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在权衡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决心买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杨振来说,并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不能让德川幕府买到这些东西。
“这个,都督,右翼军去岁奉都督之命移防,获得优先补给之权,如今各类火枪与轻重火炮皆按编制配备充足,唯有弹药,因为前番奉都督之命与辽西交易,西海大营里的储备减少了三成,已报协理营务处,等待年后补足。其他暂时不缺。”
“那也好。那就这样吧。”
杨振说着话,转头对沈永忠说道:
“你回去跟张得贵说,何廷斌的好意我们不能辜负,荷兰人打算卖给倭国的洋枪洋炮和大船,不能落在德川幕府手里,那些东西我们要了。”
“可是,都督,那些东西可不便宜——”
“无妨,只要德川幕府出得起,我们就出得起。这件事情你去办理,东西交割到手之后,挑几件好的我们没有的带回来,剩下的全部交给仇广义扩充军备。”
既然树欲静而风不止,那就让自己也成为风吧。
杨振不仅下了拿下这批二手军备的决心,同时也下了将瀛洲仇广义、平户林庆业、对马金玉奎各部人马单独整编为一个团营的决心。
“而且你去传我的命令,从崇祯十六年二月起,金海镇瀛洲岛、平户岛、壹岐岛、对马岛、小蓬莱群岛等处所有人马,统一整编为征东将军直属镇倭团营,以林庆业为总兵,继续驻镇倭堡,直管壹岐、平户、小蓬莱群岛防务,以仇广义为分守瀛洲岛副总兵,以金玉奎为分守对马岛副总兵。”
“都督,从荷兰人手里买下那些洋枪洋炮和大船的银子——怎么出?”
杨振咔咔一顿说,沈永忠连忙用心记住,可是记住归记住,他并没有忘了他来杨振跟前,特意提起这件事情的最终目的。
那就是请杨振拍板定下银子谁出的问题。
杨振如果拍板说,那些东西金海镇不买了,就让荷兰人卖给倭国人了,那自然没有别的问题了。
可现在是准备买下来了,那么买东西的银子怎么筹措,从哪来?
这也是张得贵派他前来找杨振报告这件事情的主要目的。
前段时间朝廷与清虏议和的时候,张得贵得知杨振做主与清虏贸易,通过高价卖粮,得银十万两。
虽然他对杨振与清虏“贸易”的事情很有意见,心情很复杂,但对于轻轻松松获得十万两银子,他最终还是捏鼻子接受了这个现实。
而杨振当时也答应了他,要将这十万两来路不正的银子送回大后方,供协理营务处采买船厂、枪炮厂、弹药厂所需的各种物资。
谁料到转眼之间,那笔银子就被当作北伐大军在前线过年的军中奖励发了出去。
军前应急之需,当然是头等大事,对此张得贵也不方便多说什么。
可是作为大后方的总管,每天一睁眼就是支出,就是开销,整个金海、登莱二镇除了秋粮与盐、铁、水泥专营的一些收入,此外再没有其他进项,相比从前,几乎相当于处在一种坐吃山空、入不敷出的状态。
别人不清楚,张得贵是很清楚的。
所以,他对沈永忠从瀛洲岛返航后向他报告的事情,感到很纠结,最后只得报给杨振,让杨振拿主意了。
至于他自己的倾向,那也是很明显的,明显到沈永忠这样的实诚人都看出来了。
“怎么出?当然要让倭人出!”
杨振这个话一说出来,在场的杨珅、沈永忠、麻克清都是一愣,但是紧接着,他们就都恍然大悟了过来。
“俗话说得好,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倭人既然想通过买来洋枪洋炮洋船对付我们,那我们就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杨振见他们转过脑筋了,当下更进一步挑明了说:
“这次你回去后,把先前调拨给你的那艘巨型夹板船,装上各类轻重火炮和弹药,一并带往瀛洲岛去,到那里传达我的命令之后,将其移交给仇广义,作为他的坐船!然后命他们在整编好镇倭团营之后,尽快出兵北上,夺取佐渡金银岛!”
“佐渡金银岛?”
“没错,就在对马岛东北,倭人隐岐诸岛东北,靠近倭人海岸一侧,有一座岛屿名叫佐渡,其地直属德川幕府,是倭人石见银山之外另外一座遍地金矿银矿的地方,倭人开采多年,岛上积存之金银必不会少,叫林庆业、仇广义、金玉奎他们前去,一并夺下!”
