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的晨雾裹着鱼腥味,漫过插满界桩的湖面。界桩是新打的,松木还带着白茬,却已被豪奴用红漆刷上“宇文府”三个字,像一道道血痕,在雾中晕开模糊的边。老渔民周老汉的渔船被豪奴的快船撞了个洞,洞眼不大,却在船板上裂出蛛网般的纹,湖水顺着缝隙往里渗,打湿了他怀里的渔网——那是他用三年的鱼获换的新网,此刻正被对方的铁钩割破,银白的鱼群惊慌逃窜,鳞片在雾中闪着光,像碎银子撒进水里,转眼消失在界桩后。
“湖里的鱼,是水里长的,不是他家养的!”周老汉趴在船板上,指甲抠进木头的裂缝,声音被水汽泡得发哑。快船上传来豪奴的嗤笑,靴底踩着船帮,船身晃得厉害,有个恶奴举着鞭子,鞭梢的铁环叮当作响:“圈了就是咱家的!老东西,再靠近,打断你的腿,扔去喂鱼!”鞭子甩在水面,溅起的水花打在周老汉脸上,凉得像冰。他望着界桩后翻腾的鱼群,忽然想起儿子临终前说的话:“爹,这湖是活的,谁也圈不住。”
告状的文书堆在澈儿的案头,每张纸上都画着歪歪扭扭的界桩,旁边写着渔民的血指印,有些指印还晕着暗红,显是刚按上去的。最上面的那张,纸角缺了块,像是被人攥得太狠揉烂的,墨迹里混着泪痕,把“宇文府”三个字泡得发涨。他展开云梦泽地图,羊皮纸在灯下泛着黄,界桩圈出的水域用朱砂标着,比三个县城还大,像块暗红的疤,盖在原本该是鱼群洄游的水道上。
“传旨:拆桩,拿人,立碑。”澈儿的笔尖重重落在湖心岛的位置,墨点晕开,像滴进水里的血。他抬眼望向窗外,月光正照着庭院里的鱼池,锦鲤甩尾的涟漪碎了满池银辉。“碑要沉在水里,”他补充道,声音比墨汁还沉,“让鱼都知道,这湖是谁的。”
拆界桩那天,渔民们划着小船,跟着官船一起行动。船桨搅碎晨雾,露出水面下纠缠的水草,草叶间还挂着去年的鱼鳔,透明得像玻璃。斧头砍在木桩上,发出清脆的响,木屑飞溅,浸在水里的桩身带着青苔,滑腻腻的,像豪奴们终于露出的真面目。周老汉捞起一根被砍断的桩,上面“宇文府”三个字被水泡得发胀,红漆顺着木纹流淌,他狠狠踩了几脚:“让你再霸道!”踩碎的木片漂在水上,引来一群小鱼啄食,像给鱼群递了信。
鱼形界碑是整块青石凿的,花了三个月。石匠是从采石场请来的老手,据说年轻时也是渔民,刻鲤鱼时,总对着活鱼琢磨。碑顶的鲤鱼跃出水面,鳞爪分明,鱼鳍上的纹路比真鱼还细,尾鳍的弧度恰到好处,仿佛下一秒就要摆尾游进湖里。碑身刻“云梦泽官湖,万民共渔”,每个字都有巴掌大,刻工特意把字刻得深,说要让鱼都能看清。背面是禁私占的律法,条文末尾刻了行小字:“鱼有鱼路,民有民途,谁也拦不得。”石匠刻完最后一笔,往碑上泼了桶湖水,水珠顺着鱼鳞的纹路滑落,像鱼在流泪。
沉碑大典选在汛期,湖水涨得正满,浪头拍着船板,像在打鼓。巨舟载着石碑,缆绳绷得笔直,勒进船夫的肩膀,留下红痕。周老汉和百名渔民驾着小船,围着巨舟,手里都捧着刚捕的活鱼,银鳞在雾中闪闪烁烁。“等碑沉了,就把鱼放了,”周老汉对着鱼群念叨,鱼尾甩着他的手背,凉丝丝的,“告诉它们,家回来了。”有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把自己编的鱼形草绳系在碑顶,草绳在风里飘,像给鲤鱼添了条彩带。
