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荧光灯管嗡嗡作响,像一群困在玻璃罩里的蜜蜂。
林涛盯着显微镜下的纤维样本,眼球因长时间聚焦而酸涩发胀。那些细如发丝的蓝色纤维在冷光下呈现出诡异的金属光泽,与陆铭衬衫上的棉麻混纺截然不同。
\"看这个横截面。\"秦越的声音从右侧传来。她调整物镜倍数,显示屏上的图像骤然放大,\"现场提取的纤维有熔融痕迹,像是被高温灼烧过。\"
林涛直起腰,后颈的肌肉因久坐而僵硬。窗外暴雨未歇,雨滴在玻璃上炸开成蛛网状的水痕。三天了,自从在\"时光褶皱\"书店发现那本残缺的心理学专着,他的耳鸣就没停过。
\"所以袖扣上的纤维不是来自案发现场?\"
\"不仅来源不同,附着方式也蹊跷。\"秦越敲击键盘调出对比图,\"如果是正常佩戴产生的摩擦纤维,应该呈现规律性分布。但这些——\"她指向屏幕上散乱的红色标记,\"像是被人为揉搓上去的。\"
林涛的指尖无意识敲打着桌面。节奏越来越快,直到秦越一把按住他的手腕。
\"你指甲缝里有东西。\"
他低头看去,右手食指指甲边缘嵌着一点蓝色碎屑——和书店书架上的涂料一模一样。秦越用镊子取下碎屑放入试管,滴入试剂后液体立刻变成浑浊的靛蓝色。
\"聚酯纤维涂料,常用于装修工程。\"她晃动着试管,\"和张薇指甲缝里的成分一致。\"
林涛突然站起身,椅子在地面刮擦出刺耳声响。他的影子在实验室白墙上分裂成两道,一道静止,一道随着他急促的步伐剧烈晃动。
\"有人故意把袖扣塞进死者手里。\"他抓起外套,\"纤维不是佩戴残留,而是事后沾上去的。\"
秦越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科学只讲证据,不负责破案。\"
\"那就给我更有力的证据。\"林涛停在门口,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在地,\"证明陆铭是无辜的。\"
\"或者证明他是共犯。\"秦越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反射着冷光,\"别忘了,他父亲当年主持的'镜面计划',核心就是人格模仿。\"
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林涛半边脸庞。他的颧骨在强光下显得异常锋利,像被刀削过的岩石。
\"时光褶皱\"书店的木门比三天前更加倾斜,门轴发出垂死般的呻吟。
林涛跨过门槛时,挂在门楣上的铜铃竟没有响。柜台后的白发老人依旧捧着那本泛黄的书,仿佛三天来从未移动过。书店里弥漫着纸张霉变的气息,混合着某种若有若无的腥甜——像是铁锈,又像是干涸的血。
\"警察。\"林涛亮出证件,\"需要再看一下监控死角的位置。\"
老人缓缓抬头,浑浊的眼球转动着:\"摄像头坏了。\"
\"我知道。\"林涛走向心理学专区的书架,\"我只想知道,案发前一周有没有人频繁出入这个角落。\"
老人突然咯咯笑起来,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又走。\"他枯枝般的手指划过书脊,\"像这些书一样,来了又走。\"
林涛蹲下身检查最底层的书架。木质隔板上有几道新鲜的刮痕,像是金属物品反复摩擦留下的。他掏出证物袋里的袖扣照片比对——刮痕间距与袖扣的卡扣宽度完全吻合。
\"这里原来放着什么?\"
\"书。\"老人诡秘地眨眨眼,\"或者不是书。\"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耳鸣又开始了,尖锐的噪音中夹杂着模糊的人声。他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手指沿着书架边缘摸索——在第三块木板背面,触到了一片黏腻的胶状物。
透明胶带,上面粘着两根亚麻色纤维。
\"有意思。\"老人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呼吸带着陈腐的烟草味,\"那个人也喜欢摸那里。\"
林涛猛地转身:\"什么人?\"
\"戴帽子的。\"老人比划着左眼角,\"这里有道疤,像这样——\"他枯瘦的手指在脸上划出狰狞的曲线。
林涛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周小雅\"三个字,来电背景是她和陆铭的合照——拍摄于圣心疗养院旧址改建的公园。
\"林警官...\"电话那头的女声带着不自然的颤抖,\"陆铭收到过一个包裹...\"
背景音里传来金属碰撞的脆响,接着是周小雅急促的喘息。林涛握紧手机:\"周小姐?你还好吗?\"
