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京城风起,种子为证
西域商队带着报告出发后,李家村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春播已近尾声,田地里的稻苗绿得发亮,土豆藤蔓爬满了垄沟,一派生机勃勃,可李阳的心总悬着。
这日午后,苏婉儿正在核对种子账目,忽然指着账本惊呼:“李阳,你看!这半年,周边十五个村子的粮食产量,平均涨了三成!”
李阳接过账本,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张村的麦种增产三成五,王庄的土豆多收了两窖,就连最贫瘠的乱石坡村,种了“耐旱三号”后也有了余粮。他忽然笑了:“这些数字,比任何报告都有说服力。”
话音刚落,村口传来马蹄声。不是西域商队,而是周先生带着两个穿锦袍的人,神色凝重地走进村。
“李阳,出大事了。”周先生拉着他避开人群,“丰裕号的后台不止刘通判,他们在京城有靠山!那份报告刚送到户部,就被压了下来,还反咬一口,说你‘私造器械,意图不轨’。”
穿锦袍的中年人上前一步,拱手道:“在下是吏部文书刘默,奉御史台李大人之命而来。李大人信得过周先生,让我来看看李家村的真实情况。但……”他压低声音,“刘通判的人已经快到了,说是要‘押解你进京问话’,其实是想半路灭口。”
李阳心头一震。他看向田埂上忙碌的村民,看向互助社院子里晾晒的种子,忽然握紧了拳头:“我不能走。我走了,这些种子怎么办?这些等着丰收的庄稼怎么办?”
“可留着更危险!”苏婉儿急得眼圈发红。
“有办法了。”李阳转身对刘默说,“劳烦先生带一样东西回京城——不是报告,是种子和账本。”他让苏婉儿取来三个陶罐,分别装满“耐旱三号”土豆、南疆香稻种和新培育的“抗虫麦种”,又把那本增产账册放进去,“告诉李大人,这些种子能让百姓多吃饭,这本账能证明李家村没说谎。至于‘私造器械’,让他派人来查,看看这些农具是害人的,还是救人的。”
刘默看着陶罐里饱满的种子,又翻了翻账册,眼神逐渐坚定:“好!我拼了命也把东西送到!只是……你怎么办?”
“我有种子当护身符。”李阳笑了笑,“他们敢动我,我就把丰裕号卖假种子、刘通判投毒的证据,全贴到州城墙上。他们要脸,朝廷也要脸面。”
送走刘默,李阳立刻召集村民:“刘通判的人要来了,想抓我去顶罪。但咱不躲,就站在地里等他们——让他们看看,咱种的庄稼有多好,咱的种子有多金贵!”
他让张木匠把所有新造的农具搬到晒谷场,脱粒机、播种器、龙骨水车一字排开,又让村民们把刚收的新粮铺在地上,黄澄澄的麦子、圆滚滚的土豆,堆得像小山。
傍晚时分,刘通判果然带着衙役来了,气势汹汹地冲进村:“拿下李阳!”
可当他们看到晒谷场上的粮食和农具,看到田地里望不到头的好庄稼,脚步竟不由自主地停住了。有个年轻衙役是农家出身,看着那饱满的麦穗,忍不住喃喃道:“这麦子……比俺家的强太多了。”
“愣着干什么?抓人!”刘通判厉声道。
“抓谁?”李阳站在粮堆上,举起手里的陶罐,“抓一个让百姓多打粮食的人?刘大人,你敢当着这些粮食、这些农具的面,说我‘意图不轨’吗?”
村民们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
“俺家今年多收了五担粮,全靠李阳的种子!”
“这些农具是俺们自己造的,咋就成了‘私造器械’?”
“要抓就抓俺们!俺们都用了这些种子和农具!”
衙役们被堵在中间,面面相觑,没人敢动手。刘通判气得发抖,却发现自己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这些金灿灿的粮食,比任何罪名都更有力量。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这次是快马加鞭的驿差,举着明黄色的旗子大喊:“京城急报!御史台李大人巡查州府,即刻到李家村!”
刘通判的脸瞬间变得惨白。
李阳站在粮堆上,望着天边的晚霞,忽然想起那颗被儿子埋在后山的土豆种。它顶开硬土,冒出嫩芽,如今已长成一片繁茂的土豆田。
他知道,种子的旅程还没结束。但只要这土地上还有人肯相信种子的力量,肯弯腰播种,就总有一天,能让真相破土而出,让公道洒满人间。
当晚,李稷捧着一碗新蒸的土豆,递到李阳面前:“爷,你看,这土豆又面又甜。”
李阳咬了一口,温热的香气在嘴里散开,带着阳光和泥土的味道。他笑了——这味道,就是希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