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愿一边听八卦,一边录视频,全国各地都有粽子,但姜愿和她妈妈商量过后,依旧想做一系列七期关于徽州过大年年俗年货的短视频,今天这是第五期,标题她都想好了,就叫:《徽州过大年,古法徽州与“粽”不同》。
每年过了小年皖南徽州家家户户都会包年粽,裹的不是三角粽,而是枕头粽,粽子煮熟后像晾衣服一样悬挂在竹竿上,一般两个粽子或者四个粽子为一串,一排排串接起来的年粽,挂满两三个竹竿,悬挂在屋内高处,是徽州人家腊月寒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个年俗要追溯到唐宋时期,那时候我们地属吴越,当时过年就有吃粽子的习俗,因为“粽”和“宗”同音,古徽州又是聚族而居的宗族社会,过年首先祭祀祖宗,高高挂起的粽子,寓意着来年家门有子弟金榜“高中”,同时枕头粽又有四平八稳,高枕无忧的寓意,这份美好的祝福一直延续至今。
年粽的吃法也很多,平时当作早饭或者午饭直接再煮热了就能吃,但我更偏爱将粽子箬叶剥掉后,将枕头粽子切成一片一片地再用油煎,蘸点酱料别提有多美味。
就连包扎粽子用的都不是外边普遍用的棉线,而是就地取材选用棕树叶,将棕树叶撕成一根根细细绿绿的,和包粽子的箬叶颜色也非常搭配,这也让姜愿觉得同样是粽子,咱徽州的古法年粽依旧值得宣传推广。
尤其一栋栋白墙黑瓦的徽派自建房里,大家齐聚一堂一起裹粽子的那份年味,温馨又朴实。
姜愿不但在自己家拍,还去左邻右舍家拍,谁家在包年粽她都要过去凑个热闹,不然怎么显示出包年粽是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的年俗之一呢?
除了包年粽,还有之前提到的做年粿、做黄金豆腐、做冻米糖、以及大年夜做包子,都是家家户户要准备的。
对了,与北方过年要包饺子一样,我们榆村过年要包包子,谁家没做包子,那就跟没过年一样。
等到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的时候,包子和茶叶蛋就成了招待亲戚的必需品,去谁家拜年,主人家都会给剥两个茶叶蛋,寓意“成双成对、好事成双”,用本地话来说,叫:“七几子(吃鸡蛋)”。
姜愿每次去亲戚家拜年,最怕亲戚叫她“七几子”,一天跟赶场一样去五六个亲戚家拜年,哪怕一家只吃一个鸡蛋,一天下来都不知道要吃多少个鸡蛋,真是折磨人的习俗,却又满载着温馨和年味,换句话说,没去亲戚家“七几子”,这个年就跟没过一样。
不过现在过年的习俗也在随着时代变化,比如以前大年初一是绝对不走亲戚不拜年的,大年初一这天就必须什么都不做,洗衣服扫地这种活儿都别干,村里有个说话,第一天干活,这一整年都是劳碌命,谁也不希望一整年都做牛马。
可是现在过年只放七天假,年轻人还想出去旅游,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打破习俗,大年初一就跑去亲戚家拜个早年,老一辈不赞同,可小辈上门拜年,也不能摆脸色把人赶走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