石碑被铁链吊着,缓缓沉入水中。“咚”的一声闷响,水花溅起,打湿了周围人的衣襟,带着湖水特有的腥甜。鲤鱼碑顶没入碧波,只留碑身立在礁上,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阳光透过湖水,照在碑上的字,像给鱼群铺了条认字的路。有几条胆大的鱼,竟围着碑顶的鲤鱼转,嘴一张一合,像是在行礼。
“从此湖鱼属万民!”澈儿站在船头,玄色衣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声音越过浪涛,惊起一群水鸟,翅膀掠过水面,划出细碎的银线。“渔民凭渔引捕鱼,交税三成,其余归己——再不用看豪奴脸色!”他从官差手里接过渔引的样本,桑皮纸做的,上面印着条小鱼,盖着官府的红印,“这引,就是你们的护身符。”
周老汉第一个撒网,渔网沉入水中,网眼的大小是按规矩来的,能漏过小鱼苗。拉起时沉甸甸的,银白的鱼在网里蹦跳,溅出的水珠落在脸上,凉得像泪。他把鱼倒进船舱,忽然想起去年被豪奴抢走的鱼,那时他哭得像个孩子,如今鱼群撞在网底,力道足得像要把船掀翻,他却笑着抹起了眼泪,泪珠滚进湖里,立刻有鱼游过来啄,凉丝丝的尾鳍扫过他的手背。
宇文家的远房侄子被押来观礼,枷锁的铁环磨着他的脖子,留下红痕。他看着界碑沉入水中,脸色比湖水还青,挣扎着喊:“这湖是我家买的!有文书!盖了官印的!”官差按住他的头,往水里按:“你看清楚,湖里的鱼认不认你的文书!”水面上泛起气泡,一串接着一串,像鱼在嘲笑。周老汉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是三年前官府发的捕鱼证,边角都磨破了,却被他用桐油浸过,还能看清上面的字迹:“云梦泽渔民周守义,准予捕鱼。”“我们祖祖辈辈在这湖里讨生活,”他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水花都静了静,“你家的文书,是抢来的!”
渔民们开始分鱼,最大的那条被献给澈儿。他却让把鱼放回湖里,银鲤摆尾时,溅了他一靴底的水:“鱼是湖的,湖是百姓的。我来,是看大家能安心捕鱼,不是来吃鱼的。”鱼入水时,尾巴拍了拍他的靴底,像在道谢,转眼便没入深碧的水色里。
后来,云梦泽的鱼越来越多。有个小孩说,夜里看见湖心有光,像鲤鱼碑在眨眼,鱼群围着碑转圈,鳞光映得水面发亮,像是在行礼。周老汉知道,那是鱼也认了这新规矩——谁也不能把湖圈成自家的。他给孙子做了个鱼形的木哨,吹起来“呜呜”的,像大鱼在叫,每次撒网前吹三声,网网都能满载而归。
鱼形界碑在水里站了许多年,碑上的字被水浸得更清晰,苔藓在字缝里长,像给字镶了道绿边。每到捕鱼季,渔民们都会往湖心撒把米,算是给碑上的鲤鱼“喂食”。有人说,那鲤鱼真的活了,在月圆之夜会跃出水面,看看岸上的炊烟——那是百姓安稳度日的样子,比任何文书都管用。
澈儿后来再看云梦泽的舆图,原本的朱砂圈已经被淡墨涂掉,改成了细密的渔网点,像张巨大的网,兜住了满湖的鱼,也兜住了无数渔民的生计。他想起沉碑那天,周老汉说的话:“湖是活的,心也是活的,堵不得。”此刻窗外的鱼池里,锦鲤正衔着落在水面的桃花,慢悠悠地游,像在应和那句老话——水活则鱼肥,心畅则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