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随着你们大明将军器局的工匠也给编入匠籍,终身不得改行,虽然保住技术传承,却也让他们失去了创新和活力,不利于火器的发展。”
陈平说到这里,不由直摇头。
他对朱八八不满的原因,就有这点。
太过理所当然!
什么都想着千秋万代,仿佛自己比古人聪明一样,以为这里套个圈,那里加一道栅栏就能圈住自己想要的一切。
户籍不可变,法律不可变,狂妄自大地以为自己定下的规矩就是对的。
殊不知没等到外敌入侵,自己就先玩崩了!
这样的帝王,以陈平后世的眼光能看顺眼才怪了。
陈平仿佛是已经练成了肌肉记忆,讲课就讲课,可偏偏讲着讲着就开始数落朱元璋的不是,将他的各种看似合理政策贬低得千疮百孔,偏偏还让人无法反驳。
朱元璋在隔壁听着听着,脸色已经发黑了。
“咱就知道,这个陈平三句话离不了数落咱一顿,咱上辈子指定是欠了他百八十万两银子!”
“父皇您别生气,陈先生的脾气您是晓得的,而且他也是为了大明好啊。”
太子朱标只能勉强一笑,连忙安抚朱元璋的情绪。
他估摸着再这样下去,自家老爹的身体迟早要被陈平气出病来。
“这位嘴上当真是不饶人啊。”
徐达在一旁看得心里直摇头,忍不住心里面仔细过了一遍过往,想着应该没什么事情得罪隔壁的这尊大神。
‘应该不用跟老大哥那样被指着鼻子骂吧?’
徐达有几分庆幸地想到。
他不敢想要是自己也被人当众指着鼻子骂这骂那,面子会有多难看。
关键是陈平骂就骂了,杀不得打不得,软硬不吃,压根奈何不了他。
“咳咳,陈先生,父皇他们那边已经在和内阁商量改革户籍制度了,您所说的情况,应该都不会出现才对。”
朱棣想到这会儿父皇可能已经在隔壁“旁听”了,脸色无奈地解释道。
“哼,现在才知道改,要是早点改,大明经济还能早几年腾飞。”
陈平没好气的说道。
“先生先生,您还没有说完呢,火器的发展后面怎么样了?”
朱雄英看着话题有些跑偏,连忙开口提醒二人。
“既然要讲火器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你们大明如今对火器的开发和利用了。手铳、碗口铳、盏口铳,是如今大明军队使用火器的主流,根据体积、威力大小,适用于不同的战场和战术。”
陈平一边讲,一边将三种火器的数据列出。
手铳,长44厘米,重达二点五公斤,采用前装滑膛结构,配备木质枪托,射程范围可达80米,至于有效杀伤范围,别问,问就是一个看命。
碗口铳,因其铳口形似大碗得名,重达15公斤,口径11mm,可发射重约1一斤的石弹,威能相当不俗,但因为其重量和体积问题,不适合士兵携带,往往用于守城或者水战。
盏口铳是一种大小介乎于手铳和碗口铳之间的中型火器,可装填散弹或者小型爆炸弹,主要用于近距离的防御。
从这三个火器的发展就可以看出如今大明火器发展还是十分全面的,涵盖了进攻、阵地战和防御三个方面。
唯一欠缺的,无非就是技术革新了。
只是技术革新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手铳、碗口铳、盏口铳三种火器,其实也是代表大明未来火器发展的三个方向,碗口铳和盏口铳,代表着大威力、爆炸性的火器发展,只不过这类火器对士兵的专业素养要求高,使用和制造条件也更高,对于如今的大明来说,还不足以负担开发和生产的成本。”
陈平简单提了提三种火器的特点,随即直入正题。
大威力的火器固然令人欣喜,只是陈平很清楚这种军事研发,是需要时间和技术积累的。
等到技术爆炸的时候,几乎是自然而然就能将其造出来。
但是在初期的时候,就想要造出大威力的火器,那难度也就大了。
尤其是现在大明各种事情堆叠在一起,很难想象经济、政治、军事一起抓会是怎样一副手忙脚乱的景象。
所以陈平的方针很简单,与其什么都要,不如先集中一点进行突破,等到完成了这点积累,往后再继续就会很轻松了。
“先生的意思是,手铳才是大明未来发展的方向吗?”
朱棣问道。
“没错,你们想要改进火器,无非就是将一些缺点进行改进即可。”
陈平说道。
朱棣闻言脑海中浮现出手铳的模样和相关信息。
要说手铳作为火器,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是结构简单,形体较轻,口径较小,可以单人或者双人使用,使用场景广,战术安排更加灵活。
第二,不错的威力。
手铳可以发射多种弹丸,比如说石弹、铅弹和铁弹,在距离将近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具备一击击穿铠甲的能力,威能相当不俗。
第三个优点就是制作工艺越发成熟,每一件手铳差别很小,按照陈平给朱棣讲过的概念,那就是标准化、专业化。
至于缺点……
“手铳咱用着觉得还行啊,哪有什么缺点,这陈平不会是随口胡编的吧”
朱元璋皱了皱眉,想了想也没觉得有如此之多优点的火铳还有什么缺点。
“要说手铳的缺点,老臣还真就知道几个。”
朱标和李善长都没开口,说话的人是徐达。
朱标和李善长擅文,对于军事一道,了解虽然有,但是肯定是不如大明真正的战神徐达的。
“哦?都有什么缺陷?”朱元璋一挑眉,有些疑问地问道。
他是真没想过手铳有什么缺点,不是挺好用的吗?
“启禀陛下,这火铳用起来看似方便,但是缺点可不少,首先就是点火太过麻烦!需要自己用火捻或者烧红的铁条去引燃,风雨天根本没办法用,那火药一受潮就哑火,谁也没辙。”
听到这里,朱元璋也想起了过去打仗时候出现的一些状况。
的确是阴雨天气,手铳就没办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