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这天,田耀祖一进家门,便敏锐地察觉到家中气氛仿若被一层阴霾笼罩,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每个人都沉默着,这种沉默犹如沉重的铅块,压在心头。
尤其是老大田建春,田耀祖看着他愈发黑瘦憔悴的模样,心疼不已。
田耀祖心里清楚,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很想提出找个地方去复课的建议,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张不开嘴。
直到所有小学、初中、高中都开学后的这天,田建春的三姨父 —— 时任公社中学校长的郑含章,下班后匆匆赶来。
郑含章平日里总是温温和和、说话含蓄的模样,不过此次前来,却是带着明确的目的。
他一坐下,便破天荒直截了当地询问田建春的打算。
“建春啊,你三姨让我问问你,要是想去一中复课了,我就去找我同学。”
郑含章提及的同学,正是一中的教导处主任,那可是能在关键时候说得上话的人。
田建春抬起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但更多的是谨慎。
“三姨父,麻烦你帮我问问,我这个成绩可以去吗?要是去了,能不能跟上一中的速度?”
他的语气很平静,脸上的神情坦然得让郑含章有些意外,在郑含章眼里,这孩子的沉稳劲儿,可比自己家里那个咋咋呼呼的母老虎强多了。
“你要是想去,我肯定能让你进去。”
郑含章拍着胸脯保证道。
他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要是不把外甥送到一中复课,家里那位母老虎还不得让自己一个礼拜都不许进家门,他可不想天天窝在办公室里凑合。
“三姨父,你没明白我的说法,第一能不能进去、第二能不能跟上。要是人家不要、靠你同学的脸面,那还是不要给你丢脸了。”
田建春脸上依旧带着微笑,声音淡淡的,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一旁的田耀祖、张翠芳和田红丹,都担忧地看着田建春。
他们心里既希望孩子能有个好前程,去一中复课,又害怕孩子因为成绩问题在新环境里受委屈。
“啥脸不脸的?你想多了。”
郑含章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对这个妻外甥越发欣赏。
这孩子虽说不是那种绝顶聪明的类型,可胜在本性纯良,做事踏实,这在如今的年轻人里可不多见。
“那你帮我问问吧,三姨父你别难为人家啊。” 田建春补充道。
田红丹在一旁听了弟弟的话,差点没忍住踹他一脚。
亲的三姨父,又不是外人,这关系不用白不用啊!可她也知道,弟弟向来有自己的主意,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
田建春心里清楚一中的复课线,自己的成绩差了几分。
他明白,要是靠关系、看情面,是能进去。
但要是因此让三姨父的同学为难,那还真不如不去。
毕竟,他不想带着一份沉重的人情债踏入新的校园。而且,他也不准备去二中。大姨家的二表妹苏凤艳就在二中念高中,表妹曾跟他提过,二中与一中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表兄,当年我的中考成绩你知道的,只是体育加试不及格,一中没要我,到了二中,经过三年的学习,跟同样在一中的堂哥比,我见的世面、日常的思维还是不够敏捷。哪怕我在二中算‘半个凤头’!”
今年表妹考上了一个部属院校,学的药学,已经开学走了。
表妹的话,田建春一直记在心里。
田建春淡定的神情,如同缓缓流淌的溪流,渐渐抚平了一家子焦虑的情绪。尤其是郑含章来了,他答应去尝试让田建春进一中复课,从八月中旬开始笼罩在这个家的沉默僵局,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没过几天,郑含章便带来了好消息,一中那边同意田建春去复课了。
田建春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去心仪的学校提升自己,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真的跟不上那里的学习节奏。
要去一中报到的那天,田建春早早起床,把自己的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他拗不过姐姐田红丹,只能让她用自行车驮着他送他到村东边的马路上等班车。
姐姐的话是,“你背着行李从西头走到东头,路上有人问你去哪儿念书,难道你跟所有的人都说一遍你去复课吗?我舍不得。”
田建春知道,自己表面不在意没来通知,内心还是很在意的,另外也奇怪,难道重生这个bug,也有严重的漏洞吗?
还是说,自己真的是彻彻底底的改变上一世的人生轨迹?
真的需要再复课一年?
田建春摇摇头,听着姐姐在前面敷衍着村里人的‘好奇’!
“红丹啊,去哪儿?你弟弟去哪儿念书?东西不多拿点?”
还听到对方嘀咕,‘没听说老田家这个孩子有通知书啊?’
‘也没见他们家请客(qie )啊?’
“你看你看,要是你走路,没等你走到车站,就得让唾沫淹了你!”
“姐,别在意,本来也是没考上啊!”
田建春听出姐姐的心疼,只能怪自己两辈子都这么的愚笨,没给家里人争脸。
“我没事儿啊,你别往心里去,尤其你去复课,没准有老师不待见你们,别多心啊,反正复课的也不是你一个。”
“好,好,我知道了姐。你回家了多开导爸妈,别让他们上火,是我笨对不起大家。”
“说不许你往心里去,你还这样想,学的不好,说明咱家祖传的笨,你不是第一个!”
听到这里,田建春笑了,被人爱护着是多么的幸福!
到了一中,田建春把宿舍安顿好就去上课了。
他被分到了复课班的四班,也是最后一个班,估计很多人跟他一样,成绩大差不差的但是不够标准分数、只不过拗不过人情在,于是都放一起,张三不会笑话李四、也不会被王五取笑。
上课铃响后,他迅速调整好状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一中的课程进度果然很快,老师讲的知识点很多,田建春感觉有些吃力,但他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每节课都认真做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下课后就赶紧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日子一天天过去,田建春渐渐适应了一中的学习节奏。