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深秋的太极宫,铜炉里的龙脑香混着血腥气在空气中弥漫。六岁的李承乾蜷缩在寝殿锦榻上,额角缠着浸血的白纱,右耳后狰狞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三日前玄武门那场厮杀的惨象,像毒蛇般盘踞在他意识深处——箭矢破空的尖啸、染血的玄甲、还有皇叔李元吉那张扭曲变形的脸,都在噩梦中反复纠缠。
陈轩在剧痛中睁开眼,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药香。雕花帐幔上金线绣的蟠龙张牙舞爪,身下的檀木床榻冰凉刺骨。他想要抬手,却发现右臂缠着层层白布,钻心的疼痛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是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场景,而是某个陌生的古代宫殿。
\"太子殿下醒了!快通知陛下和娘娘!\"宫女尖利的嗓音刺破寂静。陈轩这才惊觉,融合的记忆如潮水涌来,自己竟穿越成了玄武门之变后重伤的大唐太子李承乾。原主的人生片段与他的现代认知在脑海中激烈碰撞。他看见年幼的李承乾在秦王府嬉戏,看见李世民将他抱上龙】桌椅教他写字读书,也看见史料里记载的那个因谋反被废的落魄太子。
\"我的儿!\"熟悉的凤纹翟衣扫过门扉,长孙皇后踉跄着扑到榻前,珍珠钗环在剧烈的喘息中叮当作响。她颤抖的手抚过陈轩苍白的脸颊,泪水砸在他未愈的伤口上:\"都怪母后,没护住你......\"
李承乾望着眼前梨花带雨的美人,喉咙发紧。历史上以贤德着称的长孙皇后,此刻只是个满心自责的母亲。他强撑着露出孩童特有的懵懂笑容,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作为历史系博士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地记得接下来要发生的事:贞观十年皇后病逝,太子因谋反被废,魏王李泰因谋储且不念兄弟之情被废,大唐在李治手中险些改朝换代。而这具身体的原主,正是这一连串悲剧的重要角色。
明黄色龙袍裹挟着寒气掀帘而入,腰间的螭纹玉佩还在轻轻摇晃。李世民剑眉紧蹙,却在看到榻上幼子的瞬间,眼底的肃杀化作漫天温柔:\"乾儿感觉如何,身上可有哪里不适?\"
帝王的声音低沉如洪钟,却带着小心翼翼的颤抖。李承乾望着那张只在课本上见过的脸,真实得令人战栗。此刻的李世民刚经历手足相残的腥风血雨,却将最柔软的一面留给了这个受惊的孩子。
\"父......父皇......\"李承乾努力让声音带着幼童的呜咽,\"好多人在打架,都是血,到处都是尸体,乾儿怕......\"话出口时,他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知道,此刻的脆弱是保护色,唯有让李世民放下戒心,才能为未来争取生机。
李世民单膝跪在榻前,玄甲的冰凉蹭过陈轩的指尖。他伸手将儿子搂进怀中,血腥味混着龙涎香扑面而来:\"不怕,有父皇在。那些坏人都被打跑了。没有人会伤害你,别怕。\"帝王的下巴蹭过陈轩的发顶,声音里藏着不易察觉的哽咽,\"是父皇不好,让乾儿受惊了。\"
李承乾靠在这个掌控天下人生死的男人怀中,心中却在疯狂计算。原主的命运早已注定,若不改变,等待他的将是谋反、被废、流放的悲惨结局。但要改变历史谈何容易?他不过是个六岁孩童,且刚刚经历重伤,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当夜,李承乾在半梦半醒间听见帐外的私语。太医说他受惊过度,右臂箭伤虽无大碍,可能留下病根。不过只要细心静养,以太医院的药材和太医的医术,必然不会让太子留下隐患。他蜷缩在锦被里,望着摇曳的烛火,现代记忆与古代身份在剧痛中反复拉扯。他记得自己在图书馆查阅唐朝史料的场景,记得那些关于贞观之治的赞誉,却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更没想过要改写历史。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床榻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陈轩缓缓睁开双眼,昨夜融合记忆带来的疲惫感还未完全消散,便对上了长孙皇后红肿的双眼。她坐在床边,发髻略显凌乱,衣摆上沾着些许药渍,显然是彻夜未眠守在他身边。
\"母后......\"李承乾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伸出未受伤的左手,轻轻握住长孙皇后的手指。触碰到儿子温热的小手,长孙皇后眼眶再次泛红,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李承乾的手背上。
这一刻,李承乾突然意识到,无论历史如何记载,眼前这个女人都是真心爱着自己的母亲。而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命运抗争,也要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原主记忆中与父母相处的温馨画面,与他现代生活中缺失的亲情相互重叠,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涌上心头。
\"母后别哭,乾儿已经不疼了。\"李承乾用孩童特有的软糯语气说道,心中却暗自下定决心。他要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避开那些注定失败的选择;要在这深宫中步步为营,改写原主的悲剧命运。或许前路荆棘丛生,但当他看到长孙皇后欣慰的笑容时,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