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春雨浸润着长安城外的官道,新铺就的石板路面泛着湿润的光泽。一队载满丝绸的牛车缓缓前行,车轮在平整的路面上几乎没有发出声响。
\"东家,前面就是新修的驿站了。\"年轻的车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指着远处青砖灰瓦的建筑。
老商人王福生捋着花白胡须,满意地点点头:\"好啊,咱们就在那儿歇歇脚。听说这驿站还管热水热饭,价钱也公道。\"
驿站院内,几株新栽的梨树正开着洁白的花朵。身着青色官服的张巡正在核对簿册,见商队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老丈从长安来?路上可还顺利?\"
王福生拱手还礼:\"托陛下的福,这新修的官道走起来又快又稳当。老朽行商四十载,头一回见这么好的路。\"
张巡笑着引众人入内:\"陛下特意吩咐,各驿站都要听取商旅意见。老丈若觉得哪里还需改进,尽管提来。\"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位绯袍官员带着几个随从匆匆下马,正是奉旨巡查的刘县令。
\"张县尉,驰道养护得如何?\"刘县令一边拍打袍角尘土一边问道。
张巡恭敬禀报:\"回大人,前日春雨后,下官已命人疏通了所有排水沟渠,路基完好无损。\"
刘县令满意地点头,转向王福生:\"老丈走这条路,可觉得哪里还需要改进?\"
王福生想了想:\"回大人,若能在险要处多设几个避雨亭...\"
\"记下来。\"刘县令立即对随从吩咐,\"明日就安排工匠在十里坡和鹰嘴崖各建一座。\"
驿站内渐渐热闹起来。几个来自江南的茶商正在讨论新到的货品,两位进京赶考的举子对坐弈棋,角落里还有个波斯商人小心翼翼地品尝着新沏的龙井。
\"这驿站修得真不错。\"王福生啜饮着热茶感慨,\"比从前那些破草棚强多了。\"
张巡笑道:\"老丈有所不知,这驿站图纸是陛下亲自审定的。说是既要实用,又要让往来行人感到舒适。\"
午后,王福生的商队继续上路。平坦的驰道上,牛车行进速度比往日快了一倍不止。老商人望着路边新栽的杨柳,忽然对车夫说:\"小子,你可知道,老汉我年轻时运货去洛阳,要走整整半个月。如今有了这驰道,五六日就能到了。\"
车夫好奇地问:\"东家,您说陛下为何要费这么大功夫修路啊?\"
王福生眯起眼睛:\"老汉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过不少达官贵人。像陛下这样真心为百姓着想的,还真是头一回见。\"
与此同时,长安城太医署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医术交流正在进行。晋阳公主身着素雅衣裙,正向数十位医者讲解新编的《急救手册》。
\"诸位请看,这是改良过的止血法。\"她熟练地在模型上演示着,\"孙真人说,压迫止血时要注意避开主要经脉...\"
前排几位深目高鼻的胡医认真记录,不时提出疑问。一位波斯医师举手问道:\"公主殿下,若是箭伤入腹,该如何处置?\"
晋阳公主从容应答:\"这要分三种情况...\"她条理分明的讲解,引得众人连连点头。
交流结束后,小公主留下几位胡医,虚心请教他们家乡的疗法。大食医师展示了一种用骆驼刺治疗腹痛的偏方,天竺僧人则演示了独特的按摩手法。
\"殿下如此虚心向学,实在令人敬佩。\"大食医师由衷赞叹。
晋阳公主浅笑:\"医者仁心,本就不分国界。若能多学得一方一术,或许就能多救一人性命。\"
夕阳西下时,李承乾微服来到太医署接妹妹回宫。见她还在一丝不苟地整理笔记,不由心疼道:\"兕子,该歇息了。\"
小公主抬头,露出明媚的笑容:\"皇兄稍等,我把这个药方整理完就好。孙爷爷说,早一天刊印,就能早一天救人。\"
李承乾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妹妹专注的侧脸。曾几何时,那个缠着他讲故事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济世救人的医者。
离开太医署,兄妹二人沿着安上门大街缓步而行。沿途商贩正在收摊,见皇帝和公主经过,纷纷跪拜。李承乾温和地让他们起身,还买了串糖葫芦给晋阳公主。
\"皇兄,你看。\"小公主突然指向路边一家灯火通明的店铺,\"那是新开的印书坊吧?这么晚了还在忙活。\"
走近一看,果然是官办的\"集贤书局\",里面十几个工匠正在排版印刷。掌柜认出皇帝,慌忙迎出来:\"不知陛下驾到...\"
\"无妨。\"李承乾摆手,\"印的什么书?\"
\"回陛下,是《齐民要术》增订本。魏征大人亲自作的序,说要尽快发往各州县。\"
晋阳公主翻看校样:\"这插图比旧版精细多了。\"
\"是阎立德大人请将作监的画师重新绘制的。\"掌柜解释道,\"说是要让不识字的老农看图也能明白。\"
回宫路上,兄妹二人遇到巡街的金吾卫将军秦琼。老将军虽已须发皆白,但腰板笔挺,见了皇帝便要行礼。
\"秦将军不必多礼。\"李承乾连忙扶住,\"夜里风大,您该多添件衣裳。\"
秦琼爽朗一笑,从怀中取出一个小木匣:\"这是老臣家传的伤药配方。听闻公主在编医书,或许用得上。\"
晋阳公主郑重接过:\"多谢秦将军。我正打算在《军中急救》里增补外伤篇呢。\"
次日朝会上,李承乾端坐龙椅,环视殿中文武百官。户部尚书崔敦礼率先出列奏道:\"陛下,今春各州县常平仓存粮充足,可保青黄不接时平稳过渡。然陇右道数州因去年旱情,仍需调拨粮食。\"
