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博弈:富察仪欣联合家族与朝中支持者,稳固儿子地位。
永瑾退烧那日,长春宫的铜鹤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富察仪欣握着儿子仍显苍白的小手,指尖摩挲着袖中密信。信上,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江南三十三位富商已联名上书,力挺三阿哥。” 她抬眼望向宫墙外阴沉的天空,德妃与太后的势力不会因永瑾病愈便善罢甘休,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太和殿的朝钟声未落,户部侍郎便率先出列:“陛下,三阿哥所着《民生十策》中关于赋税改革之法,臣细细研读数日,确有可行之处。臣恳请让三阿哥参与户部实务,将良策付诸实践。” 他话音刚落,御史台便有人冷笑着反驳:“病体初愈便涉朝堂,万一有失,岂不误了国事?五阿哥近日提出的河工方案,才是解当下之急的良策!”
富察仪欣坐在后宫观政阁的珠帘后,将这些争论听得真切。她早料到德妃会在朝堂发难,指尖轻轻叩击着檀木扶手,示意春桃将早已备好的奏章呈上。这份奏章由二十位言官联名,不仅逐条驳斥了对永瑾的质疑,还列举了五阿哥方案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诸如 “河道疏浚费用预估不足,恐成新的贪腐缺口”。
皇帝皱着眉头翻看奏章,目光在 “五阿哥与工部尚书过从甚密” 的字句上停留许久。他自然清楚德妃在背后的谋划,却也忌惮富察家日益庞大的势力。“此事容后再议。” 皇帝将奏章扔回案上,龙袍扫过蟠龙柱,惊落几粒金粉。
退朝后,富察仪欣立即召见周明远。这位户部尚书踏入长春宫时,怀中还抱着厚厚的账本:“娘娘,德妃一党正在拉拢新晋进士,欲在科举中安插亲信。” 他展开账本,用红笔圈出几处可疑的账目,“工部近期的支出,怕是有半数流入了五阿哥的私库。”
“很好。” 富察仪欣眼中闪过寒光,示意宫女呈上密函,“这是江南商会收集的证据,证明工部尚书与德妃母家的绸缎庄有利益往来。明日早朝,就由你弹劾此人。” 她顿了顿,又从妆奁中取出一对翡翠镯子,“将这镯子送给吏部侍郎的夫人,就说本宫听闻她最喜翡翠。”
周明远心领神会。次日早朝,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周明远手持账本与密函,言辞犀利:“工部尚书任人唯亲,挪用河工款项,致使堤坝修缮延期!更与五阿哥生母德妃家族勾结,中饱私囊!”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德妃兄长作为锦绣阁幕后东家的旧事被重提,不少大臣纷纷倒戈,转而支持永瑾。
然而,德妃并未轻易认输。她转而在后宫煽动舆论,指使宫女散布 “富察家意图把持朝政” 的谣言。慈宁宫也适时传来太后的懿旨:“皇嗣之事,当以贤能为上,不可偏听偏信。” 这短短一句话,看似公允,实则在敲打皇帝与富察仪欣。
富察仪欣却反其道而行之。她带着永瑾与和悦公主前往慈宁宫请安,永瑾捧着自己绘制的《天下水利图》,稚嫩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皇祖母,孙儿听闻西北水患,便想着如何根治。这图上标注了所有河道走向,还有堤坝加固的方案……” 太后盯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 她没想到病弱的永瑾竟有如此见识。
与此同时,富察家在民间的动作也愈发频繁。江南各地开始流传 “三阿哥心系百姓” 的故事,说书人将永瑾提出的漕运改革、赋税方案编成段子,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更有甚者,百姓自发在城隍庙为永瑾祈福,祈愿 “贤德皇子早日入主东宫”。
德妃见舆论风向转变,决定孤注一掷。她联合几位亲王,以 “宗室议事” 为由,要求皇帝尽快确定储君人选。议事那日,富察仪欣让永瑾抱病出席。当五阿哥慷慨陈词自己的治国方略时,永瑾却只是安静地听着,待众人说完,才缓缓开口:“皇兄所言虽好,却忽略了一点 —— 百姓能否安居乐业,不在于方案多么宏伟,而在于执行是否得当。”
他从袖中取出一叠奏折,皆是各地官员对五阿哥河工方案的反馈:“山东巡抚说,河道疏浚需要征调十万民夫,百姓恐不堪重负;河南布政使奏报,预估的石料价格与实际相差甚远……” 永瑾的声音虽虚弱,却字字清晰,“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
这番话让在场亲王们面面相觑,就连皇帝也露出赞许之色。德妃见势不妙,急忙道:“三阿哥久病体弱,恐难承担监国重任!” 富察仪欣却在此时起身,声音坚定:“臣妾愿辅佐三阿哥,若有失责,甘愿受罚!” 她身后,周明远带领一众大臣齐齐下跪:“臣等愿拥护三阿哥!”
局势瞬间逆转。皇帝望着殿内剑拔弩张的两派,心中已有决断。他扶起永瑾,温声道:“明日起,你便随朕旁听军机,好好学习。” 这句话虽未明言立储,却已昭然若揭。德妃脸色惨白,瘫坐在椅子上,而富察仪欣望着儿子的背影,心中却丝毫不敢放松 —— 她知道,太后还未真正出手,这场朝堂博弈,远未到收尾的时候。
当夜,富察仪欣收到父亲的飞鸽传书,信中提到边疆传来急报:有小股敌军骚扰边境。她望着烛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第二日早朝,她主动向皇帝请命:“臣妾兄长富察明远在边疆多年,熟知地形与敌军习性,不如让他挂帅出征,定能保边境安宁。”
皇帝略一思索,便应允了她的请求。富察明远出征那日,富察仪欣带着永瑾与和悦公主亲自送行。看着兄长骑着高头大马远去的背影,她在心中默默盘算:此战若胜,富察家的威望将更上一层楼,永瑾的储君之位也将更加稳固;即便不胜,也能借此机会削弱德妃一党在军中的势力。
而此时的慈宁宫,太后望着手中的密报,重重地叹了口气。富察仪欣的手段远超她的想象,从朝堂到民间,从后宫到边疆,每一步都走得滴水不漏。“看来,哀家也该活动活动了。” 太后放下密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紫禁城的夜依旧深沉,各方势力在黑暗中暗自较劲。富察仪欣站在长春宫的露台上,望着满天繁星。她知道,自己与儿子的路还很长,前方必定还有更多的阴谋与挑战。但她早已做好准备,将手中的每一张牌都打出最大的价值,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朝堂博弈中,为儿子拼出一条通往储君之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