金银岛的存在,杨振此前并未公开,当时在平壌城,郭小武向他报告后写下的航行记录,只有李禄和张臣等极少数人知道。
现在身边也没有外人,杨振干脆明说了。
而他之所以下决心去夺取这个地方,而不是麾下很多人都已经知道的石见银山,主要是因为杨振曾用夺取石见银山威胁过德川家光。
既然已经明确威胁过他了,那么德川家光对于石见银山的防守必然会十分严密。
虽然杨振并不担心现在倭人那点武力,可是石见银山是在本州岛上,登陆作战问题不大,一战而下,问题也不太大,但要是在那里站稳脚跟,维持长久经营,恐怕就会比较麻烦了。
因为石见银山对于德川幕府的意义过于重大,幕府绝不会眼睁睁看着石见银山落入杨振麾下之手,然后眼睁睁看着杨振的人在那里持续经营下去。
如此一来,战争未免就将陷入持久作战之中。
这可不是现在的杨振希望看见的,毕竟他现在的精力还是要放在收回东北和外东北的疆域之上,而不是转头收拾倭人。
事实上,如果夺取佐渡岛的战事不顺利,杨振也不会长久坚持下去,只要他能通过夺取佐渡岛的战事,获取到大笔黄金或者白银,也就可以了。
毕竟战事一旦持续下去,之前和德川幕府达成的条约,可能就会被破坏,那一份每年来自德川幕府的稳定的赔款收入可能就会被中断了。
“告诉林庆业他们,兵不厌诈,具体应该怎么打,让他们自己琢磨去,总而言之最终的结果要拿到银子,要拿到足够我们支付给荷兰人的两倍到三倍以上的银子!”
“卑职遵命!”
“另外你也不要白去,既然带着船队去了,就在登州府多带些关内的流民过去,返航时多带些彼处收获的番薯、土豆、玉米等粗粮回来。”
“卑职明白!”
沈永忠知道杨振把移民填充瀛洲岛、对马岛、小蓬莱群岛看得比什么都重,因此立刻就答应了。
但是想到才加入自己船队不久的那艘巨型夹板船,他不得不最后问道:
“都督,那艘巨型夹板船还没命名——”
“扶桑号。就命名为扶桑号好了,你只需配好装备,将船带去,将来扶桑号上一应管带、总务、各队把总、战兵、水手,都由仇广义自己负责安排!”
“卑职——明白!”
听完杨振说的,沈永忠知道新命名的扶桑号转隶镇倭团营算是无可挽回了。
“怎么?舍不得?”
“卑职不敢——”
“扶桑号就拨给西归港的仇广义了,下一艘拨给你。”
“卑职谢过都督!”
沈永忠顿时满脸喜色。
因为扶桑号还没命名前,为了驾驭这条巨船,他已经参照乐浪号、鲸海号,为其配备了管带、总务等一应官佐水手,虽然为了多载人、多载粮物,船上没有安装火炮等装备,但基本上各个关键岗位都安排了人。
现在,扶桑号到了西归港就要交割给镇倭团营,他安排的这些人一下子就都失去了位置,不发愁是不可能的。
但杨振的许诺,立刻打消了蒙在他心头的阴云,他对部下们也有了一个交代。
他是沈志祥的嗣子,他很清楚龙王庙金州造船总厂目前各条巨船的进度,最多三个月后,就会有另外一艘巨型夹板船要下水试航,而这也就意味着最多三个月后,他的手下人就有了新的巨船可以安排。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九日的上午,沈永忠带着杨振亲笔书写的几张总兵与副总兵的任命状,以及杨振让祖克祥翻箱倒柜找出来的郭小武那本“航海日志”,匆匆离开了盖州城。
到了当日中午,接到命令北上的刘万忠,也在许天宠的陪同之下,来到了盖州城。
杨振向他们说了朝廷要金海镇出兵南下援剿的旨意,并当面征求了刘万忠的意见。
在前来盖州城的一路上,许天宠、刘万忠两个人就反复琢磨过,也沟通过杨振急召他们来盖州的几种可能的目的。
因为沈迅、杨朝进等人从旅顺口北上后,先后经过了南关岭、金州城和复州城,他们都见过。
虽然当时杨朝进没有说过朝廷派他来是干嘛的,刘万忠和许天宠也没敢问过,但他们心里多多少少都有过自己的猜测。
而其中就有一种可能,即关内形势告急,又要征调金海镇的兵马南下。
只是他们都没想过,这种事情会跟自己有关,更没想过会落到自己头上。
直到吕品奇派出的传令队伍找到他们,他们才突然似有所悟。
等到刘万忠奉命北上,经过复州城的时候,见了自己的上官——总兵许天宠的面,才真正觉得都督确实是要启用自己了。
所以当杨振征求刘万忠个人意见的时候,他直接就满口答应了。
他现在的一切都是杨振给的,包括其麾下南关岭“五屯营”好几千弟兄衣食丰足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也是杨振给他的。
他根本无法拒绝杨振对他做出的新的安排,何况这个安排并没有亏待他。
于是就在当天中午,杨振在召见了奉命前来盖州城的许天宠、刘万忠之后,当场叫人取来朝廷吏兵二部签书用印的任官空劄,正式任命刘万忠为“金海镇援剿副总兵”,命其以南关岭“五屯营”为班底,在金海中路辖内的各处屯所张榜招兵,组建金海中路第二团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