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如玉笑道,“金叔,听说你昨天挨了明老夫人和明老国公的揍?”
金指挥使摸摸前额吊的一个青头包,“好些年没挨师娘的揍了,还有些想。师娘骂得凶打得轻,可师父拿着板凳使劲砸。”
几人进包间喝酒。
明天明山月要外出公干,上官如玉在这里给他饯行,正好碰到金指挥使,邀约着一起喝酒。
明山明走在最后,又回头看了冯初晨一眼。
他再次确认,跟这个丫头保持一定距离就不会有事。
他不放心,已经让人打听了冯初晨的生辰八字。原来她是冯医婆捡的孩子,生于建章五年八月初六。
建章年是辛丑年,属于阴年,好在不是阴月阴日……
冯初晨小声喝斥着芍药,“才表扬你稳重,又乱说话,还差点打起来。”
芍药很委屈,嘟囔道,“那个黑大个看了姑娘好几眼,我才气不过骂他的。怕给姑娘招祸,我只能说他紧着看我。”
原来她是护自己,还是这么不要脸皮和尊严的护。
冯初晨哭笑不得,也不忍心再苛责她。
和声说道,“那人是明大人的亲兵,他一定是看我面熟才多看了两眼。”
那天在东角门遇到明山月,几个亲兵中就包括那个人。
冯初晨心里也更加确定,她和明山月离得远,便不会出状况。
真是玄妙,明山月克别人,她克明山月,还要在一定距离内才能克。
穿越女果真强大无比。
几人吃完饭,招呼小二结账。
小二躬身道,“姑娘的账已经有人付了。”
“谁?”
小二笑着看了芍药一眼,“就是刚才跟这位姑娘吵架的那位小爷的朋友。”又指了指芍药,“还说,若这位姑娘想学武,可以去金府找金大人。”
冯初晨猜测是端砚,金大人当然是金指挥使了。
笑道,“我们芍药还讨了金大人的赏识。”
芍药嘟嘴说道,“金大人蛮不讲理,我才不跟他学武,见都不想见。”
吴叔笑道,“咱家芍药姑娘不简单,那么大的官都不放在眼里。”
回到家,听到医馆那边传来痛哭声。
木槿说,“柴家媳妇生的乳儿死了,脐带绕颈,生下来身子都是青的,王婶做了心肺复苏也没救过来。”
这种乳儿若不适合施上阴神针,即使冯初晨在也没办法。
古代生孩子危险,被说成在阎王面前走一遭。只要不是明显的医疗事故,产妇家人都会自认倒霉,不会怪稳婆。
除非是故意找茬的人家。
医馆开业一个多月,共接生三十一个乳儿,只有两个乳儿死亡,无一例产妇死亡,已是极小的比例。
在前世古代,一百个孕妇最高死亡十五个,十个婴儿死三个。这个时代医疗水平比前世历史略高,也是十个产妇死一个,十个婴儿死一至两个。
柴家哭着把产妇拉回家,死儿留下来,还用一块上好绸子把孩子包上,买了医馆一个小木盒。
医馆定制了专门的小木盒子,还刷了漆,五百文一个,装死儿用的。
死儿爹说,“冯大夫和王稳婆把孩子带去青苇荡埋了吧,今生没有见天日,愿他来世投生个好人家。”
尽管已经未时末,冯初晨还是和王婶、吴婶、大头带着死儿坐车去了青苇荡。这时候赶回去,明天上午回京,下晌还能赶去明府施针。
黄昏时刻才到青苇荡,里面又多了两个新坟头。
埋下死儿,点上香,念了一遍往生经。
之后又把坟头清理了一下。
她们刚走出青苇荡,就有路过的村人说道,“你们以后来青苇荡要多带几个人,听说前天有人在附近看到两头狼,老大个了。哎哟哟,如今晚上都不敢出门了……”
冯初晨和王婶对视一眼,都心照不宣地想到了上次找她们接生的狼。
王婶悄声道,“它们胆子忒大,跑出山也不怕被人打死。”
冯初晨也担心。
回到老宅,开门的吴三眼睛冒着金光,咧着大嘴傻笑。
王婶嗔道,“你怎么了?”
