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贵神速的道理一户兵卫自然了解,他一方面发电报给孤军深入的三十八旅团,提醒他们此刻的处境,一方面从各地征集船支,准备渡江。
仅仅一天时间,一户兵卫就将附近所有能收集的船只都收集起来,渔船与小艇都在江岸边停靠着,步兵已经准备登船。
守在江岸的第二师也开始准备战斗,重机枪已经对准了江面。
在东瀛人刚刚出发的时候,第十九师团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炮火攻击,第二师的炮兵并没有进行炮火攻击。
直到第十九师团的渡江部队到达江面中央时,第二师的火炮开始对着江面轰击。
这个距离,哪怕是在江岸阵地的迫击炮都能够打到,一瞬间,一轮炮弹雨就下在了江面上。
无数的水柱在江面升起,大量渡船被摧毁。
有一些东瀛老兵直接跳下渡船,往回游去。
一户兵卫现在相当的火大,看着江面上密集的炮火和在水中挣扎的士兵,一户兵卫知道自己低估了国防军的火力。
随着炮火攻击刚刚结束,重机枪随即接替了炮弹的空缺,向着江面正在游泳的东瀛士兵扫射,江面开始出现一大摊红迹。
在第二次进攻发起前,一户兵卫已不再在乎陆军的荣耀了,请求海军派了两艘驱逐舰进入江面,准备提供炮火掩护。
海军听到第十九师团的请求,也不禁又是一顿嘲笑,但还是缓缓驶入了江面。
两艘海风级驱逐舰的到来让东瀛陆军这边士气大涨,一户兵卫随即准备发起第二波进攻。
在舰炮和炮兵联队的支援下,又有一个鬼子大队试图强渡江面了。
两艘军舰确实给国防军带来了不少麻烦,四门一百二十毫米主炮已经对准了国防军的江防阵地。
就在两艘军舰刚刚打出第一轮炮弹之际,要塞内国防军缴获的二百四十毫米大口径火炮和一百五十毫米火炮也开始开火了。
大量的水柱出现在东瀛驱逐舰的两旁。
驱逐舰山间号舰长山口兼治少佐惊呼。
“那帮该死的陆军马鹿难道是嫌弃帝国军舰太多了吗?为什么对方有重炮这么重要的情报没有通报。
让军舰和陆地炮兵阵地对轰,我一定要向军事法庭控诉陆军马鹿的欺诈!”
一户兵卫也是有些吃惊。
“难道要塞内的守军全部叛变了吗?为什么要塞失守后没有把重炮给摧毁。
是哪个该死的守在要塞里,我要亲手砍了他!”
再多的抱怨也没有用了,国防军将重炮藏起来就是为了这个时刻。
东瀛陆军隔着这道天险是很难过来的,但是如果有海军的舰炮援助,第二师还是很头疼的。
但是这下子好了,在附近的两艘驱逐舰都被调了过来,只要打掉这两艘,东瀛海军就要从其他地方抽调驱逐舰。
但是东瀛海军可能为了陆军的战斗全力提供火力支援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要打掉了这两艘军舰,哪怕东瀛海军从其他地方调派军舰来,也不会和这两艘一样莽撞了。
还没有等到两艘驱逐舰完成转弯,一枚二百四十毫米重炮炮弹就击中了其中一艘军舰。
整个军舰被击中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大量江水涌入,军舰开始缓缓下沉。
山口兼治看着自己身旁的军舰缓缓沉默,也不断催促加快转向。
但是没有什么用处,他们离要塞区太近了。
渤海海域已经数年没有华夏军舰的身影,导致他们的思想中根本没有什么谨慎的观念。
在他们看来,海军的军舰就是无敌的,国防军的潜艇又不可能深入江河,所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但是现实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重新修缮后的要塞成为了国防军封锁江面的利器。
大量的大口径火炮将两艘驱逐舰的活动范围封锁住了,山间号虽然躲过了几枚炮弹,但是幸运之神不会一直眷顾他。
一枚炮弹直接击中山间号的锅炉房,这就相当于为山间号判了死亡缓刑。
随着山间号凭借最后的惯性缓缓停下,山口兼治只能无奈地带着手下迅速跳入水中,省得为军舰陪葬。
随着两艘驱逐舰被击沉后,要塞的重炮调转炮口方向,全力轰击江面的渡江部队。
大量的木板出现在江面,东瀛鬼子在要塞内储存的没有爆炸的大口径炮弹存货可是还有不少。
以彼之弹,还之彼身。
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弹药储备,第二师的炮兵们一点都不心疼。
而且要塞内的大口径火炮基本都是有些过时的产物,现在的火炮技术日新月异,正是高速发展的时候。
东瀛主力师团都没有装备最新的火炮,别说这些二线要塞部队了。
甚至有些是十年前的产物,部队里只有之前在北洋服役的士兵才能够熟练操作这种老炮。
江岸阵地的重机枪不停地对着江面扫射,而步枪手则像打靶一样对着江面正在回游的东瀛士兵射击。
师团所属的炮兵联队由于划拨了一部分火炮给第三十八旅团,导致第十九师团的炮兵联队并不是满员的。
原本想为江上的士兵提供火力掩护的东瀛炮兵被国防军要塞炮兵给死死压制住,不得不无奈后撤。
一户兵卫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终于意识到,仅凭借手里的这些武器已经无法打到江面去。
鸭绿江大桥也被摧毁,这座联通东北和高丽的大动脉也被摧毁,大本营的问责必然少不了。
一户兵卫只能无奈地向第二十师团请求增援,并且向本土请求调集大口径火炮。
可是一户兵卫并不知道的是,第二十师团已经抽不出身来了。
高丽各地有组织的反抗越来越多,而且抵抗军也越来越能打,甚至出现了整个中队被消灭的情况,让第二师团大吃一惊。
大量矿山的解放使得高丽反抗军获得了大量的优质兵员,长期的高压政策使得高丽反抗军征兵极为顺利。
第二十师团在高丽被各地反抗军搞得焦头烂额,甚至一度想从本土申请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