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月惠带着摄影师和助手,又采访了两个干劲十足的基层员工和一个刚被提拔不久的车间副主任。
每个人说起陆家贵和宝坛老窖公司,都满脸敬佩和希望,话里话外都是“陆董有眼光、有魄力”、“陆董战略定得好”、“公司待遇好、有奔头”等话语。
从这些基层干部员工嘴里勾勒出来的陆家贵的形象,与她平时印象中那些压榨工人、官商勾结、以次充好的吸血鬼资本家的形象完全不同。
随后,她又采访了常务副总唐健博和最经理周明易。
唐健博忙得脚不沾地,只是在酿造一车间门口简短的说了两句话,对陆家贵的战略眼光和魄力满是钦佩:
“没有陆董投入巨资打广告,没有陆董提前备好库存,就没有宝坛老窖现在产销两旺的好事。陆董虽然不懂具体的生产,但他的战略规划和魄力,是宝坛老窖短短一年时间实现重生,并成为全国名酒的最关键因素。”
周明易则用数据话说,他拿出了一张财务简报,指着上面总结出来的销售数据和上缴的巨额税收,语气中带着自豪:
“陆董常说,做企业要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社会,更要对得起国家。”
“你看上个月发放的工资总额,即使不算中高层管理,基层干部职工的平均月薪,也达到了400多元,最低也达到了326元,已经不比沿海发达城市的人均收入低了。”
“然后你看我们上缴的税收,实实在在,一分不少,连有些看起来合理合法的避税手段,陆董都没有使用。”
“用陆董的话说,我们挣的是市场上的钱,永远都光明正大,永远都经得起追查。”
听着宝坛老窖公司这些干部职工乃至高层领导都发自肺腑的赞誉,看着公司上下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庄月惠心里对资本家的刻板印象,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也许,这个陆家贵,真的跟其他资本家不一样?”庄月惠心里这样想着,带着复杂的心情,最后在何雯英的带领下进入了董事长办公室。
“陆董,省电视台庄记者他们来了。”何雯英向站在窗子前远眺厂区繁忙景象的陆家贵汇报道。
闻言,陆家贵转过身来,展现在庄月惠面前的是穿着深色西装、打着领带、身姿挺拔、眼神锐利,透着一股真正商界精英的气息铺面而来,全身上下散发着强烈的自信感。
“庄小姐,各位省电视台的老师,欢迎欢迎。”陆家贵走了过来,伸手与庄月惠等人握了一下,然后招呼大家坐下。
虽然来之前庄月惠等人就知道陆家贵年龄不大,只有21岁,但亲眼看着面前这个年轻帅气却充满了商界精英气质的陆家贵董事长,她和她的摄影师、助手们还是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这么年轻就是亿万富翁了,经营着这么大、全国闻名的一家酒企,好令人敬佩。”大家心里都这样想着。
其他人的采访只是采集素材,播不播无所谓,反正到时候剪能播的片段播一播就行了。
而陆家贵这里是不行的,这次采访必然要有陆家贵董事长的镜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哪怕后期要经过剪辑,也必然要有一些问题回答得能见观众才行。
因此庄月惠没有立即进行采访,而是先与陆家贵喝了会儿茶,闲聊了一会儿,预热一下,并将她要问的问题列在一张纸条上,让陆家贵先深思熟虑一会儿后,再进行采访。
等陆家贵表示准备妥当了后,摄像机的红灯亮起,采访正式开始。
庄月惠问道:“陆董,听说你在琼州岛房地产泡沫中赚了2.6亿,是真的吗?”
陆家贵点了点头:“是。”
庄月惠:“那是什么动机,让你在琼州岛房地产泡沫被戳破之前离场,没有陷入深渊?”
陆家贵装作回忆地道:
“我当时注意到了全国人均收入、全国人均住房面积、琼州岛总人口、琼州岛人均收入、琼州岛人均住房面积、琼州岛住房缺口、琼州岛在建房地产项目总面积等数据,意识到当地在建的房地产项目太多,再来两倍的琼州人口也住不完这么多,而且房价高达7000元\/平方米,对当地的人均收入来说,根本支撑不了这么高的房价。”
“因此我意识到继续投资当地房地产市场有风险,所以果断撤离。”
“结果最后果然在国家介入后暴雷,房地产价格暴跌,我很庆幸自己离开得早,不然很容易陷在里面,搞不好就只有破产跳楼的命运。”
“到如今,我也很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实在太幸运了。”
庄月惠点了点头道:“确实,你是为数不多的能从琼州岛房地产市场全身而退的投资者,许多民间投资者,甚至银行、信用社、信托机构、央企国企都陷入了当地的房地产漩涡里,无法脱身,这证明了你敏锐的嗅觉和视野。那么,你是出于什么心理,没有继续在沿海打拼,而是带着这2.6亿的利润,毅然回贫穷落后的西部家乡收购原宝坛县国营酒厂,并带领新生的宝坛老窖公司重现辉煌的?”
陆家贵自然不会说自己知道刚刚技改完成的原国营酒厂是座金山、宝库,生产出来的酒不会差,自己有把握凭借领先几十年的广告策略赚钱,而且能凭借央视标王爆赚,所以才回来收购酒厂的。
县政府和其他管理者之所以赚不到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灵活变通,陷入原先的丑闻里感到自卑,不知道改名,也不知道大规模打广告的道理,自然没老百姓会买原来的义泉酒,哪怕你技改后品质提升,也没人买单。
重生的陆家贵完全是拿着结果在倒推过程,自然一切都显得那么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面对摄像机和记者的提问,他的回到自然也是很伟光正、高大上的:
“宝坛县是我的家乡,无论我跑多远,多有钱,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也是我儿时的梦乡。”
“原宝坛县国营酒厂辉煌的时候,我们这些住城郊的农民,日子也是非常好过的,无论种点粮食种点菜上街卖,还是上街打打零工,挣钱都很容易。”
“但自从原国营酒厂没落后,连带着城内城外所有人的收入都暴跌了一大截,日子难过了许多,包括我家。”
“因此,当我挣到足够的钱了后,我就想着,一定要回家乡,把国营酒厂买下来,拼尽全力也要重新恢复它曾经的辉煌,不仅是让原来的干部职工恢复工作和收入,还要带动上下游产业和周边人民群众就业、增收。”
“庆幸的是,有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干部职工的全力配合,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管理者帮着我,我们宝坛老窖公司成立仅仅一年,就成功将产品推向了全国,并实现了大规模盈利,恢复了原老酒厂巅峰时期上缴税收的能力。”
“至此,我也算是为家乡做出了一些贡献,我自己是深感满意,深感自豪的。”
“当然,我们也不会故步自封,不会满足于现状,我们仍然会再接再厉,让宝坛老窖的营业额再创新高,为政府贡献更多的税收,也让干部职工、上下游产业、周边群众获得更多的收入,让这个喀斯特省山区的贫困县,重新恢复原来富裕县的身份,成为喀斯特省县域经济的优秀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