吴三压抑着嗓门说道,“姑娘想不到,咱家出了件怪事。”
王婶皱眉道,“什么事快说,少卖关子。”
吴三反身从厨房里拿出一根长人参说道,“这根老山参是我在厨房门缝下捡到的,不知是谁塞进来的。”
冯初晨极是不可思议,拿着人参看了又看。有孩子小臂粗细,棕黄色,很多皱褶,只是上面的根须断了,还有两排齿印。
品相虽然不算好看,但绝对是老参。
王婶道,“奇怪,要送礼也该送去京城里的家,偷偷翻墙送来这里算怎么回事?”
吴婶从后院走过来,她已经查看院子好几遍,还是一脸狐疑。
“姑娘,后院狗洞那里到前院有许多蹄子印,不知谁家的狗子跑来了咱们家。”
后院墙下有一个狗洞,是之前家狗进出的。大头小时候也能用,长大后由于身子太肥钻不进去,那个洞也就成了摆设。
冯初晨去后院看狗蹄印,从狗洞口一直到前院青石板路,四串,也没有霍霍菜地里的菜和院子里的花草。
再看看家里的门,除了厨房的门缝大一些,其它门的缝隙都很小,塞不进这根人参。
她笑起来,“这个蹄子印不是狗的。再看看人参上的齿印,应该是那两只狼送来的。”
原主从小养狗,分辨得出狗蹄印和其它动物蹄印的区别。
王婶极是不可思议,惊叹道,“老天,那两只狼都成精了,知道送礼。还聪明得紧,知道塞进门缝里。”
吴三瞪大眼睛不可思议,“狼能那么聪明?会送礼物,还知道这里是救命恩人的家?”
吴婶惊得直叫,“天哪,天哪,天哪,噢,天哪……”
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王婶道,“都说狼的鼻子好使,定是闻味找来的。”
冯初晨倒不觉得很奇怪,自己都能穿越,碰到两只聪明的狼,还能找她接生,送礼什么的也算正常了。
她觉得,狼的感恩之心比她手里的人参还可贵。
万物皆有灵。
之前她以为不会再与那两只狼有交集,谁知它们却来了自己的家。
不知能不能再相见。
她嘱咐道,“这事万不要传出去。院子也暂时别扩建了,万一它们过来找不到家怎么办。”
本来想在院子后面加盖一进,也不加了。
吴三几人点点头。
若传出去,这个家隔三岔五就会有小偷光顾,那两只狼也危险。
晚饭后,王婶去赵里正家和冯长富家各送了一包红糖两斤猪肉,感谢他们对老宅的看顾。
特别是冯长富家,他们把花草和菜地照顾得非常好。
王婶回来说道,“冯长富说冯奇得罪了小混混,前些日子被打断了一条腿,花了好些钱也没看好,大夫说要瘸一辈子。该,老天有眼。”
冯初晨和吴三对视一眼。吴三花钱找人收拾冯奇,只有他们两人知道。
次日一早,几人摘了两大筐菜蔬回京城。
冯初晨把制药的赵师父请来宅子这边。
“我在村里收了一根人参,你看怎么样。”
赵师父拿着人参的手都是抖的,“老天,我制药三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老参,又大,又醇香绵长,上千年都不一定。
“哪怕根参断了,卖相不好,至少也能卖上千两银子。姑娘,这么好的参轻意不要卖,留着自家用,说不定能救命。”
冯初晨没想到会这么好。
这么好的宝贝当然不能卖。
想到冯不疾往年都是冬天病重,此时正值秋冬之际,是进补的好时机,冯初晨切了两片人参晚上炖一小罐鸡汤。
冯初晨喝了一碗,王婶参与了接生,也给她喝一碗。
剩下的给冯不疾喝,每天一碗能喝三天。
虽说小孩子不宜大补,关键时候补补还是有大用。
九月二十九,冯不疾休沐。
说好这天带冯不疾去明府拜见老国公和老太太。
冯初晨把小家伙打扮得漂漂亮亮,带上两食盒蛋糕和两篮子石榴去了明府。
先带他去正院给明夫人磕头,再奉上一盒蛋糕一盒石榴。
明夫人拉着冯不疾的手夸道,“好整齐的孩子。”
丫头端来四支羊毫笔、一个玉挂件做见面礼。
