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圣心疗养院锈蚀的铁门滴落,在林涛的警靴旁积成暗红色的水洼。他抬手推开吱呀作响的门扇,霉变空气裹着某种化学试剂的酸味扑面而来,像是有人把福尔马林和腐烂的橘子一起塞进了他的鼻腔。
\"地下二层。\"秦越的紫外线手电扫过斑驳的指示牌,塑料外壳下露出1998年的生产日期,\"病历档案室应该就在——\"
\"等等。\"林涛突然按住同伴的肩膀。他的鞋尖悬在一滩反光的液体上方,手电光束下,粘稠表面漂浮着几片灰白色碎屑。蹲下身时,他认出了那是人类指甲的半月形残片,边缘呈现被化学腐蚀的锯齿状。
秦越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强碱溶液...和上个月福利院焚尸案用的同一种。\"他的镊子夹起碎屑时,走廊深处突然传来金属碰撞的声响,像是有谁踢翻了手术托盘。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摸向配枪。林涛的指尖触到枪柄时,一阵刺痛从太阳穴炸开——又是那个该死的ptSd症状。恍惚间他听见孩童的哭喊声在走廊回荡,但秦越紧绷的侧脸显示他什么都没听到。
\"分头找。\"林涛压低声音,指向右侧标有\"处置室\"的房门。门把手上缠绕着已经氧化变黑的红绳,与张薇公寓浴室镜框后的装饰绳结如出一辙。
处置室里的铁床扭曲成诡异的角度,仿佛有千斤重物曾将其压垮。林涛的战术手电扫过墙壁,突然在霉斑与蛛网间捕捉到一片异常的平整区域。凑近时,他的呼吸凝滞了——整面墙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姓名,其中\"陆文渊\"三个字被反复凿刻,最深的一道划痕里还嵌着暗褐色的碎屑。
\"人体组织。\"秦越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他的检测仪正对着划痕发出蜂鸣,\"和陆教授书房的裁纸刀上提取的dNA同源。\"他的光束突然停在墙角,那里蜷缩着个发霉的泰迪熊玩偶,左眼纽扣脱落的位置露出微型摄像头的反光。
林涛用证物袋裹住玩偶时,一块锈蚀的铭牌从填充物里掉出。借着微光,他们辨认出\"7号\"这个数字,背面用指甲刻着歪歪扭瘦的\"杨\"字。
\"镜面计划...\"秦越突然拽开铁床下的暗格,泛黄的病历残页雪花般散落。他抓起一张印有红十字标记的纸页,紫外线灯下浮现出被水渍晕染的实验记录:\"11月7日,7号受试者海马体电击后出现人格融合迹象...主体人格(陆)开始模仿镜像人格(杨)的笔迹...\"
林涛的指尖突然颤抖起来。他正对着的那页记录显示,实验后期受试者会产生\"幻肢痛\",总抱怨不存在的右手伤口在流血——而陆铭上周审讯时,确实无意识地揉搓着完好的右腕。
\"看这个。\"秦越从文件堆里抽出一张合影。照片里年轻的陆文渊站在中央,身后穿白大褂的助手们像苍白的人墙。林涛的瞳孔骤然收缩——最左侧那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眉眼间与现在的陆铭有七分相似。照片底部烫金的\"1998年度先进团队\"字样下方,有人用红笔圈出了这个助手胸牌上的名字:杨振。
\"火灾报告。\"秦越翻出粘在一起的剪报,头条照片里焦黑的建筑框架像具被解剖的骷髅,\"2001年3月16日,圣心疗养院西翼因电路老化失火,造成7死12伤...\"他的声音突然哽住,报道边缘的死者名单里,\"杨振\"的名字被反复描画,墨迹渗透了纸背。
林涛的鞋底突然打滑。他低头看见自己踩在片湿滑的瓷砖上,鞋印纹路与张薇案发现场提取的样本完全吻合。但更令他毛骨悚然的是——这片区域明显被人精心清洁过,唯独留下这个完整的足迹。
\"有人在引导我们。\"林涛的战术匕首挑开相邻的瓷砖,下面压着张烧焦的x光片。对着光线,能看出是个孩童的颅骨影像,左颞叶位置嵌着个微型电极的阴影——与陆铭去年体检报告的异常钙化点位置重合。
暴雨突然倾盆而下。雨点砸在铁皮屋顶的声响如同万马奔腾,走廊尽头的窗户被狂风吹开,碎玻璃像钻石般撒了一地。秦越正要上前关窗,一道闪电劈亮整个地下室,刹那间,他们看见对面墙上用血锈写着几个大字:\"他们都在镜子里\"。
温度骤降。林涛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他的太阳穴又开始突突跳动。这次幻听更加清晰,是个男孩带着哭腔的絮语:\"杨医生说我才是好孩子...爸爸为什么不要我...\"声音飘忽如同从很深的水底传来。