李承乾微微颔首:\"着即从江南调粮二十万石,经新修驰道运往陇右。另免受灾州县今年三成赋税。\"
工部尚书阎立德紧接着禀报:\"京洛驰道全线贯通后,商旅往来较往年增加五成有余。臣请扩建沿途驿站,增设货栈。\"
\"准奏。\"李承乾转向兵部尚书,\"侯爱卿,边境军情如何?\"
侯君集拱手答道:\"托陛下洪福,吐蕃自和亲后未再犯边。然近日探马来报,大食在东境增兵,恐有异动。\"
李承乾目光一凝:\"传旨安西都护府,加强戒备。另派使者联络波斯,共商对策。\"
魏征此时出列,手持奏章:\"陛下,老臣有本要奏。近日查得河北道数州县官员借修驰道之名,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
殿中顿时一片哗然。李承乾面色沉了下来:\"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魏征肃然道,\"老臣已命御史台彻查,这是详细奏报。\"
李承乾接过奏章细看,眉头越皱越紧。良久,他沉声道:\"传旨:即刻革除涉事官员,追缴赃款,按律严惩。另派钦差巡视各道,严防此类事件再发。\"
大理寺卿出列问道:\"陛下,若涉事官员中有世家子弟,当如何处置?\"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承乾斩钉截铁,\"朕不管他出身哪家,但凡鱼肉百姓者,必严惩不贷!\"
朝堂上一片肃然。片刻后,礼部尚书奏道:\"陛下,波斯使者携国书至,请求增开通商口岸。该如何回复?\"
李承乾略作思索:\"准其在广州、泉州增设商馆。然须遵守大唐律法,按章纳税。\"
朝议持续至午时,李承乾又接连处理了科举改革、军械更新、水利兴修等多项政务。退朝后,他留下几位重臣在政事堂继续商议。
\"陛下,\"房玄龄忧心忡忡地说,\"老臣担心大食与吐蕃暗中勾结。若两国联手犯境,恐边关不稳。\"
李承乾点头:\"房公所虑极是。朕已命李泰加强海军,随时准备驰援安西。\"
魏征补充道:\"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近日查处的贪腐案中,涉事官员多与世家大族有牵连。若不加以遏制,恐生祸端。\"
\"魏公所言极是。\"李承乾沉思片刻,\"传朕旨意:即日起,各州县官员任免需经吏部严格考核,不得以门第取人。另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给寒门子弟更多机会。\"
崔敦礼犹豫道:\"陛下,此举恐招致世家不满...\"
\"朕意已决。\"李承乾坚定地说,\"为政之道,首在用人。若因循守旧,何来革新?\"
众臣见皇帝态度坚决,纷纷领命。议罢政事,李承乾忽然问道:\"诸位爱卿,可知民间对驰道修建有何议论?\"
阎立德笑道:\"回陛下,百姓交口称赞。老臣昨日遇见几个老农,说有了驰道,进城卖粮再不用半夜起身了。\"
李承乾面露欣慰:\"这就好。民生多艰,朕只愿为百姓做些实事。\"
离开政事堂,李承乾前往太医署看望晋阳公主。小公主正在指导女弟子辨识药材,兴奋地拉他去看新设的\"番药圃\"。
\"皇兄你看,这是大食来的曼陀罗,这是波斯传来的香附子...\"她如数家珍地介绍,\"孙爷爷说,等这些药材适应了长安水土,就能为百姓省下不少药钱。\"
李承乾轻轻拂去妹妹鬓角的泥土:\"兕子长大了。记得你小时候最怕吃药,如今倒成了小神医。\"
\"还不是皇兄总受伤。\"小公主嘟囔道,\"那年你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了三天,可把我吓坏了...\"
正说着,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李泰从岭南派人送来的贝壳到了,足足三大箱。晋阳公主欢呼一声,像个普通小姑娘般跑过去翻检。李承乾看着她雀跃的背影,忽然想起那个在病榻前为他落泪的小女孩。时光荏苒,所幸亲情如初。
傍晚,李承乾陪太上皇在太液池畔散步。老皇帝指着远处几个垂钓的老臣:\"瞧,玄龄、如晦他们又在偷闲了。\"
李承乾会意,吩咐准备钓具,父子二人悄悄加入。房玄龄见太上皇和皇帝亲临,手一抖,刚上钩的鱼又跑了,惹得众人哄笑。
\"今日不论君臣,只叙家常。\"太上皇笑呵呵地说,\"承乾,去把兕子也叫来,那丫头最近太用功了。\"
不一会儿,晋阳公主匆匆赶来,手里还捧着个药罐:\"父皇,儿臣新配的养心丸...\"夕阳下,三代人的影子在池边拉得很长很长。
夜幕降临,太极宫灯火通明。李承乾伏案批阅奏章,忽然闻到一阵香气。抬头一看,晋阳公主端着食盒站在门口,身后跟着高阳公主和房遗爱。
\"皇兄,我们带了些点心来看你。\"小公主笑着说,\"高阳姐姐新研制的胡麻饼,可香了。\"
四人围坐闲谈,说起儿时趣事,笑声不断。夜深人静时,李承乾独自登上宫墙。俯瞰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他的目光温柔而坚定。
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城里,有他挚爱的亲人,有肝胆相照的臣子,更有千千万万安居乐业的百姓。这就是他誓死守护的一切。
春风拂过宫墙,带来远处坊市的笑语欢声。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仿佛听到了盛世长歌正在这片土地上回荡。而这歌声,必将传颂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