神奇!有此强军,何愁六国不亡!”
说着竟不顾秦王威仪,用力拍了拍身旁月泓与刘高肩膀,他眼中迸发的神采,恰似咸阳宫阙永不熄灭的烛火。
.........
演练结束,硝烟尚未散尽,秦臻已领着千人队伍整齐排列在观武台前,有人脖颈处还挂着未擦净的硝烟痕迹,却都如标枪般笔直挺立,等待着嬴政的检阅。
嬴政缓缓从观武台上走下来,待走到秦臻面前时,他忽然抬手按住对方欲行大礼的臂膀。
指尖触到秦臻袖口因日夜操劳磨出的毛边,语气中带着难掩的赞赏:“先生这三月,果然不负寡人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