\"我不能在电话里说...\"她的声音骤然压低,\"那些照片...陆文渊的...\"
一声刺耳的电流杂音后,通话突然中断。
林涛回拨三次都是忙音。书店的灯光忽明忽暗,他的影子在书架上分裂又重合。老人不知何时回到了柜台,正用放大镜观察着什么。
\"她提到了照片?\"老人头也不抬地问。
林涛浑身绷紧:\"你怎么知道?\"
老人从柜台下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边缘已经泛潮:\"昨天有个戴帽子的人来寄这个,说是要给'查案的朋友'。\"
信封没有封口。林涛抽出里面的东西——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拍摄于圣心疗养院门前。二十年前的陆文渊站在中央,身旁的年轻助手微微侧头。即使在褪色的相纸上,也能看出助手与陆铭惊人的相似。唯一的不同是助手左眼角有一道疤,而他的胸牌上写着:
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一行小字:
雨水顺着公寓楼的外墙管道奔涌而下,在排水口形成浑浊的漩涡。
林涛站在自家门前,钥匙悬在锁孔前迟迟未动。门缝下的光影有细微变化——他出门前特意夹在门框的便签纸不见了。
他缓缓抽出配枪,侧身用肩膀顶开门板。
客厅里弥漫着陌生的柑橘调香水味,混合着雨水的腥气。茶几上的案件资料看似原封不动,但林涛立刻注意到文件夹角度的变化——有人翻动过,而且很专业,戴了手套。
笔记本电脑还开着,屏幕保护程序是不断变换的几何图形。林涛碰触触控板,显示器亮起的瞬间,一封新邮件自动弹出。
没有发件人,没有主题,只有一段十秒的视频附件。
他点击播放。
画面剧烈晃动,像是手持拍摄。镜头扫过一个昏暗的房间,墙上贴满报纸剪报和照片。在画面中央的桌子上,摆着一个透明密封袋——里面是两枚银色袖扣,边缘刻着\"Lm\"。
视频最后三秒,镜头突然转向一面镜子。反射出的不是拍摄者,而是一个戴鸭舌帽的模糊身影,正对着镜子举起左手。
手腕内侧有个数字纹身:**7**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耳鸣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窗外的雨声。三年前那个血色的傍晚又浮现在眼前——搭档倒在血泊中,手指着镜子,嘴唇蠕动着说出最后两个字:
他猛地合上电脑。显示屏的蓝光熄灭的瞬间,余光瞥见阳台窗帘的异常晃动——不是风吹的,是有人刚刚松手。
林涛无声地滑向阳台,枪口挑开窗帘。
空无一人。
湿漉漉的窗台上,留着半个带泥的鞋印。鞋码约42,前掌压力分布显示体重在70公斤左右。窗框外侧粘着一根亚麻色纤维,在雨中微微颤动。
手机在这时响起。秦越的名字跳动着,背景音里是实验室特有的机械嗡鸣。
\"纤维比对结果出来了。\"她的声音罕见地紧绷,\"袖扣上的聚酯纤维与张薇指甲缝里的完全一致,但——\"
\"但什么?\"
\"这些纤维表面检测到微量的二甲基亚砜。\"秦越停顿了一下,\"一种常用于皮肤外用药的溶剂。\"
林涛的视线落在窗台的鞋印上。他突然明白为什么现场没有陌生dNA了——凶手穿着医用防护服,就像...
就像圣心疗养院的医护人员。
暴雨中的城市像被浸泡在显影液里的底片,霓虹灯在积水中扭曲变形。
林涛再次翻开那本从书店带回的心理学专着。被撕去的封皮下,扉页用红笔写着《镜像神经元与行为模仿研究》。第137页被人反复折叠,章节标题是《人格镜像化移植的临床实验》。
书页边缘布满了指甲掐出的凹痕,像是阅读者承受着巨大痛苦。在描述\"记忆植入\"的段落旁,有人用红笔潦草地写着:
墨迹已经氧化发黑,但依然能看出书写时的剧烈颤抖。林涛的指尖抚过这行字,突然在下一页摸到一块凸起——
有人将一张照片黏在了书页之间。
撕下的瞬间,林涛的呼吸凝固了。
照片上是年轻的陆文渊正在给一个受试者做脑部扫描。受试者躺在仪器中,左眼角的疤痕清晰可见。而站在观察窗外的,是二十年前的陈志刚——现任刑侦队长,当时还穿着圣心疗养院的安保制服。
照片背面是疗养院的实验记录:
落款日期是2003年4月17日——圣心疗养院火灾前三个月。
窗外的雨声忽然变得遥远。林涛的耳鸣达到顶峰,尖锐的噪音中,他仿佛听见无数个声音在重复同一句话:
电脑屏幕自动亮起。那封匿名邮件再次弹出,这次只有一行字:
配图是一张圣心疗养院废墟的航拍图,焦黑的建筑轮廓在月光下像一张咧开的嘴。而在废墟中央,有人用红笔画了个鲜红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