\"你听!\"林涛抓住秦越的手腕,却见对方困惑地摇头。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震动,匿名彩信里是陆铭在审讯室的监控截图,有人用红色箭头标注了他的太阳穴,旁边写着:\"替罪羊的电极还在工作\"。
书架后方传来重物倒塌的闷响。林涛举枪冲过去时,只看见一排倾倒的档案柜,灰尘在光束中飞舞如微型星系。但最底层的柜门微微颤动,露出截崭新的红绳——与之前发现的氧化绳索不同,这根绳结还保持着鲜艳的猩红色。
\"有人刚来过。\"秦越捡起柜门边沿的半枚指纹,新鲜得连灰尘都没来得及覆盖。他的镊子拨开柜内堆积的文件夹,露出个用防潮布包裹的金属盒。盒盖开启的瞬间,林涛闻到了那股熟悉的苦杏仁味——氰化物,与张薇胃内容物检测出的毒剂同源。
金属盒里整齐码放着二十年前的报纸,每份都用工整的剪报手法处理过。秦越展开最上面那份《晨报》,1998年11月8日的头条赫然是:《知名心理学家陆文渊获\"镜面认知\"研究突破》。报道配图中,陆文渊搂着童年陆铭的肩膀,但男孩的眼神空洞得像个被掏空的玩偶。
\"看这里。\"林涛的指尖停在报纸边缘的边栏新闻:《福利院儿童离奇死亡案告破》,报道称死者右手掌纹与三个月前失踪的7岁男童匹配。但诡异的是,这则新闻被人用红笔划掉,旁边贴着从医学杂志上剪下的手掌解剖图,标注着:\"指纹移植术后三个月可见排斥反应\"。
秦越的检测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他在报纸夹层里发现了微量放射性物质,同位素特征与疗养院旧x光机使用的造影剂一致。当他们抖开最后一份报纸时,一张便签纸飘落,上面打印着:\"证据越完美,真相越肮脏\"。
返程时轮胎爆裂的声音像声枪响。林涛下车查看,发现左前轮扎着枚造型古怪的图钉——与证物科记录的、张薇公寓楼下收集的图钉属于同一批次。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挡风玻璃上粘着张泛黄的照片,画面里年轻的杨振正在给病床上的男孩注射,而床头卡姓名栏被血渍覆盖的位置,隐约可见\"陆铭\"的残笔。
照片背面新鲜的墨迹还未干透:\"你以为的加害者,不过是另一个受害者\"。林涛的指尖蹭到些微粘稠液体,嗅闻时有淡淡的铁锈味——不是墨水,是真正的人血。
深夜的证物室亮如白昼。林涛将今天的所有发现铺陈在灯光下,紫外线照射显示,疗养院墙上的刻痕与陆铭书房抽屉底的划痕使用同种锯齿状工具。而更关键的证据来自气相色谱仪——红绳上提取的皮屑与杨振留在病历卡上的dNA高度吻合,但这个本该死于二十年前的人,皮屑代谢物却显示其近期仍在服用抗凝血药物。
\"物理上不可能。\"秦越盯着显微镜,\"除非...\"他的话音被突然响起的传真机打断。法医室发来的补充报告显示,张薇指甲里的棉纤维经过重新检验,发现其染料成分包含2005年才上市的新型固色剂。
林涛的咖啡杯停在半空。所有线索在脑海中碰撞重组:完美匹配的鞋印、刻意保留的指纹、年代错乱的物证...就像有人精心布置了指向陆铭的证据链,却又不经意暴露出时间线上的矛盾。
他抓起那张医护人员合影,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杨振的耳垂。黑痣的位置、形状与浴室镜中倒影完全一致,但当他翻到照片背面时,一行褪色的钢笔字突然映入眼帘:\"镜像测试第47次,主体开始混淆左右方向\"。
窗外又响起雷声。林涛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幻听中孩童的哭声与陆铭在审讯室的嘶吼渐渐重叠:\"镜子吃人...他们都在镜子里...\"他猛地拉开证物柜,取出从陆铭公寓收缴的蓝宝石袖扣——紫外线灯下,宝石内侧的刻痕组成了个精巧的数字:7。
传真机再次自动启动。缓缓吐出的纸张上只有一行打印字:\"你终于看见我了,林警官。\"墨迹未干的纸面倒映出证物室的灯光,而在那片扭曲的光斑里,林涛分明看见自己身后站着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左耳垂上的黑痣像滴凝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