明夫人问了诸如多大了、读了哪些书等问题,冯不疾一一答了。虽然小脸红红,但口齿伶俐,落落大方。
明夫人很喜欢,笑道,“带去见老太太,老太太定会喜欢。她老人家天天想抱重孙子,可山月……唉。”
丫头冬梅带着冯不疾和木槿去了福容堂,冯初晨继续给明夫人治疗。
稍后冬梅回来笑道,“老太太极是喜欢冯少爷,拉着夸不停,还请冯大夫晌午去福容堂吃饭。”
不多时明山枫来了,他去给老夫妇请完安后来陪母亲。
他不好意思进卧房,就坐在侧屋大声跟明夫人说笑。熊孩子油嘴华舌,逗得明夫人直乐。
治疗完已是午时。
明夫人整理好衣裳,明山枫走了进去。
他给冯初晨作了个揖,“冯大夫医术精湛,我娘身体好多了,多谢。”
上次冯初晨看明山枫都是一晃而过,今天才认真看清楚。
明山枫长得非常像明夫人,白皙俊秀,齿白唇红,细皮嫩肉,就是太胖。
有些像前世电视剧里的唐僧哥哥,只不过年纪小一些,还要胖一些。
冯初晨暗乐,若他生在西游世界,肯定得众妖精垂涎。
冯初晨侧过身避开,“明二公子客气了。”
明夫人才发现明山枫脸上有块淤青,皱眉道,“又跟人打架了?说了你多少遍,少跟那几个小子混,偏不听。”
见明山枫走路有些瘸,又心疼道,“腿也被打瘸了?”
明山枫的嘴撅起来,“腿是祖父打的。他老人家说,我爹和二叔、三叔、大哥小时候打架从来没输过,只有我笨。
“他老人家怎么不想一想,我三叔读书没我好,还比我爱打架。”
另几个就不说了,他们读书也比他好。
明夫人恨铁不成钢,“不说别人,看看冯大夫,还是姑娘家,跟你一样大。人家于医术上已经有了大造诣,开了医馆,把弟弟也教养得好。
“你该学冯姑娘努力上进,更该效仿你大哥文武双全。整日跟那几个纨绔混,成何体统。”
明山枫顺势朝冯初晨作揖,“听娘的话,定以冯姑娘为楷模。”直起身咧嘴一笑,“学我大哥还是算了,明家有那么多武将,何须我这个废物。”
冯初晨说道,“明二公子谦虚了。明二公子是国之栋梁,小女子不敢当‘楷模’二字。”
明山枫笑着摆手道,“若我祖父听到你对我的夸奖,定会笑出鸭声。‘栋梁’二字与我无缘,有我爹、二叔、大哥当栋梁就够了。
“不瞒冯大夫,我喜欢美食。听如玉表哥说,你家的菜特别好吃,特别是黄金大排和黄金鸡米花、鱼香肉丸,比御膳房的菜还好吃。嘿嘿,改天我去你家吃饭。”
明夫人皱眉嗔道,“那么大个人,这话也好意思说出口。”
明山枫一本正经道,“品美食也是雅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改种说法,我去找不疾兄弟探讨学问。别看不疾兄弟小,很会拍马屁,祖父和祖母都喜欢他。”
冯初晨笑道,“欢迎。”
明夫人看看不争气的儿子,心中暗叹。
人家冯小哥才七岁,他还要去跟他去探讨学问……
半夏整理好银针,冬梅又带着冯初晨和半夏去福容堂。
冯不疾坐在老太太身边,一只手被老太太拉着,屋里说笑声不断。
冯初晨给老夫妇、定国公、夏姑太太见了礼,众人去西厢餐厅吃饭。
饭后冯初晨姐弟告辞。
老国公道,“容儿喜欢你们小姐弟,无事多来陪她说说话。”
明老夫人笑道,“好像你不喜欢似的。”
老国公狗腿道,“容儿都这么喜欢,我哪能不喜欢。”
上了车,冯不疾把老太太和夏姑太太送的见面礼给夏初晨看。
“这是老太太赏的砚台和四条油烟墨,这是姑太太赏的两支羊毫笔,都是一品斋出的。他们都很好,只有孔姐姐瞧不起人。
“她当着老国公和老太太的面对我笑得欢,一背过身就冲我翻白眼。哼,两面三刀。”
冯初晨笑道,“她瞧不起人,不理她便是。”
冯不疾拿出两条墨说道,“先生特别喜欢一品斋出的油烟墨,一般舍不得用,明天送他两条。”
冯初晨拎拎他的小耳朵,这孩子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